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春市的马匹改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047
颗粒名称: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春市的马匹改良
分类号: S813
页数: 6
页码: 148-1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春市的马匹改良的基本情况。从改良的效果看,重型种公马改良本地马的效果显著,群众普遍欢迎用重型公马与本地母马交配产生的一代杂种,其体高平均比本地马提高9厘米左右;一代杂种母马与重种公马交配产生的二代杂种体高平均又比一代杂种提高6厘米左右。
关键词: 长春市 畜禽改良

内容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马和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但由于战争的破坏,马匹的数量少、质量差。为了将被破坏的养马业恢复起来,东北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马匹改良事业,于1949年搜集到日本种马20匹,在长春建立农安种马场,用人工授精对吉林省马匹进行改良,要想迅速恢复被破坏了的养马业,20匹种马远远满足不了需要,鉴于这种情况中央人民政府将从苏联定购的种马拨给吉林省。1950年3月农安种马场田谷春等同志将拨给该场的108匹阿尔登种公马及38匹弗拉基米尔种马从中苏边界的海拉尔接回,之后,德惠县成立了德惠种马场,并派文成善等同志将38匹弗拉基米尔种公马接回德惠,还从农安调去日本杂种公马12匹(农字号3匹、兴字号7匹、复字号2匹),配备在岔路口、榆树、城子街、松花江、双山配种站。从此长春的马匹改良工作,相继在农安、德惠等县全面开展,到1953年共建马匹人工授精站27个,产改良马1万余匹。1954年~1958年,德惠种马场又从黑龙江省引入苏维埃重挽马25匹,建立马匹人工授精站31处,共产改良马3.5万匹,马匹人工授精受胎率由1951年的13.9%提高到66.5%。1963年有马匹人工授精站65处,产改良马4.2万匹,1964年人工配马妊娠率为73%,比1963年提高6.53%,1964~1972年榆树县又从镇南引入顿河马25匹,1973年曾对马匹人工改良情况做过1次调查,从调查中看,当时除郊区以外,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5个县都先后建起了种马场,有马匹人工配种站153处,存栏改良马达9.3万匹,占马匹总数的40.8%。在改良的基础上,加强了培育和选育工作,为培育吉林马奠定了基础。从解放初到1985年,长春共产改良马42万多匹。1959年10月从农安、德惠两县选购阿尔登和弗拉基米杂种马各25匹(其中公马各1匹,母马各24匹,计50匹)支援越南。向北京、河北、山东、内蒙及辽宁、黑龙江等省市提供种马2500多匹,马冷冻精液14601粒,为国防建设提供军马200多匹。1985年共有家畜配种站179个,马匹人工授精受胎率为73.95%。
  从改良的效果看,重型种公马改良本地马的效果显著,群众普遍欢迎用重型公马与本地母马交配产生的一代杂种,其体高平均比本地马提高9厘米左右;一代杂种母马与重种公马交配产生的二代杂种体高平均又比一代杂种提高6厘米左右。一、二代杂种除体高显著提高外,其体长、体幅和骨量也都有相应的提高。重种一、二代杂种马与本地马体尺比较表。
  重种一、二代杂种马的体型外貌多表现为:头重颈厚,低身广躯,粗腿大棒,短蹄寸,大蹄壳等挽用型的特点。并具有体质结实,性格温顺,适应性强,耐粗饲,力气大,抗使役等优点。但有部分杂种马表现凹背,斜尻,结构松懈,蹄质脆弱,平蹄,眼壳小等缺点。
  其生产能力,一、二代杂种马比本地马约提高50~75%,用2匹二代杂种马拉犁趟二遍地,垅宽70厘米,耕深21厘米(实担150个挽力公斤)工作8小时,可趟地1.4公顷,用本地马3~4匹才能完成上项任务。
  用顿河公马改良本地马所产生的一代杂种马,其平均体高比本地马提高8厘米左右,但顿河杂种马螳螂脖子细高腿,不适于挽用。见表3~9。
  顿河一代杂种马用阿尔登(或苏重挽)公马复交所产生的二代(先轻后重)或阿尔登(或苏重挽)一代杂种母马,再用顿河公马复交所生的二代马(先重后轻),多表现头颈大小适中,躯干较粗大,四肢干燥,蹄腿利落,脚步轻快,具有挽乘兼用型特点。但部分表现:头颈、四肢像轻种,躯干像重种等嵌合现象。
  重型杂种公马与本地母马交配所产生的杂血马与纯种重型公马所见的杂种一代相比,其体高、体幅和骨量均略低于纯种的杂种一代,但与纯轻种一代相比,体高相近,体幅、骨量均略高。故群众对重型杂种公马的印象好于顿河纯种公马。
  杂种公马与杂种母马横交后一般表现较好,平均体高,体长和体幅均接近于阿尔登二代杂种马的体幅骨重,亦符合理想要求。见表3~12。
