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瓷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80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瓷器
分类号: K876.3
页数: 8
页码: 183-1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文物瓷器的情况。其中包括定窑白釉刻花龙纹盘、定窑白釉刻花莲瓣鱼纹钵、定窑白釉刻花荷花纹钵、定窑白釉刻花水草鱼纹钵、钧窑小碟、青白瓷碗、白瓷浅腹小碗、白釉小瓷罐、瓷炉等。
关键词: 长春市 文物 瓷器

内容

(一)定窑白釉刻花龙纹盘
  1985年10月出土于农安镇金代中早期窖藏中,共9件。均圆唇,侈口,圈足,高6~7厘米,口径29~30.5厘米,足径9.2~12.7厘米。内壁刻有一周凹弦纹,纹带中央刻一条昂首曲身龙,呈飞奔状。龙体为细颈,长尾,四肢,三爪,头生二角,有发髯,腿有肘毛,尾有鳍,全身披鳞挂甲,张吻露齿,双目圆睁,爪下云朵飞翔。有的首尾间另刻一火焰,把飞龙衬托得更加活灵活现。其造形之精美,图案之生动,在同类瓷器中罕见。
  这次出土的9件瓷器中,有2件完整无损,余下7件也修补复原。现分别由吉林省博物馆和农安县文物管理所收藏。
  定窑龙纹盘属稀世珍宝。据资料记载,解放前仅在河北出土过10件完整的印花龙纹盘,其中6件已流失国外。而完整的刻花龙纹盘至今尚无发现。
  (二)定窑白釉刻花莲瓣鱼纹钵
  共3件,1985年10月5日出土于农安镇金代窖藏,均已修复,其中2件外壁原有铁锔钉残痕。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瓷钵均为直口,腹下收敛,圈足,器外壁分别印有两周或三周莲瓣纹,每周少则22个莲瓣,多则33个,每个莲瓣中间突起。器内壁刻有水波纹,中间刻一条游鱼,装饰精美,工艺娴熟,属金代中、早期定窑产品。
  (三)定窑白釉刻花荷花纹钵
  1985年10月出土于农安镇金代窑藏,残片修复,外壁原有铁锔钉残痕。现由吉林省博物馆收藏。
  此钵高10厘米,口径24.5厘米,圈足径9.7厘米。器内壁刻一朵盛开的荷花,花繁叶茂,布满内壁。图案布局合理,构思巧妙,庄重典雅,朴素大方。为金代所产。
  (四)定窑白釉刻花水草鱼纹钵
  1985年10月出土于农安镇金代窖藏,残片修复,外壁原有铁锔钉残痕。由吉林省博物馆收藏。
  钵体高11厘米,口径27.5厘米,圈足径12.5厘米。白釉,直口,内壁刻水波纹。内底水波纹中刻有一条游动自如的鲤鱼,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为金代中早期定窑所产。
  (五)钧窖小碟
  侈沿圆唇的浅型小碟,乳浊釉,釉色青中带红,有如蓝天晚霞,釉面有小开片。高2.7厘米,口径12.7厘米,足径4.8厘米。
  钧窑为宋代著名瓷窑之一,故址在今河南禹县,因古代钧州而得名。钧窑始于北宋,止于元代。乳浊釉属钧窑独特之点,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性突破,对后来的陶瓷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釉层中的开片(指出现的裂纹),本是釉膨胀系数不匹配造成的缺陷,但制瓷工匠巧加利用,使其变作一种装饰。按其稀密和形状分别称作“水裂纹”、“鱼籽纹”、“蟹爪纹”、“龟裂纹”等。
  此碟出土于1985年10月5日发现的农安镇金代窖藏。此窖藏内钧窑瓷器仅此一件,属金代中、早期瓷器,对研究金代钧窑制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出土时虽残,但已修复,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六)定窑白釉刻花水草双鱼纹钵
  1985年10月于农安镇出土,由吉林省博物馆收藏。
  钵为直口,圈足,内壁刻有两条大小形象相同的鱼。双鱼周围刻有水波纹。其中一件,两游鱼一前一后。另一件一上一下。均作游动姿态,形象生动逼真,堪称瓷器中的上乘佳品。为金代中、早期定窑所产。
  (七)定窑白釉刻花莲瓣荷花纹钵
  1985年10月出土于农安镇金代窖藏。残片修复,有原铁钩钉痕迹。由吉林省博物馆收藏。
  此器为直口,腹下收敛,圈足瓷钵。器壁内刻有荷花与水波纹,外壁刻两周莲瓣纹,每周25个莲瓣。高15厘米,口径32.5厘米,圈足径15厘米。当为金代中、早期定窑所产。
  (八)定窑白釉印花葵口六出荷花纹盘
  此盘六瓣葵口,内底刻一周凹弦纹,中间印有荷花纹饰。高3.5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6.5厘米,为金代中早期定窑瓷器。
  此瓷盘1985年10月出土于农安镇窖藏,残缺一处,已修复,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九)定窑白釉素面碗
  1985年10月出土于农安镇金代窖藏,共3件,均属金代中、早期定窑产品。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器形敞口,斜直壁,圈足,高9.7厘米,口径27.6厘米,底径9.2厘米。属大碗,残片修复。
  (十)定窑白釉印花小碟
  1985年10月在农安镇金代窖藏出土,由吉林省博物馆收藏。
  此碟内壁印一周蕉叶纹,内底印牡丹纹。高1.3厘米,口径9.2厘米,底径4.8厘米。属金代中、早期定窑瓷器。
  (十一)定窑白釉印花葵口六出双鱼纹盘
