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各类各级图书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76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各类各级图书馆
分类号:
G259.25
页数:
12
页码:
426-437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清末至1988年长春市各类各级图书馆发展情况。
关键词:
图书馆
档案事业
长春市
内容
长春兴办图书馆最早始于清朝末年。据报载,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长春府学务总董毕辅廷、视学詹幼文,“为发达学务起见,在劝学所院内附设图书馆一所,广储各种书籍,以备学界购取”,①馆内附设长春图书分售所,该馆历时一年多,因经费无着即行停办。
宣统二年(1910年)十一月,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为满足日本人的文化需要,在长春日本室町小学校(今天津路小学)内设立了长春图书阅览场,1917年改名为长春简易图书馆(1932至1933年又先后改称“新京图书馆”和“新京特别市图书馆”)。该馆主要服务对象是“满铁”职员和驻长春的日本人。
1928年,长春县图书馆开始筹备,由吉长道尹孙其昌、长春县长张筱斋发起募捐,本埠绅商捐募哈洋2.12万元作为开办费,于长春县教育局西院(今西长春大街)成立筹备处。1929年9月,图书馆筹备事务移交长春市政筹备处。1930年9月1日,择定长春西三道街原华俄道胜银行大楼为馆舍正式开馆,馆名为长春市公立图书馆。吴长春任馆长,工作人员4名,另有勤杂人员4名,年经费为哈大洋0.39万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该馆由日本侵略者所控制,纳入“官制文化”轨道。1932年2月,吴长春辞去馆长职务,由逯长芳继任馆长。同年3月,迁至道胜银行路南的13间平房为暂时馆舍。1933年4月,“新京”改为特别市,馆名随之改为“新京特别市立图书馆”。同年6月,逯长芳辞职,由武国权充任馆长。1935年,馆址迁至西三马路。
1937年12月,原“满铁”所属的“新京特别市图书馆”移交给“新京特别市公署”管辖,并改名为“新京特别市立图书馆”。该馆与原西三马路图书馆合并,“满铁图书馆”为总馆,馆长由日本人山崎末次郎充任;原“新京特别市立图书馆”为分馆,馆长武国权。1939年春,分馆迁至北大街。1942年4月,又迁至永长路(今南关区公安分局对面)。1943年后,迁至西二马路伪“立法院”内(今西长春大街),武国权调出,章志和继任馆长。
1945年“八•一五”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国民党长春市政府派陈国庆为代理馆长,接管了该馆,馆名改为长春市立图书馆(含分馆)。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长春,该馆被中共东北局所属的《东北日报》社接管。同年5月,国民党军队占领长春。6月下旬,陈国庆辞职,由王泰富代理馆长。8月,该馆归吉林省直接管理,馆名改为吉林省立长春图书馆,卢乃绪任馆长。10月1日,经国民党吉林省政府教育部批准,馆内设5部1室:即总务部、采编部、阅览部、特藏部、研究辅导部和会计室,全馆共25人。10月中旬,分馆开馆,张学孟任分馆主任。1948年长春解放后,图书馆事业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
一、公共图书馆
(一)长春市图书馆
长春市图书馆是在原有图书馆的基础上,1948年10月由东北财经委员会接收后,同年12月移交给长春市人民政府教育局,改名为长春特别市立图书馆。派陈翠华到馆负责。当时有工作人员27名,设采编、阅览、总务等3个股,任务是:“做好业务整顿,逐步开展工作”。1949年2月1日,总馆和分馆同时向全市人民开放,3月10日,馆名改为长春市立图书馆,牟桓到馆负责。同年10月,牟桓调出,刘宗儒调馆负责,12月,分馆与总馆合并,馆址在斯大林大街30号(原工商报处),馆舍面积1172.61平方米,有工作人员22人。1953年7月,更名长春市图书馆,设采编、阅览、推广辅导、总务等4个组。
1955年8月,根据长春市文化局颁布的《关于改进图书馆工作方案》确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内设机构改为部、室。1956年将推广辅导部改名为参考辅导部。
1958年3月,根据长春市人民委员会的决定,馆舍迁至解放大路73号,建筑面积4718.64平方米,有工作人员51人,设有普通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科技阅览室、马列主义学习室、参考室和少年儿童阅览室。当年11月,即向全市人民开放,1959年5月,阅览部改为阅览参考部,参考辅导部改为流通辅导部。1960年6月,赵维珍任馆长。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9月被迫闭馆。1969年3月,馆名改为长春市人民图书馆,并成立长春市人民图书馆委员会,主任徐连泽(军代表)。1970年春,馆内机构改设宣传组、借阅组和办公室,10月1日恢复开馆。1974年杨德才(工宣队)任革委会主任。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于1977年4月,凡锋到馆主持革委会工作。1979年撤销革委会,恢复长春市图书馆名称。由姜泽先任馆长,隶属长春市文化局。
