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饲草饲料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03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饲草饲料资源
分类号: S813.9
页数: 23
页码: 116-1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饲草饲料资源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草场资源、饲料资源。
关键词: 长春市 畜牧业 饲草饲料

内容

一、草场资源
  1.草场的形成与变迁
  长春这块肥沃的平原,原系一片半森林半草原地带。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村落和城市的形成、发展,它经历了牧猎时代、农牧交替时代、农耕时代,形成了典型的农业区。从草原的变迁看,清以前的长春原为半森林半草原地带,水草茂盛,沃野纵横数百里。清代初期,为蒙古郭尔罗斯前旗辖境,这里仍是广阔的草原,系游牧地带。顺治十年(1653年)时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例》,扶植和鼓励官民垦荒,河北和山东一带破产农民,携家带口相继流入东北,康熙七年(1668年)便废除开垦例,对东北地区加以封禁,到咸丰十年(1860年)完全开放,但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长春就进入了招垦年代,郭尔罗斯扎萨克(旗长)恭格拉布坦,为了增加收入,以其游牧之地,招流民垦种。德惠县的城子下屯,就是早在乾隆年间由垦荒的汉族农民建立的村落。德惠县达家沟在嘉庆元年(1796年)就有张、王、李、白、乔、孙等6姓在这里伙居开荒。虽然先后颁布了许多禁令,但关内移民甘犯禁令而暗渡,满清统治阶级为了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迫切需要汉族农民补充,而封禁法令正是违反这一客观要求,导致了禁令的名存实亡。嘉庆四年(1799年)进入的流民已达2330户,已垦荒地265648亩,清廷不得不划出一定的区域准许开垦。东至沐什河,西至巴延吉鲁克山230里,南自吉林伊通边门,北至吉住窝铺180里,定为规划,不准再有民人增居。嘉庆五年(1800年)清政府在伊通河沿岸之新立城,设立了长春厅,尚为人烟稀少的荒原。到了嘉庆十六年,流民增至11781户,嘉庆十七年(1812年)已垦荒地543820亩。随着移民的流入把中原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文化传入封禁之地。随着移民垦荒,牧野逐渐减缩。据《农安县志》记载,宣统元年(1909年)尚有牧荒49.3万亩。
  东北沦陷后,日本人只重视于中心区建设和掠夺东北财富,随着城市的建设,商业的发展,大量移民垦荒经农,草场逐年缩小。1946年7月国民党统治时期,除宅地、水田、旱田、墓地外,尚有山荒、原野(草山、草坡、草原)206.85万亩,占总面积的6.48%,另有杂地282.45万亩。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当局急于抢占东北,无意于对资源的规划和建设。1948年初,一些科技工作者,提出“今后开荒土地,须有一定计划,于开荒之前,应留有一定面积作为牧野,以便从事经营畜产,以求维持并增加青草之产量。”可见,当时开荒并未休止,但已形成了肥沃土质的农耕地带。据1964年出版的《吉林省历史概要》中记载,长春的土地,绝大部分是光绪末年和民国初年(1908~1912年)开发起来的。草场面积这时已趋于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由于受到国民党军队的掠夺,粮食、种子、耕畜非常缺少,整个农业生产,处于恢复性生产阶段,但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烟逐稠,1973年长春市农业局组织了调查,由于开荒、修路、造林、修水库,草原面积逐年递减。如万顺乡1962~1972年造林面积扩大了1255垧;德惠县草场原有4万多垧,剩下不到1万垧,另外,由于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草场被强度放牧啃食,退化十分严重,群众反映,原来每垧草场平均产草5000斤,到1973年无法割草。
