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员工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264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员工队伍
分类号: F619
页数: 12
页码: 314-325
摘要: 本章记述了长春市邮政局和电信局员工队伍的具体内容及发展状况。
关键词: 邮电局 员工 长春市

内容

第一节 历任领导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长春电报局成立,为官办,候补知县李文徵任局长;宣统元年(1909年),长春电话局成立,为商办,吉林府商人徐文霖任局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长春大清邮政局成立,局长不详;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广东省籍人吴天赐任局长;宣统元年(1909年),长春府邮政分局统辖宽城子分邮界,局长改为总办(后改为邮务长),由外国人担任,先后有英国人马勋、葡萄牙人都礼佛、法国人乍配林、奥地利人魏登贝等。日本长春邮便局首任局长为志水松三郎,以后至1937年日、伪满邮政合并时,共历15届,均为日本人。俄国中东铁路宽城子附属地内2处邮局局长为同一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时为保库陆斯基。
  1914年3月,宽城子分邮界撤销,长春邮政分局管局职能结束,改为长春一等邮局,局长仍由中国人担任,为辜木荣,年底改为吴天赐,以后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依次有刘曜庭、管锦秋、林超英、吴涛、哈石均等人担任。
  1925年,东北军阀政府把商办电报电话收为官办,当时长春电报局局长为张德全,长春电话局局长为张锡武。当年,长春县4乡警备电话局和长春无线电台分别成立,局、台长分别为邬舜忱和王家栋(后为马树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9月19日下午3时,日本军队占领长春无线电台,其时,马树棠赴吉林,不在台内。10月24日,长春一等邮局局长哈石均因向日军抗议其非法检查邮件,被日本宪兵指为反动,遭拘禁36小时。吉黑邮务管理局当日得知哈局长遭遇后,立即下达1085/2140号令,任命局内一等五级邮务员刘铭琛代理局长。哈石均获释后仍复原职,1932年1月被调往滨江任职。同时,中华民国邮政总局为制约日本侵略者进一步侵害中国邮政,调派邮政总局法国籍署副邮务长理克德为长春一等甲级邮局局长。
  1932年3月9日,日本侵略者扶植的伪满洲国成立,11日,中华民国政府宣言,不承认伪满洲国。7月24日,中华民国邮政总局命令东三省邮务全部停办,员工撤退到关内。26日,长春一等邮局局长理克德遵照吉黑邮务管理局局长史密斯的命令,关闭了长春一等甲级邮局。同日,伪满交通部强行接收该局,理克德局长在处理完移交和员工撤退事项后,于9月1日被中华民国邮政总局调往苏皖邮区。伪满交通部指定部内秘书金振民为该局局长。1933年12月前,王一鸣接替金振民,任“新京”邮政局局长。
  1935年4月1日,伪满实行中央邮局、中央电报局和中央电话局制度后,“新京”中央电报局局长先后为日人尾立米喜久太郎,副局长为中国人王家栋;“新京”中央电话局局长先后为日人尾崎重树、荒井芳太郎,副局长为中国人田雨霖。
  1937年12月1日,日伪邮政合并,合并后的“新京”中央邮政局局长,由原日本“新京”中央邮便局局长小岛荣次郎担任,至伪满垮台止,其局长一直由日人担任,最后一任局长是金粕善助。
  1945年8月19日,苏联红军进入长春,“新京”中央邮政局局长金粕善助被捕,关押在警察局内。8月24日,“新京”邮政管理局储金科科长吕作桂被任命为“新京”中央邮政局局长,负责维持局务,准备迎接国民党政府接收。同时,苏联红军上校雅克宾克接管了“电电”机构。
  1946年1月,国民党接收大员陆续飞抵长春。1月9日,张巍以国民党政府交通部第9区电信管理局副局长身份,接收东北电政管理局及长春电信局为局长,连城为副局长。1月28日,杨宝泰接收了“新京”中央邮政局,被任命为该局局长,同时,该局改称为长春市邮局。1946年4月中旬,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解放长春时,国民党在长春的军政人员开始撤离,张巍、杨宝泰等接收大员分批撤退到沈阳、北平,长春市邮局留守人员宋及唐被任命为代理局长。5月25日,东北民主联军撤离长春。6月,张巍、杨宝泰返回长春,仍任长春电信局局长和长春市邮局局长。
