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造纸行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175
颗粒名称: 第十章 造纸行业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2
页码: 208-229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造纸行业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发展过程、工艺与设备、产品、供应与销售等。
关键词: 造纸行业 一轻工业 长春市

内容

长春市的造纸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历经一百多年的曲折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在长春一轻工业中居重要地位的行业之一。据1985年工业普查统计,长春造纸行业共有各种经济类型的造纸厂14户,其中市区6户、5县8户;全民企业3户、集体企业11户;中型企业1户、小型企业13户。职工264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0人,占职工总数的2.3%。完成工业总产值2709.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210.2万元,利税490.7万元(利润179.6万元),累计投资1438.8万元。产品以机制纸及纸板、加工纸和纸浆为主。这14户造纸厂除长春市造纸厂是沦陷时期成立,农安县造纸厂是1948年建成的以外,其余厂家均为1958年以后建成投产,其中长春市造纸厂、榆树县扑克原纸厂、农安县造纸厂、德惠县造纸厂和双阳县造纸厂等5家是长春市造纸行业的骨干企业。
  第一节 发展过程
  长春市的造纸业始于清光绪三年(1878年)。王贵文投资1000元(折合大洋)在宽城子(今长春市)东三道街创建汇源兴纸坊,有职工22人,年生产额6750元。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李延富在榆树大后沟创建李家纸坊,有职工12人,生产双抄和单抄纸,年生产额14000元(折合大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双阳杨芳春在县城北街创办双隆泉纸坊,雇工26人,年产毛头纸15000匹。又据《农安县志》记载,1911年该县有纸坊10户,到1933年有纸坊8户,从业人员86人,其中县城7户乡镇1户,主要生产毛头纸和呈文纸。1936年纸坊5户,55人,资本金3700元,年卖钱额15572元,其中两户较大的纸坊生产呈文纸10955匹,毛头纸8322匹,卖钱额14482元。1939年9月,朝鲜人金斗民在长春市东吉林大马路2段10号创建松山制纸工场,占地面积1029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395平方米,有职工40人,安装1台36吋圆网单缸造纸机,年生产包装纸300吨。同年12月,伪满政府投资在长春市内成立“满洲特殊制纸株式会社新京工场”和在九台县营城建立“满洲特殊制纸株式会社营城工场”,两地建场时各安装1台54吋圆网单缸造纸机。1942年“新京制纸工场”建成正式投产,年生产能力140吨,产品主要行销于东北各地。这一时期,双阳县纸坊由一家发展到两家,年生产土纸18吨。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到1948年间,由于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加上战时缺电,原“新京制纸工场”于1947年10月停产。松山制纸工场先后转兑3次,厂名改为洪大造纸厂和恒大造纸厂,生产经营很不景气。农安县解放后,于1948年2月,县城关区政府和东南街政府、街道居民、工人各拿一部分资金,恢复造纸生产,解放前遗留的两家纸坊(改名为公贫民纸坊和工农造纸厂)重新开业,职工40人。这一年德惠县政府接收了前遗留的一个造纸厂,职工30人,主要生产手抄纸,厂名德惠县造纸厂。
  1948年10月长春市解放后,在各级政府领导下,迅速组织恢复生产。原“新京制纸工场”被市政府接受后改名为市政府造纸厂,当年开始恢复生产,成为长春市解放后组织恢复生产较早的厂家之一。同年农安县成立群众造纸厂。1949年,由张乃臣出资在长春市南关区景兴中街8号,创建长春市振兴造纸厂(私营),于1950年投产,职工38人,占地面积1958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289平方米,拥有1台36吋圆网单缸造纸机,年生产能力有光纸300吨。1951年农安县供销社将解放后建立的群众造纸厂改组为造纸合作社。1952年,双阳县纸坊发展到4户,工人79人,年生产土纸128吨。1953年德惠县造纸厂因经营不景气停办。同年长春市内有私营造纸厂11户,其中大型3户、小型2户、个体6户,资本金14.1万元,从业人员141人。
