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乙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唯一号: 070130020220001124
人物姓名: 王家乙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310.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9年1月27日
卒年: 1988年11月27日
籍贯: 江苏省南京市

传略

王家乙,著名电影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吉林分会主席。江苏省南京市人,1919年1月27日出生于地主家庭。1935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上海震旦大学医科,1937年“八•一三”之后,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八队,掌管灯光。1938年演剧队到了武汉,在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王家乙参加了抗敌演剧二队,并于1940年底到延安,分配在鲁迅艺术学院实践剧团做演员,曾在话剧《带枪的人》、《海滨渔夫》里饰角色。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后,王家乙和同志们一起,走出校门,深入到工农兵中去,学习秧歌等民间文艺。1943年,他参加鲁艺秧歌队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和好评。当时,他在一些秧歌剧里扮演的二流子形象维妙维肖,在陕北颇有名气。1945年,他参加歌剧《白毛女》的演出,成功地扮演了穆仁智一角。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奔赴东北开辟革命根据地,担任东北文工一团艺术科长并兼任演员和导演。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9月,随东北文工一团集体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1948年,他参加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拍摄,在摄制组任支部书记并在影片中饰工人老梁。1949年底,他独立导演了大型纪录片《人民新旅大》。1950—1952年,他连续导演了《高歌猛进》、《鬼话》(短片)、《葡萄熟了的时候》3部影片,质量均不高。他因此3年没有拍片,潜心自学深造,从多方面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1956年,他执导戏曲片《蝴蝶杯》,随后,又成功地导演了中法合拍的儿童故事片《风筝》。1958年,他参加编剧并导演了故事片《金玉姬》,使他的导演艺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1959年,他导演献礼片《五朵金花》,带领摄制组深入云南,边生活,边拍摄,仅用4个月,就创作完成了这部优美抒情的喜剧片。影片构思精巧,镜头运用流畅自然,富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该片先后在46个国家放映。1960年在开罗第2届亚非电影节上,王家乙和该片女主演杨丽坤分别荣获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1961年,王家乙导演了歌颂劳动人民崇高的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影片《达吉和她的父亲》,影片上映在文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1965年,他又导演了故事片《景颇姑娘》。“文化大革命”中,他的创作生活被迫中断。1978年后,他又导演了《豹子湾战斗》(1978,与姜树森联合)、《小字辈》(1979,与罗泰联合)、《大小伙子》(1983,任艺术指导)、《相约在凤尾竹下》(1984,任总导演)等片,其中《小字辈》获1979年度优秀影片奖。 1979年7月28日,他出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曾任全国第4届文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影协吉林分会主席。 1988年11月27日,王家乙病逝于北京,终年69岁。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本志以长影的历史行程和长春的电影活动为基本线索,上溯下延,记述了长春电影事业的渊源和演变。全书分九章,包括制片生产沿革、体制机构、人员、影片、影片发行放映、设备技术、队伍培训、对外交流、电影刊物等。

阅读

相关专题

主席
职位
演员
职位
副厂长
职位
委员
职位
理事
职位
主席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