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畜禽产品及饲料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057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畜禽产品及饲料加工
分类号: F326.373.41
页数: 8
页码: 166-173
摘要: 本章记述了长春市畜禽产品及饲料加工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乳制品加工、肉类加工、蛋、禽加工、饲料加工等。
关键词: 畜禽产品 饲料加工 长春市

内容

第一节 乳制品加工
  一、解放前乳制品加工
  乳制品加工业是随着奶牛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东三省畜产志》①(《东三省畜产志》,1930年出版黄越川著。)中记载,1927年长春仅有两处经营奶牛业,养奶牛45头。1931年日本侵入东北后,长春市内有吕殿升等数十个养奶牛户,并成立了“新京牛奶组合”出售消毒牛奶,还形成了一支十几人的送奶队伍。“新京酪农株式会社奶牛场”和“加藤牧场与三泽牧场”除以鲜奶销售外,还供应糖果、糕点用奶。东北沦陷时期牛奶消毒方法比较简单。其方法是先检验,装瓶,然后全瓶进硬汽消毒罐消毒,冷却后出厂。加工业的落后相对的也抑制了奶牛业的发展。1943年长春有奶牛1176头,1945年由于部分奶牛被苏军作为战利品运往苏联,只剩奶牛332头。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政治腐败,连年战争,民不聊生,宰杀奶牛,奶牛业日趋消退。解放初期,1949年长春只有奶牛185头。
  二、解放后乳制品加工
  长春解放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党和政府在发展奶牛业方面采取了饲料贷借,给以饲料救济;在技术措施上采取试行奶牛人工授精,以提高奶牛质量,并用奶牛种公牛杂交改良本地牛,繁殖杂种奶牛等办法增殖奶牛头数,以提高奶产量。1954年末;奶牛存栏1539头,比1949年增长7.3倍。随着奶牛的发展于1953年经长春市卫生防疫站,通过长春市畜牧业同业工会,发动业户筹措资金成立了牛奶消毒站,收集了东北沦陷时期的物资和消毒罐及锅炉等,于当年7月正式进行了牛奶加工消毒,采用巴氏灭菌法,然后将奶桶放进水槽冷却,灌入汽水瓶销售。手工操作,设备简陋。在乳粉生产方面,有华康、牧联、建华等3个较大乳粉厂。由于当时奶源不足,只有华康食品工业社坚持生产“三白羊”牌奶粉,当时颇有名气。1955年全年消毒牛奶50万斤,仅占产奶量的四分之一。这时牛奶的检验方法与标准,采取感观、仪器、试剂检验,检查项目主要是比重和酸度。测定酸度采用酒精凝集法与碱液滴定法相结合,要求酸度在18度以下。是年,从上海购进8台手压半自动灌装机,牛奶分装改用统一玻璃瓶。1956年根据党中央、吉林省委、长春市委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精神,长春市人委决定成立长春市畜牧业公司,负责对牛奶的加工和私营畜牧业的饲料审批及技术指导,改变了养奶牛户,送奶员、消费者三者自找用奶、销奶的脱节局面,形成了产、供、销、加组织协调的形势。为满足城市鲜奶的供应,1957年吉林农业大学实验农场奶牛场,开始以消毒鲜奶供应长春市。是年6月,根据长春城区奶牛户分散饲养的特点,划分为南关、朝阳、宽城、二道河子4个区,分别成立奶牛业管理委员会,下设18个养牛合作组,开始由自养、自销、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改为自养联销,各负盈亏的合作组。这时期以满足鲜奶供应为主,加工为辅。
  1968年长春开始对乳制品的设备进行改进与更新,把老式半自动压力灌装机改为10头自动化灌装机。1969年改老式硬汽消毒罐为转鼓挤压滚筒式杀菌器,1970年购进6AW—125型制冷机,安装了给冷系统,实行了高压巴氏灭菌。1973年又改造了10头灌装机为30头自动灌装机。刷瓶设备由手工刷瓶改为半自动、自动化刷瓶机,改冷水槽冷却法为套管式冷却,改玻璃瓶包装为塑料瓶包装。
