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实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唯一号: 070130020220001115
人物姓名: 张辛实
人物异名: 原名:张英华
文件路径: 0701/01/object/PDF/070110020220000009/001
起始页: 0302.pdf
性别:
时代: 近现代
出生年: 1916年12月28日
卒年: 1984年9月6日
籍贯: 吉林省辽源市
非亲属: 刘健民;赵东黎;刘国权;薛彦东

传略

张辛实,电影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吉林分会副主席。原名张英华,吉林省辽源市人。1916年农历12月28日出生。他家境富裕,青年时期在吉林市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东北抗日青年大同盟。1933年考入沈阳市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文会书院学习,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5年10月东渡日本自费留学,考入日本大学艺术科映画系攻读电影剧作专业。其间,他与同学一起创办了文学月刊《影艺之友》,并与人合写了话剧《曙》在刊物上发表。1938年冬回国,1939年入“满映”任文艺科脚本员(编剧),创作有话剧《春秋》、《深谷狼声》、《遥远的风沙》及长篇小说《荒火》等,还编辑出版了一套《新现实文艺丛书》,成为沦陷时期东北文坛上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1944年5月,他因编导《遥远的风沙》被日伪以“思想犯”的罪名逮捕入狱,1945年4月获释。“八•一五”日本投降后,他参加发起组织了东北作家联盟,任组织委员。此间,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刘健民、赵东黎,积极参与了同国民党争夺原“满映”的斗争。1945年9月上旬,他受中共地下党组织委派,出面组织了 “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成功地从日本人手里接收了“满映”厂,团结进步职工挫败了反动派破坏、收买的阴谋,保护了厂房和机器设备。同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成立,张辛实当选为总经理。 1946年4月14日,我党正式接收东北电影公司后,张辛实被任命为副总经理。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改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张辛实被任命为副厂长。在风云变幻,政治斗争错综复杂的年代里,他坚定地跟着共产党,为我国东北电影基地的建设做出了贡献。1950年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他一度调文化部工作。1954年5月回长影后,他主动要求离开领导岗位,改做导演工作。先担任了《猛河的黎明》的制片主任。1956年,与刘国权联合导演了戏曲片《花木兰》、故事片《关不住》。1958年再度与刘国权合作,导演了戏曲片《火焰驹》。1959年,他独立执导戏曲片《窦娥冤》,以严谨明快的节奏和烘托、渲染的手法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受到观众的好评。同年,他还导演了故事片《锡城的故事》。1960年导演了故事片《羌笛颂》。“文化大革命”中,他和其他艺术家一样,未能幸免于难,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又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创作。1977年,他与薛彦东联合导演了《风云岛》。1979年和1982年又分别导演了《祭红》和《他们并不陌生》。在拍这几部戏时,他不顾年事已高,和摄制组一起跋山涉水,早起晚睡,表现出可贵的创作精神。 1982年,他担任了中国电影家协会吉林分会副主席的领导职务。1984年9月6日病逝,终年69岁。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长春市志》

本志以长影的历史行程和长春的电影活动为基本线索,上溯下延,记述了长春电影事业的渊源和演变。全书分九章,包括制片生产沿革、体制机构、人员、影片、影片发行放映、设备技术、队伍培训、对外交流、电影刊物等。

阅读

相关专题

副主席
职位
总经理
职位
副总经理
职位
副厂长
职位
导演
职位
制片主任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