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作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75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作品
分类号: J69;J72
页数: 29
页码: 306-334
摘要: 本节介绍了自清代至1988年长春市音乐和舞蹈作品发展情况。
关键词: 音乐作品 舞蹈作品 长春市

内容

音乐和舞蹈作品,主要分创作作品与传入作品两类。音乐方面有独唱、二重唱、合唱等声乐和民族器乐与西洋管弦乐独奏、合奏、协奏等。舞蹈方面有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长春市的音乐舞蹈作品,最早多半源于民间,以民歌小调、鼓吹乐和大秧歌为主。清末民初则在一些学校兴起了传唱创作歌曲或器乐演奏,以及小型舞蹈表演。东北沦陷期间,日伪统治当局曾利用音乐舞蹈为其推行侵略政策和奴化教育服务。至于使得全市音乐舞蹈创作的全面发展与繁荣,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的事情。
  一、本地的音乐舞蹈作品
  (一)声乐
  清末至民国年间,流动在长春市城镇乡村的艺人,在东北民歌小调基础上口头传唱的《月芽五更》、《大将名五更》等,在民间广为流行。
  东北沦陷期间,日伪统治当局为利用歌曲这一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奴化中国人民,经常采取号召、征集、评比、奖励等办法,极力鼓吹创作宣扬“日满一德一心”、“共存共荣”、“王道乐土”等所谓“满洲国民歌曲”。并强行推广或组织音乐表演团体演唱。最先炮制出的一首粉饰日本侵略者,颂扬伪满洲国,借以欺骗和麻痹中国人民的反动歌曲,是由伪国务总理郑孝胥作词、日本人园山民平谱曲的伪满洲国“国歌”。这首歌,从1933年开始,强令东北人民学唱。
  1934年1月26日,《大同报》以该报征文部的名义,发表“征集《满洲国国民歌》简章”。同年3月,《大同报》再次发表“征集帝国国民歌曲简章”,申明:“歌词录用后,由本报社聘专家制谱”。同年4月6日,该报发表消息称:“经袁金铠参议为审查委员长,会同审查委员审查结果,照章采取三名,外选佳作五名”。长春的韩涛魄、陈诗鸣、谭心诚等人的作品入选。报称:“上述入选的歌词,经填制歌谱后,由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灌制”。
  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溥仪发表“时局诏书”。要求“举国民而尽奉公之诚,举国力而援盟邦之战”。自此,沦陷区的声乐创作和演出活动一直实行所谓“战时体制”,极力利用歌曲宣扬“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完遂圣战”等“国策”,以“昂扬决战意识”。1942年1月,伪满《满洲新闻》社和“满洲新闻协会”向全东北征集《打倒美英大东亚兴隆之歌》,应征的作品共有2390篇。、其中,日文1836篇,中文554篇,并决定“当选作品在万寿节的佳日向全满同时发表”。同年3月,伪协和会中央本部为“谋求协和会使命的昂扬”,开始征集《协和会会歌》。4月,伪新京特别市公署决定“向全体国民广泛地征集新京市市歌,用于市民的行事和市民集会之际的齐唱”。并“委托市歌制定委员会选作一篇,赠市长奖(奖金五百元)。佳作若干”。6月,伪满民生部决定为《满洲厚生运动之歌》编曲,以“昂扬国民的士气”。8月1日,《满洲新闻》报道:“满洲电电广播部已于四月以来向全满悬赏募集建国十周年纪念歌谣,至今,应募的作品,日文国民歌谣六百五十四篇,童谣四百六十篇;满文国民歌谣二百六十三篇,童谣二百六十篇。”其中,长春的《乐园之颂》(张如是作)、《乐滔滔》(王召洲作)等入选。此期间,伪协和义勇奉公队中央统监部又募集了《奉公队行进歌》250篇。同年11月,“满洲歌谣研究会”制定了“十周年纪念庆祝歌曲”——《年轻的满洲》。这一年,由日本人田中俊资作词,董清才作曲的《满洲建国十周年纪念歌》在“征集建国十周年庆典作品”活动中入选并获奖。
  1943年2月17日,伪“勤劳奉仕局”制定的《勤劳奉公队队歌》在“新京协和会馆”举行“发表会”。同时发表的歌曲还有:《勤劳奉公队队歌行进曲》、《从今齐向前》等。由演员陶然、赵钟、黎萍等演唱。6月20日,由“乐团全满委员会”在“新京”举行“发表作品演奏会”,演出的新作品有:女声独唱曲《春愁》(于凤鸣作曲,顾常贤演唱)。男声独唱曲《货郎之歌》(刘树权演唱)。7月20日,“满洲作曲家协会”在长春召开“第一次表演发布会”。同年,“满洲歌谣研究会”又征集了“开拓团歌”230首。其中“满语”(汉语)歌曲40首。12月,“满洲作曲家协会”对该会创作的“日满语歌曲”进行审查。入选的作品有:《催眠歌》(王恩显曲)、《工作歌》(王国栋词、郝文秀曲)。儿歌《杨树叶》(王恩显曲)。1944年,日本侵略者从全东北抓走“壮丁”10万余人,运到前线充当炮灰。为了欺骗群众,制造声势,于同年6月21日发表征集“适合欢送壮丁的勇敢行进歌”。12月8日,为“纪念大东亚战争三周年”,“满洲艺文协会”又向全东北征集《决战满洲国民谣》。应征歌曲共450余首,长春姚继强创作的歌曲被评为“佳作”。
  座落在长春市郊拉拉屯的“新京陆军军官学校”,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培养伪军官而设立的高等军事学校。在这所为敌人所严密控制的军校里,一些爱国学员以歌曲为武器,揭露敌伪罪行,表达抗日心声。中华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是军校学生人人会唱的歌曲,以抒发“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强烈愿望。不仅如此,还有一首由学生填词的当代《满江红》,在学生中秘密传唱,歌词是: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涛大作。
  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
  黑龙江畔列城郭。
  到而今外寇任纵横,风尘恶。
  甲午役,土地割。
  甲辰年,主权夺。
  看江山如故,异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锐旅,
  一战恢复旧山河。
  待归来永做蓬莱游,
  念弥陀。
  这首歌,感情真挚,表达了沦陷区中国人民的抗日爱国之心。
  1944年加入军校的学生张作斌①为六期学生创作的《志士之歌》歌词,由学生赵乃斌谱曲,成为六期学生的“期歌”广为传唱。歌词是:
  那华都巨楼沃野,
  那黄河泰岳长城,
  这五千年来的文明,
  是血和汗的结晶。
  到如今外患当头,
  国权已被人操纵。
  快起来青年的志士,
  高燃起那爱国的热情。
  我们要精诚团结,
  去和那恶魔抗争。
  那唐宗汉祖开疆土,
  那岳军杨将抗金兵,
  郑成功一岛尚抗争,
  中华儿女个个英雄。
  怎忍贼傀儡儿皇称帝,
  怎忍狗军阀自溃长城。
  快奋起四万万同胞,
  团结紧力量无穷。
  誓迸出满腔热血,
  绝不让倭寇横行。
  “新京陆军军官学校”中的地下抗日组织——恢复会,经常运用爱国的群众歌曲,鼓舞自己的成员和军校中的爱国者,和敌人进行不调和的斗争。恢复会成员吕殿元①创作的一首歌词,被定为恢复会的会歌。歌词是:
  夺我数省尚不足,
  复逞野心妄图中原战连年。
  中华族被人摧残,谁可怜!