  1953年3月,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光化部(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的晒图纸车间并入长春市造纸厂。1955年,长春市内造纸行业有5户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32.6万元,从业108人。
  1955年,双阳县将造纸作坊合并成立双阳县造纸合作社,后来添置设备生产机制纸。农安县造纸厂从这一年开始为外贸生产毛头纸,成为造纸行业首家出口产品厂。
  1956年,长春市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当年私营恒大造纸厂与私营振兴造纸厂合并改名为公私合营恒大造纸厂。是年,德惠县第二轻工业局投资创办德惠县造纸生产合作社。1958年,轻工大上,农安县造纸工业遍地开花,全县各公社都建立了造纸厂,下半年县手工业造纸生产合作社过渡为地方国营农安县纸板厂,生产呈文纸和包装纸。当年,德惠县大房身镇成立了镇办小造纸厂,以生产呈文纸为主。1959年,双阳县造纸生产合作社添置造纸设备,开始生产机制纸,年生产机制纸87吨、土纸34吨,综合生产能力达150吨。同年,德惠县工业局筹建一个年生产能力300吨的造纸厂,主要生产机制纸。是年,农安县纸板厂易名为地方国营造纸厂,职工85人,生产的机制呈文纸和包装纸产品供不应求,销售长春、德惠等地。1961年因原材料供应不上而停产。同年5月,公私合营恒大造纸厂并入长春市造纸厂,此时,长春市造纸厂开始成为一个年生产能力达到4000吨综合性造纸厂家。德惠县造纸厂因投产后机器运转不正常于1962年停产关闭。这一年4月份,农安县造纸厂在工业调整中,恢复集体所有制,改名为县造纸生产合作社。榆树县于1965年5月,由秀水、向阳、八号、五棵树造纸社合并成立县造纸厂,职工40人,手工生产呈文纸、有光白纸等。
  1967年,九台县工业局为发展造纸工业,接收了县民政局创办的社会福利工厂,定名为九台县造纸厂,职工112人,主要生产油毡原纸。1970年,双阳县财政投资233.6万元,新建一所双阳县营造纸厂(集体所有制),并将原造纸合作社的42人和固定资产68.6万元并入新的造纸厂。共有职工147人,年生产纸及纸板综合能力为1000吨左右。1971年,农安县造纸生产合作社改为县造纸厂。1972年,长春市防锈材料厂研制成功兵器气相防锈纸(该厂1966年3月成立,起初生产防锈化工材料)填补了国内防锈材料空白。1973年,榆树县造纸厂经过市场调查,决定试生产一次抄成扑克原纸。进入70年代以后,农村窗户大量采用玻璃和塑料,呈文纸销售降低。1973年农安县造纸厂转产卫生纸和包装纸。1975年,德惠县投资18万元成立全民所有制德惠县造纸厂,职工78人,回收废旧纸生产包装纸和卫生纸。同年,长春市净月办起了一所乡办小型造纸厂,主要生产包装纸。1976年德惠县造纸厂开始新建厂区,1978年建成搬迁后投产,一次运转成功,当年生产包装纸290吨。翌年,九台县造纸厂由于市场上油毡原纸滞销,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而停产倒闭。1985年,市民政工业公司投资创办了一所生产生活用纸的全民所有制造纸厂,定名为长春市华强机械厂,有职工13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人。固定资产120万元,产值71.8万元,利润4.3万元,隶属市民政工业公司。
  长春市造纸工业从建国后到1988年的40年间,几经周折得到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克服长春市缺水的不利因素,大力发展加工纸,并在省内占有一定优势,创出了名牌,为填补国内空白做出了贡献。据1988年长春市造纸厂、德惠县造纸厂、双阳县造纸厂、榆树县造纸厂、农安县造纸厂、长春市防锈材料厂6户企业统计,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19.7万元,净值1405.4万元,占地面积达189280平方米。机制纸浆生产能力14900吨,机制纸及纸板生产能力31000吨。职工队伍192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9人,占职工总数的3.59%,完成工业总产值3312.8万元,产品销售收入4406.7万元,实现利税792.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7227元/人,居长春市一轻行业之首。
