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邓晓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唯一号:
070130020220002222
人物姓名:
邓晓村
人物异名:
原名:邓荣贵;化名:周建华;笔名:碧天、碧云天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22/001
起始页:
0749.pdf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3年3月28日
卒年:
1937年
籍贯:
吉林双阳县
传略
邓晓村,原名邓荣贵,化名周建华,笔名碧天、碧云天。1913年3月28日出生,吉林双阳县人。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吉林特委书记,党的地下交通站负责人,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等职。 1921年在家乡小学读书,1925年插入双阳街模范小学三年级,1927年考入县立中学,在校期间他刻苦读书,并经常与同学探讨读书的目的和人生的意义,认识到“青春时代是黄金时期,要努力于现在”,倡导“青年都应该立志前进”。他经常阅读鲁迅、高尔基的文学著作和《唯物论常识》等革命书籍。一次看到武装马队毒打农民,便提笔疾书,愤怒质问:“农民该有几个死?官逼匪欺,在民权上是平等的吗?官僚敲诈勒索,在民生上享有幸福吗?”此间,他针对时弊以“碧天”的笔名写出了《波痕》、《浪迹》、《续浪迹》等富有革命色彩的诗文集手搞。 1930年秋邓考入吉林一中,在校学习期间,他经常与吉林女师教师、共产党员李世超接触,政治上进一步觉悟,常为当时书报上把原用的“中日”一词改为“日华”而痛心疾首,为抵制日货保护民族工商业,他积极参加集会游行。 1932年5月,中共吉林特别支部根据他的迫切要求和实际表现,批准他为中共党员。入党后,带领同学与监视进步师生的训育主任、汉奸荣绪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也曾受吉林特支的委派筹集物资,携带药品前去抗日游击队驻地(玻璃河套)进行慰问,并参加了杨靖宇主持的红石砬子游击战祝捷大会。在同年寒假回磐石探亲期间,在妻子阎庆莲协助下,将宣传抗日的传单和标语贴在街头,以唤醒民众抗日。 1933年初,吉林特支决定由邓晓村在吉林建立党的地下交通站,农历正月他举家迁居吉林市河南街富裕胡同七号,他任交通站站长,阎庆莲、妻妹阎玉梅(寄宿在他家的女师学生)为工作人员,他们一面通过秘密印传单、贴标语等宣传鼓动抗日斗争,一面想方设法安排和照顾党的地下工作人员,保护他们安全地进行抗日救国活动,先后接待和协助过于克、李世超、李维民以及满洲省委巡视员冯仲云等人。 同年农历4月,吉林党组织遭到破坏,邓晓村化名周建华,装扮成农民,奔赴中共磐石县委驻地(玻璃河套)。9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改编为独立第一师,他任师部宣传干事,后任宣传部主任,在杨靖宇领导下转战南满,参加了巴里营、八道河子、凉水泉子等多次战斗。 1935年春,邓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教导团政委,1936年春改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同年6月成立抗联一军三师,邓任师政委,活动在新宾、清源一带。初冬,为了冲破敌人封锁线与关内抗日军队取得联系,三师奉命组织300名骑兵西征,他们昼夜兼程,急行军半个月赶到辽河渡口,因辽河尚未封冻,敌人尾追赶来,形势危急,师部决定回师新宾,并奉军部命令化整为零,待机行动。 1937年冬,日军调集7个县的守备队和伪军700余人进行围剿。此时邓晓村率领的三师虽然仅剩80多人(大半是伤病员),但仍继续坚持战斗,当他率队转战到开原县夹皮山时,被敌守备队包围。为保存力量,他果断地决定由政治部主任柳万熙带领战士突围,自带3名战士牵制和阻击敌人。在遭200余名敌人包抄的险恶情况下,他不顾个人安危,一面命令战士撤退,一面开枪射击,吸引敌人火力,在战斗中邓晓村不幸身中数弹牺牲,时年仅24岁。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军事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八篇,介绍了长春市驻军体制、兵役制度、历史上的主要战事、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方勤务、民众武装、人民防空等内容。
阅读
相关专题
书记
职位
负责人
职位
团政治委员
职位
师政治委员
职位
师部宣传干事
职位
宣传部主任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