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邮件传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244
颗粒名称: 第四章 邮件传输
分类号: K293.41
页数: 20
页码: 200-2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邮件传输的事件和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邮件 传输

内容

第一节 邮 路
  俄国邮政依附于铁路,1900年开办后,其通车路段均由列车员押运邮件,所有铁路均为邮路。大清长春邮政局1902年开办后,其邮件委托合盛信局运送。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正式通车,清邮政当局曾派差乘坐该线客车运送邮件。1905年又自办了长春至吉林步班昼夜兼程邮路,单程240里,需40小时,1908年改为马差邮路,单程时限缩短至16小时。
  1906年11月日本南满铁路通车至长春孟家屯,日本邮政开辟了昌图至孟家屯铁道邮路,后于1907年5月,改为大连至长春邮路,日邮宽城子支局负责在长春接发邮件。1907年1月7日,清邮政也以委托日邮运递的形式,利用了该邮路奉天至长春段,传递南满与北满间中国方面的邮件。1909年2月19日,清政府与俄国的《东清铁路运递大清邮件暂行办法》签订后,正式固定了俄属长春至哈尔滨间运邮车次与容积,运送长春与哈尔滨间中国方面邮件。当年,还有1条北京至长春的铁路邮路,运送关内外的邮件。
  1912年10月长春至吉林铁路全线修竣,1913年7月正式通车,吉长间马差邮路改为火车邮路,单程时限由16小时缩为5小时,其邮政车厢归属长春邮政分局。1914年,按中、日两国政府协议,自7月15日起,由吉长火车邮路代为托运日邮各局收寄的吉林方面的邮件。
  除铁路邮路外,1913年还有长春至双阳、长春至伊通、长春至农安2条步班邮路。
  1921年,有长春经小合隆至万宝山步班邮路。
  1927年时,长农、长双步班邮路已改为委办汽车邮路。
  1930年统计,通过长春的铁路邮路有3条:奉天至长春、长春至哈尔滨、长春至吉林;旱班次要邮路有2条:长春至万宝山、长春至范家屯。
  1932年7月26日伪满洲国接收长春邮政后,铁路邮路未变。旱班邮路有所变动,主要有3条,均为3次班:一是“新京”——万宝山——小合隆——“新京”;二是“新京”——双阳——新安堡——“新京”;三是“新京”——新立城——大南屯——落虎山——房身沟——“新京”。1933年又增加1条。即北平至滨江经过长春的铁路邮路。
  1934年3月26日,开辟“新京”至图们火车邮路1条,全长528公里。1935年11月,开辟“新京”至洮南(白城子)火车邮路1条,全长332.6公里,届时“新京”至农安委办汽车邮路撤销。1935年,长双旱班邮路改为委办汽车邮路。1936年10月1日起,“新京”至南兴安间铁路邮路、京滨邮路转归“新京”邮政管理局派押。
  1937年12月1日,“新京”中央邮政局转运处押运“新京”至滨江、“新京”至白城、白城至阿尔山、四平至白城、白城至齐齐哈尔、开原至西丰、朝阳川至开原各铁路邮路。
  由奉天、哈尔滨两铁路邮政局押的经过“新京”的铁路邮路有瓦房店至“新京”。1941年6月1日将“新京”——新立城——大南屯——落虎山——房身沟——“新京”环型邮路从房身沟延至景家台,全长78.2公里;将“新京”——万宝山——小合隆——“新京”环型邮路改为“新京”——米沙子——万宝山和“新京”——小合隆——小八家子两条邮路,其中长万邮路全程40公里,长小邮路“新京”至小合隆段乘坐火车。同时,长伊步班邮路结束,改为委办汽车邮路,途经孤榆树,全程75公里,为逐日班。