  1978年中央下拨了草场建设费,引起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重视,根据长春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的“简明农业综合区划”航片分析,长春市有170万亩草场,(含疏林草场),并开始规划建设。1981年经过长春市草场资源普查资料统计,长春草场资源为1291836亩。是吉林省草场资源的中部小块草场,占全省草场资源的2.18%,其中,可利用草场970260亩。150亩以上的成片草场879972亩,占草场总面积的68.12%,零星草场411864亩。另有疏林草场381761亩。总观长春草场的变迁,可以看出;它是一部农业的发展简史,沃野已成良田,只有瘠薄地和不易开垦地形成了当今长春的草场。
  2.长春草场的分类
  (1)草场的分布
  清初,长春原系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经过历史变迁,已由牧猎时代到农牧交替时代,进而发展到农耕时代,瘠薄地和不易开垦地形成了当今草场。其植被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也改变了原生植被的全貌,形成了次生植被。其草场的分布除农安县位于松嫩平原草原的东端,具有较大片草场外,其它草场资源分布零散,又不平衡,多集中于沿江河流域及不能种植农作物的洼涝地带,壕埂、丘陵、荒山、泡塘的周缘。从形成草场到1981年前,由于缺乏技术人员对草场与生态地理因素的相关性和草场的草群组成、结构、生产能力以及人们对草场的利用方式、程度等缺乏技术规程,其草场植被状况和分类,尚无记载,草场处于原始掠夺性使用状态。1981年经过全面的草场资源调查与区划,井按北方草场办公室《草场资源调查大纲和技术规程》将长春市草场资源植被状况及分类,进行了全面阐述,产生了长春市第一个全面记载草场资源的技术资料。
  其植被概况是长春西部平原多以羊草为优势群系。分布也较广,常见的群落有羊草十杂类草草场或羊草草场和拂子茅~野古草~杂类草草场;低山河谷的低洼地则灌丛、禾草广泛分布,优势的群落类型是柳丛~芦苇~三棱草~杂类草草场,或柳丛~柳蒿~杂类草草场;低山丘陵的向阳地多以榛秸、胡枝子等为优势种,优势群落如榛秸~兴安胡枝子~杂类草草场;沼泽地带以禾草、莎草、杂类草为优势群系。多见的群落有芦苇十三棱草草场,水稗草—菵草~杂类草草场;低山林间地带的草场,层次较明显,多以木贼,林地早熟禾,野古草为优势群系,多见的群落有林地早熟禾~野古草~糙隐子草~杂类草草场。
  (2)牧草品种
  长春市地处中温带,气候温和,夏季短而温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湿比较相宜,适宜各种牧草的生长发育。植物种类丰富多样,1981年调查长春市天然草场生有234种植物,其中可食植物222种,按植物名录进行分类,其中禾本科41种,占可食植物的18.47%,菊科28种,占12.6%,豆科21种,占9.46%,百合科10种,占4.5%,其它有蓼科、十字花科、桔梗科、藜科、茄科、旋花科、石竹科等占54.97%。
  按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分,牲畜最喜食的优良牧草有86种,占222种的38.74%,中等牧草41种占18.46%。低劣等牧草95种,占42.8%。
  禾本科中主要有看麦娘、披碱草、画眉草、东北甜茅,林地早熟禾、沼地早熟禾、草地早熟禾、狗牙根、马唐、无芒稗、雀稗、无芒雀麦、冰草、野稗、野大麦、菵草、荻、硬质早熟禾、纤毛鹅冠草、虎尾草、糙隐子草、牛鞭草、贝加尔针茅、大针茅、荩草、野古草、羊草、拂子茅、菵草、芦苇等。
  豆科中主要有野大豆、鸡眼草、五脉山黧豆、大叶野碗豆,广布野碗豆,细叶胡枝子、短梗胡枝子、地丁、天兰苜蓄、扁蓄豆、草木樨、黄耆,短萼鸡眼草、甘草、兴安胡枝子、山野碗豆,白花草木樨、野苜蓿等。