  1943年伪满洲国的马政机构为积极实施其第二次马政计划,在农安县三宝种马交配所用海库尼种公马搞过马匹人工授精试验。采精用的假阴道是“育种袋”,育种袋是用猪、牛膀胱制成的,即将膀胱用酒泡后,剥去膀胱内粘膜,只留外层浆膜,采出精液后用蔗糖稀释液稀释。对母马发情鉴定,采取阴道检查法,根据阴道粘膜色泽、粘液性状和子宫外口收缩形状判定输精时间。输精方法以2人操作,先用开膣器张开阴道,再用佐藤式输精器吸入精液,将精液输入子宫体内。
  解放以后,1949年在农安首次开展了省内的马匹人工授精试验,采精仍用“育种袋”,输精仍用佐藤式,母马发情鉴定仍采取阴道检查法。由于试验顺利,当年建站12处,马匹人工授精受胎率达31.7%。
  1950年3月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在辽宁铁岭种畜场举办东北第一次马匹人工授精讲习班,为开展马匹人工授精工作,农安、德惠、榆树等县派20余名同志参加了这次学习。当年东北局又在农安举办了马匹人工授精学习班,由北京畜牧研究所郑丕留教授主讲,长春各县都派员参加了学习。1950年3月从苏联进口种马,同时带入一部分假阴道。1950年6月仍采用阴道检查法进行发情鉴定,改佐藤弯杆输精器为杨学时的“直杆式”输精器输精。
  1951年,全部采用苏联式输精胶管输精,由一人操作。1952年大部分配种站开始用直肠检查法,根据卵泡性状判定输精时间。1953年5月东北农业部采纳苏联专家建议,正式下文指示各场站一律停止直肠检查法。但从1954年各配种站又自行开始用直肠检查法进行母马发情鉴定和早期妊娠诊断。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率获得明显提高。是年,培训出马匹人工授精技术人员110人,共有马匹人工授精站28处,马匹人工授精受胎率提高到66.5%。
  1958年长春有马匹人工授精技术人员116人,有马匹人工授精站86处,马匹人工授精受胎率达63%左右。吉林农业大学和农安种马场首次进行马精液低温(干冰冻精-79℃)冷冻保存试验。并获得初步成功,解冻后精子活力达到0.3~0.5。
  1958年6月越南畜牧局副局长陈文河等三人(越南自带翻译1人在内)来农安县参观学习马匹人工授精5天,以农安县政府名义赠送给越南朋友马匹人工授精器材1套。
  1963年有马匹人工授精技术人员146人,有马匹人工授精站56处,40处输精站(点),马匹人工授精受胎率达60~70%。
  1965年除社、队自办或联办本交配种站156处外,人工授精站在国办56处的基础上,又增设了社办人工授精站15处,输精点59处,长春已达到65%的公社采用人工授精改良马匹。1974年除国办56处外,社办家畜人工授精站达到120处,人工授精点148处。
  1974年普遍推广假台马采精。当年6月18~19日,法国动物生理研究中心站站长梅士尼尔。杜布松,去农安县考察马匹人工授精,到万顺配种站观看用假台马采精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方法简单效果好”。
  1976年德惠、农安两马场又进行了液氮冻精马匹冷配的科学试验,1978年共冷配母马660匹,妊娠479匹,冷配受胎率为72.3%,1979年山东省烟台市引入德惠马冷配技术推广后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冷配受胎率平均达到74.2%,最高达到84%。
  1985年以后马匹人工授精已基本普及,家畜综合配种站达179个,由于受到马匹经济价值下降和重视猪、牛人工授精工作的影响,马匹人工授精受胎率仍维持在50~80%。
  在对种公马精液稀释技术等方面,也有较大突破。从1958年开始逐步改单一蔗糖液为奶粉、鲜奶稀释液。把精液稀释倍数由1:3扩大到1:5以上,并把每匹母马1次输精有效精子标准由不超过7.5亿,降到2~3亿。1980年又创造了子宫角输精,由1次输精20毫升降到3~10毫升,并提高了受胎率。部分地方还改变了稀释液配方。1967年农安种马场高家店配种站,改砂糖、奶粉为葡萄糖、奶粉、卵黄、青、链霉素稀释液,用纯净蒸馏水放入卵黄和抗生素后,不用滤过和消毒即可使用。用该液精子可生存162小时,弯尾率降到0.5~1%,输精母马908次,情期受胎率达51.6%,比砂糖、奶粉稀释液提高16.4个百分点。
  1973年6~7月,由长春市农业局组织马红东、许承构、孙宪和、冯志民、徐方、孙绍文、毕树亭等7名同志组成马匹改良调查组,对6个县(区)的702匹各类型的马匹进行了实测观察和分析对比,对各种杂交组合的特点,存在问题和一些规律性的趋势进行了探讨,为长春马匹改良、育种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全书翔实记述了长春市畜牧业发展的进程,全书七章,包括畜牧业志、畜牧业资源、畜禽产品及饲料加工、畜牧科技、畜禽疾病的防治及检疫、畜牧业机构。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