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培育畜禽品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037
颗粒名称:
三、培育畜禽品种
分类号:
S813.9
页数:
18
页码:
98-1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培育畜禽品种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吉林马、中国黑白花奶牛、吉林黑猪、双阳梅花鹿。
关键词:
长春市
畜牧业
畜禽品种
内容
1.吉林马
吉林马产于吉林省,长春市是吉林马的培育基地之一。1950年长春市从苏联引入一批阿尔登、苏重挽、弗拉基米尔马对本地马进行改良。到1960年已产生一大批一代、二代和复杂二代杂种马,这些马比本地马在体躯上,役用性能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并为培育吉林马创造了条件。1963年在杂种二代马群中选出理想的公、母马以同质选配为主,异质选配为辅的选育方法进行了横交。同时进行严格的淘汰并建立和扩大理想的核心群,到1966年又进行了严格的选种选配,巩固和提高其优点,矫正其缺点的自群繁育和品系繁育,于1978年育成了吉林马。1981年长春市共有211匹,其中公马70匹,母马141匹,分布于农安、德惠、榆树、九台、双阳5个县。
①体型外貌
体格适中,结实、紧凑、干燥。头较清秀,颈适中,耆甲低平。胸宽深,肋骨开张,背腰平直,且宽。四肢健壮,蹄质结实,距毛较少。毛色以骝毛、栗毛、黑毛为主,骝毛占56.7%,栗毛占32.3%,黑毛占11.0%。
②生产性能
吉林马为挽乘兼用型马,主要用于拉车及耕地。
用相当于体重15%的阻力,单马拉双轮轴承大车,在平坦的土路上,用快慢混合步法行进10公里,需50分种。最大挽力相当于受测马体重的45%阻力,在平坦土路上,能连续前进365米,测后30分钟,体温、脉搏、呼吸恢复正常。母马无鞍骑乘3200米,需5分42秒跑完,30分钟后体温、脉搏、呼吸正常。
2.中国黑白花奶牛
中国黑白花奶牛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经过100多年选育而成。长春市是中国黑白花奶牛育种基地之一,其牛群来源主要是日系荷兰牛、滨州牛及荷兰杂种牛的后裔。还来源于19世纪俄国移民带来的荷兰牛、西门塔尔牛的后裔。东北沦陷时期长春市有东西郊两处奶牛场,饲养奶牛千头以上,均为日系大型荷兰牛。解放以后这些牛遗存下一些后裔。东北光复后国民党政府的善后救济总署从美国输入一批美国荷兰牛和娟姗牛,留下一些后裔。1952年以后由免渡河、佳木斯购入的一部分滨州牛,也留下了滨州牛后裔。1973年以来在上海、铁岭、合肥、北京等地引来了大量日系荷兰种公牛的精液,开展了人工授精,又产生了大量的日系荷兰牛后裔。
(1)体型外貌
长春市黑白花奶牛偏黑较多,白花多分布于牛体的下部,黑白斑界限明显。头清秀狭长。眼大突出,颈瘦长,颈侧多皱纹,身躯长宽深。母牛腹大不下垂。四肢强壮,开张良好。乳房大,向前、后延伸良好。个别牛有高尻、斜尻和乳房下垂等缺点。
(2)生产性能
吉林农业大学牧场、长春市奶牛场各胎次奶牛产奶量统计表
乡、村集体、个体奶牛产奶的情况,据对116头奶牛调查,年平均单产在3500~3900公斤。
国营奶牛场的牛,性成熟为6~7个月,乡、村、个体养牛户养的牛性成熟为8~9个月。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左右,发情持续时间在24~36小时之间。据对326头育成母牛调查,初配怀胎平均月龄为20.4个月,一般年产1犊,个别产双犊。国营奶牛场牛群繁殖成活率在81~87%之间。乡村集体及个体牛群繁殖成活率一般在60~70%之间。
3.吉林黑猪
吉林黑猪产于吉林省,是东北沦陷时期用东北民猪与巴克夏猪杂交育成的一个杂交类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20多年的选育育成的1个品种。1981年共有4 990头,其中公猪143头,母猪4 847头,主要分布于九台、双阳、榆树、德惠、朝阳等县区。