1988年在馆长、副馆长之下,设有阅览部、报刊部、科技部、采编部、参考部、辅导部,并设立了基藏库、开架库、流通库、旧中文库、旧日文库、东北地方文献库、工具书库、科技期刊库、报刊库。为适应读者需要,还设立了普通阅览室、报纸阅览室、社科期刊阅览室、科技期刊阅览室、自学阅览室、科技检索室、信息室、报刊咨询室、参考咨询室。1988年全年总经费44.1万元,其中购书费7.7万元,藏书总量106.2万册。全馆有工作人员92名。本年该馆被晋升为副县(团)级单位,馆长孙启彦。历任馆长或主要负责人,有陈翠华、牟桓、刘宗儒、赵维珍、徐连泽、杨德才、凡峰、姜泽先等。
(二)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成立于1983年。馆址借居于斯大林大街100号(市群众艺术馆楼内二楼)。该馆的宗旨是为全市广大少年儿童服务。隶属长春市文化局。1988年全馆有职工12人,其中,业务人员9人,暂无馆舍,藏书2.1万册。
(三)吉林省图书馆
原吉林省图书馆(1909年建),已于1954年省会迁移长春时交给吉林市,改为吉林市图书馆。1956年文化部召开的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决定,在长春市重新筹建省级图书馆,中共吉林省委和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根据文化部的决定,将省图书馆列入1957年基本建设计划,核定面积为0.7万平方米,投资额为84万元。1958年9月18日,吉林省编制委员会以(58)编办字第232号文件同意成立吉林省图书馆机构,核定事业编制50名。同年11月11日,图书馆大楼在长春市新民主大街10号正式落成。主楼面积为4956.35平方米,书库面积为1634.40平方米,锅炉面积78.29平方米。楼内有9个阅览室,可容纳读者700名;有3个大厅,可供借阅和展览图书、图片使用;两个专用目录室,1个可容纳250名听众的讲演厅,9个小型研究室,以及其他办公用房。楼内采用积层式钢制书架,每个层面的面积为500平方米,总藏书使用面积为3000平方米。
1959年2月24日,经吉林省文化局批复,在馆长下设置办公室、阅览部、业务辅导部。根据省文化局提出的“边筹建、边开馆”的精神,先后对外开展了科技书刊外借、报纸阅览、杂志阅览、参考资料阅览,以及新书外借等项,并在工厂、农村、机关、部队、学校等单位建立图书流通站32个。1960年元旦,吉林省图书馆正式开馆。作为全省图书馆事业中心的省图书馆,其工作方针是:面向全省人民,为科学研究和普及群众文化服务。主要任务是:(1)搜集、保藏并利用图书、报刊、地方文献资料等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2)以图书、报刊和其他出版物宣传马列主义,向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3)进行科学方法研究,对本省自治州、市、县的图书馆、文化馆图书室以及对工会、工矿、农村图书室进行业务辅导,促进本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巩固和发展。(4)协助政府文化事业部门训练图书馆干部。据此,该馆在正式开馆时,开放了马列主义阅览室、报纸阅览室、杂志阅览室(以上3个为开架阅览室)和参考咨询阅览室、普通阅览室。同时,举办了“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胜利”、“农业‘四化’”、“祖国吉林省”、“优秀著作介绍”、“祖国的丰富民族遗产——刻本、抄本的古线装善本图书”等11个专题图书展览。
1962年5月至1963年4月,该馆闭馆进行内部整顿。主要是整理图书,清点书刊,恢复和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整顿后恢复开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该馆被迫停止正常业务活动。1968年8月,全馆人员参加省文化系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969年9月,大批人员被下放农村插队落户。1970年3月,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核定图书馆暂定编制45人。10月,恢复开馆。
1978年4月,该馆划归新建立的吉林省文物局领导。同年6月15日,吉林省编制委员会以吉编字(78)89号文件通知,该馆编制由94人增加到152人。1982年扩建3000平方米书库。1984年开始,按照吉林省文化厅关于改革管理体制的要求,实行馆长负责制。
1988年有工作人员218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51人,初级职称75人。全年总经费158万元,其中购书费65.2万元,藏书237万余册。在馆长、副馆长之下,设有职能科室3个:行政办公室、业务办公室、人事科;业务部门9个:采访部、图书编目部、图书流通阅览部、报刊阅览部、社会科学参考部、自然科学参考部、业务辅导部、图书馆学研究部、技术研究室。并建立了声像体系、缩微复制系统、复印系统和轻印刷系统。历任馆长、副馆长有:郭允贤、唐西民、许鼎、李圃、姜泽先、关成福、王华夫、王永盛、姜鹤岩、金恩晖、马雅南。
