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本地畜禽品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5035
颗粒名称:
一、本地畜禽品种
分类号:
S813.9
页数:
13
页码:
52-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本地畜禽品种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东北民猪、蒙古马、蒙古牛、蒙古羊、本地猪、本地牛、本地马、本地骡、本地鸡、籽鹅。
关键词:
长春市
畜牧业
畜禽品种
内容
1. 东北民猪
东北民猪源于华北中、小型黑猪,属脂肪型猪,东北民猪与山东的中型黑猪,河北的小型黑猪在外貌、骨骼上相似。
东北民猪传入长春市始于清代嘉庆年间。嘉庆年间长春地区开放,汉人大量移入,并带入猪只。现在长春市的东北民猪多属二民猪类型。1981年有东北民猪27 454头,其中种公猪861头,母猪26 593头,以农安县数量居多,德惠县及郊区次之。
(1)体型外貌
东北民猪头中等大,面直长,耳大下垂。单脊,背稍凹,斜尻,后躯狭窄。四肢粗壮,后腿弯曲。全身被毛黑色,冬季密生绒毛。成年公猪被皮皱褶较多,特别是肩甲骨后沿和臁部上方皱褶大而多。鬃毛发达,较粗、长、硬。东北沦陷时期,伪公主岭农事试验场(香村岱)将东北民猪在体型上分为3种。
(2)生产性能
东北民猪耐酷寒,在-20℃的严寒下仍能在简易猪舍内产仔越冬,可在粗放的条件下生存、繁殖。母猪乳头平均7~9对,产仔数11~15头,最多可达27头。据1981年对3 863头东北民猪的调查,平均每头年产1.31窝,头均产仔12.68头。
东北沦陷前后东北民猪生产缓慢,肥育期长,体型结构不良。
解放以后,对东北民猪进行了选育工作,1981年测定东北民猪在较好的
饲养条件下,从2月龄体重15.64公斤开始,育肥10个月,体重可达136公斤,日增重501克。
1981年对东北民猪测定,屠宰率为72.16%,油重3.0公斤,花油重1.8公斤。
2.蒙古马
长春的蒙古马属蒙古马系统,是蒙古马的一个类群。清末之前东北几乎全是蒙古马,东北沦陷前后长春市的蒙古马也是很多的,解放以后长春市还有少量的蒙古马存在。1981年有蒙古马2 085匹,其中公马551匹,母马1 534匹。
(1)体型外貌
蒙古马体格不大,粗糙结实。头大而粗重,额广,耳直立,鼻平直,鼻孔大。颈短而厚,耆甲较低。背腰平直,臀部较高,尻短而斜。前胸宽,肌肉丰腴,腹部大。四肢粗壮直立,蹄中等大,蹄质致密而扁平。鬃鬣、尾、距部毛粗长,浓密丛生。毛色复杂,以骝毛、黑毛、粟毛居多,青毛次之。
(2)生产性能
蒙古马适应性很强,能吃苦耐劳,耐粗饲,富持久力,抗病力强,经调教后可供乘、挽、驮各种用途。在农业地区的蒙古马,单套马拉铁轮车,载重500公斤左右,日行50公里,可连续多日使役。其耕地能力,每匹马日耕地大约5亩左右。主要缺点是体格小,速度不高和挽力不大。
3.蒙古牛
蒙古牛产于内蒙古地区、东北地区的蒙古牛是由内蒙古传入,历史悠久。1948年出版的东北经济小丛书记载,长春地区的蒙古牛是由大兴安岭东西两山麓及其著名产地乌珠穆沁引入,东北沦陷前后一般每年从8月起至翌年1月止经林西,开鲁运至通辽、洮南,之后运至长春,解放以前长春地区中长铁路以西均饲养着蒙古牛,数量较多,解放以后由于开展了对牛的杂交改良工作,目前纯蒙古牛已经所剩无几。
(1)体型外貌
蒙古牛系原始品种,外貌极粗陋,体格中等,具有肉、役、乳兼用体型,头短宽粗重,额部稍凹陷、眼大、角长,质地细致,角色蜡黄或青紫,颈短,垂肉不发达,耆甲低平,胸深而狭,背腰平直,腹圆而紧缩,后躯短窄,尻斜,大腿肌肉不丰满。四肢粗壮,蹄质坚实。乳房紧缩,乳头短小。毛色颇杂,以黄褐、黑色居多,被毛粗硬而长,无光泽,冬季毛长达5~6厘米,刚毛之下密生绒毛。
(2)生产性能
蒙古牛晚熟,肉质不佳。肉用价值较低,因其体内含水量过多,屠宰率较低,母牛肉用价值更低。
