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电信网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248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电信网络
分类号: TN913.2
页数: 43
页码: 220-2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电信网络:电报电路、有线电报电路的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电信 网络

内容

第一节 电报电路
  一、有线电报电路
  光绪十二年九月(1886年11月),清政府架设奉天经伊通州(今伊通县)至吉林省城(今吉林市)的电报线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2月,清政府督办电政大臣、头品顶戴大理寺少堂盛宣怀指派,由侯选县丞李文徵主办,长春同伊通州接线,建成了长春至吉林省城首条电报线路。全长75公里,立电杆803根,使用7号铁线,线条数为双线。开通了长春至吉林的直达人工电报电路。此为长春有线电路之始。长春从此接入东北电报网,时为网路之端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夏,义和团运动兴起,俄国军队以护路为名出兵东北,致使奉、吉两省电报线因“损毁几尽”而中断。长春的电信主权也相继被俄国和日本侵犯,在日、俄战争中,长春电报通信网遭到严重破坏。
  光绪三十年(1904年),俄国军队乘日俄战争之机,强行侵占长春一一伊通州一一吉林电报线,并在长春宽城子火车站内设立电报局。与此同时,俄国野战电信队还强行架设了宽城子车站至中国电报局的电报线路,线长16.5公里。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清铁道及俄国野战电信队在中国东北强占及架设的电报线达12条之多,并有许多支线,其主要干线同长春相联接的有3条,即:宽城子——陶赖昭——五棵树线;哈尔滨——宽城子线;宽城子——旅顺线。且中国方面可借用宽城子——旅顺电信线路。
  日、俄战后,东清铁路长春以南段被日本侵占。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7月,日军在长春孟家屯设军用通信所,架设电线开办电报。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中日电信协约”,允许日本架设大连至烟台水线,中国方面出资日金5万元买下日设在南满铁路线外的局线,并允许长春、安东、铁岭、奉天、辽阳,营口6处电线由日本“借用”15年。翌年三月,日本架通了日邮便局到中国电报局的电报联络线,并在中国长春电报局后院设立日本电报分室,由日本报务员到中国电报局收发电报,直至“九•一八”事变后被“电电”接收。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冬,中国方面开始筹备修复被损毁的电报线路,清政府督办电政大臣札委道台黄开文赴东北筹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中国政府向俄军收回长春——伊通州——吉林线路,并将奉天至长春电报线路改沿中东铁路重新架设,宽城子车站为该线终端。长春电报局又利用俄国在日俄战争期间架设的宽城子车站——长春电报局间的线路,将奉天至长春电线同长春至吉林原杆线相接,至10月底奉吉间电线全部修通。从此通往关内的电报可经中国线路传递。
  宣统二年(1910年),长春——农安间架设了电报线路。至此,在东北电报干线网中,长春已成为接续局和联接辽、黑两省的分支点。从南来的电线,经长春一路可达伊通、吉林、宁古塔、间岛,另外二路可分达农安和双城堡。到1911年辛亥革命时,电报可通达吉林、哈尔滨、三姓、宁古塔、珲春、局子街、奉天及关内各地,经修复和重建的东三省电报线,同长春相连的有3条,均为7号铁线,明线线路。其线路名称、接续局所详见下表:
  中华民国成立后,为抵制日本对中国电信主权的侵犯和业务掠夺,采取国家和地方多种形式兴办电信事业,长春电报线路逐渐扩展和增加。1912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新建的电报线同长春相连的有6条,线路设置情况详见下表:
  当时长春直达电报电路可通吉林,奉天、哈尔滨、伊通、农安、公主岭等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长春电信事业完全被日本帝国主义所鲸吞,电报通信被强令禁止,电路中断,至9月30日下午才有限度地恢复,但只准使用明码,并要受日人监视检查。“电电”成立后,日人把“新京”邮便局电信课分出改为“新京”中央电报局,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施,同伪满境内各主要城市以及日本东京、大阪开通了直达电路。其网络组织,伪满境内以大连、奉天、“新京”、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承德为中心,于各省市县旗镇电报局联通。对国外通信则以“新京”、大连、奉天、承德4处为集点向