  第二节 工艺与设备
  长春市造纸工艺在上个世纪以前,主要是沿用生产呈文纸的传统工艺,用绳头、碎纸等为原料,经过粉碎、清洗、碾压、打浆、抄纸、干燥等工序。到1919年,普遍采用了“手漉法”,双抄纸二回漉,毛头纸一回漉,以炕或火墙干燥的抄纸工艺。这个时期称之谓手工抄纸工艺阶段。其设备只有笨重的石碾和人工打浆槽等,其动力靠脚踏、手摇。此工艺一直沿续到本世纪30年代初期。1939年日本人和朝鲜人在长春市开办造纸工厂,安装36吋圆网机和打浆机,造纸从此用上了机器抄纸和电力打浆设备。后来,又从日本名古屋运来54吋造纸机,当时是比较先进的设备,但仍然没有摆脱手工操作,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解放后的造纸工艺与设备,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恢复初建阶段
  解放前由于造纸厂遭受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掠夺和破坏,使设备残缺不全,难以维持正常生产。1951年长春市人民政府投资33.5万元,首先着手改造长春市政府造纸厂制浆蒸煮工程。1952年建成圆筒卧式6.62立方米和3.37立方米蒸球2个、铡草机1台、放料搅拌器1台和洗涤洗浆机1套。1952年至1954年,安装500kg和700kg打浆机2台,安装10吨地中衡1台,兰开夏型2吨/时锅炉1台,修建烟筒1座。同时,修建了34.4平方米的火碱房、117米的排管道以及75平方米的变电室和240米的动力线。1953年农安县造纸生产合作社技术工人孙洪吉创造了手抄纸的浅水操作法,抄纸速度快,质量好,省工省力,劳动定额由以前的3匹285张提高到4.75匹450张,提高效率47.8%,并在全省造纸行业中推广了这项抄纸新工艺。
  长春市造纸厂在5年恢复时期安装和改造了部分设备,新成立了抄纸车间,造纸生产开始走上正常。到1953年末,机制纸产量由1949年的400吨提高到1108吨,提高幅度为1.77倍。
  二、扩建阶段
  扩建阶段,主要是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涂布加工新产品以及扭转原料木浆长期依赖外购的局面。
  (一)增设晒图纸车间工程。长春市造纸厂于1953年根据上级指示,将科学院仪器馆光化部晒图纸车间并入后,带来3台晒图纸涂布机和制药设备等。于同年3月重建693平方米的晒图纸车间厂房,于翌年10月竣工投产,花费资金10万元。年生产能力达到5600卷,比在仪器馆光化部时的3400卷提高1.64倍。
  (二)为扩大机制纸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加制浆能力,长春市造纸厂从1957年3月至1958年12月进行了两项工艺设备改造。
  1.扩建厂房3167平方米,其中机制纸车间厂房934平方米,制浆车间1652平方米,锅炉房429平方米,变电室152平方米。土建附属工程有容量40立方米10米高水塔、30米高烟筒、容量60立方米贮水池各1座,新打大井2眼和铺设791米长的下水道。
  2.增设2台36吋圆网机、17立方米的蒸球、140HP兰开夏式锅炉等共39台设备,投资92万元。
  全部工程于1959年3月4日验收投入使用,制浆能力由改造前的2430吨提高到9000吨,解决了纸浆自给有余。机制纸的产量由改造前的1290吨达到4858吨,提高2.76倍。产品成品率由改造前的89.1%提高到93.8%。
  三、平衡改造阶段
  为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长春市造纸行业在经过10年恢复和扩建的基础上,从1961年到1982年又进行了较大的工艺和技术、设备改造。
  (一)移地改造工程。1961年恒大造纸厂并入长春市造纸厂,两厂相距较远不便管理,又加上恒大设备大多都是30、40年代的陈旧设备,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决定投入资金27万元,于1964年3月动工,进行移地改造,先后修建了1073平方米的切麻和6号机厂房,安装了2个48吋×36吋的烘缸、2个1米铜网、7立方米的打浆机和2吨/时兰开夏式锅炉等12台(套)设备。1966年10月工程竣工后,6号纸机由圆网单缸改为双网双缸,产品品种为有光纸、凸版纸和包装纸。年生产能力由改前的480吨提高到600吨,提高幅度为1.25倍。
  (二)榆树县造纸厂1969年添置单缸单网抄纸机等设备,同时派人员到外地学习机制纸技术,开始生产机制包装纸和瓦楞原纸,年生产能力45吨。