  菊科中主要有刺儿菜、野蒿、苍耳、蒲公英、黄金菊、艾蒿、茵陈蒿、硷蒿、苣买菜、兔儿伞、牛廉、飞廉、鼠麹草、紫苑、旋复花、万年蒿、水蒿、同花母菊等。
  在野生禾本科和豆科中,有50多种牧草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强,有些野生牧草,虽然草质中等,但它们在草场上的多度、盖度、频度和产草量都很高,特别是家畜喜食,适口性强,只要充分合理利用,同样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如野古草,披碱草等。
  适于在长春推广种植和有发展前途的优良牧草有羊草、紫花苜蓿、野碗豆、天兰苜蓿、野大豆、马唐、画眉草、草木樨、鸡眼草、狗牙根、林地早熟禾、糙隐子草、胡枝子等。
  (3)草场分类
  根据北草办《草场资源调查大纲和技术规程》,长春市草场划分为5类12组37型。
  1.平原草甸化草原类
  该类草场多分布于低平草甸、盐碱地带,土质肥力较低,碱性大,缺雨易干,多雨泥涝,以沙碱土为主,多属退化草场。该草场面积为411824亩,占全市划类草场总面积的43.0%,种的饱和度为4~7种/m2,复盖度为50~85%,草层高度为25~50cm,主要优势种为羊草、野古草、水稗草、水蒿、杂类草等,常见的植物群落有羊草+杂类草草场及水稗草+水蒿+三棱草一杂类草草场。草质较好,产量高、叶量丰富,生育期长,营养丰富,适口性良好,家畜喜食。主要以牧为主、刈牧兼用。夏季放牧,秋季打草、较为耐牧,是较优良的天然牧场。该类草场分为根茎禾草组和禾莎杂类草组,下分8个草场类型。主要分布在:农安县三盛玉、永安、榛柴岗、巴吉垒、黄金、龙王、柴岗、滨河、万顺、哈拉海,杨树林、三宝、城郊、伏龙泉等14个乡(镇)的低平草甸;榆树县的八号、弓棚、武龙、先锋、前进、太安、恩育、双井、五棵树、刘家、闵家、大于境内;九台县的鸡鸣山、兴隆、春阳、城子街、庆阳、龙家堡、二道沟、纪家、卡伦和德惠县的郭家、天台、边岗的盐碱地带;宽城区的奋进等38个乡镇,其组型分类情况如表2~75。
  2.沿江河沼泽化草甸类
  该类草场主要分布在低山河谷地势较低洼地带及湖泊周缘低湿碱地上。其植被特点是牧草草群层次不明显,植株稀疏、低矮、草质较差,多属中低等牧草,适口性较差,土壤含水量大,多呈季节性积水,利用率在30%左右,种饱和度为4—7种/m2,复盖度为40~80%,该类草场面积为257570亩,占全市划类草场总面积的26.9%。由于草场土壤水份增多,形成厌气条件,出现些湿中生,多年生芦苇为优势种的喜湿性植物类型,主要以柳丛、芦苇、星星草、碱蓬、水稗草、柳蒿、水蒿、三棱草等为优势种。在利用方式上,多以放牧为主。由于严重过牧,草质逐年退化,产草量逐年下降。该类草场主要分布在农安县的永安、三盛玉、巴吉垒、黄金、万顺、杨树林、哈拉海等乡(镇)的周缘。榆树县青顶、李合、新立、泗河、谢家、黑林子、光明、土桥子、十四户;德惠县朝阳、岔路口、松花江、菜园子、双阳县奢岭、新安;郊区兰家等乡(镇)。该类草场共分3组12型。
  3.丘陵荒山灌木草丛类
  该类草场分布于沙岗谷地,土壤为黑黄土,有机物含量较低,腐殖质层薄。在低山丘陵的向阳面。砂石裸露较严重,土壤含水量较低。其植被特点是牧草草群较低。种的饱和度为8~19种/m2,复盖度为45~85%。该类草场面积为33037亩,占全市划类草场总面积的3.5%。主要以隐子草、披碱草、榛秸、胡枝子等为优势种,尚有一些豆科牧草如野大豆,野碗豆、鸡眼草等。由于开荒、造林,其面积大为缩减,现有草场因放牧过重,植被稀疏、草产量低、载畜量小,草质较杂;毒草较其它草场多,但草质较柔软,适口性较好,家畜喜食牧草占60%左右。在利用方式上,主要以放牧为主,个别山体阴坡,沟谷地区可选择小面积打草场。该类草场主要分布在九台县波泥河、加工河、放牛沟、二道沟、西营城、沐石河、其塔木、三台、上河湾、六台等10个乡(镇)和农安县永安、杨树林、三盛玉等3个乡的西北向阳干燥砂壤台地上。
  该类草场共分2组4型。
  4.沿江泡沼泽类