(四)县(市、区)级图书馆
榆树县图书馆。始建于1919年3月,由县知事周敬熙创建。有馆长1人,馆员1人。馆舍有正房5间,内分阅览室、藏书室、休息室、应接室、办公室。图书馆章程规定:“本馆为社会教育起见,遵照部定图书馆规程,储集各种图书,供公众之阅览,以表彰文化,发扬国光,灌输常识,启迪国民为宗旨。”1920年榆树县因财政经济困难,馆内藏书所剩无几。1922年5月23日,经吉林省教育厅第928号指令批准,与县通俗教育讲演所归并一处。1924年4月,改名为榆树县通俗教育馆,分讲演、书报、体育3部,并附设一图书发行所。1930年通俗教育馆改称民众教育馆。1944年夏,馆舍毁于火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5月,经吉林省文化局批准在县文化馆图书室的基础上,建立榆树县图书馆,由县人民政府文化科领导。编制5人。1962年经县政府批准,与县文化馆合并,1963年4月又从文化馆分出,并扩建馆舍8间,“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同文化馆合并。馆内藏书仅存0.8万余册。1974年重新收藏图书资料。1977年同文化馆合建一座办公楼,面积1500平方米,馆址在榆树镇向阳路36号。1978年7月,经省文化厅批准,文化馆与图书馆合并,定编为9人。馆舍在新建办公楼分用480平方米(实用面积为270平方米)。内分书库50平方米、报刊库49平方米、采编室16平方米、普通阅览室65平方米、辅导组16平方米。1982年5月,馆内业务机构进行了重新调整,共分6室1组,即采编室、外借室、综合阅览室、儿童阅览室、财会室、馆长办公室和辅导组。1988年全馆有职工20人,房屋建筑面积264平方米,其中,书库50平方米,阅览室65平方米,藏书5.1万余册。
农安县图书馆。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农安县城各绅户集股建立图书馆,设馆长、售品员各1人。1925年在此基础上,成立县通俗教育馆图书馆,馆长由通俗教育讲演所所长兼任,设工作人员1人。馆内设书报阅览室1个。藏书有儿童、修养、子史、杂集、小说、教育等6种。1930年通俗教育图书馆改为农安县民众图书馆,馆长由民众教育馆馆长兼任,设1名馆员负责图书工作。东北沦陷期间,民众图书馆设置在县城西门外民众教育馆内,藏书仅存1350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农安县文化馆内设立图书阅览室1个,面积37平方米。1956年图书室从文化馆分离出来,正式建立农安县图书馆。设馆长1人,馆员4人,另有义务服务员8人,馆址在农安镇黄龙路241号。馆舍面积128平方米,内设藏书、报刊阅览室和办公室。1961年,馆址迁至黄龙路税务所西侧,有平房12间,设办公室、藏书室、报刊阅览室和借阅室。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因图书文献损失一空,县革委会决定图书馆和文化馆重新合署办公,至1972年又独立开馆。1975年图书馆在原址新建二层楼房,面积540平方米,设馆长1人,工作人员5人。1988年全馆有职工17人,其中,业务人员15人,房屋面积620平方米,其中,书库120平方米,阅览室220平方米,藏书41000册。
双阳县图书馆。1912年双阳建民众教育馆时,仅开展书报借阅。1924年单独成立图书馆。
新中国成立后,县文化馆成立图书室,始有正常的图书活动。1974年2月2日,图书室从文化馆分出,另建图书馆。馆址在双阳镇东双阳大街西端南侧,设有书库、外借室、综合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办公室、馆长室。
1988年全馆有职工24人,馆舍面积590平方米,其中书库260平方米,阅览室190平方米,藏书1.7万余册。
德惠县图书馆。1930年,德惠县立民众教育馆成立,附设图书馆,开展图书借阅活动。1949年12月,民众教育馆改称人民文化馆。文化馆内设图书室。1956年,根据吉林省文化局《关于县(市)级图书馆筹建工作情况与进一步加强建馆工作的指示》,在文化馆图书室的基础上,改建为德惠县图书馆。馆址在德惠镇中央大街。馆舍面积800平方米,其中书库面积220平方米,阅览室面积220平方米,藏书10万余册。1988年全馆有职工25人。
九台市图书馆。1935年前后,成立九台县民众教育馆,开展书报阅览活动。1949年12月,民众教育馆改称人民文化馆。内设图书室,开展图书借阅活动。1978年正式成立九台县图书馆。1987年随县改市,更现称。馆址在九台镇。1988年全馆有职工17人。藏书5.6万册。
长春市宽城区图书馆成立于1984年。馆址在长春市东一条街35—1号。1988年全馆有职工7人,藏书4万册。
二、高等院校图书馆
(一)吉林大学图书馆
其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哈尔滨市的东北行政学院图书馆。1948年5月学院与哈尔滨大学合并,更名为东北科学院。同年11月,迁到沈阳,并复名为东北行政学院。9月,该校迁到长春市,馆名亦随之改称东北人民大学图书馆。1958年8月,随校名变更为吉林大学,馆名改称今名。馆舍在长春市解放大路77号,面积为6427平方米,藏书约180万册。馆内设办公室、业务部、采访部、典藏部、文科部、理科部、编目部、期刊部、特藏部、技术部。