  1948年5月,东北野战军围困长春时,长春市邮局局长杨宝泰请病假6个月,逃离长春,后调广西邮局任职。杨宝泰离后,由高登举代理局长,因此时国民党大势已去,高登举无力主持局务,故一直未到任,局务由下属刘廷方、葛守和等人自发维持。同时,长春邮政管理局和长春市邮局于7月16日合并,原长春邮政管理局邮务帮办刘学仁任长春市邮局专员,过问长春市邮局局务。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东北邮电管理总局接收工作队朱杰小组接收了长春电信局,局名后改为长春特别市电报电话局;刘福海小组接收了长春市邮局,局名后改称长春特别市邮政局。11月,朱杰被正式任命为长春特别市电报电话局局长,刘福海被正式任命为长春特别市邮政局副局长,分别主持两局工作。以后至1954年,依次任两局局长或副局长有下列人员:
  长春市电信局为田学辉、葛文玉、宫锡初。
  长春市邮政局为郑统恩、王光、袁秀章、李鸣岐。
  1954年4月1日,长春市邮局与长春市电信局合并,改称“吉林长春邮电局”。6日,吉林省邮电管理局(简称管局,下同)以“人密字第97号”令任命葛文玉、李鸣岐、宫锡初为副局长,葛文玉主持全面工作,李鸣岐主管政治工作。1955年1月,葛文玉调往管局,免去其副局长职务;原管局劳资科科长廖华代理长春邮电局局长,免去其管局劳资科科长职务。1955年7月1日,吉林长春邮电局撤销,分设邮、电两局,刘郁文任电信局局长,廖华代理邮局局长,李鸣岐任邮局副局长。以后至1959年,两局局长或副局长依次是:
  长春市电信局为杨振山、邓忠武。
  长春市邮政局为王衍勖、李效良、张宪武。
  邮、电两局分设时,正值学习苏联“一长制”管理体制,长春市邮、电两局在此期间制定了许多合理的规章制度,突出了局长对内负有全责、对外代表企业的法人地位。1956年,中国共产党“八大”后,对企业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一长制”结束。长春市邮局副局长李鸣岐自1957年3月任专职党总支书记后,于7月13日免去副局长职务。
  1959年5月1日,长春市邮、电两局再次合并为长春市邮电局,党委书记为李鸣岐,局长为刘郁文,副局长为杨振山、李效良、张宪武。1960年,李鸣岐调出,左焕庭任党委书记;刘郁文调出,杨振山代理局长,补刘启明为副局长。1962年12月13日,管局任命左焕庭为局长,免去李效良副局长职务。1963年3月13日,管局任命宫锡初、杨联绩为副局长,免去张宪武副局长职务。1963年7月1日,管局任命杨振山为局长,免去左焕庭局长职务。
  1964年4月1日,长春市邮、电两局再次分设,长春市电信局局长为左焕庭,副局长为杨振山、邓忠武,党委书记为杨振山;长春市邮政局局长为杨自云,副局长为杨联绩,临时党委书记为徐国才。
  长春市邮、电两局分设后不久,“四清”和“文革”运动相继开始,两局工作和领导都分别受到冲击。
  长春市邮政局在“四清”运动中,进驻了由中共吉林省委员会组织的工作队,并成立了工作队党委,书记刘汉英,副书记廖华、汤明,领导长春市邮局的运动和生产。长春市邮局首届(临时)党委解体,书记徐国才被审查。1966年10月,由党员大会选出长春市邮局第2届党委书记吕万臣,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冲击而没有展开工作。
  1968年8月15日,长春市邮局革委会成立,指挥全局运动和生产。革委会委员有15名,其中常委有7名,解放军支左代表蔡世成任主任,副主任有孙凤池、王长库、程希才、王景民等。
  1970年2月,军代表王玉坤任革委会主任,蔡世成调离。4月,军代表高志良任革委会副主任。12月16日,王玉坤调出,郭朝林为革委会主任,同时免去高志良革委会副主任职务。1970年初,经过整党产生长春市邮局第3届党委,书记王玉坤,第一副书记王长库,第二副书记高志良。1971年10月26日,王岫天任革委会副主任。1972年11月,刘文有任党委书记。1973年8月5日,杨联绩任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11月,王长库调出,免去副主任职务。
  1975年1月,郭朝林、杨梓先调回部队,李鸣岐任革委会主任,同时任党委书记,白成福、张宗新任党委副书记,王衍勖为革委会副主任。5月,免去程希才革委会副主任职务。1976年5月8日,免去李鸣岐革委会主任职务,任命廖华为革委会主任。
  长春市电信局在“文革”中局长不能正常工作。1968年由“大联合委员会”主持工作,负责人是军代表李从田、武松鹤。1969年军队对电信部门实行军管,分为长春市电信局和长春长途电信局。长春长途电信局领导小组组长是王显从(军代表),长春市电信局军管组组长是颜景运。1973年两局合并,长春市电信局于1972年2月恢复行政领导体制,组成新的领导班子,杨振山任党委书记,杨璞任局长。
