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原材料供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15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原材料供应
分类号: F426.8
页数: 5
页码: 131-135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陶瓷生产所需要原材料大体分为原料、能源、辅助材料等3大类。原料主要是来自矿石料,不属于国家统配物资,多年来都是自行采购。能源主要是煤炭、重油和电力,属于国家统配物资。1984年,市场放开,实行双轨制后,部分由国家调配,其余由企业自行采购。辅助材料大部分由企业自行选购。
关键词: 原材料 供应 陶瓷行业 长春市

内容

陶瓷生产所需要原材料大体分为原料、能源、辅助材料等3大类。原料主要是来自矿石料,不属于国家统配物资,多年来都是自行采购。能源主要是煤炭、重油和电力,属于国家统配物资。1984年,市场放开,实行双轨制后,部分由国家调配,其余由企业自行采购。辅助材料大部分由企业自行选购。
  一、原材料采购与消耗
  (一)原料
  生产瓷器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粘土3大类。长春市陶瓷厂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采购人员分头进行采购。生产厂家按原料产地在12个省30个市、县共设50多个网点,并设有专人负责定点联系、订货、托运、质量验收等项业务,并组织按期进厂。近几年平均年消耗量约16500吨。
  (二)能源
  生产陶瓷制品的能源主要包括电、水、煤炭、重油。按1988年度计算,年耗原煤6532吨,重油7368吨,电5560千度,水11万吨。除水以外,生产计划部门按照能源消耗量编制计划,属于统配部分由上级按指标下达,非统配部分由企业进行自购。
  燃料:原九台陶瓷厂燃料用煤主要使用辽源煤和部分营城子、蛟河煤。长春市陶瓷厂的燃料消耗从建厂到1988年,由于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不断变化,经过了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燃煤,从建厂到1967年均采用倒烟窑焙烧陶瓷制品,陶瓷半成品干燥采用火炕式燃煤干燥室,年耗煤量达5300吨。第二个阶段进入燃油时代,1968年开始根据燃油供求稳定的形势,修建隧道窑,取代了全部倒烟窑,年耗原油约5000吨。第三个阶段是开发用气阶段,从1969年到1979年先后安装蒸气干燥取代了燃煤炕式干燥陶瓷半成品的落后设备。第四个阶段为进一步节能,燃油改燃煤。1980年除焙烧陶瓷产品的隧道窑外,都改为烧煤,日耗煤量70吨。1985年、1986年两年给两条70米长的隧道窑装上了余热锅炉。这样3台余热炉每日可节省煤炭40吨。
  电力:由于生产的逐年发展,用电量逐年增加,长春陶瓷厂电力增容由1950年90千伏安增加到1954年150千伏安,1958年增加到640千伏安,1973年增加到880千伏安,1982年增加到1200千伏安,1988年达到2000千伏安,年耗电量5560千度。
  生产用水:1940年建厂的长春市陶瓷厂当时只有3眼6密井。1969年已有11眼6密井,可是到干旱水位下降时仍供不应求。1973年打机井1眼,用深井水取代以前11眼6密井确保生产用水。1986年又打第二眼机井,做为第二水源备用。年耗水量达11万吨。
  二、运输
  1948年解放时,长春市陶瓷厂只有2台马车6匹马,主要用于往返市内运输和原材料的运送往返火车站之间用。1949年以后拥有马车2辆、马15匹。从1952年开始,添制了第一台美国小佛汽车。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运输量的增加,国家投资修建铁路专用线,担负着原料、燃料的运输工作。同时组建一支拥有12辆机动车的车队,担负公路运输及市内短途物资运输。
  三、仓贮
  陶瓷原材料大部分都是石土泥料,1949年露天堆放,不入帐,没有人管理,随用随取。从1956年开始,随着企业管理走上正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原材料保管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开始重视起原材料的仓贮工作,长春市陶瓷厂开始建起了部分原料库。1964年又建起1栋1013平方米的建材库,1965年建起700平方米的简易库房,1987年建起了7000平方米的原料库。这样,采购的物资进厂后,由仓库保管员检斤验收,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入库贮存。原料仓库可贮存原料7000吨,硬质料和软质料分别存放,领料一律过秤,凭手续出库。经过30年的不断改进,完善了一整套的仓贮管理制度,保证了正常生产。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本书记述了长春一轻工业沿革、自行车行业、缝纫机行业、时钟行业、玻璃制品行业、陶瓷行业、搪瓷行业、保温容器行业等行业的兴起与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