  (三)双阳县造纸厂1970年由县财政投资233.6万元,扩建新厂房,购置安装抄纸机、打浆机、机床等设备,新增800吨瓦楞纸和40吨油毡原纸的生产能力。
  (四)农安县造纸厂于1970年将木架纸机改为36吋抄纸机,生产机制包装纸。翌年,由银行贷款20万元,加上部分企业自筹资金,购置安装1575抄纸机和蒸球、网笼、烘缸、电动打包机等全套设备,生产机制有光纸和卫生纸,年生产能力400吨,较好地解决了产品老化问题。
  (五)长春市防锈材料厂于1975年,长春市科委拨给3万元科研费,装备防锈纸车间的防锈纸试验仪器。又于1982年省科委拨给8万元装备复合材料设备和清洗设备等。其后,引进国内先进的SJ-FM120-2500型号涂塑机和ZGT-1600型涂布机,使兵器气相防锈纸的年生产能力由100余吨提高到1000吨。
  (六)长春市造纸厂一车间改造工程。整个工程从1968年到1978年10年,共投资222万元,对一车间的纸机进行了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改造更新。整个工程共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68年至1973年的一号机第一次改造工程。由圆网单缸纸机改为圆网多缸纸机,随后又由多缸纸机改为双网双缸纸机。修建厂房1360平方米,安装Φ1250烘缸3个、网槽2个、10立方米的打浆机2个以及脱水机、分裁机、皮带运输机、变压器等44台(套)设备,共耗用资金60万元。改造完成后,生产出了合格的26克卷烟纸,填补了长春市不能生产卷烟纸的空白。
  第二个阶段是从1973年至1974年的年产3000吨箱板纸工程。主要安装1092×1180毫米的3000吨/年箱板纸机1台以及槽式拌浆机、减速机、装料机、离心通风机等56台(套),工程投资77万元,投产后达到了设计的生产能力。
  第三个阶段是从1974年至1978年的一号机第二次改造工程。在一号机前期改造的基础上,设备填平补齐。修建厂房1378平方米,安装Φ1250型烘缸5个,干毯缸3个以及水印辊、拌浆机、真空伏辊、浓缩机等34台(套)设备,工程投资85万元。1979年工程投入使用后,瓦楞纸、箱板纸由改造前的年产1613吨达到4438吨,提高幅度为1.75倍。
  (六)德惠县造纸厂1978年投资55.4万元,购置安装1套双缸双网纸机,以稻草为原料,年生产有光纸1000吨。
  (七)1092纸机改造工程。多年来晒图原纸只能依靠外省供应,为解决这一矛盾,满足本厂和市场需要。于1980年7月,经省计委、省经委、省财政等部门的审批,通过了长春市造纸厂在二车间拆除原有的2、3号两台36吋圆网造纸机,进行1092纸机改造工程的扩初设计。总投资为243万元,生产能力为年产2100吨铜版原纸和晒图原纸。工程分为3个方面进行。
  第一、土建工程。共投资62.9万元。其中,投资50.6万元修建1321平方米的1092纸机打浆厂房;投资6.4万元,拆除原898平方米的2、3号机厂房和纸机设备,改造876平方米厂房;投资5.9万元,在原有变电所的基础上,加高及增加变电室厂房面积255平方米。
  第二、机器设备安装工程。共投资180.1万元,安装上海东方造纸厂生产的属于70年代水平的1092长网多缸(11烘缸)造纸机和五辊压光机、水力碎浆机等65台(套)生产设备,工艺管路2500米,投资额为152.4万元。安装沈阳重型机械厂生产的皮带运输机、上海重型机器厂的破碎机等11台(套)设备,耗用资金6.7万元。
  第三、电器设备。安装容量为2800kVA和1000kVA变压器2台,480千伏安电容器和高低压配电盘16面,以及安装铺设外线路地缆300米,架空线路300米,投资21万元。
  对1092纸机的改造工程从1980年的9月开始动工,到1982年6月竣工,当年试生产晒图原纸164吨,缓解了长春市造纸厂晒图原纸货源短缺和市场供需紧张的矛盾。由于资金不足,没有同时上表面施胶装备,致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没能形成生产能力,只好再次进行技术改造。
  (八)锅炉改造工程。长春市造纸厂由于主机生产设备不断发展,而供热锅炉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产生了新的不平衡。从1980年开始,经省经济委员会批准,淘汰2台2吨/时兰开夏式锅炉,新安装1台10吨/时沸腾锅炉。从1980年开始动工,安装主体设备10吨/时沸腾锅炉,修建锅炉厂房和碎煤厂房1628平方米,软化水池1个(深5米,直径5米),附属设备安装皮带运输机、引风机、鼓风机、水泵、除尘器、翻斗车等17台(套)设备,工程投资68万元,到1982年7月竣工。锅炉运行后,烧劣质舒兰煤,热效率提高到81%,年节约煤炭2500吨,价值1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四、第二次扩建阶段