  1976年“文革”结束,长春邮、电两局领导基本未变。至1979年,长春市邮政局恢复行政领导体制,1月6日,王衍勖任局长,李效良、吕克功任副局长,同时免去廖华革委会主任职务,革委会撤销。以后邮电两局领导调动频繁。至1985年先后有李炎、李宜航、张国贤、刘思敬、田世禄、汤天兴、王忠武、林铭勋、高淑珍、沈永彬等人任电信局局长或副局长;先后有王守田、聂瑞庭等任电信局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先后有李永善、袁彦文、魏茂君、王家瑞、王至林、赵淑兰、高德明等任邮政局局长或副局长,先后有廖华、王衍勖、张宗新、李永善、白成福、袁彦文等任邮政局党委书记或副书记。
  1985年,邮电两局实行局长负责制。3月21日,孙甫任长春市邮政局局长;4月10日,王忠武任长春市电信局局长。副局长分别为:
  长春市邮政局:魏茂君、于震、王至林、曲守安、张廷会、宋学哲(总会计师、副局级);
  长春市电信局:林铭勋、田世禄、汤天兴、高淑珍、陈林。
  两局合计,在领导班子中,中共党员占100%,女同志占15.9%,年龄在46岁以下的占31.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3%,没有少数民族。
  第二节 员工构成
  长春电报局、长春大清邮政局和日、俄邮电各局初设时,人员数目均不详。宣统三年(1911年)前后,长春电报局有员工30余人,其中报务员20人;长春电话局有员工13人,长春府邮政分局本局内有员工45人,头道沟支局有员工4人,二道沟代办支局有1人。3局共有员工近百人。
  1922年,长春县内邮政员工比清代有所增加。中国邮政有员工71人,日本邮政方面有员工313人,合计384人,具体构成如下两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长春电报、电话两局共有员工82人,其中12人是哈尔滨和奉天驻长春的维修人员。
  1932年7月末,由于伪满政府强行接收长春一等邮局及所辖支局,长春民国邮政员工奉命撤邮入关,一些日本邮员进入长春一等邮局及所辖支局。1937年日、伪邮政合并后,“新京”中央邮政局约有员工500人左右。
  1933年9月,伪满“电电”成立后,“新京”电信事业发展较快,职工逐年增加。1935年时,“新京”中央电报局有员工179人,“新京”中央电话局有员工191人。
  伪满邮电是典型的殖民地邮电,日本人是各局的统治核心。1939年,“新京”市内共有邮政局25处,日本人任局长的有22处;共有事务官5名,全是日本人;共有属官123名,日本人占101名;共有书记和委任官试补74名,日本人占21名。在电报、电话两局中,主要行政、技术、经济岗位全由日本人占据,中国人只能做些简单的体力劳动。1936年两局员工共有579人,日本人占83%。
  伪满垮台前,全市有邮电员工达3000多人,其中邮政2000人左右,电信1500人左右。
  1945年“八一五”光复,大批日本员工回国。苏联红军接管长春电信机构时有员工1307人,其中日本人为467人,占35%。长春市邮政局员工有2040人,全是中国人。
  1946年,国民党接收了长春邮电机构后,对员工进行甄别。长春邮政局根据长春邮政管理局的指示,对伪满时期的邮政员工分3部分进行处理:(一)工作上需要者予以留用;(二)非现时需要者在家待命;(三)未成年人、在光复后录用或光复后久未报到者除名。至2月8日时留用员工253人,待命员工580人,除名员工1207人。9月30日,又将留用员工增加至258人,待命员工削减至386人。长春市电报、电话两局留用员工595人。各业务分类如下两表:
  1948年9月16日,长春邮政管理局与长春市邮局合并,南京总局下令两局员工全部遣散,由于两局工会力争,方允员工留局或撤沈。两局员工先后有277人、727名家属撤退到沈阳。到沈阳后有19名家属死亡,2名家属失散,而沈阳市邮局根本没有接到总局接收员工的指示,撤沈员工工作和生活均无着落,不得不投亲靠友,四处流散,直到沈阳解放后才回到长春。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长春市电报、电话局员工只有200人,至1949年末达242人。长春市邮局解放当时员工仅有百人左右,年末,撤沈和离局自谋生计的员工陆续归局,再加从黑龙江等地调来的,职工总数达158人。其中中共党员15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3人。
  至1949年末,两局合计为400人。根据职责分类如下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长春市邮电两局大幅度增加新员工,至1952年合计达724人,其中邮局330人,电信局为394人。邮局员工分布在市内有262人,分布在各支局有62人,分布在大屯、卡伦、小双城堡3处邮务所有6人。
  1953年至1957年,是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建设时期,长春市邮、电两局员工合计依次达到773人、848人、916人、1130人、1166人。员工大幅度增加,使解放前入局的职工比例下降,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人数增加,员工文化构成提高。1957年时,职工中有中共党员160人,团员285人。
