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218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F632.734
页数: 4
页码: 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1988年长春市邮电通信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邮电 概述 长春市

内容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长春大清邮政局设立之前,长春早有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传递商民与官府的邮件、公文。大清邮政局设立后,业务与局所发展很快,不久就成为清王朝22个邮政分邮界之一——宽城子分邮界的统辖局和业务一等局,取代了原有的驿递制和后来的文报局,排挤了民信局。
  电报通信于清·咸丰年间由西方传入我国,清政府为卫戍东北边陲,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接长春至伊通州电线,以通吉林;设长春电报分局,以军用为主。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办电话局,始为商办,后收为官办。宣统元年(1909年)夏,由吉林官府出资兴办长春电话局,开办城内电话业务和吉林、长春间长途电话业务。
  与此同时,随着日、俄势力侵入长春,日、俄邮电业务也进入了长春,形成了3国邮电机构并存的局面。当时,长春成为东北邮政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宣统二年(1910年),长春共有邮政局所8处,其中大清邮政局所3处,日本邮政局所3处,帝俄邮政局所2处。3国邮政
  局成为当时国际邮件交换局,以交换各方邮件。俄国的宽城子车站邮局和军邮局(后改民用)、日本邮便局都兼办军政和部分商业电报、电话业务,与当时的清代及后来的民国电报、电话局同时开办有关业务。1920年苏俄两处邮局撤销后,日本邮政和电信大力扩张,在大和广场(今南广场)进行上千号自动电话的实际安装准备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长春成为伪满洲国的首都——“新京”。日本帝国主义为其侵略中国的战略需要,加快发展邮电通信。“新京”中央邮政局直封关系遍布东北全境大中城市和关内部分城市,对外可与日本东京、朝鲜新义州直封。到1940年,全市邮政局所达35处,以市区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555009人计,局所平均服务半径为0.85平方公里,平均服务面积为2.286平方公里,平均服务人口为15857人。“新京”中央电报局市内局所达13处,电报营业所(日语为取扱所)和电报通话营业所达7处。“新京”中央电话局更替了原有的磁石电话设备,建成拥有当时先进的13000门西门子式自动电话设备,实装电话为11713台,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2.11部,长途报话电路(包括无线电报)和国际通信有相当发展。到1945年,国际通信可达东京、大阪、柏林、旧金山、罗马、暹罗、朝鲜及南洋等地。当时的邮电建设虽然发展很快,服务水平也较高,但其局所和线路是畸型发展,分布畸偏,绝大多数设在日伪官厅、住宅和日人集居区内,普通中国人较难使用。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国民党接收了邮、电两局,在国民党统治期间,除国民党的军邮局军邮业务得到了特殊发展外,民用邮政和电信业务凋敝不堪,至解放前夕,邮路、电路全部阻断乃至瘫痪。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邮电业务迅速恢复,长春电报电话局发动职工在40天时间内,不但使停用了1年多的市话自动机械恢复运转,还修复了部分杆路,安装了1000余台市内电话,抢修沟通了长春对沈阳、哈尔滨、吉林、四平等10余条长途报、话电路,支援了解放大军南下。长春邮局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恢复与开设局所12处,函件、包件、汇兑、发行4大业务开办齐全,受到了中共长春市委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当年,仍以市区面积为80平方公里、人口17万人计,局所平均服务半径为1.4平方公里,平均服务面积为6.154平方公里,平均服务人口为13077人。市内电话到1949年底
  为2359台,普及率为每百人1.38部。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从1953年起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邮电部门开展了群众性的“以提高通信质量改善服务”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贯彻落实“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大力提高设备质量和工作质量,节约挖潜,邮、电两局都有相应的发展。
  1954年至1955年和1959年至1964年,长春市邮政局与长春市电信局两次合并,成立长春市邮电局,但终因不便管理、内部关系不顺而分开。
  十年动乱期间,邮、电两局的正常工作秩序都受到冲击和影响,1968年先后成立了各自的革命委员会,但生产、工作仍处于维持状态。1969年至1970年,为适应备战需要,邮电两局机构发生变化。1969年12月电信局实行军管,一分为二,即分为吉林省长春长途电信局和长春市电信局,分后又合;1970年邮政局与交通局合并,合后又分。
  十年动乱结束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的改革政策给邮电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广大干部职工为适应形势发展对通信的需要,进行了企业整顿。1985年4月经吉林省邮电管理局批准,两局都正式实行局长负责制,扩大经营自主权,企业由单纯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上升。长春市邮政局在改革中,函、包、汇、发老业务不断发展,集邮、邮购、特快专递、邮政储蓄等新业务相继开办,新局所也不断增添,而且容量大功能全,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到1988年长春市城区邮政局所有35处,按城区面积15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543674人为标准计算,局所平均服务半径为1.2公里,平均服务面积为4.514平方公里,平均服务人口为44105人,当年业务收入为12953840元,通信业务总量为13575228元。
  长春市电信局在改革中,引进电子计算机和程序控制系统、数字通信、光纤通信等一批现代高科技,使电信通信流程和接续方式发生了一系列质的变化。如从开始的72路发展为140路,后又发展到512路的用户电报自动交换机,1986年安装的256路程序控制自动转报系统,加上中文译码机等开始使用,结束了近百年来人工转报和
  人工译电的历史。1987年12月由日本引进了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25000门容量的NEAX—61型程控电话自动交换机,使长春市电话交换机容量剧增到42640门,实装用户34796户,至此,长春市市内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3.6部,高于全国省会局平均水平,还增办了一批传真、礼仪电报、电话信息咨询、无线寻呼等新业务,电报电路达131路,长途电话电路达1234条,1988年电信通信业务总量为21215万元。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邮电志

《长春市志 邮电志》

出版者:吉林文史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邮电通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步履,凝聚着邮电发展的经验教训,蕴涵着邮电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容包含了机构沿革,服务网点,业务种类,邮件传输,电信网络,机械设备,员工队伍,人物及大事记。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