  进入80年代后,为满足市场需求,长春市造纸厂经上级批准,通过贷款,安装年产3000吨铜版纸设备,同时对厂内的设备填平补齐,总投资为172.1万元,整个工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扩建铜版纸工程。1982年,经吉林省计划委员会等5个部门批准,在长春市造纸厂扩建年产3000吨铜版纸工程,总投资为172.1万元,被列为省技术改造的重点工程。从8月开始动工,首先投资42.1万元,修建1305平方米的厂房,同时安装与其配套的10吨/时沸腾锅炉1台。安装上海产国内先进的ZGT6型双面涂布机和ZNC4型12辊超压机。传动方式采用双闭环可控硅直流电机分部传动。重新扩建的铜版纸车间的工艺设备42套,通用设备21台,检验设备17台,总装机容量为452瓦千。其中25台(套)设备外购,其余17台(套)设备均为自行设计制造安装,投资130万元。工程于1983年完工试车,1984年6月达到了原设计的要求,生产出了合格产品,质量达到了部颁标准。投产4年共生产铜版纸8785吨,对缓解市场供需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步,设备填平补齐工程。共投资129.1万元。
  (一)1092纸机表面施胶工程。经过初步改造投产的1092纸机工程1982年投入生产后,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均未达到设计要求。经上级批准,又投资23.8万元,于1983年6月动工,进行表面施胶工程的工艺设备改造。购置吉林省通化造纸机械厂提供的设备,安装了表面施胶装置、烘缸镀铬、活动刮刀等主要设备38台(套),于1984年4月完工。改造后,解决了铜版纸纸面泡纱问题,改善了纸的表面性能,适应了涂布的需求,当年生产铜版纸、胶版原纸3865吨,产品质量达到部颁标准。
  (二)一号机改造工程。一号纸机为生产瓦楞纸的需要,从1984年,由长网机改为圆网机,1986年再次改造生产箱板纸。1988年投资33.3万元,将长网全部拆除,安装两个圆网槽,压榨部增加三道预压,安装圆网、网槽、伏辊烘缸等18台(套)设备。改造后,由生产80克代用纸袋纸改为200克瓦楞原纸,干燥能力提高了30%,年生产能力达到2400吨。
  (三)锅炉改造工程。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1984年投资25万元,进行了SHF10-13-H沸腾炉的安装工程。1985年7月完工后,经国家科委、机械工业部、煤炭工业部验收鉴定,锅炉热效率和燃烧率分别达到81.33%和95.72%。处于国内燃烧同种煤流化床工业锅炉领先地位。
  在同一时期,长春市造纸厂又投资16万元,安装往复式锅炉、扩大锅炉房以及对6号机、卫生原纸等设备进行了改造,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五、废水处理工程
  长春造纸行业的废水处理在1961年以前,由于化浆系统洗、选、漂产生的废水较多,对环境污染有一定影响。1962年以后,长春市造纸行业的发展方向重点放在加工纸,砍掉了制浆蒸煮设备,降低了有害废水的排放量。此后,对造纸的废水(白水)的治理工程主要进行两次较大的技术改造。治理后节约了用水,提高了水汽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一)封闭循环用水工程。1979年长春市造纸厂投资30万元,于当年7月动工,开始投入封闭循环用水工程建设,修建净水厂房300平方米,安装6B33和6B20型清水泵各3台以及购置安装培养箱、浆泵、反映罐、电冰箱和修建266立方米的清水池、集水池和浆池等设备24台(套),工程于1981年完工投入使用,达到了设计要求。
  (二)净水工程。根据长春市经委1984年长经字136号文件批准,投资31万元,于1985年4月开始进行净水工程的改造,修建395平方米(二楼)净水房、148平方米的变电室、100立方米的净水气浮池和安装射流器、溶气缸、刮浆机组等24台设备以及铺设150米长输水管道。于1987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经验收鉴定,处理后的造纸白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第三节 产品
  一、产品开发
  长春市造纸行业的新产品开发从1954年开始,开发试制了50多种纸,其中投入生产的纸及纸板32种,加工纸4种。
  1954年,长春市造纸厂开始生产晒图纸,初期年产5.6万卷。1957年出口销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5年,农安县造纸生产合作社为外贸出口部门生产1万匹毛头纸。
  1957年,长春市造纸厂由于扩建改造,生产的有光纸产量质量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产品通过外贸出口。