  灭我族,经济文化变成灰烟。
  恢复失地并主权,
  自由平等,世界大同永无争。
  同志们,驱敌雪耻,
  祖国奉还。
  这首歌,巧妙地利用日本国国歌的曲调填词。每当日本教官命令学生唱日本国国歌时,学生们便唱这首歌词。日本教官听不懂中国话,见学生唱得很卖劲,连声鼓励说:“唱得好,唱得好!”
  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后,在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清算汉奸恶霸和动员民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群众运动。广大专业、业余音乐工作者和民间艺人,运用群众歌曲的创作和传播,发挥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战斗作用。最初,大多是套用人民群众所熟悉的民歌曲调编写新词。如《翻身五更》的歌词是用《月芽五更》曲调填写的;《生产忙》则是据东北民歌改编而成。榆树县农民群众为了纪念被地主陷害的农会干部马玉,采用山西民歌《左权将军》的曲调,填写了四段歌词:“马玉同志家住榆树县王家村。/他是我们的优秀农会主任/老乡们哪,他是我们优秀的农会主任/……”。唱词通俗易懂,感情真挚,旋律委婉动听,如泣如诉,表达了农民痛恨恶霸地主和对烈士马玉的怀念之情。这首歌,很快在榆树县内外广泛流传。在吉北地区,包括榆树、九台、德惠一带,由本地和外地干部及音乐工作者和当地民间艺人创作歌曲主要有:《分土地》、《民主联军和老百姓》、《齐动员》、《担架队员之歌》等。地方特色浓郁,流传很广。1946年,从延安来到榆树县的著名诗人、作家李则兰(李又然),任榆树吉北联合中学校长期间,创作了校歌《互相照耀》,歌词写道:
  婴儿需要母亲抚养,
  我们需要毛泽东思想。
  团结活泼严肃紧张,
  我们下乡进工厂上前方,
  就像那满天星光互相照耀。
  群星环绕皎洁月亮,
  我们信仰人民的力量。
  团结活泼严肃紧张,
  我们集体学习互相提高,
  就像那战马飞奔上战场。
  这首歌,反映了吉北联中办校方针和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在广大师生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围困长春守敌期间,吉林省军区文工团随军转战,在长春市周围创作和演出的歌曲有:《军队向前进》、《解放军永远打胜仗》、《冲锋歌》、《独胆英雄无敌手》、《坚决挖掉总苦根》、《围困长春城》等。这些歌曲,在鼓舞军民斗志和瓦解敌军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1952年,全市的音乐创作更加紧密地配合了国民经济建设和党的各项中心工作。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长春市文化主管部门坚决响应全国文联发出的《关于文艺界展开抗美援朝宣传工作》的号召,于同年12月5日,由长春市保卫世界和平反美侵略委员会分会编辑出版了《反美侵略征稿汇集》,汇编了歌曲《保卫祖国》(李景隆作词,王恩显作曲)、《争取和平,不怕战争》(吕金藻作词,尹志超作曲)、《幸福的明天必定出现》(张家愚作词,朱之谦作曲)、《保卫祖国,保卫边疆》、(曾广裕作词,孙宪作曲)、《争取和平,不怕战争》(杨余申作曲)、《抗美援朝,卫国保家》(刘魁作词并编曲)等9首抗美援朝歌曲。12月12日,长春市文联编辑《抗美文艺演唱材料》歌曲专号,推荐《我们是毛泽东的青年》(王雅彬作词并谱曲)、《保卫人民江山》(艾克作词,先程作曲)、《把美帝赶出朝鲜》(张士魁作词并谱曲)等9首歌曲。12月28日,长春市文联又编辑《抗美文艺演唱材料》歌曲专辑第8号,发表11首歌曲。这批群众歌曲,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援助友邻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这一时期,在省内外影响较大的声乐作品还有:东北电影制片厂音乐科由瞿维、张鲁作曲,由王昆、孟盂演唱的影片《白毛女》插曲《北风吹》、《剪喜字》,在全国广为流传。歌曲《草原到北京》(王肯填词,赵云程编曲)、《白呀白嘎拉山》(王枢平、王肯词,赵云程编曲)前者以蒙古族民歌为基调,后者以鄂伦春族民歌为基调创作而成,皆表达了两个少数民族翻身后的喜悦心情和对毛泽东主席的无限热爱。曲调朴实、亲切,民族风格浓郁。在省内外广为传唱。并于1954年在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获奖。
  1953年至1957年,国家进入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时期。长春市文化局和长春市文联引导广大音乐工作者,忠实地对待宝贵的民族艺术传统,在向民族、民间音乐学习的同时,坚持深入工农兵生活,为密切配合各项中心任务和生产建设,创作出一大批深受群众欢迎并广泛流传的歌曲。由刘中作词、张先程作曲的男中音独唱《老司机》,内容取材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描写老汽车司机第一次驾驶国产汽车时的欣喜心情和自豪感。曲调以东北民歌及二人转的某些音调为素材,民族风味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感情真挚,亲切上口。歌词是:
  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
  拉起了手风琴咱们唠唠家常。
  想当年我十八岁就学会了开汽车呀,
  摆弄那外国车呀,我是个老内行。
  可就是没见过中国车啥模样,
  盼星星,盼月亮,
  盼的那个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啊,嘿嘿!