  该类草场多分布于河谷地带,地势低洼,多呈季节性积水。水分条件比较优越,土壤含水量较大,除大气降水之外,受河流春、夏季不定期的泛水淹没,雨季时常接受周围流向的影响。土壤以冲积土为主,其次草甸土和泥炭土,其植被特点是牧草叶层高,多在60~90cm,种的饱和度为4~9种/m2,复盖度为70~90%,产量高,适口性较差,多属低等牧草,利用率较低,一般在15~20%左右,该类草场面积为212535亩,占全市划类草场总面积的22.1%。主要优势种为小叶樟、芦苇、三棱草、水稗草等。在利用方式上,主要是季节性放牧和打草。分布在榆树县大岭、新庄、怀家、城发、福安、保寿、大坡、大岗、红星、育民、秀水;农安县万顺、三盛玉、巴吉垒、三岗、朝阳、三宝、洼中高农场等的低洼积水地带,九台县饮马河、卡伦、龙家堡、春阳、九郊、波泥河、苇子沟、庆阳等8个乡(镇);双阳县的四家子,土顶、东风乡的低洼地带和德惠县边岗,达家沟乡。
  该类草场划分为3组10型。
  5.低山林间草丛类
  该类草场主要分布在林下较密的岗坡地上,以栗钙土为主,该类草场的层次较明显,第一层为乔木、桦树、杨树、落叶松等,第二层为灌木层,第三层为草本植物,由于林型不同,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主要以木贼、林地早熟禾、野古草、隐子草等为优势种。这类草场植被特点是以针阔叶林为主,林下长有草本植物,草层高度一般在50~75cm,种饱和度为4~8种/m2,复盖度为25~40%,该类草场面积为42566亩,占全市划类草场总面积的4.5%。草场植被营养较差,产量较低,多属中低等牧草。在利用上,多以放牧为主。主要分布在双阳县奢岭、鹿乡、太平、土顶子等乡及郊区大南、乐山,德惠县菜园子乡和县直农场。
  该类草场共分为2组3型。
  3.草场植被的产量与质量
  根据草场资源调查,将150亩以上的连片可利用草场740921亩,进行了植被产量和质量的测算与评定。以草场优势植物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利用率及其各种牧草所占比重,按北草办技术要求,长春的草场分为5等8级。用“等”表示草场草群品质的优劣。长春市1、3等(良、中)草场占57.5%、4等草场(低)占40.62%,用“级”表示草场草群地上部分单位面积的产草量,根据单位面积产草量的多少划分为8个级。长春市2、3、4级草场占53.72%,7级草场占34.3%,相当于草场面积的三分之一还强。长春成片可利用草场的等级结构,反映了草场牧草的质量及产草量仅为中下等水平。经测算长春市草场总产草量为31 796.5万公斤,平均亩产鲜草246公斤,最高亩产鲜草达850公斤,最低亩产鲜草50公斤以下。
  草场的等。
  4.草场的建设与保护
  (1)草场的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在调整农、林、牧结构时,开始重视草场资源,并着眼于草场的规划和建设。长春草场建设是从1980年开始的,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利用,加强保护,重点建设的方针,重点在农安县开展了草场建设。自1980年到1988年的9年间,国家投入长春的草场建设费共计102万元,其中无偿投资45.5万元,周转金56.5万元,另有乡、村自筹资金54万元,主要用于围栏建设和购置草籽。在建设方面,主要采取3种办法:一是种草、二是围栏、三是改良。
  人工种草:开始于1980年,首先在农安县建立了速生、优质、高产人工草场的小面积试种,以加速植被恢复。1980年~1981年共翻耕种草9190亩,其中种羊草5393亩,紫花苜蓿533亩,草木樨3465亩。从1983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截止到1988年末,在不同类型的草场上,共人工种草6.8万亩,其中羊草5.8万亩,占85%,紫花苜蓿0.68万亩,草木樨等0.32万亩。
  围栏建设:1981年首先在农安县万顺乡畜牧场组织了封原育草,开沟2030延长米的沟堑库伦,围圈了1500亩草场。由于挖沟筑坝工程量大,破坏草场多,又需年年维修,否则会失去保护作用。所以从1982年开始,用刺铁线、水泥柱或角铁建设永久性围栏。截止到1988年末共围栏草场5.2万亩。
  改良:对退化草场主要采取了更新、补播、施肥、深松等改良办法,共改良草场10万亩,农安县万顺乡胜利村草场,通过深松后提高产草量10%。多数草场采取了围栏、人工种草、改良相结合的建设草场办法,也有部分草场采取了围栏封育,在生产实践中,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围栏与种草、改良草地相结合的办法,效果更为显著。农安县三盛玉乡红山村、向阳村,黄金乡沈家村、战家村,万顺乡庆丰村、榆树村等6个草场测产样方测定,天然草场平均产草量为亩产鲜草29.16公斤,围栏人工种植的二年生羊草草场亩产鲜草达到362.5公斤,比天然草场亩产鲜草增加333.34公斤。