  外联络,电报通信一度呈灵活发达势态。
  与此同时,“电电”又将奉、吉、黑省际干线的铁线改成铜质线(双线),并利用长途电话电路构成奉天、“新京”幻象电报回路,开通载波电报。为谋日人通信方便,1933年又在长春城内电报局设日文股,开通与吉林日文电报局的印字机通报电路。据1933年“电电”统计年报载,长春对各地电报回线详见附表5—1—1。
  1935至1938年间,“新京”中央电报局国内电路先后开通“新京”至图们、牡丹江、珲春、齐齐哈尔、四平、白城、延吉、北京、陶赖昭等直达电报线,对国外开设了“新京”至朝鲜清津直达线。1936年2月,“新京”中央电报局城内分局至奉天城内、哈尔滨、吉林、农安、双阳直达报线分别废止,改接“新京”中央电报局,“新京”城内局直达线由8条减少至3条。1935和1938年新京中央电报局、分局、分室电报回线详见附表5—1—2、5—1—3。
  1940年和1941年建成了奉天——“新京”——哈尔滨间无荷电缆。“新京”至奉天装设了12路载波电报机,并开通了日文印刷自动电路。1940年,“新京”——东京电报干线也改为电缆。至1945年,“新京”对东北主要城市的电报回路有:“新京”——奉天28回路,“新京”——哈尔滨22回路,“新京”——吉林11回路。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苏联红军对长春实行军管,继而国民党第9区电信局接收了长春电信局。此间,因战事电报线路及设备经常被损毁,电路增减变动频繁。1946年5月开放的直达电路有沈阳、永吉、锦州、四平、公主岭、九台、德惠、农安。至1947年,开放的电路有沈阳、吉林、农安、德惠、四平、公主岭、大屯、范家屯、双阳、伊通。至长春解放前夕,有线电路因经常阻断而关闭,开放的电路名存实亡,主要依靠无线通信。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为了迅速恢复通信和发展生产,电信职工昼夜抢修线路,电报通信在短期内得到了恢复。从解放当天到12月,陆续开通了长哈、长沈、长四等8条直通电报线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年内开放的直达电路有11路(含市内2路),其中一级电路3条,二级省内电路6条,市内电路2条,均为人工电路,其电路通达地点及通信方式详见下表: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通信生产的发展,为了满足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直达电路逐年增多,并同全国网路中心局——北京开通了直达电路。到1952年末,电路总数增到19路(含市内4路),其中明线载波4路,电缆实线4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贯彻邮电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以及适应吉林省会由吉林市迁长春后网路变化的需要,开始以长春为中心建设省内电报网路,与省内各主要市、县均开通了直达电路,同时,各重点电路的通信方式也逐步改善。1953年12月,开通长春至哈尔滨、沈阳快机电路,1954年8月,长春同北京开通快机电路,1955年,开通长春至沈阳的自动机电路和长春至北京的电传电路,各单工电路也开始改为双工,对通化、白城等业务繁忙电路还开设了定时通报电路。至1957年电路总数增到37路,其中明载9路,电缆实线6路。在电路总数中电传电路3条,自动机电路1条,其余均为人工电路。年内开放的直达电路分别是:
  电传电路:北京、沈阳、吉林
  自动机电路:哈尔滨
  人工机双工电路:沈阳、通化、延吉、白城、四平
  人工机单工电路:梅河口、伊通、双阳、辽源、辽源矿山、镇赉、大赉、榆树、扶余、三岔河、洮南、安广、公主岭、长岭、郑家屯、前郭旗、梨树、农安、乾安、德惠、九台
  市内人工电路:站前局、车站、长春大街
  市内话传电路:大马路、汽车厂等。
  1958年开始,长春电信贯彻为国民经济“大跃进”服务的方针,挖掘设备潜力,增加通信能力。在业务量剧增的情况下,不断改善通报方式,增加直达电路,仅1958年就增加直达电路10路,以后逐年增多,到1965年电路总数已增至51路,比1949年增加3.64倍,比1957年增加0.38倍。通报方式由人工电路向电传电路发展。1959年长春至省内地、市局电路各有1条人工电路改为电传电路,实现了1级电路和至省内地、市局电路电传化。其后逐年发展,到1965年电传电路增到19路,比1957年增加5.3倍。此间,传输方式也有所改善,载波电路相应增加,电报网路1959年后有所调整,撤销了长春至洮南、镇赉、大赉、安广4条直达电路,电报均由白城电路接转,同时新开长春至天津、上海、济南、东丰、营城等直达电路。一些业务繁忙电路增开2路或3路。到1965年长春已建成初具规模的吉林省电报通信中心枢纽局。1965年开放的直达电路名称及路数、通信方式等详见下表:
