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产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15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产品
分类号: F426.8
页数: 7
页码: 125-131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陶瓷行业产品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产品结构、新产品开发、名优产品等。
关键词: 产品 陶瓷行业 长春市

内容

一、产品结构
  长春市陶瓷的主要产品大体包括两大类,即:日用陶瓷类和工业陶瓷类。6个系列,即:粗瓷系列、细瓷系列、出口瓷系列、电瓷系列、建筑瓷系列和卫生瓷系列,共有上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
  (一)陶器制品
  长春市地处寒冷季节较长的东北地区,民情风俗是到秋冬之交,家家户户冬贮腌菜,对缸、坛用量较大。九台、双阳两陶瓷厂曾生产过缸、坛。九台县大缸厂(1980年改为县陶瓷厂)从1969年开始生产民用缸,年生产能力达20000口。双阳县陶瓷厂在1970年以后也曾开发过民用缸产品,年产量超过1000口,产量和质量均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陶瓷家族中历史较悠久的瓦盆在解放前和解放初家家户户都用此产品,各地民间瓦盆窑都生产,但随着轻工业的发展,都被搪瓷盆、铝制盆、塑料盆取代,而泥制花盆却随着花卉培养的兴起而发展起来,年销量达数百万个。
  (二)瓷器制品按粗瓷和细瓷划分为两个系列
  随着瓷器制造业的发展,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长春市陶瓷厂于1956年开发了出口瓷,这样在日用瓷器产品家族中又增添了新成员。
  1.日用粗瓷类。主要产品以蓝边碗为代表。长春陶瓷业的瓷器生产从20世纪初,即以双阳中兴瓷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到50年代中期,大约50年时间,基本是处在生产粗瓷大碗的时代(中兴公司早期曾生产少量细瓷),这也是东北地区的首代产品,也叫“大路货”产品。其主要包括:碗、碟、痰桶、杂件等4种。其规格有4″、5″、6″蓝边碗,3.5″、5″蓝边碟、7″痰桶,杂件有酒壶、酒盅。中兴公司在1914年3月开始生产粗瓷器,当时成为东北三省陶瓷业之创举。据1917年统计,中兴公司的品种有:莲花碗、炉工碗、羹匙、酒壶、火罐、茶壶等杂件。
  九台陶瓷厂1940年投入生产后,产品品种主要有4″蓝边碗,设计年产量22万支,每支20个,合计440万个。1942年该厂被日本关东军接收,专门生产军用饮食器具,包括茶碗、饭碗、汤盘、咸菜碗等4件为一套。蓝边碗生产量仅10万支。解放后,1948年年产量4″、5〃、6″蓝边碗40万支。
  长春市陶瓷厂1942年投产后,烧制粗瓷器皿年产量300万件。1949年年产4″、6″蓝边碗,5″蓝边碟和痰桶共计362万件。1952年年产量提高到776.9万件。品种由4个增加到6个,新增加品种有5″蓝边碗和酒壶,而且产品质量有大幅度提高,白度接近50度。1955年试制成功了半细瓷产品。
  50年代末期,粗瓷品种由1952年的6种增加到16种,新增加的品种有:6〃、7″、8″、9″平盘,白瓷汤匙、酱醋壶、口壶、白素直口痰桶等。
  2.日用细瓷和出口瓷类。史料记载:中兴瓷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年之内,利用本地资源制出大宗粗细瓷品,销售东北各地……”。1917年生产细瓷的产值800元(大洋),可是,中兴公司倒闭后,从30年代起,在长春地区断绝了日用细瓷制品的生产。
  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长春市陶瓷厂1951年开始研究试制细瓷,1955年批量生产半细瓷。经过研究改进原料配方和工艺操作,两年后开始生产彩花产品,花样达10多种。1959年由佟雪范、张国志设计,长春市陶瓷厂制造的玉尊6头雕金茶具,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献礼,并摆在人民大会堂吉林厅内。由于对料方和生产工艺不断改进,1963年,白度达65度,花样由10种达到30多种,品种有碗、盘、碟、杯、壶等14个。1964年设计生产14头向阳餐具、向阳酒具、荷花12头餐具及其他细瓷,品种由1964年的14种增加大小菱型杯、大小加花杯、春城杯碟、105小碟、酒瓶、寝瓶、3.5″花碟、烟缸、条文杯等20余个品种。同年,参加广州商品交易会与外商签订合同,从此开始生产出口瓷,走向国际市场,当年出口35万件。到80年代出口产品有杯、碟、盘、烟茶具等30多个品种,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外商欢迎。
  (三)工业用陶瓷
  1.电瓷产品。1956年长春市陶瓷厂试制生产少量296电瓷瓶和插台旋锤。1964年试制生产6个型号的介电容器(高频瓷元件)共计1057千片。1970年根据市场需求,又开始生产电瓷产品,主要品种有:旋锤、套管、蝴蝶形高压插台、变压器瓷套等20余种产品,年生产能力达400至600吨。1971年双阳县陶瓷厂新上电瓷车间,生产低压磁瓶等4种电瓷产品。1984年,经市场考察,电瓷产量缺口30%,吉林省高压电瓷还是空白,为此决定开发生产高压电瓷,同年试生产成功,投入少量生产。1985年参加东北地区电站、电瓷经济技术联合体。同年投资扩建电瓷分厂,1988年竣工投产,主要产品分为10个系列:户内内胶装支柱绝缘子、户内支柱绝缘子、户外棒式支柱绝缘子、户外变压器瓷套、户内电流互感器瓷套、户外电压互感器瓷套、柱杆绝缘子、铝导体穿墙瓷套等。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吨。
