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长春厅(1800—1889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政府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29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长春厅(1800—1889年)
分类号:
D625.341
页数:
5
页码:
74-78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厅(1800—1889年)的建立、管辖区域、境内人口以及历任理事通判。
关键词:
政府机构
长春厅
内容
明清之际战乱频仍,东北土地荒芜,人口渐少。清朝初年,为稳定民心,减少田赋,自顺治元年至康熙六年(1644~1667年),曾颁发辽东招垦条例,奖励移民开垦。24年后,康熙七年(1668年),又以东北乃龙兴之地为由,颁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康熙九年(1670年),宁古塔将军主持修柳条边墙,南从老边(即盛京边墙)开原威远堡边门附近起,北至法特亮子山(今舒兰县二道河子),设四边门,全长690多华里。柳条边边栅高4.5尺,边壕宽深各一丈,康熙二十年(1681年)竣工,史称“新边”或“吉林柳条边”。“新边”是满族和蒙古族居住区域的分界标示。新边外包括今长春、农安、德惠,九台(部份)地域、属郭尔罗斯前旗领地,为蒙古族居住区域。新边内包括今吉林、舒兰、蛟河、九台(部分)、双阳等区域,为满族住地。“柳条边”是维护所谓“发祥地”的封禁区域。乾隆五年(1740年)谕令:“奉天沿海地方,多设官兵稽查,不许内地流民再行偷越出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颁布《宁古塔等处禁止流民条例》,对柳条边外严行封禁。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对柳条边以西、以北的蒙古王公领地也严行封禁,“违者照私开牧场例治罪”。至此,东北地区全面封禁,吉林、黑龙江是重点区域。
封禁政策违背民意,堵塞农民流动谋生之路,阻碍经济发展,遭到人民的抵制和反抗。山东、直隶一带的农民,不顾禁令,偷越关隘,垦地开荒。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自恃蒙荒辽阔,愿意容留流民垦荒,暗自征租,每垦荒一亩,收租粮4升,致落居流民日众,垦地面积不断扩大。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清朝援例允许关内饥民和无业贫民出关谋食,致大批灾民蜂拥而入。至嘉庆四年(1799年),定居长春一带的流民达2330户,垦荒265648亩。至此,清政府也承认“查办流民一节,竟成具文”。认识到定居流民“难于驱逐”,对蒙古王公的“生计也有裨益”。至此,渐生遏止无效,应因势利导设衙管理之议。
嘉庆五年(1800年),应吉林将军秀林奏请清政府在民人聚居地段设置管理机构,建置长春厅,厅的长官称理事通判,隶属吉林将军,管理汉族居民的行政、司法及审理词讼等事。租税仍归蒙古王公。由于在厅治内实行“民蒙分治”,蒙古人归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管理。类此在少数民族地区王公领地上,设置由国家派遣官员组成的官署,管理汉族居民,谓之“借地设治”。因首次在“蒙部垦地设厅”,故官缺皆旗员,首任长春厅通判六雅图,并设巡检,为行政长官助理官员,职掌缉捕盗贼管理监狱等事。首任巡检潘玉振。嘉庆五年(1800年)礼部行文,铸给“郭尔罗斯通判印”,实际启用的印信全文是“吉林长春厅理事通判之关防”。
长春厅始设于伊通河畔民人聚落的长春堡东,因地属长春堡境界,所以叫长春厅。衙署所在地叫新立城。
清朝建置规例,厅有直隶厅和散厅之分,长春厅属散厅,规制同县。散厅主官通判缺为正六品,俸银60两,养廉银300两,掌“钱谷刑名”。一般多于“民旗杂处”地置厅。当时,长春是汉、蒙族人交错杂处地区,故置厅而不置县。
长春厅是清代在蒙地设立的第一个地方政权,标志蒙地开发已正式开始。此后,又相继建置昌图府、辽源州(今双辽县)、洮南府等数十个府、县。昌图厅、长春厅、伯都纳厅(今扶余)并称为柳条边外“老三厅”,为嘉庆朝柳条边外三大农业中心,是边外最先形成的民人聚居区域。长春厅的建置,初步形成吉林将军境内民人行政管理体系,为构成边外旗民分治的双轨制奠定了基础。
道光五年(1825年),厅署移址于宽城子,即今长春市南关区头道街至四道街一带,厅署修筑于今四道街,厅名依旧。