  1985年10月在农安镇金代窖藏内出土,共4件,1件完整,3件残缺(已修复)。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盘高3.5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6.3厘米,内底刻一周凹弦纹,中间印有两条曲身摆尾的游鱼,周围有水草相衬。有的盘口下至盘中一周凹弦纹处有六道竖向凸起纹,有的外壁另刻有数道细弦纹。为金代产品。
  (十二)定窑白釉印花瓶莲花仙鹤纹盘
  此盘为花缘,折沿,矮圈足。高3.5厘米,口径25.5厘米,足径16.2厘米,内壁印有竖条纹,底部印有宝瓶、莲花、仙鹤,形成动物、植物、器物三种纹浑为一体,静中有动,栩栩如生。为金代中、早期定窑瓷器。
  此盘1985年10月在农安镇金代窖藏中出土,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十三)定窑白釉荷花缠枝花卉纹盘
  1985年10月于农安镇金代窖藏内出土,边残缺四分之一。
  此瓷盘高5.4厘米,足径8厘米。器内壁刻一周凹弦纹,纹带内刻两朵盛开的荷花,边有缠枝花卉,枝繁叶茂,构图匀称。口为六瓣花缘,与刻花相互照应,显示出整体美。
  此盘为金代中、早期瓷器,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十四)青白瓷碗
  1970年出土于农安县万金塔塔基内,共2件,由吉林省博物馆收藏。
  此碗胎较薄,釉薄而莹润,敞口,腹微弧曲,底较厚,圈足,通高5.6厘米,口径15.4厘米。为辽代遗物。
  (十五)白瓷浅腹小碗
  1970年出土于农安县万金塔塔基内,共3件,原置于木桌之上。由吉林省博物馆收藏。
  此碗胎较薄,薄釉,浆白色,不甚润泽。敞口,斜腹,小底,圈足。其中1件碗心有阴文款,直行作“范口”二字。通高4.3厘米,口径12.1厘米,底径3.5厘米。器底有墨书“+”字,是在使用时涂上的。为辽代遗物,属佛教用品。
  (十六)龙须牡丹纹白瓷碗
  1970年出土于农安县万金塔塔基内,共5件,由吉林省博物馆收藏。为辽代遗物。
  此碗胎质薄,色白,有的略显灰黄或灰红色,饰刻划纹。敞口,腹较斜直,小底,圈足。其中1件外饰左勾的龙须纹,内饰牡丹纹。通高6.4厘米,口径13.9厘米,底径4厘米。1件外饰右勾的龙须纹,内饰蕃草叶纹,余下3件为龙须白瓷碗。
  (十七)花式口白瓷碟
  1970年出土于农安县万金塔塔基内,原置于木桌之上。
  白瓷碟胎甚薄,薄釉,纯白色,滋润有光泽。口作连弧形花式,残断处用铁钉铆合铁片锔合,通高3.3厘米,口径11.3厘米,底径3.9厘米。为辽代遗物。由吉林省博物馆收藏。
  (十八)湖田窑印花石竹纹影青执壶
  1985年10月出土于农安县农安镇金代窖藏,壶嘴残缺,口沿残一处。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此壶整体呈方形,方座。通高16.8厘米,口径4.5×3.7厘米,底径5.8×5.2厘米。有盖,方形盖中间有圆形凹窝,中间有圆柱形钮。颈和腹的两侧印有花卉,肩印花瓣纹和竖条状石竹纹饰。细长形壶嘴,扁方形壶柄,柄的上端和盖的一个边上各有一个圆形穿孔。
  湖田窑属景德镇窑系,从宋代开始即以烧造影青瓷著称,元代并以其为中心,烧制驰名中外的青花、釉里红产品。影青又称“隐青”、“映青”、“罩青”,宋代称此种瓷器为青白瓷,因釉色青中有白,白中有青,介于青白之间。胎薄釉润,光照见影,故称为影青。此窖藏仅发现影青瓷一件,当为金代中、早期珍品。
  (十九)定窑白釉素面双系罐
  1985年10月出土于农安镇金代窖藏内。芒口,直沿,鼓腹,圈足,肩上有一对称双系耳。高19.5厘米,口径10.5厘米,腹径18厘米,足径8.2厘米。
  此罐为金代中、早期定窑产品,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二十)定窑白釉素面提梁壶
  此壶残高11.5厘米,腹径11厘米,足径5.7厘米,残留一提梁的柄端,有圈足。
  1985年10月出土于农安镇金代窖藏,为金代早期定窑瓷器。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二十一)搅釉瓷盒
  1953年修缮农安辽塔时于塔中发现,同年由吉林省博物馆收藏,为一级藏品。
  此瓷盒呈圆形,有盖,矮圈足,通体内外施赭白二色交织搅釉,呈矮羽翅纹,通高4厘米,圈足径8.2厘米,口边有两处残缺,盖有残痕。
  搅釉瓷是北宋瓷器中的一种特殊工艺产品,制作精美,因其形制特殊,数量又少,历来视为宋瓷中的珍品。农安古塔内发现此种瓷器,应属辽代遗物,原为北宋产品。
  (二十二)瓷炉
  1953年发现于农安辽塔内,由吉林省博物馆收藏。
  此炉为瓷香炉,高4.7厘米,底径4.6厘米,口径11.4厘米,原供于银牌之前,出土时炉内尚存香灰。当为辽代佛教用品。
  (二十三)白釉小瓷罐
  此罐鼓腹,素面,为手工制做。釉色白中泛黄,釉不到底,器底内凹。上口径2.8厘米,腹径2厘米,通高4.5厘米。为金代瓷器。1980年征集于农安镇。现存长春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物志

《长春市志 文物志》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文物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古代遗址、近、现代遗迹、重要文物、表、大事记、附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