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技术改造与工艺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14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技术改造与工艺改革
分类号:
F426.87
页数:
4
页码:
72-75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时钟行业技术改造与工艺改革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第一次技术改造(换型改造)、第二次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革(总体改造)、第三次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革(横向联合改造)、第四次技术改造(引进技术和设备)等。
关键词:
技术改造
工艺改革
长春市
内容
长春市时钟制造业是在钟表修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的是台钳、台钻、皮带式老式车床、板锉、刮刀等设备,技术装备和工艺都很落后,严重地阻碍着生产的发展。为改变这种先天不足的状况,经过近30年的艰苦努力,进行了4次较大的技术改造,到80年代后期,在工装设备方面已步入国内先进行列。
一、第一次技术改造(换型改造)
长春市生产的首批“红旗牌”和“长春牌”7天报时木钟大部分机件是靠手工锉制装配而成,其零件粗糙,标准不一,外观和质量都很差,走时24小时误差高达5分钟。用户反映:“长春牌”报时钟不报时,不如买只大公鸡……为此,省、市领导十分重视,主管厅、局于1962年10月做出停产进行技术改造的决定。改造期间采用全国统一机芯的技术标准、加工工艺、产品图纸等进行换型改造。1963年6月完成改造换型工程,正式按照轻工业部的15天报时钟质量标准生产出“白山牌”T1型15天报时钟。年末产量4000只,投放市场后很受欢迎。同年,朝阳区木器厂并入钟表厂后,扩大和完善了木壳全部配套工序。1964年,陆续新建和扩建机芯、木工、油工、零件和总装等5个车间厂房,购置安装了66台设备,其中标准设备31台,非标准设备35台,更新的1107型精密轴纵切自动车床由过去手搬机床车轴改为自动车轴,四道倒角工序改为二道,提高生产效率近2倍。由于自动车颈,保证了销盘精度的一致。在淘汰老式立式轴齿滚齿机床的基础上,更新改进为卧式轴齿滚齿机床,保证了颈轮片齿形精度达到一致。同时,组织技术工人自制了396套胎具和量、刃、卡具,较好地解决了机芯主要部件的设备工装技术等问题,木钟生产达到了配套,提高了精度和质量,走时24小时误差不超过1分钟,杜绝了报时钟不打点的弊病。1965年“白山牌”T1型木钟产量达到5万只。产品从1964年开始打入国际市场,当年出口量为1904只,成为长春市一轻工业系统产品出口较早的行业之一。
进入70年代后,钟表制造业在大发展的形势下,市场出现从求量到求质的趋势。为进一步扩大时钟产量和提高质量,长春市钟表厂投资170万元,于1978年新建成1幢5层楼,总面积为6486平方米的时钟总装大楼,购置安装专用设备50台,淘汰了手工拉齿,更新了轴颈抛磨机,实现了拉齿自动化,精度达到同一规格的要求。班产由200个提高到1000个,提高效率4倍。自制1台12个磨头擒纵叉磨床,取代了9个磨头擒纵叉磨床,班产效率提高1倍。
第一次技术改造的全过程从1962年到1978年历时16年,共投资427.3万元,用于新建和扩建厂房面积8508平方米,更新设备115台。形成年产时钟30万只的生产能力,比改造前的1961年的1万只增长29倍,质量提高到24小时走时误差3秒之内,产品品种发展到21个,产品质量得到稳定提高。
二、第二次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革(总体改造)
1978年,长春市钟表厂生产的木钟年出口量已达50054只,居全国第二位,是该厂当年产量28.5万只的17.5%。这引起了轻工业部领导的重视,曾来电要求长春市钟表厂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多搞一点扩大出口。为贯彻落实上级意图,围绕扩大生产能力,编制了《扩建计划任务书》。翌年,省计委批复长春市钟表厂年生产能力由30万只增加到60万只的扩初设计方案。实施后国家投资601万元,新增建筑面积12926平方米,新安装轴颈抛磨机、擒纵轮片、滚齿机等专用设备270台,其中国外引进擒纵轮片滚齿机2台。经过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革,在金工和木工两大工艺流程上的1300多道工序全部形成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自配能力在全国钟表行业中属最强的企业之一。