该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的教学与科研需要,提供书刊和资料;引进和收集外国各类高等学校的教材和教学资料,供本校和东北地区各高等学校借阅;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工业发展组织、银行组织的图书收藏,还同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图书资料交换关系。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全校教职员工、本科生和研究生。为适应需要,设置6个大型书库,22个系、所分别设有图书资料室。服务项目有图书借阅、馆内阅览、咨询服务、缩微复印,以及适应教学、科研需要举办讲座、报告等各类活动。
(二)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该馆创建于1946年,其前身是建在佳木斯市的东北大学图书资料室。1948年随校迁往吉林市,合并了伪满吉林师道大学图书馆后,称东北大学图书馆。1949年7月随校迁至长春,接收了长春大学图书馆。1950年和1958年,随校名的变更,分别改称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1978年后称现名,馆舍位于长春市斯大林大街110号,馆舍面积10362平方米。藏书200余万册。馆内设办公室、采访部、编目部、流通保管部、阅览部、情报服务部、古籍部、研究辅导部、技术部和古籍整理研究室。该馆主要是为全校3000名教职工、5000余名学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服务方式有图书借阅、馆内阅览(有阅览室7个,阅览座席900多个)、缩微复印等。
(三)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
1958年5月,北安农学院、长春畜牧兽医大学和长春农学院筹备处合并成为长春农学院,随之在原院、校图书馆的基础上,建立长春农学院图书馆。1959年6月,随校名的变更,该馆改称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址在长春市同光路。有工作人员17名,藏书约计17万册。1963年7月,该馆迁入现址校部楼内(长春市郊区净月潭),馆舍面积881平方米,有工作人员12人,藏书133811册。“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下迁,曾改名白城农学院。图书馆亦随校下迁。藏书分散堆放,损失惨重,统计资料、文书档案全部遗失。1978年5月,学校迁回长春,恢复吉林农业大学建制,图书馆亦随之恢复工作,将吉林特产学院图书馆和农机图书馆约计10万册图书分批调入,藏书约计38万册。馆内设有办公室、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研室、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情报部、技术服务部。该馆服务对象主要是全校1000名教职员工、2400余名学生。服务方式有图书借阅、馆内阅览(设阅览室3个、阅览座席170个)、举办文献知识定期讲座、对重点科研项目定题服务和缩微复印等。
(四)吉林工业大学图书馆
该馆建于1954年,原名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图书馆,1960年随校名的变更改称现名。该馆主要任务是为校内近3000名教职员工、近5000名学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馆舍在长春市斯大林大街114号的校园内,面积2700平方米。藏书近30万册。服务项目有图书借阅、馆内阅览(按学科设教师阅览室3个、报刊阅览室1个、学生阅览室3个、视听资料阅览室1个、大视听室1个)、科研跟踪(馆内设研究室1个)、缩微复印等。
(五)白求恩医科大学图书馆
其前身为创建于1939年9月18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图书馆。后随校名的变更改为白求恩学校图书馆、第一军医大学图书馆、吉林医科大学图书馆。1978年8月,改称今名。1985年有工作人员29人,馆舍面积630平方米(地址在新民大街2号),其中书库使用面积1920平方米,阅览室使用面积2310平方米。藏书近30万册。该馆主要服务对象是全校教职员工、本科学生和博士生、研究生。服务项目有图书借阅,馆内阅览(有学生普通阅览室、哲学社会科学阅览室、学生参考阅览室、教师参考阅览室、文献检索室、教师期刊阅览室)、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教学、光盘检索、查新服务、缩微复印等。
(六)长春地质学院图书馆
该馆是1952年由山东大学地质系图书馆、东北工学院地质系图书馆和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图书馆合并建立起来的。原名为东北地质学院图书馆,馆舍在长春市建设街,时有藏书为10.7万册。1954年迁入地质宫(长春市西民主大街6号),1958年12月10日随校名的变更改称今名。藏书约65万册。馆内设办公室、采访部、编目部、期刊部、资料情报部、技术部。该馆主要服务对象是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服务项目有图书借阅、馆内阅览(有阅览室4个、阅览座席200个),代查代索、定题服务等。