  一把抓的胡子我剃了个溜溜光啊,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转一转这黑油油的方向盘哪,
  摸一摸明亮亮的玻璃窗啊,
  看一看仪表上的中国字儿啊,
  按一按小喇叭清脆又嘹亮啊,
  这声音叫的我眼发湿呀心发慌,
  脚乱动,手乱忙,
  不知国产汽车有股啥力量,
  嘿,弄的我一辈子头回这么紧张啊!
  毛主席检阅着国产大汽车呀,
  那一天外国朋友可来的实在多呀,
  观礼的男女代表欢呼声一片哪,
  满天的鲜花满天的和平鸽。
  当时我像听见,
  毛主席把话说,好同志好汽车,
  乐的我两手乱动忘了掌稳舵呀,
  天安门广场前这汽车就扭了秧歌啊。
  祖国的土地,大的了不得呀,
  我开着国产汽车跑的多快活呀,
  真想着一转眼我跑遍了全中国,
  把所有的建筑材料都装上我的车呀。
  日夜的呀不停着哇,
  运粮食啊,运钢铁,
  爬大山哪,过大河呀,
  我老头亲自开车建设咱们中国呀,
  再活上五六十年我也不嫌多呀,
  我也不嫌多!
  这首歌,由长春市歌舞团周文山于1956年首唱,1957年1月参加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会演,受到好评,并由中国唱片社录制了唱片,很快在全国广为传唱。
  这一时期,创作并流传或影响较大的歌曲还有:《上班歌》(王肯作词,赵云程作曲)、《纺织姑娘歌》(张天授作词,刘振邦作曲)、《唱北京》(鸣戈作词,先程作曲)、《合作真比单干好》(后改为《合作社就是好》,刘中作词,先程作曲),以及张新民创作的《老郜头入社》、和张先程作曲的《夸新人》、《女民兵》、《婆媳顶嘴》等。其中,由刘中作词、先程作曲,由长春市歌舞团黄雅春等演唱的表演唱《二嫂夸汽车》,富有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生动活泼。在参加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会演中受到欢迎。并由中国唱片社录制了唱片。这一时期,长春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影片插曲,在全国广为流传的有:《草原上的人们》插曲《敖包相会》(王树理、吴秀云演唱)、《草原牧歌》(舒超、吴秀云演唱),儿童故事片《祖国的花朵》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浆》(乔羽词、刘炽曲),故事片《神秘的旅伴》插曲《缅桂花开十里香》(潘振词、棣昌曲,温明兰、李世荣演唱),故事片《上甘岭》主题歌《我的祖国》(郭兰英领唱),以及由雷振邦作曲,温明兰、吴颖演唱的故事片《芦笙恋歌》插曲等。
  1958年至1966年上半年,全市的声乐创作在曲折中获得较大发展。1958年,由于受“大跃进”浮夸风的影响,曾提出“写中心、唱中心”“人人写诗、人人画画、人人唱歌”的口号。多数作品违反创作规律,内容脱离实际,如:榆树县创作的表演唱《人民公社就是好》,歌词写道:“丰收的庄稼真出奇儿/高粱顶破天儿/豆子压塌地儿/稻穗爱煞人儿/棒小伙子才扛一根儿/每亩地产量都超过万斤儿……”由于内容的浮夸只能传唱一时。但这一时期由于重视了群众歌曲的创作,并强调了音乐创作要坚持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不仅涌现出一些新的词、曲作者,而且也不乏可取之作。
  1958年2月13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时,青年工人刘成福光荣地和毛主席握手后,激情难抑,当即和工人业余作者张永善、董军工、于德成共同合作,创作出歌曲《毛主席来到汽车厂》(于德成、张永善作词,董军工、刘成福作曲),歌词充满激情,旋律流畅,经汽车厂业余文工团首演后,很快地在全厂传唱开来。
  女声表演唱《王二姐思夫》,据同名二人转(单出头)改编(张新民、于岚改词,张新民编曲),由吉林省歌舞剧团1959年首演。1960年6月19日《吉林日报》发表评论称:“《王二姐思夫》等是挖掘整理东北民间歌舞素材经过加工而成的……像一出抒情、欢快的小歌舞剧”。因深受群众喜爱,成为省歌舞剧团经常演出的保留节目。
  女声表演唱《要彩礼》,张新民据二人转《杨八姐游春》改词并编曲。1960年吉林省歌舞剧院先后以女声表演唱、女声独唱、男声独唱等形式演出200余场,受到省内外观众的欢迎。1980年4月参加全国部分省、市民族民间唱法独唱、二重唱会演,被评为优秀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播放,由中央音乐学院收入《民歌教材》,并由崔嵚演唱录制了盒式磁带,行销全国。
  男声小合唱《摔灯碗》,叶茂昌、于岚、周文山据吉林民谣改词,张新民编曲。音乐以东北民歌《小货郎》为素材。词曲以热情、诙谐、欢畅的格调,反映了农民对家乡修建水电站,家家安上电灯,一改祖祖辈辈点小油灯的喜悦心情。1960年吉林省歌舞剧院先后在东北、华北及南方一些城市中演出百余场。同年,在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演出中,也受到了欢迎。
  男高音表演唱《一群美国兵》,王孝先、张新民作词,张新民作曲。音乐以单弦牌子曲为素材,以辛辣的讽刺手法,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吉林省歌舞剧院在省内外和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访问演出中,均反响强烈。1960年被收入《吉林省优秀歌曲选》。
  少年儿童合唱《红领巾之歌》,王伟作词、尚德义作曲。全曲由《红领巾进行曲》、《幸福的时代》、《当我们长大的时候》、《祖国你说吧》4首歌曲构成,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和朝气蓬勃、立志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声乐作品还有:《汽车工人志气高》(于德成作词、刘成福、董军工作曲),女高音独唱《绣东风》(刘中作词、张先程作曲)。男声小合唱《赶爬犁》(焦村方词曲),女声小合唱《叫五更》(东北民歌,先程改编),男中音独唱《共产党是俺主心骨》(张藜作词、先程作曲),以及表演唱《四老汉夸水库》、《歌唱郭恩吉》,大合唱《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60年代初期,创作题材还接触到一个新的领域,即:为毛泽东同志的诗词谱曲,令人耳目一新。主要作品有:由朱广庆编曲、吉林省歌舞剧院演出的合唱沁园春《雪》、七律《送瘟神》二首、忆秦娥《娄山关》,女声琵琶弹唱菩萨蛮《黄鹤楼》、浪淘沙《北戴河》、卜算子《咏梅》等。对此创举,中国著名作曲家李劫夫曾予以高度评价。