  围栏人工种植的草不但好于天然草场,而且比封育草也好,农安县万顺乡畜牧场1984年对四年生人工种草与封育草的调查比较见表2~79
  人工种草不但可以提高产草量,而且可以提高生态效益。从生态角度观察,1年就可以恢复草场植被,第二年人工种植的牧草即可取代杂类草,出现清堂羊草,并且具有侵吞碱斑,改良盐碱地的作用。万顺乡畜牧场人工种植的羊草草地看到幼嫩的小羊草逐年向碱斑深处侵入,使小块碱斑愈闭,大块碱斑缩小,挨着幼嫩的羊草边长出了星星草、虎尾草和水稗草等。人工种草的草地还具有抗旱的特点,1982年,在牧草生长的季节里有70多天干旱无雨,草地干裂,纵横交错,而人工种植的羊草草地却郁郁葱葱。
  (2)草场的保护
  长春市在50年代初期,人口、牲畜都比较少,草场面积相对较大、但由于受“重粮轻牧、靠天养畜”的错误倾向影响,对草场资源不加建设和保护,加之牧业生产的迅猛发展,超载过牧。任意开荒挖坑取土,打草打柴,草场资源屡受蚕食,造成牧草矮小稀疏,土壤板结,裸露碱斑到处可见,生产能力急剧下降,部分草场已失去恢复和再生能力。
  这些问题,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重视,1960年6月15日中共吉林省委颁布了《关于发展畜牧业生产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关于牲畜饲料问题之五中提出:“草原地区要认真保护与合理利用草原,…今后开荒、水利建设、造林等,均应在不破坏草原的原则下,合理规划,统筹安排”。1962年11月中共吉林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加强草原管理的规定》,提出了对草原要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划分农林牧地范围界限。1979年吉林省革委会又发布了《关于保护草原的布告》,1981年农安县政府发布了《加强草场管理和保护》的布告,重申了五不准,即不准在草场上开荒种粮、取土拉伐、乱割乱牧、搂耙抢草、雨季践踏等。1985年国家颁布了《草原法》后,吉林省又制定了《吉林省草原管理条例》。农安县组织了骨干力量138人次,深入到有草原的乡镇,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贯彻、落实《草原法》与《条例》。1988年结合“一法一例”的贯彻落实,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草原生产责任制,并在重点乡抓了围栏管护责任制的落实,在万顺乡胜利村抓了草原承包到户的试点及推广工作,并依据草原法规,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有草原乡,建立乡规民约,以加速草原建设与保护。
  长春草场资源虽然面积不大,仅占长春总土地面积的2.21%,占吉林省草场资源的2.18%,但对于长春这个农业区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每年有6个月时间可以放牧牲畜,8、9月份可以刈割、凉晒、贮备,良好的自然优势,繁多的优良牧草,是长春市发展畜牧业的一大资源优势。但是,长春的草场资源在利用,保护和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其现状是:一低(生产能力低)、二慢(建设速度慢)、三退化(植被类型被破坏)。从其现状看,草场资源潜力大,问题多,草场资源利用的不合理,超载过牧的强度啃食和践踏,加之挖坑取土,秋打柴春搂草,已使草场逐年衰退。由于草场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生产能力低下,已影响了牧草的生长和更新。牧草矮小稀疏,裸露碱斑到处可见,个别地方的盖度在50%以下,按长春市草场平均亩产246公斤鲜草,总产草量达31796.5公斤。以一个羊单位每天食鲜草6公斤,放牧180天计算,则每个羊单位需1 080公斤鲜草,适宜载畜量为4.39亩/只羊单位,而实际载畜量为0.58亩/只羊单位,已超过实际供养能力的6.6倍。