  “文化大革命”时期,电报电路基本保持原有的网路格局,无大的调整变化。开放的电路根据业务忙闲或质量状况,临时增开或停开。此间,因内蒙哲盟划入吉林省,新开了长春至通辽、乌兰两条直达电路。1970年11月新开长春至靖宇直达电路(后撤销),1976年11月撤销了长春至海龙的直达电路,电报改由通化电路经转。
  至1976年电路总数55路,同1965年比仅增加4路。但传输方式有了进一步改善,载波电路总数增加到39路(其中明载36路,电缆载波3路),比1965年的15路增加1.6倍。开放的电路名称、通信方式及路数详见下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电报通信发生显著变化,新技术新设备在电报通信领域广泛开发和利用,通信能力显著增强,电路倍增。1981年长春至三岔河、乾安、伊通、长岭最后一批人工电路改为电传电路,实现了省中心局接转电报的半自动化——电传化。随着国内微波干线的建成和微波传输技术的使用,1983年长春开通微波电路11路,均为一级电路。
  1978年至1984年间,新开电路有长春至石家庄、成都、大连、潍坊(1986年网路调整撤销)、佳木斯,浑江,市内电路新开红旗街、西安大路、和顺、一匡街等,电路总数达63条。电报电路名称路数详见附表5—1—4。
  随着电报新业务的发展,1985年开通用户电报电路9路,分别为长春至北京8路、吉林1路,以后逐年增加,至1988年增加到25路,均为自动交换。分别为长春至北京11路,沈阳4路,吉林6路,通化4路,出租电路有69路。1987年12月1日首开长春至吉林真迹传真电路1条。
  1986年开始,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报通信领域,同年7月17日,开通256路程控自动转报,从此,长春电报通信方式由过去的半自动人工接转发展为电脑程序控制的自动接转,结束了县至地区,地区至省会局人工转报的历史。至1987年电报电路全部实现载波化。
  自动转报开通后,增加了通信能力,重新调整了网络。省中心局直达电路剧增,全省46个市、县全部开通与长春的直达电路,并接入自动转报网,一级电路先后新开长春至南京、郑州、广州、武汉,西安、杭州、福州、兰州电路8条,二级省际电路新开长春至本溪、抚顺、大庆、辽阳、营口5条电路,二级省内电路新开长春至桦甸、舒兰、磐石、永吉、蛟河、龙井、图们、珲春、汪清、安图、敦化、和龙、通化县、集安、长白、抚松、靖宇、梅河口、辉南、柳河、镇赉、洮安、大安、通榆、临江25条电路。截止1988年,电报电路总数达到100路,均为载波电路。公众电报出租电路3路。电报电路详见附表5—1—5。
  二、无线电报电路
  1922年,东北军阀政权收回哈尔滨俄国私设的无线电台后,因军事需要,
  采取了加快发展无线通信的措施,相继在奉天、长春、齐齐哈尔等地设立临时电台,同年12月15日,长春与哈尔滨开始无线通报,专供军用。
  1925年春,长春军用无线电台改为长春无线电台并装设新机,电台功率为2瓦,波长1150千周,呼号XOK,使用长波真空管机同吉林、奉天等地通报。联络时间为6时至24时,除传递官电外,商报渐知注重。至1929年,长春同东北主要城市开通的电路有:奉天、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延吉、密山、绥芬河等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长春无线电台被日军破坏,抓走员工,掠走设备,无线通信被明令禁止,电路全部中断。
  “电电”成立后,1934年3月建成了“新京”宽城子(发信台)和孟家屯(收信台)无线电台,当时为东北最大的无线电台,其通信网以伪满洲国内的“新京”为网路中心,南以沈阳、大连为分区重点,北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分区重点。各设强力电台,分辟电路,与各地电台密切联络。对欧美通信则以“新京”为枢纽,与奉天、大连、哈尔滨相呼应,构成了以长春为中心的辐射各地的无线通信网路。
  1934年至1942年间,“新京”中央电报局无线电台国内电路先后同敦化、图们、大连、齐齐哈尔、北京、天津、张家口开设电路。国外先后同清津、东京、旧金山、柏林、大阪、巴黎、罗马开设电路。对美通信采用24小时通信制,对德法通信均采用时间通信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0年6月巴黎曾陷落于德军手中后,“新京”对美法两国通信中断)。其国内外电路开通时间及使用波长详见下表:
  至1945年,“新京”中央电报局无线电台在伪满境内电路有:大连、沈阳、通化、鞍山、哈尔滨、齐齐哈尔、开鲁、张家口、林西、承德、延吉、海拉尔、敦化、珲春、图们、山神府等地。国外电路光复前已全部中断。
  “八•一五”光复后,国民党接收长春电信,开设的电路变动频繁,设立的电台用于军事通信。1946年和1947年,长春同北平、锦州、安东、天津、吉林、四平、永吉、牯岭、沈阳通信。
  全国解放后,1956年吉林省以长春为中心始建无线通信网络,在长春电信局建立第一个无线电台,首开长春至桦甸,延吉、通化、白城等4条无线短波电路。随着省内各地无线电台的相继建立,至1959年无线电路增至6条,分别为吉林、延吉、通化、白城、四平、榆树。
  1960年,实行无线战备电路定时会晤制度,新开长春至德惠、农安、双阳、九台4条电路,电路总数年内增至11路。1962年,长春同沈阳首开无线电路,至1965年短波电路增至23条,分别开至沈阳、九台、农安、德惠、双阳、榆树、四平、吉林、通化、白城、延吉、扶余、前郭旗、公主岭、辽源、双辽、伊通、梨树、东丰、海龙、长岭、乾安、长白山天池气象站。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无线公众通信网调整为战备服务,开设了战备通信网络,除天池电路定时传递气象电报外,同年6月后电路停开。
  1970年后,先后新开长春至通辽、索伦气象站、三岔河、乌兰4条电路。从1975年开始,开通的省内无线电路同有线电路相统一,形成有线无线相结合的网路格局,年内无线电路增至26路,开设的电路虽然增多,但无线电路只作为有线电路的备用,电路利用率不高。
  1976年,调整了无线通信网路,实行分区组织无线通信网。省中心局(长春)对省内5个地区局和长春地区5县以及乌兰、前郭旗、扶余、珲春、天池、索伦电路保留外,撤销了公主岭、辽源、双辽、伊通、梨树、东丰、海龙、长岭、乾安、三岔河对省中心局的直达电路。调整后的电路减少至17条。1977年,长春首次开通与全国网路中心局北京直达无线电路,同年还取消了战备网路会晤制度。恢复了公众电路网的会晤制度,在有线电路阻断时可随时开通无线电路疏通电报。1978年,恢复了长春同公主岭、辽源、梨树、双辽、乾安、长岭、东丰、伊通8条电路。并先后撤消了长春到珲春、通辽、乌兰3条电路。
  1982年2月,根据邮电部的通知,放宽了无线电路传递电报的种类限制,公众电报可以在无线电路上传递,当有线电路阻断时可立即开通无线电路传递电报。1986年,有线电路开通自动转报后,无线电路相应作了调整,撤销了天池、索伦、东丰、梨树、双辽、扶余、乾安、长岭8条电路,新开长春至哈尔滨、图们、敦化、梅河、浑江5条电路。至1988年无线电路总数为20路,其中一级电路3条,分别为北京、沈阳、哈尔滨,二级省内电路17条,分别为吉林、延吉、图们、敦化、通化、浑江、梅河、辽源、四平、公主岭、白城、前旗、榆树、九台、德惠、农安、双阳。
  1949年—1988年电报电路数目见表5—1—6。
  历年用户电报电路数见表5—1—7。
  附:表5—1—1 1933年长春对各地电报回线表
  表5—1—2 1935年长春对各地电报回线详表
  表5—1—3 1938年长春对各地电报回线详表
  表5—1—4 1984年电报电路详表
  表5—1—5 1988年电报电路详表
  表5—1—6 1949年—1988年电报电路数
  表5—1—7用户电报户数及电路数目表
  第二节 长途电话电路
  长春长途电话开办伊始,没有专用电路,多为报话兼用电路,利用电报电路空闲时间,办理长途电话业务。宣统元年(1909年)一月,经吉林总督徐世昌批准,由吉林、长春电报局主办,借北洋陆军军用电杆挂线。宣统二年八月,吉林、长春两地间建成第一条长途电话电路,这是清末全省唯一长话专用电路。
  宣统三年(1911年)长春至伊通报话双用线路设有电杆803根,线路长75公里。1916年10月,架设农安至长春电话线路一条。中华民国以来,地方经济不断发展,报话兼用电路已满足不了商业电话日增的需要。1922年11月,奉(沈阳)、吉、黑电政监督处开始筹办长春——哈尔滨间长途电话电路杆线工程。1923年初动工,9月竣工。是年,奉天电话局架设奉天至长春间军用长途电话线路,兼办民间长途电话业务。1924年长春长话线路开通情况详见下表:
  1924年,由于长春公署四乡长途电话的发展,长春至各县的长途线路不断增加。长春至伊通1回线,长春至双阳3回线,长春至农安、怀德各2回线,长春至长岭、德惠、九台各1回线。1927年以后,长途电话电路不断发展,长春至榆树、双城、阿什河、五常、陶赖昭、伏龙泉、前郭尔罗斯开通了长途电话电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长春市外线路设施全为裸线线路。长途电话网初具规模。电路准确数无据可考。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将长春改为“新京”,为巩固其统治服务,成立了伪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急剧扩张长途电话通信网,并采用较先进的通信设备。