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希圣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唯一号: 070130020220002271
人物姓名: 马希圣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22/001
起始页: 0790.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8年
卒年: 1977年
籍贯: 山东省新泰县

传略

马希圣,1918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山东省新泰县西车庄人。1925年入本村小学读书,1929年8月升入新泰县高级小学。1932年1月至1936年8月,先后就读于新泰县立师范学校、山东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山东省立济南后期师范学校、山东省立济南第一高级中学。在山东省立乡村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1937年底,日军侵入济南,他和部分进步同学一起流亡到汉口,恰遇阎锡山的“山西民族解放大学”以抗日的名义在汉口招生,他便考入该校。 1938年8月,他离开“山西民族解放大学”投奔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4月学习毕业,留总校校部任秘书。1940年12月,离开抗大到鲁西军区政治部任总务科长。1942年4月,任冀鲁豫八分区供给部教导员。在根据地遭受自然灾害和日伪军经济封锁的困难时期,他遵照党中央“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方针,发动供给部人员利用战斗间隙,发展农业、副业生产和进行商业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分区部队的吃、穿、用问题,为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了贡献。1943年1月至1945年10月,先后任冀鲁豫边区范县大队总支书记、副政委、政委。参加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反“摩擦”斗争。在讨伐汉奸刘本功、文大可,强攻阳谷等战斗中,他带领范县县大队多次完成阻击、打援、掩护、助攻等战斗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马希圣率县大队升级到主力部队,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参加了平汉战役、进军东北、转战晋察冀、回师冀鲁豫、出击陇海路、会战鲁西南、跃进大别山、决战淮海、强渡长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和战斗行动。在平汉战役中曾率本团特务连生擒国民党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马法五。1949年6月,任团政委,在向大西南进军中,他和团长一起带领全团,一举突破敌黔东防线,10天行军1300余里,解放县城11座,第一个占领贵州省会贵阳市。经短暂休整后,又率部入川参加成都战役。在围歼胡宗南重兵防守的西崃场战斗中,他亲临一线指挥,带领部队多次击退敌军以营团为单位的集团冲锋。为了减轻正面部队的战斗压力,他令三营副营长战斗英雄桑金秋带领1个连直插敌后,袭击敌炮兵阵地,打乱了敌人的阵脚,迫使敌人停止了正面进攻。随后又指挥部队对敌实行多路穿插,配合兄弟团队将被围之敌分割包围逐个歼灭,取得了毙伤敌1000余人,俘敌6000余人的重大胜利。在贵州剿匪期间,他和团长带领全团多次参加“铁壁合围”行动,在围歼“黔东北人民自救军”副总指挥吴登仁匪部时,采取大部队合围封锁与化装小分队追踪相结合的战法,穷追猛打7昼夜,取得了全歼匪徒,活捉匪首的重大胜利。 抗美援朝期间,任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他认真研究现代战争条件下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各种形式深入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揭露美帝国主义侵略罪行,激发官兵的战斗热情,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保证部队圆满完成了朝鲜西海岸反登陆、反空降作战和三八线中段反击作战的任务。朝鲜停战后,他教育部队坚决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为加深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战斗友谊做出了贡献。1958年,马希圣随部队回国驻防吉林省。他遵照中央军委“整军备战”的方针在搞好军政训练的同时,还带领部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先后出动3万余兵力,用250余天时间支援太平池、新立城、卡伦湖、“五一”等水库建设和大庆油田会战,受到省、市领导和大庆油田会战指挥部的高度赞扬。1961年4月至1977年6月,马希圣任军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政委等职。他组织政治部等机关人员下连当兵、代职、蹲点,帮助连队整顿党支部,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学雷锋活动。全军先后涌现出被国防部命名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模范红九连”和被沈阳军区命名的“思想红、基础牢的红九连”等先进典型。他以战争年代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带领部队完成战备训练、国防施工、唐山抗震救灾、内蒙古扑灭森林大火和“三支两军”等任务。1977年病逝。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八篇,介绍了长春市驻军体制、兵役制度、历史上的主要战事、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方勤务、民众武装、人民防空等内容。

阅读

相关专题

秘书
职位
总务科长
职位
教导员
职位
总支书记
职位
副政委
职位
政委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