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锟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人大志》
唯一号: 070130020220002551
人物姓名: 李承锟
人物异名: 曾用名:蔚兰;曾用名:李万选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27/001
起始页: 0235.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0年3月
卒年: 1985年3月16日
籍贯: 辽宁省鞍山市调军台村

传略

李承锟,曾用名蔚兰、李万选,1910年3月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调军台村,大学文化,1938年3月参加革命。 中学时代,他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九•一八”事变后,目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旧中国的黑暗,萌发革命思想,毅然弃学从戌。他为寻求革命道路,1938年考入山西省行政专署任职,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山西省永和县抗日政府秘书兼一科科长;灵西抗日政府秘书、代理县长、县长兼灵西小洪赵支队长;灵东抗日政府县长兼县游击大队长;灵石县抗日政府县长兼县游击大队长。此期间,他发动和依靠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在斗争中不畏强敌,负伤不下火线,带领群众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 “九.三”胜利后,他历任鞍山市政府秘书长兼民政局局长,中共辽阳县委书记,中共柳河县委书记兼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在这一时期,他深入农村,宣传《土地法大纲》,发动群众进行土改斗争,在斗争中认真执行党的土改政策,及时纠正某些“左”的作法,保证土改工作顺利进行。 1950年10月他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一分部政治部副主任、一分部政委。在艰难的运输线上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1952年12月李承锟奉命回国,担任长春市副市长,中共长春市委书记处书记,市政协副主席,长期分管工业、城建和统战工作。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共长春市委提出将长春市由原来的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亲自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和部分专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结合长春市的实际,制定了长春市工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规划中提出:要以中央国营工业的发展带动地方工业的发展。为此,他受市委委托,多次到中央汇报长春市的情况和发展优势。中央有关部门决定第一汽车制造厂、客车厂等企业在长春建厂,并随之建立了同汽车厂配套的随车工具厂和靠背厂等地方工业。为把长春建成一座美丽的城市,在市委领导下,他主持修复了胜利公园、儿童公园、南湖公园,建立了苗圃,在主要街道、广场、伊通河两岸进行了绿化。60年代,长春市的绿化在全国名列前茅。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坚信共产主义,同“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斗争。1968年3月任长春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7年12月任中共长春市委书记。 1980年5月在长春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李承锟被选为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并任党组书记。在吉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1982年离休后,仍关心长春市的各项建设事业。 李承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他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作风正派,平易近人,功高不自居,职高不自恃,在广大干部和党外人士中享有很高威望。 李承锟由于几十年的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患严重的冠心病,经多方治疗,医治无效,于1985年3月16日在长春病逝,享年75岁。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人大志

《长春市志 人大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上限因事而异,下限止于1988年底。记述长春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案的提出与办理、人大代表 等,反映了长春人民政治、文化生活。

阅读

相关专题

秘书
职位
科长
职位
秘书
职位
代理县长
职位
县长
职位
队长
职位
县长
职位
大队长
职位
秘书长
职位
局长
职位
书记
职位
书记
职位
副团长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政委
职位
副市长
职位
书记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书记
职位
主任
职位
书记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