除上述主要高等学校图书馆外,1988年设置在长春市的高等院校图书馆还有:1958年建立的吉林工学院图书馆(馆址在长春市红旗街27号)、1949年建立的长春邮电学院图书馆(馆址在长春市南湖大路20号)、1958年建立的长春中医学院图书馆(馆址在长春市工农大路15号)、1978年建立的长春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址在长春市九台路1公里处)、1979年建立的吉林职业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址在长春市凯旋路52号)、1958年建立的吉林财贸学院图书馆(馆址在长春市斯大林大街84号)、1982年建立的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馆址在长春市自由大路2号),1958年建立的吉林艺术学院图书馆(馆址在长春市自由大路21号)等。
三、主要科研单位图书馆
(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该馆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图书馆和建于1961年的东北文史研究所图书馆。1972年5月,吉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恢复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建制,恢复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图书馆,将原东北文史研究所图书馆的图书并入,藏书30余万册。1978年10月,随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建立,馆名改称今名,馆址在长春市建设街副12号。馆舍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书库面积1000平方米,阅览室面积200平方米。藏书40余万册。馆内设采编部、借阅部、古籍部、期刊部。该馆主要是为本院科学研究服务。服务方式有图书借阅、馆内阅览(设东北地方史资料参考室、东北亚资料参考室、综合报刊阅览室)等。
(二)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图书馆
该馆于1960年由原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仪器研究所图书馆和原中国科学院机械研究所图书馆合并建立。馆址位于长春市斯大林大街112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院内。馆舍面积为2130平方米,其中阅览室面积840平方米,书库面积95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340平方米。藏书约26万册(件)。馆内设采访、分编、期刊管理、图书出纳、中文资料、计算机课题组等6个部室,并设有所属实验工厂图书分馆(工作人员3人、藏书3.6万余册)。该馆主要任务是为科研与生产提供技术书刊、文献。服务方式主要有书刊资料外借、馆内阅览(设两个阅览室,有阅览座席124个)、文献检索、定题服务等。
(三)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图书情报室
该室成立于1966年2月,不久因开展“文化大革命”停止工作,1979年10月恢复工作。馆址在长春市工农大路10号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楼内。藏书约5万册,馆舍面积320平方米(其中库房209平方米、阅览室44平方米)。室内设图书组、期刊组、资料组。该室主要是为地理科学研究提供书刊、文献资料。服务方式有图书借阅、室内阅览、专题服务等。
(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图书馆
该馆于1948年12月建立。初期有工作人员2名,藏书2846册。由于研究所几经调整,从多学科发展为以化学化工为主的单一学科的研究所,该馆在服务方向、藏书建设上亦随之有较大变化。1978年12月,根据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会议精神,该馆隶属于本所新组建的图书情报室。1984年图书馆曾一度从图书情报室分出,独立建制。1986年10月又合并组成图书情报室。其中图书馆有工作人员16名,分设采编、期刊、出纳、复印、照相等5个组;占用房舍面积900平方米(其中阅览室6个,计120平方米);藏书8万余册,合订本期刊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300余种。该馆主要任务是为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四大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书刊、文献资料。服务方式有书刊借阅、室内阅览、文献检索、复印等。
