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举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唯一号: 070130020220001782
人物姓名: 张仲举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483.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27年
卒年: 1967年

传略

张仲举(1927~1967年),1927年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奉天(今沈阳),由于家境贫困,14岁时到沈阳文官屯兵工厂学徒。1948年到沈阳皇姑屯车辆厂当刨工,1949年在护厂运动中立功一次。1950年10月,张仲举到齐齐哈尔车辆厂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响应支援新厂号召来到长春客车工厂工具车间当刨工,1960年被提升为该厂第一名工人出身的工程师,1964年被该厂树为“八面旗帜”之一。工作二十年中,他一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他干起活来有王铁人那股子“铁”劲。他操作的双柱龙门刨床有3米多高、2米多宽、12米长,加工的零部件大多是上吨重,卡活、卸活、装刀都要使出浑身力气,可他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常常是上完夜班白天还到班组帮助解决技术问题,上白班时晚上留下来抢任务。如遇工厂有急活,更是拼命地干。1965年6月,有一批行李车摇枕急待加工,不然就影响出车,他连晚饭也没吃就连轴干起来,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有一次他上夜班,天车突然出现故障,车钩上吊着的一块六百多斤重的平台悬在两米多高的半空,他急忙招呼来几个高个子小伙子,硬是用手把平台托到肩膀上,抬到机床上。 向革新要高产是张仲举年年超额完成任务的秘诀。据统计,他自己和帮助别人先后搞了革新30余项。1958~1960年,为工厂解决了15项重大技术难题。其中他研制的双刃双刀加工V型槽一项,就为国家创造价值4万多元,提高效率50倍。该厂有些模具件硬度较高,需用电火花机床完成,可是当时工厂没有订购这种设备,只从有关厂家弄到一份图纸,车间就让张仲举带领几名青年自己搞设备。他不怕困难,图纸看不懂就向专家请教,材料缺乏就自己去找,终于搞成了一台电气化功能较全的电火花机床,解决了生产急需,因此他被群众誉为“革新迷”。 张仲举是长春客车工厂全厂等级最高的刨工,可他就是干一个简单活也要把图纸看得清清楚楚,加工复杂活更是一丝不苟。有一次加工一套两吨多重的客车踏板压筋模具,他把工件上上下下检查个遍,最后发现一个样板的圆弧部分不符合技术要求,立即找上道工序纠正,避免了产品返工。由于他严细的工作作风,到厂8年从未生产过废品。 他还时时处处想着为党和国家分忧。1962年正当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组织上派他到唐山去学习,他每次给妻子来信都嘱咐说:“咱家孩子多,一定要安排好生活,有困难自己克服,别给工厂添麻烦”。1965年他到市里开技术协作会,听说长春市电车公司加工车轴大车床的滚光轮出了毛病,他就利用星期天和车间技术小组的同志一道帮助解决了这一难题。1959~1965年,他先后8次被评为长春市和吉林省劳动模范。1959年10月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63年,他作为劳动模范代表出访苏联、捷克、东德、波兰4国。1967年病故,终年40岁。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长春市志 机械工业志》

《长春市志》总志是宏观统揽,集中记述全貌;分志是微观展现,分别记述行业。总志与分志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对市情的观照,宏微相济,互为补益。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和奋斗目标来说,《长春市志》应当成为一个涵盖长春城乡全貌,囊括市情全部资料的科学著述。

阅读

相关专题

刨工
职位
车间刨工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