  这一时期,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影片插曲或主题歌,大多在全国广为流传。主要有:由张棣昌作曲、李忆兰领唱的《党的女儿》主题歌《兴国山歌》(1958年),由季康作词、雷振邦作曲,李世荣和赵履珠演唱的《五朵金花》插曲《蝴蝶泉边》(1959、年),由张棣昌作曲、温明兰演唱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插曲《樱桃好吃树难栽》(1959年),由玛拉沁夫作词、通福作曲,李世荣、吴颖、舒超、吴秀云演唱的《草原晨曲》主题歌(1959年),由雷振邦作曲,傅锦华、李世荣等演唱的《刘三姐》插曲(1960年),由张棣昌作曲、郭兰英演唱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插曲《人说山西好地方》(1963年)。由雷振邦作曲,于淑荣、王颖、李世荣、王信纳演唱的《冰山上的来客》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草原之歌》、《怀念战友》、《冰山上的雪莲》(1963年),以及由李㭠演唱的《英雄儿女》主题歌《英雄赞歌》等。
  作曲家雷振邦,满族,北京市人。1955年调入长影从事电影音乐创作。他的代表性声乐和器乐作品有:影片《刘三姐》音乐,获1962年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冰山上的来客》音乐,获1963年吉林省第一届“小百花奖”优秀音乐奖;《小字辈》插曲《青春多美好》,获1979年吉林省“小百花奖”优秀音乐奖。他创作的影片插曲,旋律优美动听,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民族风味浓郁,使群众感到亲切、贴心,并得到了广泛地流传。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禁锢政策,歌曲创作曾出现过《战斗的东方红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们是批林批孔的主力军》,以及为庆祝革命委员会成立而创作并强行学唱的《松花江畔一片红》、《青山绿水换新天》等歌曲。1971年始,根据国务院文化组的统一部署,吉林省文化局和长春市文化局相继成立革命歌曲征集小组和革命歌曲征集办公室,多次组织专业和业余词、曲作者举办创作学习班。至1976年,创作歌曲达数百首之多。其中,大部分是歌颂“文化大革命”或对领袖的颂歌,皆曾传唱一时。较受群众欢迎的歌曲大多是反映生产斗争和歌颂工农兵的作品,如:《女钻工之歌》(王亮作词、张朋弟作曲)、《炼油工人真豪迈》(佚名词、王高弦作曲)、《地质队员之歌》(胡正斌作曲)、《拖拉机手之歌》(刘士贤、宋斌庭作词,崔义光作曲)、《营业员之歌》(冠钧作曲)、《千年铁树开了花》(王卓作词、尚德义作曲)、《油田的早晨》(尚德义作曲)、《我送报刊走的忙》(王红路作词、杨志明作曲)、《我为人民站柜台》(傅军作词,萧永泽、正部作曲)、表演唱《送咱队长上大寨》(小顾作词、先程作曲)等。此外,由施万春作曲,蒋大为、韩溪演唱的故事影片《青松岭》主题歌《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曾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由张天民作词、秦咏诚作曲,边桂荣演唱的影片《创业》插曲《满怀深情望北京》,抒发了大庆油田工人的豪情,旋律优美、深沉,也深受群众喜爱,并在全国流传。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广大音乐工作者怀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切怀念,和对“四人帮”的无比义愤,很快创作出一批揭批“四人帮”的罪行和颂扬、怀念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歌曲,如大合唱《粉碎“四人帮”人心大快》、独唱《扬眉剑出鞘》、童声独唱《戳穿“四人帮”的黑心肠》、女声独唱《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坎上》、男声小合唱《咱要去瞻仰毛主席遗容》、合唱《颂歌献给敬爱的周总理》、女中音独唱《周总理当年来傣家》、男中音独唱《总理送我一支笔》、女高音独唱《当我走进总理纪念馆》、独唱《长征路上的周副主席》、男女声二重唱《周总理当年战斗在山城》等。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工作者的创作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声乐创作出现新的繁荣,题材、体裁、形式、风格日趋丰富多样,数量与质量均有所增加和提高,并在创作上进行了新的探索。涌现出一大批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和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花腔女高音独唱曲《科学的春天来到了》,1980年由吕金藻作词、尚德义作曲、包桂芳演唱。这首歌曲音调明快,情绪热烈、奔放,表现出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鼓舞下,广大知识分子为建设祖国而向科学进军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喜悦心情。同年,在省文化局、省音协举办的庆祝建国30年歌曲评奖中获一等奖,并很快在全国流传。