  草场建设速度慢。长春市除农安县外,其它县区基本上没有改良规划,其建设尚未纳入日程,既没有管理措施,又没有规章制度。以对草场有规划有建设的农安县来说,从1980年开始规划建设,经国家、集体共投资156万元。到1988年9年间,共围栏草场5.2万亩,人工种草6.8万亩(多在围栏草场内种草),仅占农安县52万亩的13.1%,占长春市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19%,可见草场建设速度是非常缓慢的。缺乏治理,严重退化,是个普遍现象。长春市的草场分布特点是以沿江河流域和季节性泡塘周缘为多,很易受季节性雨水侵害,一到汛期,部分草场遭到淹没和浸泡。九台、双阳、郊区的部分坡度较大的草山草坡、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还普遍存在着猪、牛、羊混群放牧的习惯,猪拱食草根,最易破坏草场植被根系,影响牧草的生长和更新,造成草场资源的退化演替。
  “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或更长时间,对草场的建设和开发,仍要继续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利用,加强保护,重点建设的方针。仍应以国家、集体、个体共同投资的原则;采取围栏、种草、改良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草场建设与开发。并要稳妥地利用好草场资源,加强对优势牧草的培育和种植,在管理体制上,将由乡、村管理逐步过渡到专业户承包。
  二、饲料资源
  1.饲料业的开发利用
  1930年出版的《东三省畜产志》*(《东三省畜牧志》1930年出版黄越川著)记载,家畜普通饲料为高粱秆、粟秆、野草及豆类之秆荚等。谷物秆的稻秆、豆秆、豆荚、黍、稗子及浓厚饲料大麦、高梁、大豆、豆饼类、包米、麸、粟、燕麦及酿造渣滓的高粱酒糟为最广。1939年《满蒙畜产要论》中记载,“新京”(长春)一带,当时用于饲料的有菽谷类的黄豆、青豆、黑豆、秣石豆、乌豆;禾谷类的高粱、谷子、玉米、小麦、大麦、铃铛麦;谷粉类的米糠等。《东北经济小丛书》中记述,1947年调制饲料方面已有相当进步,干野草的割取调制,饲料作物的栽培,主要有豆科的苜蓿、青棵大豆;禾本科的玉蜀黍、苏丹草;根菜类的甜萝卜、马铃薯、芜菁、还有新饲料的利用。如高粱叶、玉蜀黍叶、大豆之落叶等,及各种农产加工所剩余之残渣如糠糟粕类等。
  上述资料所反映的情况,有的所记载的范围较大,但饲料利用种类大体是一致的。总观从长春设治到解放前这一段历史时期饲料业的发展情况,是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而逐渐开发扩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农业生产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长春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按年代顺序大体情况是:50年代初期,畜牧业是由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走向恢复发展阶段。由于饲料的紧缺,饲料供给曾组织夏锄期间对互助组及插犋组,采取饲料贷借,对特殊困难养畜户,给以饲料救济,重点保证奶牛的饲料。并号召群众开辟饲料来源,节约粮食降低成本。当时的精饲料以豆饼、米糠、大豆、高粱、玉米为主,并推广了玉米秸青贮和发酵饲料,种植西米谷、玉瓜等青饲料。1958年在大办养猪场时,为了促进生猪生产的发展广泛开辟饲料来源。吉林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对农安县可用作猪饲料的野生植物进行过调查,有60种以上植物可利用。其中有40多种产量较高,利用较普遍。春季(5、6月间)主要有荠菜,山白菜、酸模、车前、苣买菜、刺儿菜、蒲公英、扁蓄、紫花、水葱、野生、木樨、老牛锉、黄花菜、野谷子、野麦子、碱草、牛毛杠、酸儿浆、燕子尾、水蒿、莎草等21种,这些青绿多汁饲料,耐低温,萌发早,发育快,虽茎叶不甚繁茂,但它是早期的青绿饲料。