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曾经奏请长春理事通判改为抚民通判加理事衔。光绪七年(1881),再次奏请将长春理事通判改为抚民通判,加理事衔。光绪八年一月二十八日(1882年3月17日)依奏,长春理事通判改为抚民通判加理事衔,“蒙民兼理”。在农安乡添置分防照磨(从九品)一员,在靠山屯地方添置分防经历(正八品)一员。长春“借地设治”随之终止,长春厅转为全面治理地方的政权机关。蒙地收租换照事宜设验征员,另设收支司事及书记长各一名。蒙荒开放,长春设治,继而移厅址于宽城子,使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合于一地,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光绪初年,辖区内已村屯相连,城内商业、手工业日趋繁荣。日用百货多集中在双桥西街(今西三道街),粮米市、银市集中在四道街,菜市在火神庙东,牛马市集中在关帝庙附近,成为吉林将军辖境西部“生聚繁庶地方,吉林通往盛京的通衢要道”。
文教事业也开始兴办。同治十一年(1872年),长春士绅朱深等于长春东二道街路北捐建文庙,成立长春地区第一所儒学——长春厅学。同年,长春厅设训导,在文庙西建学署。光绪十五年(1889年)厅升府,厅学随之改为府学。光绪九年(1883年),长春厅抚民通判李金镛,自捐俸银一千两,又向城乡士绅捐募九万一千吊,在城北马号门外兴建“养正书院”,内设考棚(科举时的考场)。光绪十年(1884年)三月动工,同年八月建成。光绪十一年(1885年),长春厅创办义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养正书院旧址成立长春府中学堂。至此,史称之为文教聿兴,规模粗备。
厅之管辖区域,南至伊通边门15里,东至沐石河190里,西至巴彦吉鲁克山(今大屯山)230里,北至纪家窝堡(今农安巴吉垒乡境内)180里。
厅辖4乡38甲(不含怀惠乡甲数),甲下设牌。执事者,乡称乡长,甲称甲长,牌称牌头。雾开河以东,饮马河以西为沐德乡,辖8甲;饮马河以东,沐石河以西为怀惠乡,甲数不详;雾开河以西,伊通河以东为抚安乡,辖11甲;伊通河与新开河之间为恒裕乡,辖19甲。之后,郭尔罗斯前旗出放“龙湾”夹荒和沐石河夹信子荒,在该地设农安乡。至此,厅辖5乡。厅辖区内其村镇中之大者,首推农安城(今农安镇),设置驻防照磨。另有新立屯、东卡伦、挖铜沟、大青咀、大房身、岔路口、十二马架、靠山屯、太平庄、万金塔、郭家屯、鲍家沟、双山子、双庙子、朱家城、高家店、哈拉海、扎古苏台、双城堡、万宝山、烧锅店、白龙驹、东城子、大岭、巴吉垒、翁可、小河隆、额附泉、天吉,共29处。
境内人口,嘉庆十六年(1811年)时6.1万余人,1822年增至6.4万余人。
光绪十四年七月七日(1888年8月14日),吉林将军长顺奏请长春厅升府。光绪十五年(1889年)奉旨撤厅置府。
长春厅时延89年,职官37任:
理事通判:
六雅图 嘉庆五年(1800年)任
阿成 嘉庆十二年(1807年)任
六雅图 嘉庆十六年(1811年)复任
福 纳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任
那灵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
常喜 道光四年(1824年)任
达 庆 道光七年(1826年)任
博尔豁 道光九年(1829年)任
那灵泰 道光九年(1829年)任
禧 淳 道光十二年(1832年)任
庆符 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
福 恩 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
常 山 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
庆符 道光二十年(1840年)复任
全福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
文全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任
保康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任
桂林 道光三十年(1850年)任
安荣 咸丰元年(1851年)任
松 鹤 咸丰元年(1851年)任
博霖 同治四年(1865年)任
萨尼扬阿 同治五年(1866年)任
恩禧 同治八年(1869年)任
萨尼扬阿 同治九年(1870年)复任
吴衍庆 同治十年(1871年)任
长青 同治十年(1871年)任
萨尼扬阿光绪二年(1876年)复任
长 青 光绪三年(1877年)任
钟 彦 光绪四年(1878年)任
长 青 光绪五年(1879年)复任
善庆 光绪五年(1879年)任
王绍元 光绪七年(1881年)任
抚民通判:
孙堪 光绪八年(1882年)任,
双全 光绪九年(1883年)任
李金镛 光绪九年(1883年)任
毓斌 光绪十三年(1887年)任
善庆 光绪十三年(1887年)任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政府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专门记述长春政区变迁、历代政府、政府组成、政府决策与政务活动、干部队伍建设、大事记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