  1943年10月25日,“新京”至小八家子邮路延长至农安鲍家沟,由两人对走。1945年又改成“新京”——哈拉海——朱家城子——鲍家沟邮路,全
  程72公里,为隔日班。
  除上述步班外,伪满时期还有“新京”至凤凰岭、“新京”至龙王庙、“新京”至施家屯3条步班邮路。长凤邮路途经烧锅店、小双城堡,全长95公里,为3人逐日班;长龙邮路途经小合隆、小八家子,全长78公里,为3人4日轮发班;长施邮路途经拉拉屯、劝农山。
  除陆路邮路外,伪满邮政于1932年11月3日,利用伪满洲航空株式会社的航空线,开办航空邮路,有朝鲜新义州——奉天——“新京”——哈尔滨——齐齐哈尔和“新京”——吉林——敦化——龙井村2条航空邮路。1933年,“新京”至龙井村航空邮路从龙井村延至图们;1935年10月1日,“新京”至齐齐哈尔航空邮路将返程改为齐齐哈尔——洮南——“新京”路线。1935年12月3日,将“新京”至图们航空邮路延长至朝鲜清津。1937年以后,日本侵略者出于军事镇压和经济掠夺的需要,先后沟通了东北各主要地域间的航空联系,开办航空邮路。5月1日新辟“新京”至牡丹江及“新京”至承德航线;11月1日新辟“新京”至富锦航线。1939年1月1日,大连至哈尔滨航线延长至佳木斯,“新京”至牡丹江航线延长至三岔口,并新辟“新京”至锦州航线和“新京”至辑安(集安)航线。这些航线都带运邮件,为通过“新京”的航空邮路。
  1939年4月1日,“新京”至齐齐哈尔航线延长至满洲里,“新京”至清津线改为“新京”至珲春线,“新京”至辑安线延长至朝鲜中江镇。
  上述各航线除个别航线外,均为每周飞1次或2次不等。
  1942年,因伪满石油缺乏便大量削减航线,至10月8日止仅存“新京”至东京、牡丹江、承德、佳木斯4条航线,航空邮路也相应减少,至1945年8月初,各航空邮路全部停办。
  1945年8月15日光复,各邮路全部中断。8月31日长春邮政管理局经与长春车站苏联红军司令部联系,允许在各列客车之后加挂邮车1辆,运递长哈、长沈、长吉、长图间邮件,其中长吉线邮车由吉林局派押。但由于战事多变,长哈、长沈、长吉、长图4条铁路邮路也时通时阻。
  长吉线从1946年6月15日起,全线恢复邮运,为迅速起见,改由长春市邮局派押,每班1人,平均带运封固邮件5袋。1947年2月24日,长吉铁路阻断,邮运停止。3月7日,长吉铁路修复至饮马河,邮运暂用客车代替,其中轻件暂由汽车带运,每日运量约30公斤。4月1日起,吉林经长春至沈阳间每日开行1次快车,随车带运长吉、长沈间邮件。6月3日,吉林至长春
  每日对开快车1次,发运长春至九台、长春至吉林间邮件。6月15日,九台吉林间铁路阻断,发九台邮件由煤车运送。7月1日,长吉火车邮路全线恢复通车,至9月30日又全线阻断。
  长哈邮路由于松花江大桥损坏,火车只通至松花江,邮路亦只通至松花江,1947年9月全线中断。
  从1946年4月至1947年9月,长沈邮路时通时阻过五六次。在此期间,凡火车停运即由长春、范家屯、公主岭及四平等局分别组发步班,或雇用大车、搭乘汽车递运邮件。
  长白邮路在1946年3月中旬停运,3月26日由农安局组成步班邮路与长春市邮局通邮,沿途经华家站、万宝山、小合隆等地,全长70公里。7月5日,长白铁路修复至农安,次日恢复长农火车邮路,由长春局派押,车次为原95次普通3等车,新263次普通3等车。11月16日,原车次调整257/8次,租用车厢容积为10立方米。1947年2月24日起,长农邮路仅通至万宝山,3月13日至16日停班,3月22日起仅运轻件,每日运量约5公斤,至5月19日完全停运,由农安局两次组成步班通长春,为间日班。
  国民党接收长春邮局后,长春至邻县步班邮路均因经费不足归各县开办,1947年9月26日,组成长春至劝农步班邮路1条,途经净月区马头台,全长70公里,为间日班,不久停运。