“新京”至奉天采用六路搬送式电话设备(即初级载波电话机)。“电电”会社一面建设通信干线,一面扩充支线,并设立直达伪国外报话电路,建立了以“新京”为中心,向各地辐射的长途电话网络。1933年奉天至长春长途电话电路达19条、长春至哈尔滨33条、长春至吉林14条。1935年“新京”有市外电话杆27 045个。“新京”管区内1936年有市外电话杆20 421个。1933年—1938年“新京”至各地长途电话网分布情况见下表: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扩大侵华战争,不断发展电信技术,采用新设备。1939年4月动工,在奉天至“新京”间建设长途无电荷电缆设施326.7公里,1940年5月竣工。缩短了长途电话电路通话距离,提高通话率。1941年8月又将原电缆线路延长258.2公里至哈尔滨。工程结束后,共有电话电路150条,电报电路60条、广播中继线2条。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境内市外线路设施,几乎全为裸线线路,至“电电”成立后,才开始设无电荷电缆线路。1942年“新京”线路设施如下表:
  由于日本侵略者建设干线电缆,增加了长途电话电路,扩大了奉天、“新京”、哈尔滨间通信能力。1945年“八•一五”光复前,“新京”至各主要城市间长途电话电路详见下表。
  东北光复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统治区日渐缩小,有线电话阻断,民用长途电话很难接通。1948年解放前夕,长途电话电路全部阻断。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职工积极抢修因战乱阻断的长途电路。昼夜奋战40天,长途电话开通14回线。北至佳木斯、齐齐哈尔,南至沈阳。12月10日,长春至沈阳、哈尔滨间长途电路迅速恢复。同时,长春至公主岭、四平、昌图、开原、铁岭、孙台子、本溪湖、安东、苏家屯、辽阳、抚顺、鞍山等地长途电话也畅通。至1949年末长途电路达12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3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建设,长途电路有所增加。至1957年,长途电路达45路,比1949年增加2.75倍。1958年以后,由于“大跃进”的影响,长途电话业务量骤增。长途电路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吉林省邮电管理局发动全省职工大搞技术革新,研制长途通信设备,增强通信能力,缓解长途通信紧张的局面。到1965年末,长途电路达135条,比1957年增加2倍。其中载波电路88条,1级话路25路,2级省际话路1路,2级省内话路109路。
  “文化大革命”期间,长途电话发展速度减慢。为了加强战备,1970年开通北京——长春——哈尔滨“208”微波干线,可以传输“208”路电话、电视信号,并开辟了许多迂回电路。1976年末长途电路达218路,比1965年增加0.6倍。其中载波电路136路,1级话路34路,2级省际话路5路,2级省内话路79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飞速发展,长途电话通信量迅猛增加。为了适应新的通信形势的需要,1978年对沈、长、哈电缆工程进行改造,大大增加了长途电路。1987年12月开通长途程控交换机1500线。1988年末长途电路达到1 243路,比1976年增加4.7倍,比1949年增加102.5倍。其中载波电路263路,1级话路391路,2级省际话路158路,2级省内话路693路。
  附:表5—2—1 1949年—1988年长途电话电路详表
  表5—2—2 1949年—1988年长途电话电路数目表
  第三节 市内电话网路
  市内电话网既可自成系统(指市内电话自身通信),又是长途电话通信的始端和末端,是全程全网通信的一部分。市内电话通信网包括市话服务点(分局)及市话线路设备,与市话机线设备相同。市话网中的市内电话话机普及率历年变化情况如下表: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邮电志

《长春市志 邮电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邮电通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步履,凝聚着邮电发展的经验教训,蕴涵着邮电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容包含了机构沿革,服务网点,业务种类,邮件传输,电信网络,机械设备,员工队伍,人物及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