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技术改造与工艺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14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技术改造与工艺改革
分类号: F426.8
页数: 2
页码: 64-65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缝纫机制造从1958年到1984年的26年间,生产能力由21架发展到30万架,产品质量由低劣进入全国质量先进行列,其间经历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革。
关键词: 技术改造 工艺改革 长春市

内容

长春市缝纫机制造从1958年到1984年的26年间,生产能力由21架发展到30万架,产品质量由低劣进入全国质量先进行列,其间经历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革。
  一、第一次全面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革(1963~1966年)
  长春市缝纫机制造厂在建厂后的一段时间,经过油漆、电镀工装工艺几次小型改造,使缝纫机的外观和运转性能有了一定提高,但仍然达不到质量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经长春市轻工业局批准,从1963年年初开始,进行停产技术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市局从系统内抽调7名工程技术人员帮助长春市缝纫机制造厂对生产的薄弱环节和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和设备进行了改造,并制造了部分生产专机和工装模具,还专门从上海缝纫机二厂请来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培训人员,进行工艺改革。经过9个月的停产改造,共制造了123台缝纫机生产专用设备,自制工装夹具904套。形成了机壳加工、底板加工和总装3条流水生产线,充实和完善了油漆、电镀生产工艺,使生产能力平衡在3万架的水平上。在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合理调整了工艺布局,调整了生产管理体系,组建了铸造、机械加工、金工、总装、辅助等5个生产车间,形成了布局合理完整的整机生产线。
  通过第一次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革,增强了零件的自给能力,提高了零部件质量。1965年缝纫机质量考核评比,由1964年的79.1分提高到81分。在改造过程中试制开发了TB型连杆挑线方机头,具有倒顺针功能的“菊花牌”缝纫机和柜式“解放牌”缝纫机新产品投产问市,丰富了市场供应品种。
  这次技术改造投资(贷款)184.6方元,历时3年。产量由1963年的2870架提高到1966年的30347架,增长幅度为9.57倍。工业总产值由45.7万元提高到369.9万元,增长7.09倍。企业扭亏为盈,1966年获利润13.8万元。
  二、第二次整体技术改造和工艺改革(1980~1983年)
  1979年,长春市缝纫机制造厂吸收6个配套厂成立总厂,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5万架,但仍然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根据这一情况市政府决定,缝纫机进一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商品。1980年,根据市政府要求,提出年产20万架缝纫机的技术改造规划,经批准贷款623万元,进行第一期“五大”工艺改造:①修建了铸造、翻砂新车间厂房4362平方米,增添摇臂造型线,使整个造型工艺形成机械化、自动化。②修建了电镀车间厂房1884平方米,安装铜锡合金、镍铬一步法4条自动生产线。③油漆车间修建厂房1646平方米,增加了7条隧道烘烤窑和悬挂式输送链5条,输送皮带机3条。④机械加工车间购进了衬板自动生产线1条,增加部分组合机床。⑤总装车间形成4条装配线和1条精加工线。同时又投资20万元制做了4000多个工位器具。经过两年的技术工艺改造,全厂达到20万架生产能力,并实现了生产的连续化、自动化。又于1982年企业做出了年产30万架缝纫机的规划,经上级批准,投资364万元进行了第二期技术改造,经过一年的努力,实现了改造规划。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长春市志一轻工业志》

本书记述了长春一轻工业沿革、自行车行业、缝纫机行业、时钟行业、玻璃制品行业、陶瓷行业、搪瓷行业、保温容器行业等行业的兴起与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