役用时有耐劳持久的特点,以体躯大者为好,东北沦陷时期测定,一头犍牛拉铁轮大车,载重400公斤,可日行20~30公里,一般蒙古牛体躯矮小,反映迟钝,运步缓慢,力量较弱,使役能力较低。
4.蒙古羊
蒙古羊产于内蒙古自治区及蒙古人民共和国。长春地区的蒙古羊也系由蒙古传来,具有悠久历史。由于解放以后进行了大量的杂交改良,现在纯种蒙古羊的数量已经很少了,1981年有蒙古羊354只,其中公羊67只,母羊287只。
(1)体型外貌
头狭长,鼻梁隆起。公羊有角,角顶坚硬,呈螺旋状。母羊一般无角,有角者角极小。耳大下垂。公母羊体躯匀称,胸部较大,臀部筋肉发育良好。四肢虽细,但强健有力。短脂尾,尾型较杂,多呈扁圆型,其尖端骤细,藏有多量脂肪。体躯被毛多为白色,头和四肢多有黑色。
(2)生产性能
蒙古羊的肉质较差,肥育成绩不甚佳。
产毛。成年蒙古羊年平均产毛量为1公斤左右,毛品质低劣,可做为毛毡、地毯、呢绒之用,惟其皮张则因毛密而皮质轻软,故适于防寒。
(3)繁殖
蒙古羊泌乳量极小,1日仅能泌乳1次,整个泌乳期仅3~4个月,母羊繁殖能力不高,一般每胎产一羔,产双羔者极少。
5.本地猪
本地猪是东北民猪与多品种猪杂交产生的后裔,经群众长期饲养,自发的选育,自然延续下来的血统不清的杂交类群。农安花腰猪、榆树八号猪、德惠长山猪及1988年9月鉴定的农安黑猪都是本地猪优秀的类群。1981年有公母猪103739头,占公母猪猪群数量的47.66%,其中公猪1947头,母猪101 792头,分布于长春市的各县区。
(1)体型外貌
本地猪外貌多具东北民猪特征,体型大小不一。毛色较混杂,但以黑色为主,据调查黑色占45.8%,白色占31.6%,花色占22.6%。
(2)生产性能
在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也有较高的繁殖性能,1981年对32 224头母猪调查,年头均产仔1.03窝,窝均产仔9.25头,头均产仔9.5头。
本地猪多属肉脂兼用类型,较耐粗饲。对21头猪测定,以始重24.5公斤的仔猪经275天饲养,平均体重达122.95公斤,平均每头增重98.5公斤,平均日增重0.36公斤。
6.本地牛
本地牛是含有外血的蒙古牛,经风土驯化,长期群选群育而自然形成的杂交牛类群。其历史悠久,分布于各县区,数量占牛群数量的82.65%。1981年有公母牛71113头,其中公牛29326头,母牛41787头。
(1)体型外貌
头较大,眼大突出而有神。角细长,较粗糙,角型向外上方或前方弯曲。颈薄长,肉垂不发达,耆甲比蒙古牛稍高。背腰平直,多呈斜尻,四肢短健,蹄质结实。毛色复杂,黄色居多,占41.3%,黑色占24.4%,红色占12.2%,狸色占10.2%。
(2)生产性能
对7399头可繁殖母牛调查,受配率为66.9%,怀胎率为84.6%,繁殖成活率为38.7%。公牛平均挽力为328.2公斤,阉牛为308公斤,母牛为323公斤(冬季测定数)。屠宰率为51.7%,净肉率为41.3%(经短期育肥)。泌乳期为6~8个月。平均一个泌乳期产奶400~650公斤。
7.本地马
本地马是含有外血的蒙古马,是血统混杂的杂交马类群。其外血来源有早在日俄战争时期,俄国军队遗留下来的军马及苏联十月革命后,败逃至中国东北的俄兵携来的战马。还有东北沦陷时期从日本引入的杂种马及解放后从苏联引进的种马。通过大规模的杂交改良,原有的蒙古马血统发生了变化,在大约有100余年的历史中,有的是有目的的杂交改良,有的是无目的的散交乱配,其代次不清,血缘不清,又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选育而成的。因而本地马是一个庞大的杂交类群。1981年有本地公、母马78 269匹,占公母马群总数的50.06%,其中公马26 052匹,母马52 217匹,分布于长春的各县区。
(1)体型外貌
头大小适中,额宽眼大,鼻平直,耳稍短,颈较粗。多呈水平颈,耆甲发育良好。背腰平直,尻稍斜,胸围稍大,四肢强健,关节发育较好,皮厚毛密,鬃尾毛较厚,毛色杂,枣骝色占21%,红栗色占19%。
