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供应与销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16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供应与销售
分类号: F426.8
页数: 3
页码: 167-169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保温容器的供应与销售情况,其中包括了原材料供应、统购统销时期、自产自销时期等。
关键词: 供应销售 保温容器 长春市

内容

一、原材料供应
  生产保温瓶的主要原料是硅砂、纯碱、硼砂、碳酸钙、硅石粉、硝酸银、马口铁、铝锭等。主要燃料是原油、煤炭、煤气等。其中纯碱、硼砂、马口铁、铝锭、硝酸银、原油、煤炭等是国家统配物资,在计划经济管理时期,由国家按计划下达指标供应。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由国家统一调拨。后来逐渐降低到80%、70%,甚至降到25%,由国家平价调拨。非统配物资由企业自由选购。到80年代中期,市场放开,所需原材料除硝酸银以外,全部由工厂自行采购。由于原材料紧俏,不足部分需由企业通过市场调节解决。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曾造成原材料采购过量,使库存量逐年增加,导致储备资金过度增长,以1979年末定额资金储备91.9万元为基数,到1987年增加到346.4万元,增长2.77倍,9年间平均年增长率15.88%。企业为了解决储备资金的过度增长,采取了紧缩银根的措施,压缩了供应部门的资金占用。在厂内开展了“双增双节”群众运动,到1988年末,储备资金压缩到147.3万元,比上一年的346.4万元下降57.5%,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二、销售
  (一)统购统销时期
  1950年到1957年,保温瓶产品全部由长春市百货站包销。从1958年开始商业部门库存量过大,产品积压严重,直接影响保温瓶产品生产,甚至造成产品锈蚀,影响了销售渠道。1960年,全国保温瓶西安会议后,保温瓶被定为部管产品,从此统一由各省百货站包销,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1982年。从1983年起,改由商业部门部分进货,其余由企业自销,开始打破由商业部门包销的局面。
  (二)自产自销时期
  由于推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企业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去,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从1983年开始,长春市百货采购供应站对保温瓶进货计划是依据市场调节情况提出,年选购量只有年计划量的15~20%,这样在年生产量高达260万个保温容器的行业就要有200万个靠自己向外推销,当时全国的保温瓶市场趋于产大于销,生产厂家都有一定的积压。这一变化引起长春市保温瓶厂领导的重视,经市场调查后,决定全部转入自销,成立销售公司,调整增加推销人员,面向全国市场开展销售工作,终于打开了销路。1984年工业总产值71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714.3万元。1985年工业总产值106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114.7万元,达到了产销平衡略有盈余。从1986年开始,打开了国际市场,保温瓶销往苏联和亚洲地区,年销量10~20万个左右。
  1986~1988年,每年省内销售量200万个,占总销售量40%,销往外省约250万个,占50%,出口约为10~20万个,占10%左右。产品销售覆盖面,除西藏和台湾省以外,遍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本书记述了长春一轻工业沿革、自行车行业、缝纫机行业、时钟行业、玻璃制品行业、陶瓷行业、搪瓷行业、保温容器行业等行业的兴起与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