  航空邮路在国民党占领长春后利用军机开办。1946年7月以后,由于陆路邮运不通,长春局对发往沈阳及关内各地轻件均交航空邮运,据6月至9月统计:
  六月 出口54袋 计213公斤
  七月 出口99袋 计887公斤
  八月 出口367袋 进口192袋
  九月 出口422袋 进口290袋
  1947年1月,管局再次与长春第14航空基地洽商,准由军机带运邮件,拟定《邮局委托用航机带运发往北平邮件暂行办法》。5月4日,军机再次带运邮件约300公斤,25日带运邮件重98公斤。至6月9日止,先后进口邮件6次,带运轻件104袋,重为1178公斤。6月7日,军机改为每周二由北平经沈阳飞长春1次,当日返沈,次日由沈阳返回北平。10月20日,沈阳飞长春军机运到轻件86袋,重141公斤。
  由于运输军事物资繁重,对航空邮件预留吨位限制较严,自1947年12月1日到1948年1月10日间,沈阳飞长春军机11次,带运邮件仅8次,数量极少。
  1948年3月26日,沈阳飞长春军机每天于11时返沈,南下邮件全部交航空发出。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大房身机场,航空邮路中断。
  长春解放初,长沈、长哈、长图、长白铁路未通,长春市邮局出口沈阳、哈尔滨方面邮件均由汽车运至兴隆山,交吉长火车经吉林市邮局转发,进口邮件也由这条邮路转来。当时,委办汽车邮路有长春至农安、长春至伊通、长春至公主岭。1948年11月2日,吉长铁路修复至长春,至此,长图铁路邮路全线畅通,由长春市邮局派押,邮车容积为19立方米,后扩至48立方米,转交长春至图们、牡丹江、哈尔滨方面邮件。12月13日,恢复长春至德惠铁路邮路。1949年2月20日,恢复长春至四平、沈阳、哈尔滨铁路。3月:长沈、长哈邮路恢复正常,长哈邮路由哈尔滨市邮局派押。在铁路邮路大部分开通的同时,1949年初,长春市邮局开办长春至双阳、长春至伊通、长春至农安3条委办汽车邮路,为逐日班。
  1949年通过长春局的邮路表如下:
  1950年开通长春至吉林铁路邮路1条,由长春局派押。1959年由长春局派押的铁路邮路增加1条,此时,长春共有3条铁路邮路,行程652公里。1957年,由长春局派押的铁路邮路又增加1条,届时长春共有4条铁路邮路,行程905公里。1958年开办长春经农安至前郭的铁路邮路,全长172公里。
  1960年4月21日开办北京至长春铁路邮路,由北京局派押。
  1962年底通过长春的邮路共10条,其中铁路邮路5条:长图、长大、长滨、长京、长白;汽车邮路5条:自办长农、长双,委办长伊(2条)、长双。
  1965年7月15日,长图邮路改挂自备邮车车厢,容积为110立方米,沿途交换点36个,其中县市局8个。同时开辟长春至榆树铁路邮路,全长176
  公里,由长春局派押,租用容积19立方米,沿途交换点14个,其中县、市局3个;开辟长春至大南乡委办汽车邮路1条,全长38公里,沿途交换点3个,为周六班;农安局增开长春至伏龙泉委办汽车邮路1条,又增开长春至农安自办汽车邮路,沿途交换点6个,周二班。当年通过长春的邮路还有长春至通化的铁路邮路,全长401公里,通化局派押;图们至牡丹江铁路邮路,全长248公里,由长春局派押。
  1966年,为了加快省、市报纸传递速度,增开长春至四平铁路邮路1条,租用长春至四平216次列车部分容积,以运送怀德、梨树及四平等各地报刊,全长128公里,沿途交换点为公主岭和四平。1966年至1967年共有长图、长榆、图牡、长四4条铁路邮路,行程1069公里,有长双、长伊、长农、长前四条汽车邮路。
  1968年至1969年共有长榆、长图、长四3条铁路邮路,行程833公里,有长双、长伊、长前3条汽车邮路。1969年至1970年,长伊、长双委办汽车邮路先后改为自办汽车邮路。图牡线交图们局派押。