  作曲家尚德义,1932年生,辽宁省人。5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吉林艺术学院任音乐教师。其代表性作品还有:《伟大祖国跨上时代骏马》、《春风圆舞曲》、《有位同志最会笑》、《春姑娘》、《小鸟飞来了》、《火把节的欢乐》等,均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花腔歌曲创作中,独辟蹊径,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包桂芳,1932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1949年9月,参加东北电影制片厂做声乐演员。1959年到保加利亚索非亚音乐学院深造。1963年调回长影,在省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1978年,在中共吉林省委支持下,成立了包挂芳声乐教学小组,为培养青年歌唱学员作出贡献。
  《长白山大合唱》,张藜作词、张永学作曲,初创于1963年,由吉林省歌舞剧院首演。大合唱的第一乐章《天池风暴》,1980年重新修改,并完成全部作品。1981年由省歌舞剧院再次上演,指挥朴佑,第一乐章《天池风暴》,以雄浑的气魄,叙述了长白山区人民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赞扬了东北人民的革命传统。第二乐章《三江绣锦》,抒发了三江两岸人民获得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歌颂了东北人民建设家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第三乐章《欢乐的长白山》,表达了粉碎“四人帮”后东北人民欢欣鼓舞的景象,以及为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奋发图强雄心壮志。大合唱意境深邃,内容积极向上,语言富于音乐形象,在史诗性方面进行了探索。曲作者以东北民歌、朝鲜族民歌为素材,曲调具有民族的、地方的特色,旋律清新优美。在1981年第四届长春音乐会上受到好评,同年获吉林省创作一等奖。
  歌词作家张藜,1957年调入吉林省歌舞剧团,1978年调入中央民族乐团从事歌词创作。他能歌善诗,歌词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特色,尤以描写东北风情而闻名全国。由他作词的主要歌曲有: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插曲、《亚洲雄风》、《祖国之爱》、《东北我的黑土地》、《鼓浪屿之波》、《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等数百首。已有7部歌集、理论集和数百首歌曲的录音盒带问世。
  大合唱《祖国啊,母亲》,宋斌廷作词、朴佑作曲并指挥。吉林省歌舞剧院1981年演出。全曲以《啊,母亲》、《幸福回到我的祖国》、《光荣颂》三个乐章,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抒发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无比喜悦之情,颂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长征大道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表达了人民对未来充满着必胜信心。曲作者以朝鲜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吸取了汉族民间音乐的精华,运用中国革命歌曲行腔吐字处理方法,并借鉴了西洋多声部合唱的艺术手段,成功地运用了四部混声、无伴奏合唱、花腔、男女领唱等各种声乐艺术处理方法,新颖别致,动律性强,富有立体感;1981年在第四届长春音乐会上受到好评。同年获吉林省创作一等奖。
  少年儿童歌曲《小雪橇》,刘士贤作词,金凤浩作曲。歌词是:
  我的小雪橇。轻便又灵巧,
  它能载着我,雪地飞快跑,
  高坡往下滑,风在耳边叫,
  好像那驾火箭,飞翔在云霄,
  啦啦啦啦啦啦飞翔在云霄。
  我的小雪橇,爱蹦又爱跳,
  它要一翻身,把我给摔倒,
  滚了一身雪,帽子也摔掉,
  逗得那小朋友,拍手哈哈笑,
  啦啦啦啦啦啦拍手哈哈笑。
  歌词富有儿童情趣,音乐形象鲜明,曲调活泼跳跃。曾获“1976—1981年全国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二等奖,选入《1949—1989全国获奖儿童歌曲选》、《中国少年儿童歌曲精选》、《星星火炬之歌》、《广播歌曲选》、《快乐歌唱》等10余种歌曲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广播合唱团演唱,中国唱片社出版盒式磁带。
  女声独唱《党啊,中华民族的希望》,刘士贤作词,金凤浩作曲。歌曲运用比兴的手法,形象的音乐语言,健康向上,富有浓郁的朝鲜族民族风格。首发于《音乐小杂志》,后编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音乐集)。长影乐团录音,常慧霞演唱。曾作为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长春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广为传唱。
  歌词作家刘士贤,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60年代始从事歌词创作,先后在全国各级音乐刊物上发表歌词(已谱曲)500余首。其中,有60余首歌词(已谱曲)在全国各级征集中获奖。主要作品还有:歌曲《生活离不开笑》、《跑万米》、《长鼓啊,敲起来吧》、《卖票的小伙子》、《母亲的心》等。1988年由长春音乐家协会编印出版的刘士贤作词歌曲选《春天的歌》,收入歌曲50首。
  女高音独唱《昨夜的雨》,王英惠作词,胡正斌作曲。吉林省歌舞剧院王春萍演唱,抒情优美,风格独特。在1981年长春音乐会中评为优秀作品,同年获吉林省歌曲创作一等奖。后被中国音乐学院选入声乐教材。
  女声独唱《松花江,美丽的江》,房德文作词,胡正斌作曲。此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展示了充满美好希望的新生活。在1981年长春音乐会上,被评为优秀节目。