  1958年,长春市造纸厂新增了晒图纸涂布机设备,晒图纸年生产能力达到22万卷(1600吨),约占全国生产能力的40%左右,成为全国生产晒图纸的主要厂家。创利税占全厂利税总额的70%以上。
  进入70年代以后,农村房屋改变了糊纸的风俗习惯,大部分安装了玻璃窗,市场上出现了呈文纸滞销局面,县办小造纸厂大部分转产包装纸和卫生纸。1972年长春市防锈材料厂开始研制成功兵器气相防锈纸,填补了国内防锈材料空白。1973年长春市造纸厂生产的28克蝴蝶牌皱纹卫生纸通过外贸销售到国外。同年,该厂开发生产箱板纸和80克牛皮纸,通过外贸出口。
  1976年,长春市造纸厂与长春卷烟厂配套,试制生产26克卷烟纸,1977年生产出合格产品,填补了吉林省的空白。
  1977年,该厂试制成功氧化锌静电印版纸,填补了国内空白,到1988年产量到26.8吨。由于工艺配方先进、质量稳定,合格率达100%,产品畅销全国,改变了我国氧化锌静电印版纸依赖进口的局面。
  1978年,榆树县造纸厂试制生产一次抄成扑克原纸,批量生产后,经省二轻局鉴定,较三裱纸更具有粘合牢固、弹力性能好、色差小、不开胶、不起层、耐磨耐用等特点。使用寿命比三裱纸高4—5倍,年生产量为2000吨左右。
  1980年,长春市造纸厂开始生产薄页纸、打字纸、拷贝纸、糖果包装纸。
  1984年,长春市造纸厂试制成功铜版纸。1985年,生产130克单面铜版纸,以后又发展到生产100~150克单、双面铜版纸,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吨,1988年产量达到2661吨,创利税227万元,占全厂总利税的40%。
  1984年,长春市造纸厂开始生产铜版原纸,1986年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革,由1985年的年产2275吨,增加到1986年的3389吨。
  1985年,长春市造纸厂引进西德技术,生产出了符合规定要求的黑线晒图纸,同年11月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国内黑线晒图纸空白。
  1986年,长春市造纸厂为解决木浆不足的矛盾,利用废水泥袋、纸壳生产310克箱板纸,年节约木浆1000吨,价值60万元。
  1988年,长春市造纸厂开发生产出了符合部颁标准的晒图原纸,年产1万卷,缓解了晒图原纸紧张的矛盾。此间,长春市防锈材料厂在完成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兵器气相防锈纸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吨。同年,长春市造纸厂下属的知青厂与市塑料研究所共同开发试制生产高倍吸水婴儿尿布及高吸液妇女卫生巾两个新品种,投入市场后受欢迎,当年产值93万元,销售收入134万元,利税7.8万元。
  二、产品结构
  长春市造纸工业产品的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1940年以前,主要是民间土法手工造纸,其产品以呈文纸、毛头纸为主,用于户舍糊窗子和烧纸用。据《双阳县志》记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双尤泉纸坊年产毛头纸15000匹,主要供当地居民糊窗户用”。1940年以后,进入机械造纸阶段,开始生产有光纸。长春解放后到1954年以前,主要生产新闻纸、有光纸和包装纸3个品种。从1955年到1988年造纸行业的产品有5大类50余个品种。
  (一)印刷用纸类:凸版纸、胶版纸、铜版原纸、新闻纸等。
  (二)书写、复印用纸类:有光纸、打字纸、拷贝纸、静电原纸、静电纸、晒图纸、晒图原纸等。
  (三)包装、装饰用纸类:包装纸、鸡皮纸、彩色皱纹纸、牛皮纸、条纹牛皮纸、纸袋纸、代用纸袋纸、糖果纸、瓦楞原纸、箱板纸、条纹包装纸、烟衬纸、火柴盒纸、火柴杆纸等。
  (四)工农业用纸类:卷烟纸、标语纸、油毡原纸、纸绳纸、薄页纸、防锈原纸、条纹柏油原纸、育苗纸等。
  (五)其他用纸类:卫生原纸、卫生纸、导火线纸、防空纸、铝箔衬纸、兵器气相防锈纸等。
  三、产品质量
  长春市造纸行业的产品在1948年以前,小造纸作坊因用土法手工抄纸,没有检测设备,当时能生产机制纸的“新京工场”和松山制纸工场也只有极为简陋的化验设备,产品质量比较粗糙。解放后,开始重视产品质量。1950年长春市政府造纸厂成立化验室,有4名检验人员。但是由于检验设备和仪器比较简易,当时对进厂的原辅材料尚未建立相应的检验制度,对车间生产的半成品、成品仍然采用眼看手摸的方法进行检验,质量管理不严,所以产品质量较差,1951年包装纸合格率为82%,一等品率仅有80.85%,二等品率19.15%。