  1970年,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管辖,为了加强联系,自11月10日起,长春通辽间增开直达客车,随之开辟联运式邮路,由长春局派押,邮运车次分别是:长四间215/6次,四郑间(四平—郑家屯)214/3次,郑通间(郑家屯—通辽)212/2次。
  1971年10月1日,又增加269次长白线火车邮路1条,取消长农自办汽车邮路。由于269次长白线火车每天早晨6:20由长春发车,长春发行各种报纸当天赶发不出去,因此,于次年恢复了长农自办汽车邮路。
  1972年8月1日,长白线火车延至索伦,改为371/372次车,由长春局派押,同时撤销长白369/370次邮车,12月11日,371/372次车又改为长春至乌兰浩特。1972年因《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经常晚点出版,不能赶上有效车次发出,致使农安方面沿途各地不能看到当日报纸,便再次开办长农汽车邮路,使沿线兰家、小合隆、新刘家、农安等地都能看到当日的吉、长两报。
  1972年11月26日,按吉林交通邮政局第20号邮业通知,将图们至牡丹江铁路邮路归长春市邮政局派押。
  1973年12月20日至1974年4月30日,为解决吉长线和吉沈线重件运量超负荷的问题,租用吉长260次车48立方米容间,输运吉林局出、转口邮件,由长春局派押。
  1975年9月1日起,长四邮路改租长春至营口406次列车,租用容间为20立方米。10月6日,吉林市邮电局为加快西线各支局、所的信报传递速度,试办吉林至长春自办汽车邮路,由吉林局派押,后改为长春局派押。沿途交换点有万昌、岔路河、一拉溪、搜登站、大绥河等,全长128公里,为逐日班。沿途5个交换点。同年11月25日起,为加强对农业生产服务,长双邮路延长到双阳县的刘家支局,全程(环型)达164公里,长伊邮路延长到东丰县那丹伯支局,单程112公里,1976年2月又延长到辽源。长双、长伊邮路延长后不久,又撤回到双阳和伊通。
  1975年通过长春邮路如下表:
  1976年2月18日,长春至伊通汽车邮路延伸到辽源,除《人民日报》、
  《参考消息》仍由长通344次车发运外,《吉林日报》和其它各类邮件均改由汽车发运。同时,长春至吉林邮车改由长春市邮政局派押,永吉所属的大绥河、一拉溪、搜登站、岔路河、万昌等支局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吉林日报》由长春市局直封交汽车发运。1976年至1977年,共有5条铁路邮路,行程1 404公里。
  1978年8月1日,为了缓解长图线邮运量较大的压力,增开长春至敦化铁路邮路,租用长敦357/358次车厢30立方米容间,由长春局派押,原长图线333次车上的邮政工作场地,由于是租用行李车上,容积较小,因此,8月14日邮运通知规定,该车不收保价邮袋和车拆邮袋,同时,长春至白城铁路邮路向西延伸到索伦,改租长春至索伦的371/372次邮车,由长春局派押,撤销长春至白城的369/370次邮车。9月,由于长敦357/358次车上没有安全设备,不便车上作业,长春至吉林间仍用381次邮车,回程接332次邮车,吉林至敦化沿线各局所恢复接长图231/232次邮车。9月18日,撤销了长春至营口的408次邮车,增租了长春至本溪的401次邮车。从12月1日起,长春至索伦的371/372次邮车,改为长春至乌兰浩特的493/494次邮车,仍由长春局派押,各地发乌兰浩特以远的邮件,均发白城经转。12月17日,长春至通化的341/342次邮车改由长春局派押。同时长吉自办汽车邮路撤销。
