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15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分类号:
F426.8
页数:
6
页码:
120-125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陶瓷行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情况。
关键词:
技术改造
设备更新
长春市
内容
长春市陶瓷行业在解放前,资本家只为获利,很少考虑设备的更新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工人当家做主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被纳入日程。建国初期,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缺少资金和物资,只能小改小革,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维持生产。
1950~1952年间,在原遗留52台设备的基础上,又自制和购置设备39台,设备总量达到91台。
1954~1957年间,国家投资20万元,对长春市陶瓷厂绘釉车间和烧成车间进行全面的更新改造,翻修了绘釉车间厂房,在烧成车间建两座倒烟窑,修33米高烟囱1座,新增设备8台,设备总数达到99台。改造后在产量质量上均有提高。
1958~1965年间,国家先后两次投资184.2万元,自筹资金107.7万元,总计291.9万元,用于扩建厂房21075平方米,扩建库房788平方米,新扩建生产车间3个,扩建锅炉房1座,新增各种设备163台,设备总台数达到262台。具体技改项目是:
1.1958年国家给长春市陶瓷厂投资144.2万元,新扩建能够独立形成生产瓷环产品的二车间,使年生产能力达到1600万件(以4″蓝边碗换算,下同),产值由352.5万元增加到809.3万元,厂区面积扩大一倍。
2.1959年长春市陶瓷厂自筹资金66.9万元,改建扩建厂房6817平方米,用于新建扩建三、四两车间,改建烧成厂房1605平方米。1960年扩建锅炉房144平方米,改造半成品干燥室,将地炕式干燥改为蒸气干燥,提高半成品质量。同时扩建788平方米原料库房,大部分软质料到厂后都能进库。
3.1961~1965年,长春市陶瓷厂国家投资40万元,自筹资金40.8万元,共计80.8万元,改建809平方米的机修车间厂房,翻修2800平方米一车间厂房。通过更新改造,年产量由1958年的1372万件增加到1809万件,增长幅度为31.8%。全厂工业总产值由1958年的809.3万元,增加到1450.9万元,提高幅度为79.2%。
1967~1972年间,国家投资两次84.91万元,自筹15万元,总计99.91万元,重点新修2座隧道窑,成型设备改造和新建车间。新增设备21台,设备总数达到283台。具体改造项目是:
1.1967年长春市陶瓷厂自筹资金15万元,在二车间修建60米长的隧道窑;1970年国家投资24.8万元,在二车间新建第二条70米长隧道窑,翌年完工投入使用。两座隧道窑建成投产后,减轻了操作者的体力劳动,改变了高温作业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35.6%。
2.1971年双阳县陶瓷厂投资1700元,自制10台土设备,建成1个陶瓷车间,用于生产低压磁瓶等4种电器陶瓷产品,使企业盈利由5.4万元憎加到11万元。
3.1972年长春市陶瓷厂投资60万元,与长春市轻化研究所共同设计制造6头滚压成型机。1973年建成试生产,因链条传动线过长,累积公差过大,投料不准,经多次调试未能解决,搁置10年后拆除。
1973~1976年间,国家投资166万元,自筹20万元,总计186万元,扩建厂房3634平方米,修建铁路专用线和隧道窑。新增设备28台,设备总台数达到301台,生产能力从1966年的2000万件提高到2500万件,提高幅度为25%。具体改造项目是:
1.1973年长春市陶瓷厂自筹资金20万元,扩建一车间隧道窑厂房1546平方米,白瓷厂房169平方米,彩绘厂房1352平方米,烤花窑厂房567平方米。
2.1974年长春市陶瓷厂由于产量不断扩大,进出厂物资也逐步增多,原来的运输能力适应不了生产的需要,投资55万元,由兴隆山火车站到陶瓷厂修建1条1.23公里的铁路专用线,两年后竣工交付使用。
