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政府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322
颗粒名称: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分类号: D035.5
页数: 4
页码: 208-2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政府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时期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政府 “文化大革命”时期

内容

由于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共同努力,在极其困难的“文化大革命”混乱的条件下,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曲折复杂的斗争,坚持了生产和建设,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工农业生产仍然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为贯彻毛主席“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整顿。同年1月上旬经党中央批准的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要求把交通运输、煤炭、钢铁生产抓上去。1月下旬,中央召开全国铁路工作会议,整顿工作先从铁路系统开始,邓小平在会上指出:“只敢说抓革命,不敢说抓生产,这是大错特错”。这在全国引起了很大震动,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工人群众的热烈拥护。铁路整顿带动了工业生产领域的整顿,人心振奋,生产形势好转。
  根据中央的部署,长春市革命委员会于1975年5、6、7、11月先后召开4次工交战线掀起工业生产新高潮动员大会。7月召开的进一步开展工业学大庆,把工业搞上去的广播动员大会,设了400多个分会场,有20多万干部和群众收听。与此同时,狠抓企业整顿。11月召开全市工交战线整顿企业经验交流大会,进一步推进整顿工业。经过整顿,工商企业的混乱状态有了很大改变。被“四人帮”破坏了的一些规章制度重新建立健全起来。例如:生产岗位责任制,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班组经济核算制,出勤制度,定额原始记录和健全技术档案等等,对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
  经过一年的整顿成效明显,工农业生产达到了解放以来的最高历史水平。1975年全市工业产值为2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比1968年增长1.8倍。其中全民企业增长1.8倍,集体企业增长2.1倍,轻重工业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协调。
  1975年的农业产值和粮豆总产量也达到解放以来的最高水平:总产值为9.5亿元,比上年增长3.4%,比1967年增长1.2倍;粮豆生产在上年丰收的基础上达56.8亿斤,比上年增长8%,比1967年增长51%;交商品粮22.1亿斤,比上年增长11.4%;农业内部结构有所调整,林、牧、副、渔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65年的17.4%、1970年的16.8%上升为19.6%;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进展,机耕面积从1965年13.9%上升为46%;有效灌溉面积增长2.5倍;社员分配总收入比1969年提高43%;口粮留量达493斤,比1969年增长9.1%。随着工农业生产形势好转,商业部门货源进一步得到充实,市场稳定。
  “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农业生产在“学大寨”“大批判”不断干扰的情况下,农民群众奋发图强,使粮豆总产量增产14.3亿斤,比前10年(1955至1965年)纯增7亿斤增长1.24倍。商品率为36.8%,比前10年多交商品粮1.9亿斤,增长56.1%。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新的提高,至1976年末,农用拖拉机比1966年增长2.87倍,机引农具增长3.3倍,载重汽车增长1.8倍。农田施肥、农村用电、水利灌溉面积、后勤加工机械化程度等也都有进一步增长。
  10年间,支援农业工作取得成效,特别是1973年市革命委员会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发出“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加快农业发展步伐”的决定以后,效果显著。一是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大幅度增长,1973年比1965年增长1.8倍,1976年又比1973年增长7.8%,比1965年增长2.1倍。二是工业支援农业产值,从1966年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1%上升到1975年的12%,并组织了300多个工厂、企业组成支农小分队,到地区140个公社为生产队修理农具机14万多台。有83个工业企业与农村社队挂勾,从技术装备上帮助发展“五小”工业,培训了100多名技术人员。支农工业还为农业生产了电动机、变压器、后勤加工机械,增产了化肥、农业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产品。1973年供应总值比1965年增长3.5倍,1976年又比1973年增长17.4%,比1965年增长4.3倍。支农工业的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增产。
  工业产值10年平均增长5.1%,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得到一定调整。农业产值占农轻重总产值的比重从1966年的18.4%上升到1976年的21.4%,轻工业从23.7%上升到30%,重工业从57.9%下降到48.6%。轻工业发展步伐加快,1976年轻工产值比1966年增长1.16%,明显快于重工业增长4.3%的速度。工业门类有所增加,轻工业中新增纺织、化纤、针织、原料药、半导体、收录机、电视机的生产。重工业中增加矽铁、水泥、“130汽车”、大型工程机械、大型空压机、高压阀门、石油化工的生产。二轻局所属集体工业也有所发展,企业从1966年的450户发展到5000户,产值增长1.3倍。但也应指出,工业产值上去了,经济效益下来了;农业产量上去了,人均收入下来了。国家和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政府志

《长春市志 政府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专门记述长春政区变迁、历代政府、政府组成、政府决策与政务活动、干部队伍建设、大事记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