  1979年,长春铁路邮路2093公里,共有长春至图们、图们至牡丹江、长春至通辽、长春至榆树、长春至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长春至通化、长春至敦化7条铁路邮路。1979年12月17日,长春至敦化邮路撤销。汽车邮路有长春至双阳、长春至伊通、长春至乐山、长春至农安4条汽车邮路。
  1979年7月1日,哲里木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发该地的邮件大量减少。根据这一现状,1980年2月1日,吉林省邮电管理局邮字(80)4号通知决定撤销通辽至长春的345/346次邮车。
  1981年1月7日,撤销长图333次邮车,增开图们至四平196/195次火车邮路,租用行李车厢30立方米,由长春局派押,该车不办理保价、机要和车拆业务。同时,新增长吉间191/192次、193/194次火车邮车,租用车厢容间均为30立方米,由吉林局派押,九台经长春转的重件不发332次车,改发吉长194次车,长春出口的吉林本转、吉沈、吉哈重件一律发193次车,站转重件发191次车。4月2日,撤销长春至乐山的自办汽车邮路,改为长乐委办汽车邮路,租用一个席位(前排机动席位),由长春局派押,每天6:20由长春站始发。到1981年7月1日止,长春市邮政局自办的汽车邮路如下表:
  自12月16日起,新增长春至吉林火车邮路1条,租用455次单程列车车厢30立方米容间,由长春局派押。
  1982年至1983年铁路邮路全长1 815公里,委办汽车邮路112公里,自办汽车邮路1982年671公里,1983年589公里。
  1984年,为了缓和沈阳至齐齐哈尔间的铁路邮路运量大的压力,自4月15日起开办长春至长岭自办汽车邮路,全程144公里,为逐日班,沿途交换点有城西、合心、烧锅、三岗、永久、太平山、光明、流水等。9月1日,一级干线铁路邮路长春至北京,全程1043公里,改由长春局派押。10月1日,长春至白城的469/470次车邮路改由白城局派押。1984年4月1日,开通齐齐哈尔至北京火车邮路,路经长春,由齐齐哈尔局派押。
  1985年4月1日,新增长春至常州148/147次邮车,全长2167公里,租用车厢容间30立方米,由长春局派押。同时,长春至吉林95/96次2级铁路邮路改由吉林局派押,通化至哈尔滨铁路邮路缩短为通化至长春,改由长春局派押。开通石家庄至长春的213/214次火车邮路,由石家庄局派押。1985年6月29日,由长春市邮政局挂运的白城至长春469/470次车,因火车改点转挂长春至乌兰浩特493/494次车。1985年邮路总长度为5504公里。
  1986年,按支付运费局统计,长春局有航空邮路3条,均为1级干线邮路,即:长春至北京,全程933公里;长春至广州,全程3899公里;长春至上海,全程2111公里。由长春局派押的铁路邮路5条,即:长春至常州,全程2167公里;哈尔滨至通化,全程643公里;长春至图们,全程529公里;长春至吉林,全程128公里;长春至榆树,全程176公里。
  1987年4月1日,长春至吉林2级铁路邮路改归吉林局派押。同时撤销通化经长春至哈尔滨2级铁路邮路,改为通化至长春2级邮路。从4月5日至9月30日,长春至长岭公路路面全线整修,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原路线无法运邮,为此从5月5日起执行新开长春—新刘家—伏龙泉—巨宝—集体-长岭邮路。单程180公里,原邮路上属于长岭局的流水、光明、太平山、永久支局邮件由长岭局经转,属于农安局的三岗支局邮件由长岭局经转,农安局的新刘家支局、长岭局的巨宝、集体支局与新开通的自办汽车往返均办理交接。农安局烧锅支局的进出口邮件,由烧锅支局派人到长春局的合心支局取送。
  1987年有铁路邮路4 316公里,自办汽车邮路705公里,委办汽车邮路100公里。
  1988年,长春至常州邮路延至上海真如。航空直达邮路有3条:长春至广州、长春至上海、长春至北京。