(五)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图书馆
该馆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吉林技术物理所图书馆,藏书5万余册,馆舍面积756.85平方米。馆内分采编、阅览、检索等3个部室。主要任务是为全所科研、生产提供文献资料。服务方式有馆内阅览、为研究课题跟踪服务等。
(六)长春汽车研究所图书馆
该馆建于1953年3月,馆址在北京市南池子76号。1957年迁到长春市宽平大路长春理工学院院内,原名为一机部汽车研究所图书馆。1961年搬迁到长春市创业大街17号,改称今名。1985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技术图书馆并入该馆。有工作员17人,藏书约7万册,馆舍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书库面积为400平方米,阅览室面积为300平方米,检索资料室面积为300平方米。主要任务是为汽车研究和长春第一汽车厂的技术改造提供书刊、文献资料。
四、工厂与工会系统主要图书馆
(一)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图书馆
其前身为1954年建立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会图书馆,工作人员2名,馆舍面积40余平方米,藏书2000余册。其后,与第一汽车制造厂技术图书馆合并,改称现名。馆舍面积1500平方米;至1987年有工作人员75名,馆舍面积7030平方米,藏书35万册。馆内设有采编部、报刊部、检索部、借阅部、综合部。主要任务是为全厂近10万名职工、学生的生产、学习服务。服务方式有图书借阅、馆内阅览(为学生自学开辟了学习室)、定题跟综服务、举行书刊报告会。为方便读者,提高服务效率,与各分厂所属单位的69个图书馆(室)组成了图书馆网,可利用图书56万册。
(二)铁道部长春客车厂工会图书馆
其前身是1956年建立的厂俱乐部图书室,1958年改建为图书馆。有馆舍40余平方米,工作人员1名。1978年成立图书馆网管理小组,在车间等处设有46个图书室,由兼职人员管理,供全厂6000余名职工借阅图书,流动书籍达3.24万册次。馆内藏书2.6万余册,报刊140余种,馆内阅览用厂文化宫、阅览室,可容纳近百名读者。服务方式主要有图书借阅、馆内阅览、流动借阅、读书辅导报告等。
(三)长春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
1958年建馆,是长春市工会主办的工人文化福利事业。馆舍面积330平方米(其中书库两个计160平方米、阅览室3个计80平方米、外借室1个40平方米、办公室50平方米),藏书10余万册(其中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2千余册,哲学2千余册,历史8千余册,政治、经济6千余册,法律、军事1千余册,科学、技术、医药、卫生3万余册,文学艺术4.9万余册),报刊400余种。服务方式有图书借阅、馆内阅览、举办读书报告会、讲演会、实行科技项目跟踪服务。
(三)长春铁路工人文化宫图书馆
1950年建馆。馆舍面积224平方米(其中书库100平方米,阅览室100平方米、办公室24平方米)。藏书4.5万册(其中社会科学类图书1.2千册、历史类图书1.3千册、科技类图书4千册、文学作品3.85万册),报刊300余种。服务方式有图书借阅(发出借书证2700个、年借阅达2.8万人次),馆内阅览、举办书刊报告会、书评会。为充分发挥图书作用,在长铁分局所属铁路沿线,建立4个图书流通站。
附注
(注:①1910年4月10日《盛京时报》。)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出版者:长春出版社
本志上下年限为1881至1988年,从机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群众文化等方面记述了长春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长春市图书馆
相关机构
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相关机构
吉林省图书馆
相关机构
榆树县图书馆
相关机构
农安县图书馆
相关机构
双阳县图书馆
相关机构
德惠县图书馆
相关机构
九台市图书馆
相关机构
长春市宽城区图书馆
相关机构
吉林大学图书馆
相关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相关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
相关机构
吉林工业大学图书馆
相关机构
白求恩医科大学图书馆
相关机构
长春地质学院图书馆
相关机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
相关机构
长春汽车研究所图书馆
相关机构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图...
相关机构
铁道部长春客车厂工会...
相关机构
长春市工人文化宫图书...
相关机构
春铁路工人文化宫图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