3.1974年长春市陶瓷厂投入更新改造资金28万元,在一车间新建第三条70米隧道窑,1975年完工投入使用。3条隧道窑的建成,使全厂烧成工段的职工从强体力、高温作业的环境中彻底解放出来。
4.1974年国家为双阳县陶瓷厂投资83万元,改造隧道窑,增添设备,扩大卫生陶瓷产量,新增11个品种。企业盈利16万元,比改造前增长45%。
1977~1979年间,长春市陶瓷厂共投资39.7万元,主要用于新建离心注浆设备、生产锅炉改造、余热利用和防尘设施。这个期间新增设备39台,设备总数达到340台。具体改造项目为:
1.为解决日益扩大的注浆产品生产和设备不配套的矛盾,1977年国家投资13.1万元,上离心注浆自动生产线1条,经过两年的设备安装试车成功,投入使用,生产能力比改造前提高23%。
2.1978年自筹资金11.1万元,新建二车间150平方米锅炉房,购置安装1台4吨锅炉。较好地解决了生产用气问题。
3.1979年工厂投资7.5万元,回收全厂余热,包括3条隧道窑余热锅炉的安装和对粗瓷干燥室、绘釉干燥室以及车间冬季采暖余热设备的安装,不仅大量节约能源,降低车间生产成本,而且减少了空气污染。据统计,每年节约能源折标准煤2880吨。为降低匣钵工段粉尘浓度,长春市劳动局投资4.2万元,改造了匣钵厂房,增加了防尘设备和防尘措施,粉尘浓度由改造前每立方米1至1.3毫克,降到0.5至0.3毫克,接近国家0.2毫克的防尘标准。为了延长锅炉使用寿命,防止锅炉结垢,投资4.8万元,安装水处理设备,装置了阳离子交换器系统,锅炉用上了软化水,年平均节约锅炉除垢费5万元。
1981~1988年间,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长春市陶瓷总厂和双阳县陶瓷厂先后投资7次,人民币597.6万元和90万美元,企业自筹和贷款计460.8万元,累计人民币1058.4万元和90万美元。主要用于从国外引进全套豪华马赛克生产线,购置安装高压电瓷全套生产设备和外墙釉面砖设备,改进成型设备和改造回水工程等5个大的技术改造项目。同时改造生产用厂房7270平方米,新增设备72台(不含马赛克生产线),设备总台数增至412台。具体工程是:
1.1981年长春市陶瓷总厂投资38万元,改造了一、二车间的锅炉和一车间成型干燥机、回水工程。
2.1981年双阳县陶瓷厂投资36万元,用于维修窑炉和更新设备,扩大了生产能力,产值翻番,扭亏为盈。
3.1982年为扭转日用陶瓷生产的被动局面,长春市陶瓷总厂投资15万元,贷款20万元,累计35万元。购置了釉面砖生产设备,购进磨擦压力机4台、喷油机1台、除铁器2台、震动筛2台、捡修60米长的隧道窑1座,形成年生产能力6万平方米釉面砖的生产线。
同年,又投资17.6万元,进行了锅炉改造和修建回水工程,年节约用水5800吨。年内又购置鱼盘机和盘式成型机等设备用款2.87万元。
4.1984年长春市陶瓷总厂投资55万元,用于上电瓷生产。修建90立方米烧成电瓷倒焰窑1座,形成年产500吨电瓷的独立生产能力。
5.根据市经济委员会的批复,长春市陶瓷总厂于1986年5月开始修建电瓷工程,新建框架结构厂房4260平方米,改建维修原厂房1300平方米,新购置安装了全套具有80年代国内先进的生产大、中电瓷设备。翌年竣工投产,生产能力可达1500吨。这项技术改造项目,国家无息贷款436万元,贷款161万元,累计597万元。
6.1987年长春市陶瓷总厂贷款67.8万元,改造细瓷分厂绘釉工段。改建框架结构厂房1710平方米,购进1条盘类生产线,从此,以机械生产取代了多年来生产盘子凭手工操作的工艺,降低了粉尘,提高了产品质量。
7.1988年市陶瓷总厂贷款90万美元、人民币212万元。从法国引进1条豪华马赛克生产线,设计能力22万平方米(尚未投产)。
长春市日用陶瓷制造业从1954年国家为长春市陶瓷厂投入第一笔技术改造资金以后,到1988年末的34年间,为陶瓷行业总共投资22次,累计投资1697.5万元人民币、90万美元,其中国家投资646.9万元,自筹和贷款1050.6万元人民币和90万美元。新增设备470台,总设备拥有量达522台(套)。新建和改建厂房32767平方米,其中含库房788平方米。兴建1.23公里的铁路专用线。日用陶瓷产量由解放初期的572万件提高到1988年的2781.1万件,以及电瓷339吨,日用陶瓷增长幅度为3.86倍,平均年增长率4%。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本书记述了长春一轻工业沿革、自行车行业、缝纫机行业、时钟行业、玻璃制品行业、陶瓷行业、搪瓷行业、保温容器行业等行业的兴起与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