  1988年底通过长春的邮路如下表:
  第二节 国际邮件封发与交换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月7日起,长春局对寄往日本及朝鲜的函件,封闭邮袋后,与长春日本邮便局直接交换。11月1日起,对寄往俄国及欧洲各国的函件,与俄国指定长春行动邮局交换。1908年改由东清铁路运至哈尔
  滨,搭用西伯利亚铁路运递。1909年起,对寄往上述各地的包裹也由该路线发运,每星期二、四、六有快车3次,由哈尔滨开往莫斯科。对寄往日本的包裹,与长春日本邮便局直接交换。1912年为加快邮件的传递速度,凡寄往日本的各类邮件,均改与南满铁路邮政车进行交换。
  1914年7月15日,关于由长吉铁路运寄日本方面邮件一事,几经协商达成协议,统由长春局代为托运。9月1日,长春局被指定为国际邮件交换分局,帮办与俄国各地往来邮件的交换事务。同年,我国加入万国邮政联盟。1915年起凡寄往外国邮件,均按协约规定途径办理,不再交由日、俄两国在长春邮局转递。
  1918年9月,在长春与俄国直接交换邮件的办法,因俄国发生革命,西伯利亚铁路停驶而停止。
  1921年,对寄往比利时、丹麦、荷兰、德国及荷属东印度邮件,发上海经转。同年与日本开始交换包裹邮件。1922年根据中、日两国协议,对寄往日本的保险信函,交由长春日本邮便局转寄。1923年初,日本根据华盛顿会议决议,撤销了附属地以外所设的邮便局,但附属地内所设的邮便局仍直接与长春局进行交换,这种办法一直沿续到1937年12月。1923年,恢复与苏联直接交换封固总包邮件,并恢复了经西伯利亚铁路运递寄往欧洲各国邮件事务。
  1924年起,每年5月1日至11月1日期间,凡寄往欧洲哥尼斯堡、柏林、爱姆斯德登、巴黎、伦敦等处的航空封固邮袋,均经由莫斯科转发;寄往欧洲大陆的包裹邮件,经由加拿大转发。同年,长春局与日本的东京、大阪、门司、神户、长崎及下关等局间办理直封邮件事务。
  1925年6月15日起,长春日本邮便局向赤塔、莫斯科、巴黎、伦敦、爱德孤痕、阿兰勃尔等处封发的邮件,交由长春一等邮局接转,取道西伯利亚铁路运达。同年,长春局与朝鲜新义州间开办直接互换封固邮件总包事务。1927年9月2日起,大连日本邮便局与长春局直接封发包裹邮件。1929年6月21日,发朝鲜与日本的航空邮件,改由大连日本邮便局转递。7月1日,日本方面发来的寄往中国各地的邮件,根据日华邮政协定,各在其附近的附属地日本邮便局和中国邮局之间进行交换。长春以北的,全部在长春局交换,日本以外的国际邮件,一般情况下由营口经转,不管收件人是否居住在附属地内,一律在中国邮局办理。同月,因中东铁路事件,各地交通多被阻断,经西伯利亚铁路运送邮件事务也因之停办,到1930年1月恢复运递。1931年,
  对收寄的国际邮件,凡寄往日本的,取道南满铁路;寄往美洲的,取道日本;寄往西欧的,取道西伯利亚或上海转递。只有在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的飞航期间,寄往欧洲各国的信函和明信片,才可由哈尔滨寄至苏联的伊尔库次克,转交飞机运至莫斯科或柏林转发。
  日本侵占东北后,1932年4月,因万国邮会拒绝承认伪满政权,因此对外通邮的国家除日本国外,仅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波兰、德国、捷克、奥地利、瑞士、荷兰、比利时、莱多尼亚及丹麦等国。7月24日,因日伪强行接收东北各地邮局,中华民国政府为抗议这一行径,关闭了东北各地邮局,撤退了邮政员工,同时向全世界各国发出通告及停止转运东北转口邮件后,使日伪政权失去寄往关内各地邮件的经转途径。长春与各国断绝了直接通信联系,只得改由大连日本邮便局代为转递往来邮件。1939年11月,恢复了长春至朝鲜新义州航空邮路,但只运转轻件。