(1)体型外貌
被毛基本黑色,大多数猪的额头、尾、四肢具有不规则的“六白”特征。体型中等,背腰平直,肷部丰圆。腹大平直不下垂。臀丰满,臀较长阔,四肢坚实。乳头6对以上。成年公猪体重220~250公斤,母猪体重180~200公斤。
(2)生产性能
初配年龄,小母猪在9~10月龄,小公猪在11~12月龄。母猪产仔数平均10头,最高达18头,仔猪初生重1.23公斤,30日龄窝重66.01公斤,60日龄断奶体重16.65公斤。哺育率在85%以上。后备猪4月龄体重达35.06公斤,6月龄67.62公斤,9月龄121.89公斤。对8头肥猪测定,饲养189天,净增重94.85公斤,日增重502克,每增重1公斤消耗5.46个饲料单位。屠宰率83.63%。膘厚5.8厘米。骨、皮、肉、脂分别占胴体重的9.15%,7.29%,45.90%和37.66%。
4.双阳梅花鹿
双阳梅花鹿的培育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据传在清道光年间(公元1833年左右)在今双阳县鹿乡镇的盘古屯便有人开始伐木夹起大栅栏,内放饲料,诱野鹿入内,然后关闭,将鹿圈养起来,任其自然繁殖。开始只是食其肉,用其皮,后知其鹿茸,鹿胎等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就大量驯养了起来。清代末期除盘古屯外在今鹿乡镇的王家屯、崔家庙,石溪乡的尖山子,长岭乡的张家崴子、陈家屯,佟家乡的拉腰子屯的一些财主也先后养起了鹿,到民国年间梅花鹿存栏数量已达300多只。东北沦陷时期及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掠夺和战争,梅花鹿的发展数量较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双阳梅花鹿的发展,先后投资建立了4处国营鹿场,同时培训了大批技术人才,实行了科学养鹿,双阳梅花鹿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1979年农垦部把“双阳梅花鹿”的选育工作列入重点科研项目,进行了培育。到1985年末正式通过部级鉴定,命名为国家第一个梅花鹿品种——双阳梅花鹿。
(1)体型外貌
双阳梅花鹿体质结实,胸廓宽深,头大额宽。短腿大身子,毛色鲜颜美丽。公、母鹿夏毛均有两个色型,即棕红色和棕黄色。沿脊柱有一条2~4厘米不明显的背线。体侧布有大而疏的白色斑点,有如梅花点点。臀斑边缘有黑色毛圈,内着洁白长毛,腹下及四肢内侧被毛较长,呈灰白色。冬毛密而长,呈灰褐色,梅花斑点隐约可见。公鹿有角,茸体粗壮肥大,茸质松嫩,细毛红地,向侧上方伸展,主干变曲度小。母鹿无角。公鹿平均体重120公斤左右,母鹿平均体重65公斤左右。
(2)生产性能
双阳梅花鹿是梅花鹿高产品系,鹿茸以支头大,重量高,茸质松嫩,细毛红地而闻名于国内外,畅销于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公鹿每年4~8月份为生茸期,5~6月份为生茸旺季。
公、母鹿16个月可达性成熟。妊娠期为220~250天。一般产单胎,个别产双胎。母鹿繁殖年限可达15年,公鹿可利用3~4年。母鹿平均发情周期12天左右,每次发情持续时间约24~26小时,公、母鹿发情季节一般在9~11月份,公鹿发情没有周期性,从发情开始到终止一般为45~60天,民国及国民党统治时期双阳梅花鹿的繁殖成活率为68%,东北沦陷时期为54%,解放以后繁殖成活率逐年提高,到1979年已稳定在80%以上。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全书翔实记述了长春市畜牧业发展的进程,全书七章,包括畜牧业志、畜牧业资源、畜禽产品及饲料加工、畜牧科技、畜禽疾病的防治及检疫、畜牧业机构。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