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放前长春市的马匹改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046
颗粒名称: 一、解放前长春市的马匹改良
分类号: S813
页数: 2
页码: 147-1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解放前长春市的马匹改良的基本情况。东北沦陷时期,伪政府为日军侵略战争的需要,实施了开发计划,培育了部分军马,但因其改良面小,技术手段落后,马匹改良工作成效不大。
关键词: 长春市 畜禽改良

内容

1948年出版的《东北经济小丛书》的畜产篇中记载:“农安所产之马,一向颇有名,此种马混有俄罗斯马之血液”,说明在沙俄侵略中国东北期间曾有过俄罗斯马改良长春本地蒙古马的历史,而且颇有盛名。
  1931~1945年,日本侵略者为进一步侵略及掠夺,积极扩充军马,曾先后在伪政权内设立过马政局、畜产司、畜政局等马匹繁殖及改良机构,并于1937年实施“满洲畜产开发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马匹改良主要是为了军事需要和赛马,所以大部分采用轻型的阿拉伯系种马改良,其目的是为日伪军队培育出体高145厘米的小型骑兵用马,1939年改为用中间型的盎格鲁诺尔曼系和重种小型的贝尔修伦系种马进行改良,当时采用本交配种。其目的是为日伪军队培育出步兵用的小型挽驮军马,体重为450~500公斤。为实现马政计划。分别于1937、1942年在长春建“新京国立种马场”、“榆树国立种马场”两处,1945年8月两处种马共有700匹,以盎格鲁诺尔曼为主,部分配备小型贝尔修伦,其它轻型种马为数较少。种马场每年在其管辖范围内从4月开始到7月为止下派种马对当地民马进行本交改良,每匹种公马每年能提供改良马10匹左右,改良效率较低。1940年由“新京国立种马场”分配给德惠县日系杂种公马30匹,在德惠县的刘家、大房身、五台等地设立了种马交配所,每所配备种公马2~3匹,牧手1~2人,所长1人。30匹种公马共配种母马1307匹,当时调查了450匹,妊娠171匹,受胎率为38%,又调查受配母马1437匹,产驹490匹,产驹率为34.1%。东北沦陷时期,农安、长春、榆树、德惠4县被指定为模范产马县,所产之改良马闻名东北,既适用于军用又适用于农耕。农安马很有名气,1942年夏伪马政局在农安县万金塔乡张龙榜家为伪皇帝溥仪选购御马1匹,此马是4岁盎格鲁诺尔曼杂种公马,体高146厘米,胸围173厘米,管围19.5厘米,具有相当的体幅和骨量,结构匀称,头部清秀,颈部隆起,耆甲发育良好,背腰平直,腹部充实,尻长短适中,呈正尻,四肢较干燥,蹄质坚实,有悍威而温顺,属重乘型马。
  东北沦陷时期,伪政府为日军侵略战争的需要,实施了开发计划,培育了部分军马,但因其改良面小,技术手段落后,马匹改良工作成效不大。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全书翔实记述了长春市畜牧业发展的进程,全书七章,包括畜牧业志、畜牧业资源、畜禽产品及饲料加工、畜牧科技、畜禽疾病的防治及检疫、畜牧业机构。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