  1934年12月,寄朝鲜邮件发图们局与朝鲜南阳局交换。1936年5月1日,则分别发长白、临江、辑安(集安)局与朝鲜的惠山镇、中江镇、满浦镇局间互换邮件。
  1937年12月1日起,寄往香港、澳门、广州湾、菲律宾群岛、法领安南、暹罗、马来联邦海峡殖民地、英领婆罗州、荷领东印度、锡兰、英领印度、缅甸、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纽斯兰及其他大洋洲群岛(除日领南洋群岛)、尼伯尔、不丹、必鲁兹、阿富汗的邮件,经朝鲜至门司局交换。
  1940年7月,寄日本的普通邮件,除东京及新泻外,均发往安奉线运递。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爆发苏德战争,7月1日经由西伯利亚铁路寄往欧洲各国的邮件停止运递。
  1945年8月,国际邮件全部停办,至1947年始陆续恢复。从1947年2月22日起,寄往国外普通信函、明信片恢复收寄,出口国际邮件经沈阳发天津局转寄,包裹暂时停办;其他轻、重件均照常办理;水陆路及航空邮件,均发沈阳局转寄。同年,与苏联签定了恢复通邮暂行协定,长春局恢复收寄苏联的平信、挂号信、新闻纸类及印刷品类邮件,并发由满洲里转寄。
  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2月18日开始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通邮,次年1月28日根据两国新协定转为正式通邮。邮件分别由图们、安东(今丹东)局经转。
  1950年3月1日,开办了寄往苏联包裹和保价业务。3月8日,开始恢复收寄国际航空邮件。
  1957年5月,对来往香港、澳门、台湾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信函、包裹、小包邮件,均集中发省会局经转。
  1959年10年15日起,吉林省内国际邮件转口局调整为通化、辑安(集安)、临江(浑江)、柳河、海龙、辉南、抚松、靖宇、长白、辽源、东丰、梨树、乾安、镇赉、大安、双辽、通榆、怀德、四平、白城、长岭、洮南等22个市县局,其出口国际邮件,均发四平局经转,其他各市、县局的国际邮件一律发长春局经转。16日起,我国与朝鲜民主主人民共和国互换的国际水陆路函件互不结算运费,但互换水陆路包裹必须结算运费。
  1971年12月25日,根据寄美包裹邮件处理办法,寄往美国的航空包裹,由北京市局汇封寄瑞士转发,水陆路包裹由北京、上海邮局汇封寄法国转发。
  1972年,调整国际邮件封发关系后,进口国际邮件由省会局转发有关地区局、再发往各市县局;出口国际邮件,由收寄局直封所在地的地区局,由地区局汇总封省会局。但对寄往朝鲜的出口国际邮件,由地区局直封至图们、辑安、长白等交换局转发。
  1976年8月,因越南全国已实现统一,对寄往越南的水陆路、航空平常和挂号函件均可收寄,但暂不收寄寄往越南南部地区的包裹,各国际邮件互换局对国外(除南非、韩国、以色列)发由我国转经越南的邮件总包或散寄邮件均可照常转发。
  从1977年7月1日起,恢复收寄寄往黎巴嫩的航空函件,对寄往该国的航空包裹及水陆路邮件仍暂停收寄。
  至1988年底长春市邮政局通邮国家和地区及正式通邮时间如下表:
  第三节 国内邮件直封
  清代邮政和民国时期邮政,长春邮局邮件直封关系不详。伪满邮政于1937年11月17日公布《邮件分拣规程》,按旱路、水路、铁路、火车押运、航空邮路5类邮路制定了分拣办法。12月1日,“新京”中央邮政局对寄往关内各地邮件,均发奉山线(沈阳—山海关)转递,其直接交换局和经转关系如下:
  其他路由及后来国民党占领时期直封局所关系均不详。