  乳及乳制品也有所发展,消毒牛奶逐年扩大,并于1963年开始生产稀奶油和干酪素,1970年安装了炼乳设备,增加RDN—300真空浓缩罐开始生产炼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落实了发展奶牛业的方针政策,并于1980年实行了以奶换料的保护性政策。实行以斤奶换斤平价料以后,促进了奶牛业的发展,奶牛由1978年的5503头,到1988年达到17397头,增长了2.16倍。长春市成为第一批全国6个敞开供应鲜奶的城市之一。鲜奶产量由1978年的8552吨增加到1988年的43312吨,增长了4.06倍,乳及乳制品加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979年长春市成立了乳品专业公司,加强了乳及乳制品加工业的管理,调整了产、供、销关系,扩大了与外省和本地区内的联合,促进加工业的发展,缓解了产奶旺季的产销矛盾。1980年12月长春市乳品公司与上海联合筹建上海、长春乳品厂,总投资68.5万元,1982年1月正式生产“春光牌”淡奶粉和甜奶粉。1984年该公司试制酸牛奶并正式投产。1985年长春市乳品公司与长春郊区联合兴办了大屯、兰家、三道等3处收奶站,形成了以乳品公司为主体的大屯、兰家、三道、一食品厂、光明、兴隆山等7个收奶站,光明乳品厂也于同年以消毒牛奶供应长春市。1986年长春市乳品公司建立了联合产品车间,除生产稀奶油、干酪素外,还增添了黄油产品。是年,与德惠肉联厂联合成立了德惠长春乳品厂,并正式生产“惠光牌”奶粉。在新技术引进方面,长春市乳品公司利用国家贷款100万元,从法国引进具有80年代水平的1S—6型液体包装机4台,生产能力为5000袋/小时•台,把过去多道工序的裸露式包装,改为灌奶、计量、封口、包装自动化的密闭式软包装,产品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各项指标。这项技术引进带动了吉林农业大学奶站、光明奶站,也都先后购进国产软包装牛奶灌装机。在对牛奶的检验方法上,长春市乳品公司研制出“快速定性检验法”,即在几秒种之内,即可检验出牛奶中超标的蔗糖、食盐、食用碱、淀粉和其它有害物质,其检验方法灵敏度高,操作方便。
  从1978年到1988年的改革10年中,长春市的乳及乳制品加工业随着奶牛业的发展,产品花样逐年增加,除生产软包装消毒鲜奶外,还有全脂奶粉、速溶奶粉、干酪素、稀奶油、奶油、雪糕、酸牛奶等8个品种。1985年,全脂奶粉和全脂速溶奶粉,分别被评为部优和省优产品。1987年在东北三省工业产品评比中,全脂奶粉和软包装消毒牛奶被评为优质产品,分别获得银杯奖和金杯奖。1988年长春市开始筹建综合性乳制品厂以扩大牛奶的加工能力,逐步形成以加工促生产,以生产保加工的新格局。
  第二节 肉类加工
  《长春要览》①(《长春要览》,1910年出版。)中记载,1910年4月1日创设了的“长春满铁屠畜场”,1天平均宰杀大小牲畜40头左右,到1926年止屠宰猪总数为1.1万余头,牛2600余头,羊900只,马200匹。
  长春解放后,1949年建立了长春市屠宰场,隶属长春市卫生局管辖,到1988年末长春市有肉联厂两处,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等5县各设有肉类联合加工厂1处,长春市肉联厂销售旺季每天屠宰活猪1500—2000头,并加工部分肠衣和熟食,每天熟食加工量在200头猪左右,约15000公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4年以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之人们生产水平的提高对市场需求量增加,部分较大的副食品商店、饭店也开始加工熟食。5个县的肉联厂每年屠宰生猪8~10万头,相当于480万公斤供应市场并加工部分熟食。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长春郊区、农安县和榆树县都兴建了兔肉加工厂,年加工能力都在10万只兔以上。
  第三节 蛋、禽加工
  解放后,长春市成立了蛋禽公司,第一、二食品厂,鼎丰真食品厂等几家较大食品加工部门对蛋、禽进行加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兴办起“福寿德”、“道口烧鸡”店等较大个体烧鸡店。每年加工量约在550万公斤左右。围绕长春周围的县(区)乡两级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1984年长春郊区兰家乡建立了松花蛋加工厂,年加工鸭蛋10万公斤。1986年长春郊区投资56万元在永春乡建立了鹌鹑及鹌鹑蛋加工厂,日加工鹌鹑蛋1吨,日产罐头2吨。是年,农安县建立了鹅屠宰加工厂,形成了鹅的综合利用屠宰、加工、销售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商品生产体系,年创产值10700万元。随着商品肉食鸡生产的发展,从1985年到1988年,先后建起了5处较大的肉食鸡屠宰加工厂,其中有日屠宰加工10000头(只)的吉林省粮油进出口公司畜禽加工厂。日屠宰加工8000只的二道河子区英俊村肉鸡屠宰加工厂和日屠宰加工5000只的郊区肉类加工厂、南关区幸福乡光明村、朝阳区双德乡红旗村等3处肉鸡加工厂。这些近几年来建起的畜产品加工业,为长春畜产品加工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从长春畜禽及其产品加工业的总体来看,有了很大发展,但其现状与畜牧业发展着的形势还不够适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生产与供应状况,加工能力与水平,尚满足不了人们对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鲜活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需求。