  1952年,长春市造纸厂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开始走向正轨,增加了化验部门的编制,由化验室扩充为化验股。对原辅材料和产成品依照轻工业部颁的质量标准和厂制定的检验制度进行质量检验工作。
  1954年,检验仪器又有所增加和完善,检验人员增加4人。当时,执行了苏联的质量检验及监督方法,使质量检验手段和方法有所改进,1955年合格率达到97.92%,成品率为97%。
  1958年,各造纸厂都扩建并提高了生产能力,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检验工作,长春市造纸厂的化验部门再次扩大为检查科,检查人员增加到26人,为四组三班,对产品进行跟班检查。产品质量由过去的事后检查改为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控制、监督,防止了不合格的原辅材料的投入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纰漏流传到下道工序影响产品质量。产品质量1960年合格率达98.8%。
  1979年,各造纸厂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由主管厂长挂帅,成立厂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设立全质管办公室和质量检查科,并设专职人员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1985年,长春市造纸厂的检查人员增至42人,分别担负原材料化验及各车间工序的产成品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工作。同时,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厂、车间、班组都设有兼职质量管理员,构成厂、车间、班组的三级管理体系,在检验程序上遵循一套以专检为主,自检互检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把住材料、半成品、成品“三关”,最终保证出厂的产品质量全部符合国家、部、企业标准和用户要求。1987年实行企业承包制,把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结合承包落实到基层班组及个人,使产品的质量在承包中具有一票否决权,从而加深了职工对产品质量的意识。到1988年合格率为99.2%,产品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长春市造纸厂从1981年以来,在创优夺牌、质量攻关活动中,共建立“QC”小组30个,登记课题151个,参加小组活动成员达237人,占全厂职工的22%,实现成果30个,完成率为20%,先后涌现出2个部优产品和1个省优质产品,从而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创效益166.5万元。
  四、优质产品
  (一)银河牌兵器气相防锈纸
  该产品是气相防锈产品中最佳产品之一,它具有防锈期长(密封条件下可达15年以上),防锈效果好,封存、启封方便等优点。它主要用于军工产品、外贸出口产品的汽车、轴承、兵器等产品的封存、包装上和机械产品的工序包装上,该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均得到用户承认。1980年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1984年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1985年被评为国家银质奖产品。
  (二)氧化锌静电印版纸(静电纸)
  长春市造纸厂生产的“长春牌”氧化锌静电印版纸主要适用于照相制版,可在胶印机上复制印刷多份材料、文件、图书和资料。它具有表面电位高,制版清晰等特点。每张印版纸耐印次数在3000份以上,是快速、多份复印文件、科技资料、图书、图片的理想材料,是复印技术的一项重大革命。该产品执行QB140—82标准,又以内控标准严格检验,产品质量稳定可靠。“长春牌”氧化锌静电印版纸畅销全国,在27个省、市、自治区设有销售网点,用户313家。1984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产品。1985年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
  (三)重氮盐兰线晒图纸
