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禽的改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05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禽的改良
分类号: S813
页数: 2
页码: 163-1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禽的改良的基本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养禽业长期处于发展缓慢状态,饲养数量少,品种混杂,以生产性能低的当地土种鸡占主导地位,基本属于卵肉兼用型的鸡、鸭、鹅。
关键词: 长春市 畜禽改良 禽类

内容

东北沦陷时期,长春曾引入来航鸡、大骨鸡改良本地鸡。农安县劝农模范场曾引入上述鸡对本地鸡进行改良。但因数量少,没形成多大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养禽业长期处于发展缓慢状态,饲养数量少,品种混杂,以生产性能低的当地土种鸡占主导地位,基本属于卵肉兼用型的鸡、鸭、鹅。50年代中后期先后引进来航鸡、洛岛红鸡、澳洲黑鸡、北京鸭、康贝尔鸭、麻鸭、雁鹅、改良本地鸡、鸭、鹅。1955年以后长春先后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引入0.2万只来航鸡、澳洲黑鸡杂交改良本地鸡。1957年长春市农林局畜牧科提倡用来航公鸡及吉林白公鸡杂交本地母鸡,并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引入近万只来航鸡及0.2万只吉林白鸡在广大农村进行杂交改良。1964~1966年长春市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引入来航鸡1.2万只,吉林白鸡0.2万只,芦花鸡0.01万只,并开始发展肉用鸡生产,引进了吉林庄河鸡和白洛克种鸡0.45万只对本地鸡进行杂交改良。70年代初期长春提倡杂交培育适应性强、产卵多、产肉多的卵肉兼用型家禽,大搞经济杂交,提高本地鸡生产性能。1975~1976年长春市曾引入来航鸡1.75万只,芦花鸡0.15万只,新汉县种鸡0.11万只,红育种鸡0.1万只,澳洲黑种鸡350只,用来改良本地鸡。1976~1980年又引入星杂“579”种鸡1.79万只,海兰717种鸡0.28万只,京白鸡0.6万只,星布罗种鸡0.1万只,改良本地鸡。并引进一部分疤瘌眼鹅、狮头鹅、白嗉黑鸭和康贝尔鸭等优良鸭、鹅良种。1982~1983年长春市畜牧局于风翔等同志在长春市郊区大南乡做了用星杂“579”公鸡杂交改良本地鸡的试验,共改良2~3万只母鸡,效果很好,深受当地农民欢迎。德惠县也曾用星杂“579”公鸡改良本地母鸡。80年代长春又引入星杂“579”、罗斯、星杂“288”、京白、海赛克斯、尼克、伊莎等蛋鸡50万只,宝星、艾维茵、AA、印弟安河、罗曼等肉鸡7.6万只及康贝尔鸭3万只,除大量用于纯繁外,还将淘汰鸡处理给广大农村,起到了杂交改良本地鸡的作用。1983年农村联产承包后,养禽业呈现大发展的趋势,一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分化出来,从事畜牧业生产。各地相继涌现出大批以发展商品生产为目标的养殖业专业户,在生产中逐渐完善,形成规模生产。以华春禽业联合公司为龙头的27个养鸡基地乡,在这时期逐渐形成与完善。随着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的发展,良种家禽在长春不断得到推广,到处出现“引种热”。从1983年到1988年间,从国内、外,相继引进星杂579、罗斯、京白、尼克等蛋鸡品种和罗曼、宝星、AA、艾维茵、印弟安河等肉鸡品种和康贝尔鸭、金定鸭等优良品种。这些优良品种对提高长春养禽业生产性能,发展商品生产,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到1988年长春已基本形成了养鸡良种繁育供雏体系,并组建了祖代鸡场4个,即英俊乡英俊村祖代鸡场,城西乡四季青农场、兰家畜牧站和长春市农研所等4个祖代鸡场,并建立了9个父母代种鸡场。其中有华春禽业联合公司饲养尼克、星杂579父母代,长春市农研所饲养的罗斯父母代,长春市宽城区奋进乡五星村种畜场饲养的星杂579父母代,吉林省饲料公司种鸡场饲养艾维茵肉鸡父母代,华林禽业联合公司饲养的AA肉鸡父母代和南关区幸福乡光明村畜牧场、奋进乡奋进种鸡场、奋进乡上台村种畜场饲养的宝星父母代肉鸡及二道河子区英俊畜牧场饲养的宝星、艾维茵、海布罗等3个品种父母代种鸡场。形成了年提供蛋用种鸡雏100万只,肉用鸡雏1 200万只的良种生产体系。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全书翔实记述了长春市畜牧业发展的进程,全书七章,包括畜牧业志、畜牧业资源、畜禽产品及饲料加工、畜牧科技、畜禽疾病的防治及检疫、畜牧业机构。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