  第四节 饲料加工
  饲料工业是我国的新兴工业,它是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饲料加工业在长春才逐渐形成体系。1978年前,长春的饲料和饲料加工调剂是比较落后的,所用饲料品种单调,饲料加工机械也只是简单的铡草机、粉碎机、打浆机等,最原始的饲料加工器械要算是铡刀。5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生产饲料粉碎机、铡草机等,6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70年代广泛使用。1981年长春市有粉碎机12768台,铡草机9169台,打浆机1095台,青贮切割机23台,打草机6台。饲粉加工的种类起初是秸棵的粉碎、发酵饲料、碱化饲料、糖化饲料、青贮饲料。70年代末开始认识到要改变畜牧业生产落后状态,适应专业化、商品化经济的需要,必须发展饲料工业。
  长春饲料工业起步于1979年,当时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均对配合饲料认识不足,生产水平的落后,使生产者认为配合饲料就是几种不同原料的混合,而饲养水平的低下,则使使用者认为买饲料喂畜禽不合算。所以饲料产品销路不好,产量低、质量差,信誉不佳。由于饲养业,特别是专业化、科学化养禽、养畜业发展缓慢,直接影响了饲料工业的发展进程。1983年随着专业化养鸡业的兴起,饲料工业开始蓬勃发展,1983年末,1个年生产3万吨配合饲料的华春禽业联合公司饲料厂建成投产,这是长春最早建成的大型机组,其专业化、自动化程度也比较高。它的建成投产添补了长春大型饲料企业的空白,促进了长春饲养业的发展。饲料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饲料工业向标准化、多样化方向迈进。1985年在长春又有两家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建成并投产。一个是吉林省饲料办公室办的长春市预混浓缩饲料厂,另一个是中泰合资企业,吉林正大有限责任公司饲料厂。1988年在农安县又建起了年生产能力为6.0万吨的华龙预混、浓缩饲料厂。
  长春的中小型饲料加工企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隶属关系看,长春的饲料加工企业分属于粮食、畜牧、乡(镇)企业3个部门分管。粮食部门的饲料工业较畜牧系统和乡镇办的饲料厂起步早、进展快,多数是大、中型饲料加工企业。畜牧系统饲料企业较少,乡(镇)饲料工业从1982年开始起步,由于乡(镇)饲料工业具有原料与消费市场相结合的优势,所以发展较快。1984年,长春的乡(镇)饲料企业达42个,绝大多数属小型饲料厂,多数采用北京燕京牧机公司生产的9ST—1型饲料加工机组。该机组适于乡(镇)饲料厂使用。其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虽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但便于操作。在1984年、1985年因提倡粮食就地转化为肉、蛋、奶,各地在大上饲料工业的时候,多数兴建的小型饲料厂均采用此种设备。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饲养业专业化队伍逐步发展,并从生产实践中体会到饲养方法的科学化是经济效益的可靠保证。由于饲养业专业化、科学化的发展,促进了饲料工业的兴起。1988年末,长春饲料工业已改变了过去的落后状态,形成以市、县兴办的大、中型饲料企业为骨干,以乡(镇)等小型饲料企业为基础的饲料工业体系。
  长春饲料工业自1979年起步以来,1984~1986年间发展速度较快,到1987年止已初具规模,共有大、中、小型饲料工业企业135个,年生产能力为41万吨,其中生产万吨以上大型企业有5个;年生产万吨以下,五千吨以上的中型企业有13个;年生产5千吨以下小型企业有117个。大、中型企业多为国营企业(内含中泰合资企业1个)集中于城镇,小型企业多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多集中于乡、村,也有少数企业由个人承包,采取目标管理。