  1958年底,由于接办吉林省机要通信业务,长春市邮局并入24名机要通讯员,郊区邮政业务交给人民公社办理。调出17名乡邮人员,从而使全局职工人数年底达434人。根据职能标准划分,管理人员47人,邮政生产人员364人,经济服务与医疗福利人员23人。长春市电信局员工达988人;根据职能标准划分,管理人员86人,工程技术和电信生产人员870人,服务人员32人。
  1959年,邮局与电信局合并,郊区邮电系统划归长春市邮电局,成立郊区邮电局,编制确定83人。1959年末,两局员工合计为1756人,以后两年依次为1701人、1780人。
  1960年度,职工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2人,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有4人,具有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的有572人,文盲35人;职工中生产人员1357人,占职工总数的79.78%,管理人员140人,占职工总数的8.23%,服务人员148人,占职工总数的8.70%,其他人员56人,占职工总数的3.29%。
  “二五”计划后期,全国经济失调,1961年中央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1962年上半年,长春市邮电局精减职工259人,其中返乡务农81人,退休退职111人,服兵役12人,调出38人,死亡7人。10月份,随机要通信划出29名员工,年底职工总数达1568人。
  1963年至1965年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长春市邮政局与长春市电信局于1964年分设,长春市邮政局职工总数由1963年的788人增长到1964年的845人,1965年855人。1965年855名职工构成状况如下表:
  其中女职工216人,党员122人,团员146人。
  分设后,长春市电信局职工总数为734人,至1965年达780人,其中中共党员有99人。
  其文化构成为:大专以上文化19人,中专文化87人,高中文化10人,初中文化66人,小学文化12人。
  两局比较,电信局职工文化程度高于邮政局。
  “文化大革命”时期,长春市邮电两局职工队伍变化较大。于1968年2月精减机构,首批下放科室人员78人(包括科级干部22人),1970年3月至4月下放干部38人,6月份又以“清理要害部门”为由调出299人,并计划清理376人出邮政部门。1971年至1973年,又先后下放干部到五七干校、工矿、农村22人。“文化大革命”后期,为了加强城市投递工作,充实了大量的青年投递员。1974年初,投递工种40岁以上的职工占40%,1975年初下降到不足10%,青壮年占绝对优势,同时从1974年3月8日相继成立4个“三八”投递班,有35名女投递员参加了投递工作,改变了投递工种清一色男职工的结构。
  1973年9月,根据管局(73)劳字第52号通知,市电信局所属郊区电信局和市内除西安大路外全部电信营业点移交市邮政局领导,划归长邮职工134人。
  长春电信局于1969年因战备需要分为长春市电信局和长春长途电信局,两局职工1970年分别达到580人和982人,至1973年两局合并为长春市电信局时,职工达到1736人。
  1966年至1975年职工总数见下表: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为适应邮电通信生产的需要,解决待业青年就业及落实干部政策,从1976年至1988年邮电职工总数逐年增加,具体见下表:
  其间,1985年管理人员为344人,生产人员为4022人,服务人员为465人,其他人员为56人;1988年管理人员为452人,生产人员为3890人,服务人员为366人,其他人员为119人。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邮电志

《长春市志 邮电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邮电通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步履,凝聚着邮电发展的经验教训,蕴涵着邮电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容包含了机构沿革,服务网点,业务种类,邮件传输,电信网络,机械设备,员工队伍,人物及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