  童声组歌《园丁颂》,陈福利作词,徐新圃作曲。全曲由《园丁与鲜花》、《灯光与星光》、《眼睛与心灵》、《老师和妈妈》、《放心吧,老师》5首歌曲构成,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受到广大教师和少年儿童的欢迎。
  小合唱《飞吧,我的滑雪板》,房德文作词,高鸿亮作曲。此歌曲以欢快急速的旋律,塑造了雄鹰般的滑雪健儿形象,音调新鲜、活泼、优美。别具一格。
  小合唱《牛铃》,何畏作词,胡正斌作曲,描绘一群黄牛映着落日的余辉,伴随串串铃声,迈着坚实而又沉着的步伐向山村走去。旋律优美,被誉为“宛如一首抒情诗”。
  儿童合唱曲《大森林的孩子》,1984年由宋斌廷作词,朴佑作曲。音乐语言清新,情绪明朗欢快,曾先后获全国少年儿童歌曲鼓励奖,东北三省少年宫首届文艺会演音乐作品创作一等奖,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二等奖。
  这一时期,由长春市业余词作者韩先杰与作曲家谷建芬创作的歌曲《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和陈雪帆作词,金凤浩作曲的《美丽的心灵》,在1980年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优秀作品评选中,获优秀作品奖。同年,《美丽的心灵》在全国优秀群众歌曲评奖中,获优秀群众歌曲奖。
  这一时期,随着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影片的增多,出现一大批电影插曲。其中,在全国影响较大,深受群众喜爱的有:由雷振邦作曲、李秀文演唱的《小字辈》插曲《青春多美好》;由吕远、唐诃作曲、李秀文演唱的《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由雷雨声作曲的《客从何来》插曲《迎宾曲》;由吴大明作曲《绿色钱包》插曲《春雨濛濛地下》;由吴大明作曲的《勿忘我》插曲《勿忘我》;由高风作曲的《但愿人长久》插曲《华灯我对你说》;由高风作曲的《忘忧草》插曲《我和哥哥一路歌》;由范伟强作曲的《路边吉它队》插曲《童年》;由朱广庆作曲的电视剧《响铃公主》插曲《蓝天上有一朵白云》,以及由李秀文演唱的影片《柳暗花明》插曲《花溪水》、《药》插曲《慈母心》、《元帅与士兵》插曲《祖国之爱》、《明天回答你》插曲《寂静的夜》等。
  被誉为“幕后歌手”长影乐团青年歌唱演员的李秀文,以科学的发声法为根本,兼采各族民歌和地方戏曲的风格、韵味、吐字、行腔之精华,音色甜美,韵味浓郁,善于演唱多种类型和风格的歌曲与戏曲选段,如:山西民歌、陕北民歌、湖南民歌、湖北民歌、藏族民歌、蒙古族歌曲、河南梆子、河北梆子,日本歌曲、苏丹歌曲等。在1981年第四届长春音乐会上,演唱的歌剧《红湖赤卫队》选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受到与会入员的高度赞扬。
  (二)器乐
  长春市最早出现的器乐曲,是民间鼓吹艺人吹奏的传统曲牌和民间小调,据曲牌名称考证,大多为元、明、清流传下来的,随着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曲目亦多有取舍增删。及至民国年间,更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东北沦陷期间,日本侵略者提倡和推崇西洋器乐,限制了民族器乐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器乐曲和西洋管弦乐曲的创作均有一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民族器乐曲主要作品有:吉林省歌舞剧团演出的民乐合奏《逛灯》(杨伟、李长泰作)、笛子独奏《迎春曲》(刘鹤石、李永奎作)、民乐合奏《新春锣鼓》(朱广庆作)、古筝独奏《春到田间》等。1963年,由朱广庆创作,吉林省歌舞剧团民族乐队首演的民乐合奏《风雪爬犁》、《驷马铜铃》,富有东北地方特色,深受音乐界与广大观众的好评。两支乐曲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其他电台录音播放后,广为流传。60年代至70年代,西洋器乐曲的创作也有所进展,如:尚德义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喜丰年》、《新疆舞曲》,长笛独奏曲《赶牲灵》,刘振邦创作的大提琴独奏曲《刘志丹颂》等。这批作品,均以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为基调,在运用西洋乐器表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1974年,由朱广庆、朱中堂、王军创作的交响音乐《杜鹃山》,是在长春市出现的第一部大型管弦乐作品,在省内外颇有影响。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器乐曲的创作,又有了新的发展。民族管弦乐《普天同庆》,作曲张式功,吉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演奏。乐曲以深情细腻的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同“四人帮”英勇斗争的壮烈情景,在1979年全省文艺会演中获创作奖;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中被誉为优秀节目。
  曲作者张式功,1961年肄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先后在省歌舞剧院,长春市歌舞团,省民族乐团任演奏员、作曲兼指挥,现为一级作曲。他的作品还有:合奏《听松》、笙协奏曲《文成公主》(与人合作)、合奏曲《日月潭边》、《开花调》等。
  民族管弦乐曲《听松》,张式功据民间艺人华彦钧(阿炳)同名二胡独奏曲改编。乐曲以磅礴的气势,描绘出滚滚的松涛和挺拔的苍松形象,借以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和岳家军无往不胜的军威,歌颂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豪迈气概。1981年由吉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演奏,同年参加第四届长春音乐会,被誉为“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很浓的作品”。