夏季有灰菜、苍耳、野苋菜、马齿苋、旋复花、猪毛菜、地肤、红蓼、碱蓬、水稗草、山茶菜、马耳菜、黄瓜香、画眉草、问荆、老牛锉、再生草、野西米谷、谷莠子、掐不齐、狼尾巴菜、三棱草、马唐等22种。秋季(9、10月间)主要有苣买菜、老牛锉、刺儿菜等3种,多分布于田间或道旁,霜后逐渐枯萎。50年代末期还利用玉米大搞金霉素饲料。60年代初期,由于受3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的口粮不足,畜禽的精饲料主要是瞎粮、瘪稗,农闲季节开设豆腐坊、粉坊,用豆腐渣、粉渣代替部分饲料。并大力推广了粗饲料的加工调制。如麦秕、稻草的石灰硷化与蒸煮法。人工养殖小球藻等。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初中期,推广了精饲料浆汁化,粗饲料醣化,在榆树县闵家乡三合村三队还开展了牛胃液发酵饲料的饲喂。在青贮饲料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半干青贮(黄贮)饲料,双阳等县区还修建了永久式青贮窖。70年代后期,80年代,由于饲料政策的调整,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养鸡业的大发展,促进了饲料工业的兴起,开始在养鸡业和养猪业中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并广泛开展了种植青饲料聚合草、西米谷,饲用甜菜、南瓜、养殖水生饲料绿萍、水葫芦和高产水生饲料细绿萍。根据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随着科技的进展,这时又广泛开辟了以节粮型饲料为重点的粗饲料的开发和利用,玉米秸青贮黄贮、碱化、氨化、盐化,即“一贮三化”饲料的广泛推广,利用酒糟育肥瘦牛,非蛋白氮饲料的应用,鸡粪、蚯蚓、沼气液等新开发的饲料也在部分专业户中应用,饲料业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2.饲料资源的品种、数量
  (1)饲料总产量
  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饲料的生产供应,对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长春解放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关于饲料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没有详细记载。60~70年代,也只是有些典型调查资料,1981年作了全面系统的普查。普查统计,长春饲料资源丰富,除牧草外尚有63种饲料,主要有植物性饲料(包括精、粗、青绿多汁饲料),动物性饲料和矿物质饲料等3大类,以植物性饲料为主体,动物性饲料和矿物质饲料为辅助补充饲料(在计算饲料产量时,未列入总量内)。1981年普查统计,长春市饲料总产量为465927.8万公斤(青饲料折成风干料计算)。
  从饲料的总产量及其构成情况看,一是长春饲料资源的特点是以粗饲料为主,粗、精、青结构类型,具有农区资源特点;二是反映出长春畜牧业的饲养水平较低。
  (2)饲料种类
  植物性饲料中的精饲料较充足。长春市是农区,就种植业来说,属旱粮为主的1年1熟的地区,并且是我国盛产玉米、高粱、大豆的产区,尤其大豆全国闻名,精饲料的主要来源是粮食饲料和粮油加工副产物。粮食饲料来源于饲料留量、商品猪奖售粮、饲料地产粮,及除去“三留”后的余粮。粮食饲料有玉米,高粱、大豆;粮油加工副产物有油并类、糠麸类。主要有豆饼、葵花籽饼、麻籽饼、玉米脐子饼、玉米糠、高粱糠、稻糠、麦麸子、谷糠、糜糠等13个品种。1981年普查统计精饲料的总产量为73047.3万公斤。占精、粗、青(风干料)饲料总产量的15.67%,其中粮食饲料为33 465.8万公斤,占粮豆总产量的12.45%,油饼类饲料2 335.5万公斤,糠麸类饲料37246万公斤。
  统计说明,在精饲料中以能量饲料的玉米和糠麸类为最多,占整个精饲料的88.55%。