  东北邮政总局接收长春市邮局后直封关系不详。1952年时函件对全国近200个局进行直封,包件对全国近100个局进行直封。直封局密集在本省内长图、长通、长哈、长沈间及旱班的邮路路段上,哈尔滨以北邮件均交哈尔滨、牡丹江两直封局经转,沈阳以南及关内、西北邮件交沈阳、锦州、大连、北京、天津、郑州、济南、南京、上海、武汉、成都、广州等直封局经转。
  1953年,遵照邮电部469号公报改为计划封发,长春市邮政局对全国直封局除邮电部指定经转局外,还根据“平10挂3”的封发原则,增加了10多个直封局。当年分拣科分拣工作分粗分与细分两道工序进行,包裹单设台进行分拣封发。函件粗分中北路有两个格口,东路有2个格口,南路有8个格
  口,其中4个是一次直封格口,4个直封局是:北京、沈阳、吉林、哈尔滨。细分按长图、长哈、长沈、沈大、沈丹、哈满、哈牡佳、长白、长榆几个路段分封。普通函件有200多个直封局,挂号函件有150多个直封局,包裹有近百个直封局,发往全国各地的邮件通过这些直封局递运出去。
  1955年,出口挂号函件分南台、北台进行封发,为保证封发质量,在分拣工种中实行试点包区、包路的质量管理制度。
  1958年,分拣科实行革新,一度改“平10挂3”制度为“平5挂2”制度,普通函件直封格口由650多个增至1500个。又把通化、临江等钢铁基地的函件改为平3挂2制度,报纸实行站台分拣,赶发各车次。
  1959年,包裹分拣工作由分拣科分出,当时长春市邮电局对全国的直封局数目是:包裹近100个,普通函件250个,挂号函件180多个。
  1965年,全国改划分拣路段,共分53个,分拣科按新的分拣路段将分拣工作进行了调整:粗分按路段设置格口,细分中直封局增加,普通函件的直封格口为500多个,挂号函件的直封格口为400多个,包裹直封格口为150多个,并实行小袋汇封。
  1970年,全国第2次变动分拣路段,由53个增加到77个,函件分拣科相应地调整了分拣架格,粗分按路段增加了格口,细分减少了格口,直封局中普通函件直封局400多个,挂号函件直封局350多个。
  1971年以后,直封局逐年增加,到1980年为最多,普通函件直封局达700多个,挂号函件直封局达300个。
  1980年以后,直封局逐年减少,至1984年,刷件分拣工作从函件分拣科分出时,普通信函直封局为467个,其中长春地区五县内40多个,长春市郊
  区16个。
  1983年10月1日,开办国际特快专递业务后,国际特快专递邮件一律直封北京局。
  1987年,邮电部废除“平10挂3”的直封制度,实行指定转口制度,长春市邮政局对全国除边远省份和辽宁东部、黑龙江全部外,基本按指定转口局直封。1985年5月1日,吉林省邮电管理局修订信函分发关系,对辽、黑两省也严格按指定转口直封。1987年11月,开办国内邮政快件业务后,在函件分拣科单独分拣封发。国内邮政快件封发关系按信函分发关系实行。1988年5月1日,全国扩大邮政快件开办范围后,长春市邮政局与外省各市县互寄的快件一律直封。到1988年,长春市邮政局函件分拣科负责的函件直封局为335个,包裹科负责的包件直封局为199个,国内特快专递直封局297个。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邮电志

《长春市志 邮电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邮电通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步履,凝聚着邮电发展的经验教训,蕴涵着邮电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容包含了机构沿革,服务网点,业务种类,邮件传输,电信网络,机械设备,员工队伍,人物及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