  2.建筑陶瓷。长春市建筑陶瓷历史较早,30年代双阳瓦盆窑就生产建筑用的陶土管,到后来扩建为县陶瓷厂,还仍然保留这一产品,直到70年代末才停止陶土管的生产。长春市陶瓷厂根据建筑的需要,1982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外墙釉面砖,1983年开始大批量生产,填补了吉林省外墙釉面砖的空白。1987年因全国性的压缩基建项目使釉面砖销售呆滞而停产。1988年根据市场需求,从法国引进1条豪华马赛克生产线,尚未投产。
  3.卫生陶瓷。长春市陶瓷厂和原九台陶瓷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生产卫生瓷,主要产品是痰盂、反水弯小便器和大便器。双阳县陶瓷厂从1970年以后也开发卫生瓷产品,年生产能力22000件左右。
  二、新产品开发
  开发新产品是企业求发展的关键,只有使产品不断地更新换代,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因此,开发新产品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源泉和生命。
  原九台陶瓷厂和长春市陶瓷厂在解放初期只能生产日用粗瓷,1951年由长春市陶瓷厂设计并试制成功内销细瓷,包括3.8″碗、罗汉汤碗、盘、碟、酒壶、酒盅等注浆产品,同时派技术人员去唐山、湖南、江西、广东等瓷区学习技术。1953年,原九台陶瓷厂研制生产的保温绝热材料在研究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并填补了国内空白。1953年又生产耐火材料,满足了国内冶炼工业的需要。1955年长春市陶瓷厂生产部分彩绘产品,专画高档瓷。同年开发半细瓷产品并投入小批量生产。1956年开发电瓷产品,派去人员学习电瓷技术,经试验后批量生产。1957年试制卫生瓷大、小便器,反水弯等并小量生产,同时为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台东风牌小轿车装上了长春市陶瓷厂研制生产的瓷插座。1958年试制成功高铝化学瓷、高铝坩埚、高铝管、蒸发皿、耐酸槽等新产品。同年,为开发新产品曾派员去江西景德镇建国瓷厂学习造型和彩绘技术。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由长春市陶瓷厂制造出玉尊6头雕金茶具。1960年试制工业陶瓷,先后试制成功鼓风机外壳、化工用的耐酸泵、耐酸砖和各种规格的耐酸瓷等,同年彩瓷正式投产,生产半细瓷以画花卉为主。
  1964年,工厂设计出口20多种产品参加广州交易会与外商签定16种,换取外汇65万美元。同年研制了高频瓷,工厂派员去锦州、北京学习,两年后试制出样品,经测试产品合格。
  1966年,广州春季商品交易会为法国客商设计4〃、5″、6″、7〃、国边、伞边和花边的大型烟缸等出口产品,在秋季交易会上受到外商好评,当场订货。
  60年代出口的产品大部分以小件、单件产品为主,产值低效益差,销售市场狭窄,主要销往第三世界国家。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产品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长春市陶瓷厂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决定上成套瓷。1980年成立了三结合的攻关组,在产品造型、原料配方、工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多次试验,成功地生产出10″平盘、14″鱼盘和不同品型、不同配套形式的画餐具、咖啡具等。产品规格有:长乐22头、45头,长松22头、45头,竹节22头西餐具,金盾15头,班竹15头咖啡具,竹节6头茶具等。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颇受欢迎。
  1981年,根据城市建筑事业的发展,急需大量装饰材料,长春市陶瓷总厂经1年时间的试验,1982年末外墙釉面砖投产。
  1983年,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日用瓷处于不景气时期,长春市陶瓷总厂决定上电瓷产品。翌年派员去大连、抚顺电瓷厂学习后,与抚顺电瓷厂联合生产高压电瓷,试制后投产0.5kVA-60kVA电压等级的高压电瓷。1985年批量生产,1986年通过省级鉴定,填补省内空白。1988年60kVA-110kVA户外棒型支柱绝缘子、60kVA-220kVA电流电压互感器瓷管通过省级鉴定,并形成一定生产能力。
  三、名优产品
  长春市陶瓷制品早在20世纪初叶就生产过名优产品,当时的中兴瓷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细瓷器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参加巴拿马赛会展览会上评奖获第一。
  195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长春市陶瓷厂设计制造的茶具摆在吉林厅之后,产品创优引起重视。长春市陶瓷厂从1967年到1986年的19年中,获省优产品1个、市优产品2个、获奖产品4个。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本书记述了长春一轻工业沿革、自行车行业、缝纫机行业、时钟行业、玻璃制品行业、陶瓷行业、搪瓷行业、保温容器行业等行业的兴起与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