  “长春牌”兰线晒图纸适用于以透明原稿进行接触复印并经过氨熏显影后直接得到正像的重氮盐感光纸。该产品分为兰线和紫线特号两种规格,具有感光速度快、显影快、线条清晰、色泽鲜艳和不卷曲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氨熏显影的联合晒图纸机或一般的晒图设备复制工程图纸及文件用。产品质量执行QB738—80标准,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严格质量检验,多年来质量稳定可靠。1957年曾出口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1963—1964年度全国质量评比中,获得第二名。1984年获得吉林省优秀产品称号。1985年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
  (四)单双面胶版印刷涂料纸(单双面铜版纸)
  长春市造纸厂生产的“白梅牌”胶版印刷涂料纸是以纸基(原纸)为载体,以颜料、胶粘剂和辅助剂混合制成的涂料,涂于纸张表面,干燥后经超级压光、整饰而制成。
  该产品采用国内较为先进的工艺设备,涂层强度高,表面光滑、整洁、细腻、白度高,抗温摩擦性强,不掉粉,印迹清晰,颜色鲜艳,因而印刷的文字、图像真实性高、质量好,适用于单色或多色美术图片、插图、画报、商标等高档艺术印刷品用纸。该产品严格执行轻工业部QB320-82标准,严格质量检验,产品质量稳定可靠。1986年被评为长春市优秀新产品。1987年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
  第四节 供应与销售
  一、供应
  长春造纸工业的主要原材料分为3类:一类是造纸原料,在早期生产呈文纸的原料是绳头、碎纸、麻屑为主,从民间旧物行购进。40年代以后,生产机制纸的主要原料是商品木浆、回收的废纸以及稻草等。再一类是加工纸用的材料,有加工原纸、瓷土及化工原料。还有一类就是造纸专用材料,造纸铜网、涤纶干网、毛毯和帆布等。
  二、销售
  解放前造纸产品的销售渠道全部是自产自销,其中土法生产的纸张主要是供应当地居民生活用纸。机制纸的销售范围则大一些,除供应当地外,部分销往外埠。
  长春市造纸厂从1949年恢复生产到1953年之间生产的新闻纸全部由省工业厅分配指标,直接供长春日报社使用,而其他产品如包装纸、有光纸等均由企业自销。
  1954年至1957年,因晒图纸被列为计划内产品,企业按轻工业部分配的指标由供销部门与用户衔接,签订定货合同,按合同供应。其他属计划外产品,由企业自销。这一阶段的销售产品在原有3个品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晒图纸、卫生纸、牛皮纸等,销售品种7个。
  1958至1979年,造纸产品全部由省、市商业部门包销。这一时期销售产品又增加了凸版纸、语录纸、卫生纸、烟衬纸、代用纸袋纸、导火线纸、育苗纸、箱板纸、瓦楞原纸、油毡原纸等共21个品种。
  1980至1988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开放,造纸产品由商业部门包销转为企业自销,这样,企业通过每年召开的产品定货会与用户直接见面签订供货合同,9年中约有66%的产品是由一些较小的用货单位直接去厂购货或者由销售员推销产品。这一时期为生产和销售品种最多的时期,由原有21个品种增加到34个品种,又新增加了书写纸、打字纸、卷烟纸、薄页纸、拷贝纸、糖果包装纸、胶版纸、铜版原纸、火柴杆纸、柏油原纸、条纹牛皮纸、黑线晒图纸、静电纸、铜版纸等。
  长春市造纸厂由于设备更新、工艺改进,新产品不断开发、质量不断提高,因此,产品销路也不断扩大。尤其是重氮盐晒图纸从1950年就开始大量生产,当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此产品的厂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有部分出口到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1958年晒图纸生产量达到1600吨,占全国产量的40%左右。到1988年末和新开发的静电纸行销国内27个省、区。铜版纸、箱板纸、瓦楞纸、胶版纸销售地区主要以东北三省为主,部分销往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等地区。卫生原纸销售以长春地区为主,卫生纸、有光纸、牛皮纸通过外贸部门出口国外。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本书记述了长春一轻工业沿革、自行车行业、缝纫机行业、时钟行业、玻璃制品行业、陶瓷行业、搪瓷行业、保温容器行业等行业的兴起与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