  长春市的粗饲料品种多、数量大,又是典型的北方农区粗饲料。主要包括有农作物副产物和工业加工副产物为主的秸稞类、秕壳类、叶类和糟渣类。共有粗饲料361866.19万公斤,其中秸稞类307475.62万公斤,秕壳类19321.19万公斤。叶类19916.88万公斤,糟渣类15150万公斤。主要有玉米秸、豆秸、谷草、麦秸、稻草、麦皮、葵花头、高粱壳、稻秕谷、谷壳、玉米秕谷、豆皮吻、豆荚、豆叶、粉渣、豆腐渣、糖渣、酱渣、酒糟等19种。
  从目前利用情况看,除谷草外,普遍存在着利用率偏低,尤其是玉米秸做饲料的利用率更低。
  长春的青饲料种类多,数量大、生产季节性强。大体分为陆生和水生两类。陆生有蔬菜瓜果副产品的菜叶类、秧蔓类、野草野菜、树木叶实类和野生牧草;水生的有绿萍、水葫芦、细绿萍等水生饲料。
  长春年可采集的青饲料130373.145万公斤(鲜重),其中菜叶类为47989.805万公斤,秧蔓类624146万公斤,野菜类34619.25万公斤,树木叶实84.25万公斤,水生饲料9619.05万公斤及放牧野生青饲料31796.83万公斤(按总产草量40%利用率计算)。主要包括有萝卜缨、甜菜叶、白菜叶、葵花头、大头菜叶、瓜秧、地瓜秧、土豆秧、苦麻菜、灰菜、蒲公英、苋菜、苍耳、野生稗子、柞树叶子、锻树叶子、榆树叶子、橡子、榛子叶、杏树叶、杨树叶、绿萍、水葫芦、菰、鸡头米、菱角、扎菜、兰花菜、菱角秧等31种,这些青绿多汁饲料折成风干料为31 014.34万公斤。
  在长春市青饲料资源中,有一种名叫作菰的饲草(俗称遮江草),是省内少见的优质野生饲草。它主要生长在大跃进水库,甩湾子水库、石头口门水库和松花江沿岸的泡塘中。菰是禾本科单子叶草本植物,植株高达1.5~3.0米,根部扎在水下泥土中,主根长达1米左右,互生叶8~10片,叶长1.0米以上,叶宽2.0厘米,平行叶脉,呈散状花絮。花冠长达40~50厘米,开白色绒毛状花絮,种子成熟期在8~9月份,落籽性强,较难采集。繁殖方式为有性、无性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在利用方式上是刈牧兼用,多以打草饲喂牲畜为主,水库周缘和松花江沿岸沼泽地带多以放牧为主。可自然越冬,春季化冻后开始萌发生长,一直到结冻前处于鲜绿状态,封冻后发黄枯萎,可做烧柴。经采集全株化验,结果如表2~84。
  以粗蛋白质相比,分别是谷草、稻草、豆毛的2.4倍、2.48倍、1.7倍,属于优质饲草。该草不仅营养价值高,适口性也很好。
  动物性饲料是一种蛋白质丰富的精饲料,但一般不以精料用于畜牧业,只是用以补充饲料配比中营养价值的平衡。长春市的动物性饲料比较缺乏,其来源大致有4个方面:一是商业系统加工副产品,包括有肉联厂加工副产物和蛋禽厂的加工副产品,主要有骨肉粉、血粉,重痘猪胴体、肠、羽毛、臭蛋等;二是就地取材,人工捞取的蚌、虾等;三是人工养殖蚯蚓;四是散放禽类采食的昆虫、鱼、虾等。鱼粉依靠外进,长春市每年可生产骨肉粉500吨左右。肉联厂每年有2000多头猪的废弃肉,约折成12.5万公斤。由于加工处理工艺落后,操作条件差,油的回收率低,肉渣得不到合理利用,浪费很大。
  矿物质饲料主要有食盐,石灰石粉、贝壳粉等。
  总的来说,长春的饲料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但其品种来源、数量标准、加工利用状况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精饲料品种、数量是由定量标准和畜、禽头数决定的,不是根据饲养标准确定的。所以就其日粮组成和供应情况看,主要是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有量无质,营养不完善,严重缺乏蛋白质,致使大量的饲料被无效地消耗在长期维持饲养中,转化不成畜产品。粗饲料主要是加工调制技术较差,利用率偏低。青饲料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均衡供应水平差,夏秋季节供应充足,而冬、春季节严重缺青。动物性饲料开发利用不够充分,鱼粉,矿物质等主要依靠外进。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全书翔实记述了长春市畜牧业发展的进程,全书七章,包括畜牧业志、畜牧业资源、畜禽产品及饲料加工、畜牧科技、畜禽疾病的防治及检疫、畜牧业机构。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