(2)生产性能
两马一犋可日耕旱田10亩以上,中耕日趟地17亩,用胶轮大车载重,挽力相当受测马体重的12%,用快慢混合步度进行10公里,所需时间为67分4秒,骑乘一成人可日行50公里,驮重50公斤可日行45公里。
母马2岁,公马3岁即可参加配种。母马发情周期18~22天,持续期一般4天左右。平均繁殖年限12年左右。繁殖成活率29.3%。
8.本地驴(小毛驴)
本地驴来源不清,在长春市饲养历史比较久,长春的各县、区均有饲养。1981年有公、母驴19 178头,其中公驴8 501头,母驴10 677头。
(1)体型外貌
体格矮小,体质紧凑结实,头小而干燥,颈长中等,背腰平直,躯干短,四肢强健,蹄质坚实。毛长密厚,被毛多为灰色和黑色,灰色占70.1%,黑色占14.5%,其他色占15.4%。多数有背线,肩、膝关节及飞节有虎斑。
(2)生产性能
繁殖力强,在自然配种情况下,成活率在80%以上。适用于挽、驮、骑,用体重12%的挽力公斤,以单驴拉双轮小胶车,在平坦路上以慢快慢混合步度奔跑2.5公里,公驴用16分15秒,母驴用17分45秒,测后30分钟,体温、脉博、呼吸均恢复正常。
9.本地骡
长春市的骡主要以马骡为主,驴骡次之,东北沦陷时期,长春的农安、德惠两县就盛产骡子,现在各县区均有饲养,其中以农安、德惠两县居多,质量最好,其他县区次之。1980年有83 307头。
(1)体型外貌
体质结实。耳比马耳长,比驴耳短。颈直,背腰直,尻狭短而斜,四肢干燥,蹄小而高,蹄质坚硬。
(2)生产性能
生长发育快,成熟早,一般18个月左右就能拉车使役。役用性能好,可用于挽、驮。具有挽力大,运步灵活,吃头轻、省草、省料、寿命长等特点。
10.本地鸡
本地鸡在长春市饲养历史较久。东北沦陷时期以前几乎全部饲养本地鸡,东北沦陷时期引入少量来克航鸡,其余85%以上都是本地鸡,1932年的第二次帝国年报上记载长春地区6个县共养鸡25.4万只,其中本地鸡有22万只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曾多次引入高产蛋鸡、肉鸡,尤其是1984年以后,大量引入国外高产蛋、肉鸡,本地鸡饲养比重略有下降,约占80%左右,1981年有366万只。
(1)体型外貌
本地鸡在外貌上比较复杂,千差万别,在冠型上有三枚冠、胡桃冠、蔷薇冠、毛冠、V字冠、角冠、单冠、叶状冠等,羽毛有黑、红、白、褐、横斑、条斑等颜色。体重1.75~2.7公斤。
(2)生产性能
本地鸡为卵肉兼用鸡,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觅食能力强,开产较晚,就巢性强,产蛋期短,产蛋率低。东北沦陷时期年产卵量为60~70枚,每个卵重37.5~45.2克。解放以后由于大量引入外来高产鸡,本地鸡的血缘有所更新,产卵性能有所提高。
11.籽鹅
籽鹅是吉林省优良蛋用型鹅种之一,主要产于农安县。1981年有50614只。分布于农安、榆树、德惠、九台、郊区等县区,以农安县饲养数量居多,质量最好。
(1)体型外貌
羽毛洁白,外形清秀美丽。头小、喙长,成年公母鹅有小肉瘤,有的有缨毛,眼睛灰色,虹彩金黄色,有小咽袋。颈细长,腹部柔软容积大。胫、趾、蹼及肉瘤呈桔黄色。
(2)生产性能
早熟、产蛋多而持久。开产日龄平均在150~180天。公、母配比1:9~10。公鹅可利用5~6年。母鹅6~7年,母鹅第一年产蛋受精率低,二年以上的鹅产蛋受精率高,12~4月份产的蛋受精率低,孵化率平均为84%,孵化天数为28~30天。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畜牧业志》
全书翔实记述了长春市畜牧业发展的进程,全书七章,包括畜牧业志、畜牧业资源、畜禽产品及饲料加工、畜牧科技、畜禽疾病的防治及检疫、畜牧业机构。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