1982年完成技改任务后,年生产能力由1979年的30万只增加到60万只,产品品种由机械摆钟发展到落地钟和民用石英钟等3个类型50个品种,产品质量由1979年的93.06分提高到1982年的96.61分。
三、第三次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革(横向联合改造)
从1983年开始,以开放、搞活为特点的改革不断深化,全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钟表市场开始出现产大于销的局面,加上市场竞争机制的引进,商业停止了统购包销,产品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下,长春时钟行业受市场变化的影响产品滞销,严重压库,只好限产。企业为生存求发展,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决定向名牌厂家靠拢,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名牌产品,占领市场。在省、市协调下,1983年成功地进行了长春市钟表总厂与上海中国钟厂进行经济技术协作挂牌生产名牌产品的横向联合。为履行共同签订的《协议》,首先必须解决“白山牌”与“三五牌”产品质量的差距。开始在强化质量意识教育的基础上,制定规章制度,岗位培训,完善技术文件,修改加工工艺18处和改变油漆涂料以及改造维修,自制和外购工装设备。以“三五牌”木钟为样板改变“白山牌”木钟的原工艺。在此次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革的过程中,共投资55万元(其中自筹20万元、贷款35万元),对工装设备进行了填平补齐,购置安装设备31种计69台,自制模具15种计30台(套),夹板中冲孔修正模具1副,专用工具4种计16副以及刃具1种计20副,还购置容器500只。全面推行了“兰五牌”木钟生产工艺,达到了提高“白山牌”木钟质量的目的,提高了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
四、第四次技术改造(引进技术和设备)
进入80年代后,长春时钟行业根据世界上汽车钟发展趋势,钟表总厂于1983年曾在国内率先研究试制了汽车石英钟应用技术,并达到国内领先地位。根据这一优势和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在改造换型解放CA—141汽车,大上轿车分厂,汽车仪表盘需要装饰汽车钟的情况,于1983年9月提出了引进汽车石英钟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建议,得到国家轻工业部、“中汽”公司、国家经贸委和省、市主管厅、局的支持。1984年被批准将此项技术引进列为重点企业改造项目。次年,与日本丰田集团捷口公司签订引进全套汽车石英钟技术和设备,合同生效后6个月全套设备到厂。引进的主要技术设备有:①指针式、荧光管显示式和液晶显示式3种汽车钟的全部技术资料;②光管、液晶显示汽车钟生产设备18台,专用工具61件(套),数字显示式汽车钟模具18件;③指针式汽车钟生产设备26台,专用工具26件,指针式汽车钟成套模具44件;④零件成型生产设备(全自动精密注塑机)7台,零件及表面处理设备5台;⑤工、模具生产设备以及成品检验设备5台等。除此以外还提供3种引进汽车钟所需的主要原配件、原辅材料以及设备的备品备件等。
全部引进投资分两期完成,前期为1007万元,后期为73万元,投资总额为1080万元。当年安装调试运转正常,投产后年生产能力20万只。由于引进80年代技术设备,生产出国际一流产品,具有走时准、抗震动、耐低温、防尘埃等4大特点,适合国内各种类型汽车选装,并被评为省优质产品,被轻工业部和“中汽”公司定为全国重点生产厂家。
长春市时钟制造业通过4次较大的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革,总共投资2613.3万元,新增设备516台。年生产能力由改造前的1万只增长到80万只,提高79倍,平均年增长率为68.6%,跃入全国时钟大厂行列。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本书记述了长春一轻工业沿革、自行车行业、缝纫机行业、时钟行业、玻璃制品行业、陶瓷行业、搪瓷行业、保温容器行业等行业的兴起与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