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钧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蔬菜志》
唯一号: 070130020220003123
人物姓名: 刘长钧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32/001
起始页: 0252.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22年
籍贯: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县
民族: 汉族

传略

刘长钧,男,汉族,1922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县人。 1952年参加工作,1986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二道河子区福利大队总技术员、园艺学校教师、副校长、蔬菜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农民总技师等职,现任福利农工商公司副经理。 刘长钧从24岁开始种菜,积累了丰富的种菜经验。1957年,将城西合作社“菜把式”徐志武从山东引进的“小八杈”黄瓜良种移入温室栽培,经过多年栽培筛选,成为本地温室生产良种,后又移入大棚栽培,公顷产量达7.5万公斤左右,成为长春市的主栽品种,1971年引入沈阳,被称为“长春密刺”。受到我国“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广大菜农的欢迎,纷纷引种,推广到全国。 1964年,参加市蔬菜种子技术推广小组,在小组领导下积极进行各项新技术的研究试验,蹲点示范“营养土方育苗”、“塑料薄膜覆盖”、“一地多茬高产增收”新技术,并研究改进了营养土方制做方法,由“和泥”一种,发展到“和泥”、“不和泥”二种。整理编写了《夏菜营养土方育苗技术》、《塑料薄膜覆盖技术》、《一地多茬高产增收经验》、《大方大苗》等著作,编入《长春市1964年蔬菜生产新技术新经验汇编》,为开发蔬菜栽培提供了教材。 1967年开发应用大棚种植蔬菜后,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建筑大棚的最佳结构,栽培管理、稳产、高产经验,为发展大棚生产做出了贡献。 1973年,为解决大棚越冬问题,他研制成功越冬大棚,实行双层和多层覆盖,提高棚内温度,减少棚内冻土层深度,每平方米产黄瓜26公斤,创全国大棚生产黄瓜高产纪录。编写了《越冬双层棚黄瓜高产技术》,载入吉林省《农业科技成果选编》。 1980年至1983年,他又研制成功用“黑籽南瓜”和“南砧一号”作砧木嫁接“长春密刺”黄瓜,防止土传根部病害,效果显著,并获得增产20%、增值30%的成果。 1959年至1988年,他多次被二道河子区、市政府及省、市科协评为先进工作者。1964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 1961年至1965年被选为长春市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至1983年被选为郊区七、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1年至1988年被选为二道河子区九、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3年至1988年是长春市人民政协四、五、六届委员。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蔬菜志

《长春市志 蔬菜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稳定市场,安定人民生活的角度,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40多年来长春市蔬菜产销发展的历程,再现了历史上许多珍贵的资料,包括生产经验、供应方法,其中包括了产销体制、生产、市场、购销、价格、储存加工、计划管理、技术培训等。

阅读

相关专题

总技术员
职位
教师
职位
副校长
职位
副站长
职位
副经理
职位
代表
职位
代表
职位
代表
职位
代表
职位
代表
职位
代表
职位
代表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