  笙协奏曲《文成公主》,由张式功和黑龙江省的高扬、唐富集体创作。作品取材于中国唐代文成公主进藏与藏族领袖松赞干布合婚的历史故事。乐曲以生动鲜明的音乐语言,着力地塑造了文成公主的音乐形象。追溯和歌颂了汉藏团结的悠久历史。作品共分4个乐章,结构完整,旋律优美,特色鲜明。1981年由吉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和黑龙江省音乐工作者联合演出,同年在第四届长春音乐会中,被誉为“汉藏团结的史诗。是近年来民族器乐曲创作中的一个可喜收获”。
  唢呐独奏《二人转牌子曲》,吉林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李秋奎改编并演奏。乐曲在充分运用传统的唢呐演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吸收融汇了现代唢呐演奏新技法,以浓郁的东北地方风格、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二人转音乐热情、奔放、高亢、火爆的特点,表现了东北人民为建设祖国而忘我劳动的热烈场景,以及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在1981年第四届长春音乐会上受到了好评。李秋奎的主要作品还有:由他自编自演的唢呐独奏《欢乐的饲养场》、同于延河等合作编曲的吹打乐《欢庆胜利》等。
  板胡协奏曲《蓝桥》,常维圻、杨伟、赵国良以东北民间广为流传的《蓝桥会》故事为内容,以二人转音乐和东北民间音乐曲调为素材而创作。板胡独奏赵国良。作者采用了西洋古典奏鸣曲与中国民族乐曲相溶合的曲体结构,叙述了贫苦妇女蓝瑞莲与正直、善良的书生魏奎元相识、相爱、出逃、殉情的悲剧故事,表现了这对青年男女忠贞的爱情,和为了争取婚姻自由而反抗封建势力的不屈不挠精神。
  板胡演奏员赵国良,1959年从辽宁戏曲学校调入吉林省歌舞剧团。演奏技巧娴熟,善于以情带声,扣人心弦。他演奏的《秧歌调》、《公社送粮队》、《喜庆》、《插秧歌》、《河南梆子腔》,外国乐曲《云雀》等,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和古筝演奏员赵登山演奏的古筝高胡二重奏《浏阳河》、《春来早》,在全国颇有影响,并录制了唱片。
  演奏员赵登山,1948年开始学习古筝,经过多年艺术实践,形成了激情、豪放、潇洒、大方的演奏风格。他演奏的主要作品还有:古筝独奏曲《春到田间》、《欢庆节日》、《松花湖渔歌》,坠胡独奏曲《欢乐的日子》,软高胡独奏曲《迎亲人》等。
  板胡独奏《河南梆子腔》,吉林省歌舞剧院赵国良以豫剧唱腔音乐为基调,编写成的三段体板胡独奏曲。构思别致、旋律流畅、演奏细腻、层次清晰,与打击乐配合默契,和伴奏乐队呼应从容。1981年获吉林省创作、演出一等奖。
  二胡独奏《心向北京唱丰收》,吉林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盲人演奏家甘柏林创作并演奏。乐曲具有强烈的东北地方特色,是省民族乐团的保留节目,并录制成盒式磁带发行全国及海外。
  满族器乐曲《跑火池》,省民族乐团朱广庆作曲、于延河演奏。该曲以满族民俗和满族音乐为素材而创作。演出反响强烈,被全国音协列为“十年来全国优秀器乐曲”,在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比中获奖。
  这一时期,在全国和省内获奖或影响较大的民族器乐作品还有:吉林省歌舞剧院创作并演出的编鼓独奏《小小足球迷》,民乐合奏《庆隆乐舞曲》,据吉剧唱腔改编的民乐齐奏《搬窑》,吹打乐《胡胡腔》,民乐合奏《小货郎》,板胡独奏《插秧歌》,中胡独奏《喜迎铁牛到草原》,扬琴独奏《金莽舞曲》,二胡独奏《陵园行》,云锣与乐队《货郎鼓儿敲》、《幼儿园的早晨》,民乐合奏《欢乐的泼水节》,二胡齐奏《非洲战鼓》,二胡与乐队《仗剑泼情》,筝群与乐队《君子兰》,合奏《搏浪行》,二胡协奏曲《小白菜》,合奏《日月潭边》,小合奏《开花调》,古筝独奏《铁马吟》,双管与乐队《嚶啭黄鹂》,大哨呐与乐队《群雁归》等。
  (三)舞蹈
  民国年间,随着学堂乐歌的兴起,在长春中、小学校中出现了一些儿童歌舞,即在演唱歌曲时加一些简单的表情动作,尚未成为独立、完整的舞蹈作品。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曾由日本人创编少量舞蹈《协和舞乐》(又名《乐土满洲》)、《建国赞歌》等。1941年由“协和舞队”在“新京”(长春)作短暂演出。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舞蹈创作首先在人民群众中兴起,如:《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工农一家人》、《劳动光荣》等,表达了人民的欢腾喜悦心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至1957年间,长春市文工团编演的《红绸舞》,标志着长春市以至全省的舞蹈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里程。1949年年末,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长春市文工团团长赵东黎提出:要“把东北民间大秧歌和京剧中的耍绸子结合起来,创作一个表现人民群众欢庆胜利的集体舞蹈节目”。根据这一创作构思,长春市文工团首先组成以郑建基、王雅彬、杨兆仲、贾玉珠、刘海茹等为主的“大秧歌”创作小组,同时组织人力向长春市京剧团和哈尔滨市京剧演员学习舞长绸的基本动作、身段和技巧。至1950年7月,经过集体创作,节目初具雏型。参加吉林省首届文艺竞赛大会演出,并获得奖励。此后,又经多次修改加工,正式命名为《红绸舞》。表演者有:王雅彬、刘海茹、贾玉珠、杨珍年、刘玉勤、张琳、杨兆仲、郑建基、靳维民、张云、孙和庭、吴桂林。伴奏音乐由陶欣、张先程编曲。服装、道具设计白光远。乐曲吸收东北秧歌和京剧〔夜深沉〕等曲牌,民族民间特色鲜明,舞蹈以“大秧歌”、“男女单、双绸舞”和“群舞”三段体进行表演,最后各自把用长绸绾成的“火炬”抖开,上下翻腾,起伏不止,似烈焰燃烧,火龙腾跃,强烈地表现了新中国诞生时广大人民群众欢庆胜利的情景。1951年5月,文工团赴北京接受文化部、团中央的审查,并被选为出国演出节目。