长春市钢锹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唯一号: 070131020220000370
机构名称: 长春市钢锹厂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12/001
起始页: 0122.pdf
地址: 长春市长兴公路起点
前置机构: 长春市第八铁工业合作社
起始时间: 1956年1月

机构描述

长春市钢锹厂位于长兴公路起点,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区占地面积28688平方米,建筑面积4031平方米。全厂设有制锹、轧钢、机修3个主要车间,并有轧机、加热炉、连续淬火线、沾油线、冲床、车床、钻床、铣床等主要设备55台。生产品种有机制中碳钢锹、元钢、扁钢3大类。年生产能力:钢锹80万把,元、扁钢5千吨。 长春市钢锹厂创建于1956年1月,它的前身是由2个生产合作社和8个个体烘炉合并组织起来的长春市第八铁工业合作社,社址在东三道街43号,当时只有职工47人、3个风箱、十几把大锤和近300平方米的破旧厂房。依靠笨重的体力劳动,手工制作桶锹、大勺、小勺和铁板笊篱,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万元。 1958年,工厂受大炼钢铁的冲击,处于瘫痪状态。1959年,该厂和第五、六、九、十铁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剪刀合作社合并,成立了地方国营企业——南关区日用铁工厂,主要生产一些锹、镐、大铲、抹子等。当时有职工600人。 1961年9月,在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指引下,南关区日用铁工厂又分为6个合作社。原来的第八铁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员分出后,成立了长春市铁制品生产合作社,厂址搬迁至长春市东三道街38号,当时有职工117人。工厂分家后,又增加了一些生产设备,以铁板为主要原材料,开始压制低碳锹,少量生产一些大勺,1962年锹的产量达到14万把。 1963年,该厂研制成功了固体渗碳锹,不仅提高了锹的硬度,而且产量也逐年有了增加。由于采用了新工艺,注重了产品质量,1965年被评为全国锹行业研制生产渗碳锹的样板厂。当年,锹的产量达到27万把,其中出口锹7万把,获利润3.6万元。为使企业得到发展,长春市二轻局决定投资45万元,选定长兴公路起点新建厂址。新厂于1965年开始破土动工,到1966年春节期间就进行了搬迁工作,同时厂名改为长春市制锹生产合作社,从此该厂成为吉林省制锹的专业厂家。当时全厂有职工77人,为了适应扩大生产的需要,招收了100名合同工人,为企业增添了新的力量。 正在该厂生产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该厂生产受到了很大影响。1967年,仅完成工业总产值83万元,比1966年下降了54.2%;1969年完成147万元,比1966年下降了22.6%。锹产量1967年为47万把,比1966年下降了52.5%;1968年为45万把,比1966年下降了54.5%。此后几年产值、产量连续下降,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1970年生产逐渐好转,管理也逐步走向正轨。1971年2月,经长春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批准,该厂改名为长春市制锹厂,同时由原来的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并成为长春市二轻局直属厂。为进一步扩大生产,长春市二轻局决定,在锹厂的西侧兴建轧钢车间,1971年4月开始动工,1972年初正式试车投产,生产轧制φ10~φ15不同直径元钢。1975年,锹的产量达到104万把,其中出口锹为13万把,生产型钢2500余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18万元。1979年,长春市经委决定将轧钢车间的人、财、物及设备全部移交给长春市冶金局轧钢厂。至此,该厂职工由原来的657人减少到268人,并由长春市二轻局直属转为长春市五金工具工业公司管辖。 1980年4月29日,由于违章作业,锹车间发生了一起重大的火灾事故,烧毁了两幢厂房,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在长春市二轻局、五金工具工业公司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恢复了生产,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3万元,锹产量为35.4万把。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981年研制投产了扁钢,1985年又投产了元钢,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05.6万元,实现利税25万元,厂名改为长春市钢锹厂。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该厂在企业管理中,不断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加强了生产管理和生产指挥系统,产品质量和职工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技术改造项目逐年增多,厂容厂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厂按照国家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对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改革。首先是在厂内成立了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全质管办公室,车间班组成立了13个QC小组,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985年,钢锹荣获吉林省优质产品称号,企业被评为全面质理管理先进单位。其次是本着责、权、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的原则,从1984年开始,逐步实行了大包干,即费用包干,五项经济指标包干,单项承包,全额浮动工资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再次是实行了目标管理,经过企业整顿复查、验收和升级工作,全厂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有了很大改观。1985年,修柏油路4000平方米,还修建了职工娱乐场所及浴池,较好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8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0万元,锹产量达到42.5万把,元、扁钢产量达到3100余吨,实现利润18万元。 1988年,全厂有职工401人,完成工业总产值337.6万元,实现利润2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68.8万元,净值为158.6万元。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长春市志·二轻和纺织工业志》

出版者: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本志上限因事而异,下限止于1988年底。分志分别记述了长春市分水村二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史。总志与大部分分志都设《大事记》一章(不标数序),原则上采取历史编年体,记录足以反映历史进程和各历史阶段基本特征的大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