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1966年5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政府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346
颗粒名称: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1966年5月)
分类号: D630.3
页数: 3
页码: 264-2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干部作风建设1957年—1966年5月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干部队伍 作风

内容

干部的作风建设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少数干部仍存在着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分散主义、形式主义,贪污浪费现象还很严重,各种歪风邪气依然盛行。为此,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干部的作风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整风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改进了干部的工作作风。1957年5月,市政府按照市委的指示,在机关内边学习、边改进,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提高思想认识基础上,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重点解决了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1958年3月,市政府开展“双反”(反对浪费、反对保守)和横扫“五气”(官气、暮气、阔气、骄气、娇气)运动。通过这次整风运动,机关干部的政治觉悟普遍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风格高、干劲足,保证了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
  60年代初,由于忙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忽视干部的作风建设,贪污、腐化、浪费、官僚主义现象又有所抬头,特别是官僚主义的存在,是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源。1962年4月11日,市政府根据中央、省委指示精神和市委的部署,决定在机关内进一步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整风运动。这次运动以反对官僚主义为主,重点是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同时结合反官僚主义彻底铲除贪污、浪费。在运动中,放手发动群众,召开不同层次会议,彻底揭发检举官僚主义现象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建立健全制度。通过这次“三反”运动,进一步抵制了资产阶级对干部队伍的腐蚀,教育了广大干部,提高了干部思想政治觉悟,改进了干部作风,克服了机关工作中的“五多五少”(会议多,联系群众少;文件、电话、报表多,总结经验少;走马观花多,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少;事务多,学习少;原则、指示多,领导亲自动手少)的官僚主义作风,纠正了机关中存在的“五风”(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命令风、特殊风)现象,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1962年,为使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做得更有成效,首先,进一步加强了民主集中制。对全市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由市人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市政府严格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决议,接受群众的监督,听取群众的意见,活跃了民主生活。其次,坚持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工作中能够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遇事能同群众商量,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并认真地总结群众在生产和斗争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和教训,正确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因而工作做得更踏实、更细致、更有成效了。第三,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传统。市政府广大干部坚持了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优良传统,在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出现的各种暂时困难的面前,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1963年,党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厉行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1963年4月1日,市政府决定在机关内开展城市“五反”斗争。这次斗争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开展增产节约,结合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整顿各项制度,反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第二阶段:解决敌我矛盾,大张旗鼓地开展群众性的反对贪污盗窃和投机倒把活动。在“五反”斗争中,市政府动员主要领导干部自觉主动地洗“温水澡”,反对铺张浪费、多吃多占、走“后门”、生活特殊化等不正之风,推动斗争的深入开展。城市“五反”斗争到1964年8月基本结束。这次城市“五反”斗争,克服和防止了资产阶级对干部队伍的腐蚀,解决了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但由于受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的影响,使一批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1964年,市政府各部门在市委的领导下,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树立了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群众的观点,改进了干部的工作作风。大力精简文件、会议和报表,实行“上岗”制(干部定期参加生产劳动),基本做到了每天上午“上岗”参加劳动,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加密切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丰富了斗争经验,推动了工作。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政府志

《长春市志 政府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专门记述长春政区变迁、历代政府、政府组成、政府决策与政务活动、干部队伍建设、大事记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