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畜牧科技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06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畜牧科技概况
分类号:
S81
页数:
4
页码:
174-177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畜牧科技的概况,旧中国长春的畜牧科技比较薄弱。没有机构和规划,畜禽品种的改良,优良畜禽品种的来源,主要是移民迁居和沙俄入侵所带入,并经过繁衍和杂交选育形成一部分优良品种。
关键词:
畜牧科技
长春市
内容
旧中国长春的畜牧科技比较薄弱。没有机构和规划,畜禽品种的改良,优良畜禽品种的来源,主要是移民迁居和沙俄入侵所带入,并经过繁衍和杂交选育形成一部分优良品种。
沦陷时期,伪政权出于军需和掠夺的需要,实施了两个伪满畜产开发五年计划,引进了一些优良畜禽品种,设立了部分“场、站、所”等研究机构。
国民党统治时期,时间较短,没着手于畜牧科技方面的工作和研究。
长春解放后,畜牧兽医事业受到了重视,畜牧兽医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建立健全了行政、科研等组织机构。对畜牧科技进行了总体规划,畜牧科技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并逐步形成了畜牧、繁改、兽医防疫、饲料等科研与推广机构。
一是以长春市农研所畜牧研究室及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解放军兽医大学畜牧系为中心的畜牧科研体系,正在不断充实和加强;二是以长春市畜牧局、长春市畜牧兽医工作总站、长春市家畜繁育指导站为核心,以所辖的各县(区)畜牧局、种畜场、畜牧兽医站、配种站为骨干的畜牧兽医推广网络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3条体系:一条是已形成三级防疫网体系;第二条是初步形成畜禽良种繁育推广网络体系;第三条是正在完善以长春市华春禽业联合公司饲料厂为龙头,以市、县(市、区)饲料公司饲料厂和各乡(镇)饲料厂为骨干的饲料生产加工网络体系。并初步形成学术交流、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科学普及相配合的科技网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长春的畜牧科技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为配合畜禽产品的商品基地建设,发展了适度规模经营、区域性治理、粗饲料的开发和利用、规范化的管理等项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在许多地方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工作中坚持了科研与推广相结合,以推广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的方针。并立足于开发本地资源,坚持“三个为主”,即以开发性研究为主,以面向生产研究为主,以引进技术为主的原则,并着眼于“短平快”的星火计划课题,收到很好的效果。从基础情况看,长春的畜牧科技事业是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长春市在工作中,紧密结合生产,并针对当前生产和长远发展中的战略性和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部署,在畜禽饲养管理,繁殖改良,粗饲料的开发利用,疫病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而使长春的畜牧业,开始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向规范化、科学化技术型方向发展。在科技成果方面,先后取得了“畜牧业资源调查与区划”、“蛋鸡笼层改造”(三改四)的研究、“炭凝集反应快速检验猪囊虫的研究”、“荧光抗体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瘟”的研究等畜牧兽医科技成果14项。这些成果有的正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有些成果已经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春畜牧科技事业在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思想指导下,注意了宏观上的科学指导与科学调控,使整个畜牧战线上全方位的突破了因循守旧思想的束缚,克服了片面强调发展数量的倾向,走向了现代化、科学化的指导路线。在生猪生产方面,提出“保护母猪、稳定猪源、提高母猪三率(受配率、受胎率、繁殖成活率),控制母猪数量,防止生猪生产大起大落;在黄牛生产中,当役牛出现饱合苗头后,为巩固、稳定黄牛生产,提出黄牛的方向是一是“转向,由生产型转向生活型”;二是改良,以提高黄牛质量;三是“育肥出栏,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养鸡生产中根据盲目养种、卖种现象,及时提出了种鸡的饲养数量要和生产群比例相适应,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防止盲目引种、养种,造成发展种鸡过剩,出现种蛋、种雏过剩。并在专业化养鸡队伍中广泛推广应用配套技术,即笼养鸡、养鉴别雏、良种鸡、喂配合料、火炕网上育雏,从而提高了养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畜禽品种改良方面,长春解放前,人工授精配种技术只在个别地方应用于马的配种。长春解放后,从50年代初开始逐渐广泛应用于马、猪、牛、羊,80年代后进而应用于鸡的繁殖。在广泛开展常温人工授精配种的基础上,于1974年开始采用冷冻精液配种,对精液的保存由常温、低温发展到超低温(零下196℃)用液氮保存。使人工授精技术在长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加速了优良品种的推广和畜禽品种的改良。1986年在长春开展了80年代的新技术——牛胚胎移植技术,并在长春郊区大南乡试验获得成功。
在畜禽疫病的防制工作中,认真贯彻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使危害畜禽较大的疫病得到了消灭和不同程度的控制。畜禽的防检疫工作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并随着市场的开放、搞活,加强了流通环节中的防检疫工作,并强化了检疫规程,扩大了检疫范围,走上了综合治理的轨道。
长春解放后,先后引进各种畜禽品种80余种,利用这些优良品种杂交改良本地畜禽,有效地提高了畜禽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并在畜禽品种杂交改良、选育提高过程中,确定了长春的当家品种和主推品种,并已初步形成杂交组合群、组。生猪坚持以长白猪、大约克夏、杜洛克(为主推品种)作父本,优良本地黑猪或东北民猪作母本的杂交组合;蛋鸡以星杂“579”、罗斯、海赛克斯鸡为主推品种;肉鸡主推艾维茵鸡和AA鸡;黄牛坚持以西门塔尔牛作父本改良本地牛,向役肉用方向转化,在城市郊区采用中国黑白花奶牛为主推品种(作父本)改良本地牛,向乳用方向发展;奶牛坚持中国黑白花奶牛的主推方向;绵羊主推中国细毛羊、东北细毛羊、新疆细毛羊,山羊主推萨能奶山羊;马匹坚持用阿尔登马改良本地马。现在已经或正在改变着长春生猪晚熟、育肥期长、高消耗、低效益;养鸡业中的开产期晚、产蛋率低;黄牛生产的产肉率低、肉质差;奶牛业中的低产、高消耗的缺点,向早熟、易肥、高产、优质、低消耗、繁殖多、适应性强、易管理的品种方向发展。长春已经利用这些优良品种,先后杂交改良了本地畜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提高了良种和改良种的覆盖面,1988年长春拥有良种和改良种的比重,马占61.5%、猪占60%、牛占30%、奶牛占100%、羊占95%、家禽占28.5%,商品瘦肉型猪占出栏猪的23.4%。部分专业化饲养的村、屯,其良种比重可达90%以上。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农安、榆树两个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的商品瘦肉型猪占出栏猪的64.9%。出栏猪的胴体重由1980年的74.2公斤,到1988年增长到93.3公斤。肉类总产量由1979年的66913吨到1988年提高到133552吨,增长99.6%;蛋类产量由1978年的11562吨到1988年提高到81581吨,增长6倍多;奶类总产量到1988年已达到43312吨,比1978年的8552吨,增长4.1倍,绵羊毛由1978年的352吨,到1988年提高到738吨,增长1.1倍。
畜牧科技包含着畜禽品种的繁殖改良、疫病的防治(制)、畜禽的饲养管理、饲料的开发利用、科技队伍的状况等诸方面,有些内容在其它章节已经表述,在本节只作了概述,以下几节侧重记述饲养科技、饲料科技及科技队伍状况。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全书翔实记述了长春市畜牧业发展的进程,全书七章,包括畜牧业志、畜牧业资源、畜禽产品及饲料加工、畜牧科技、畜禽疾病的防治及检疫、畜牧业机构。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