  长春的饲料工业企业分布疏密不均,以农安县的饲料加工网点为最稠密,分布均匀,乡乡设厂,全县共有饲料加工厂38个,年生产能力为13万吨。除农安县饲料总厂,哈拉海饲料厂,华龙饲料厂外,其余都是1984~1985年建立起来的年产2000吨的小型饲料厂,多数由粮食或粮食和乡政府联合经营。华龙饲料厂是由农安县畜牧局组织的从美国引进的技术、设备,是80年代新产品,其设备能力,年单班生产预混合饲料1.2万吨,浓缩饲料4.8万吨,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设备水平较先进的企业。九台县有饲料企业25个,总生产能力6.6万吨,年产5000吨以上的有县饲料公司饲料厂和沐石河饲料厂。双阳县有饲料企业22个,总生产能力4.7万吨,年产5000吨以上企业仅有饲料公司饲料厂。德惠县有饲料企业17个,总生产能力4.5万吨,年产5000吨以上的企业有县饲料公司饲料厂和德惠县沃皮饲料厂。榆树县有饲料企业11个,总生产能力为2.5万吨,年产5000吨以上企业有榆树县饲料公司饲料厂,1987年进行了设备更新,从美国引进年产5000吨的机组。市郊区有饲料企业22个,其中大型企业多属合资企业和长春市属企业,总生产能力为10万吨。
  长春饲料工业设备,1983年前是比较落后的,多半是单一粉碎机,人工称量,人工大锹搅拌。1983年以后,几个大型饲料工业企业建成投产,使长春饲料工业大为改观,1988年,饲料机械设备大体可分为3大类:
  (1)国外引进设备。长春饲料工业由国外引进设备的企业有5个。此类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能力较大,劳动强度较小,其设备除1台是从匈牙利引进的设备和技术外,其余4台是美国设备,所采用的技术,1家是泰国技术,3家是美国技术。
  (2)国产大、中型设备。长春国产设备的大、中型饲料企业,多数是电子秤配料,用卧式混合机组搅拌,其中有的是成套机组,有的是自行设计工艺的单机配套设备,机械化程度比较高,产品质量易于保证,人为误差不大。
  (3)小型饲料加工机组。长春市小型饲料工业企业的设备,除榆树县五棵树饲料厂的设备是沈阳粮机厂生产的字盘式电子配料秤,卧式混合机的饲料加工机组外,其余全部采用的是北京燕京牧机公司的9ST—1型饲料加工机组,该机时产1吨,人工称量配料,用立式混合机组搅拌。由于工艺流程中人工操作较多,故产品质量与人为误差关系较大。但由于采用人工计量,简化了机组结构,降低了造价,很适于小型饲料加工企业采用。
  长春的饲料产品大体分为4种:即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混合饲料。根据不同饲喂对象,分为猪用、禽用、牛用等,并按生长发育时期的生产性能的营养需要,又各自分成几个料型,详见表4~1。
  1979年饲料工业起步初期,由于设备不精,技术掌握不够,所以饲料产品质量低劣,销路不畅。1983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饲养水平的提高,饲料产品质量不断改善。1986年吉林省标准计量局对长春饲料工业企业抽检了9家,18个样品,其中合格品7个,合格率为38.9%。1987年在吉林省饲料企业大检查中,长春受检企业31个,抽样21个,合格样品11个,合格率为52.4%,而且单相合格率比1986年明显增加,表明了长春饲料产品质量呈上升趋势。通过检查看出,长春的大型饲料企业因其技术力量较雄厚,管理体制健全,检测手段较先进,产品质量控制严格,多属合格产品企业,而中、小型企业绝大多数无自检手段,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有失主动,只能通过自身的严格要求和用户的信息反馈来把握产品质量。
  长春的饲料工业发展是比较快的,但是由于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建厂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有的地方在建厂时没考虑到饲料工业的发展应与商品畜牧业的发展、与生产专业化的程度相适应,所以致使一些地方产品无销路。1987年饲料粮平价转为议价后,生产饲料的原料紧张,饲料价格上涨。饲养业效益降低,饲养专业户减少,饲料产品销路不畅,造成一部分饲料工业企业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全书翔实记述了长春市畜牧业发展的进程,全书七章,包括畜牧业志、畜牧业资源、畜禽产品及饲料加工、畜牧科技、畜禽疾病的防治及检疫、畜牧业机构。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