在京期间,曾在怀仁堂为“庆祝和平解放西藏签字仪式”晚会演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后,予以很好的评价。同年8月,演员郑建基、杨兆仲、王雅彬、刘海茹、靳维民和文工团副团长金明加入中国青年文工团赴德国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获“舞蹈集体一等奖”和金质奖章。其后,又先后赴苏联、蒙古和东欧9个国家的52个城市,演出数百场。所到之处,均受到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各国报刊评论《红绸舞》是“诗”,是“火的海洋”、“革命的火焰”、“美和新中国的象征”。匈亚利国家歌舞团和苏联莫耶赛耶夫歌舞团、红旗歌舞团均派员学习《红绸舞》并录象。奥地利观众看了演出后,致电毛泽东主席:“我们今天在这里看到你们中国青年文艺工作团的表演,感到十分的愉快和幸运。只有在解放了的国家,才能产生如此优美的艺术”。1953年,长春市文工团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百余场,被誉为“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教材”。后来,《红绸舞》成为中央歌舞团的保留节目。已是中国舞蹈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这一时期,创编的主要舞蹈还有:《浣纱女》,由刘玉勤、郑建基等编舞。1956年长春市歌舞团首演,1957年参加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会演,获优秀节目奖。同期,由郑建基、刘玉勤创作,长春市歌舞团演出的《天女散花》,亦堪称优秀之作。在长春的吉林省歌舞团,1956年由刘方、杨伟根据民间艺人李青山口述的民歌《看秧歌》改编成民间歌舞《闹元宵》,并由刘方、王世安、张玉玫根据民间流行的二人转和大秧歌编舞,具有浓厚的东北地方特色。主演刘方、陈银河,6名女演员伴唱伴舞,15人伴奏、伴唱。并随着内容的变化,变更伴唱伴舞队形;根据情节处理成群舞、双人舞。伴唱与情节紧密结合,形式新颖,热情、火爆。1957年1月赴北京参加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会演,获优秀节目奖。
  1958年至1959年,受“大跃进”浮夸风的影响,为配合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曾一度出现一些政治口号式的作品。如《人民公社好》、《铁水奔流》等。1960年1月,中共吉林省委在批转戏曲艺术工作小组《关于加强我省戏剧艺术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创造具有民族风格、地方色彩”的各类艺术作品。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宋振庭具体地提出:“一定要搞有东北地方特色的作品,要搞白山黑水,要有我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时期,吉林省歌舞剧院编演了一批质量较高的作品,如:《人参花》(舞剧《人参花》中的序幕),编剧刘玉勤、王世安、张玉玫。舞蹈《天池仙女》、《公社送粮队》、《敬老院的新春》、《双扇》。大型组舞《节日的广场》,包括龙舞、东北秧歌、高跷、大头人、狮子舞等。这批作品,具有鲜明的东北地方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省内外及出国访问演出中,均受到好评。1962年9月,党中央召开八届十中全会,发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指示。从这一时期起,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舞蹈(包括舞剧)作品多半是反映阶级斗争和声援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及颂扬国际主义精神的作品。如:吉林省歌舞剧团(院)为声援南朝鲜人民反美爱国斗争而编演的舞剧《南朝鲜人民在怒吼》(编导金惠莲、崔凤焕、袁婉玉),为配合农村阶级斗争编演的舞蹈《红社员》(编导郑建基、王世安),为歌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火车司机抢救中国落水儿童的国际主义精神而编演的舞剧《图们江之歌》(编导刘文华、孟宪鳌、张玉玫),为声援越南人民抗美爱国斗争而编演的舞剧《南方战歌》(总编导韦虹、导演孟宪鳌),为欢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委员长崔庸健访华而编演的舞蹈《飞花迎宾》(编舞莽双英、何良荣),反映中朝两国人民友谊的舞蹈《会亲人》(编舞莽双英、王月元、何良荣),反映越南人民反美爱国斗争的舞蹈《阵地六姐妹》(编舞张玉玫)、《美国佬滚出去》(编舞张玉玫)、《战斗在克太线上》(编舞刘文华)。这一时期,也有反映生产斗争的作品《积肥舞》、《长白伐木》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6年至1969年,专业舞蹈创作陷于停顿,只有参加“造反派组织”的少数编导和演员,编演了一些或颂扬“文化大革命”或表现派性斗争的作品《革命造反舞》、《战斗的东方红人》、《吉林烈火》、大型歌舞《吉林新曙光》等。1970年至1976年,随着省歌舞团的恢复和重新组建长春市歌舞团,又开始出现一批歌颂党和领袖以及反映工农兵生活的作品。如:独舞《我爱这一行》,姚崇林、张松年编舞,吉林省歌舞团1975年演出,表演者于莉。该舞蹈反映了青年人热爱炊事员事业,在服务战线贡献青春的高尚品格。生活气息浓厚。是该团的保留节目。1976年参加全国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调演中,被评为优秀节目。
  小型舞剧《铁树开花》,长春市歌舞团根据人民解放军医务人员用针灸治愈聋哑人的事迹而创作。编导马崴、刘富英,作曲崔义光,主要演员陈英、贾清连、张富琴等。
  中型舞剧《刘胡兰》,长春市歌舞团编演。编导马崴、刘富英、王振亮、金作镛,作曲崔义光,主要演员陈英、吕胜华、陈杰、张雪、阎维森。
  舞蹈《战鼓催春》,吉林省歌舞团编演。编导姚祟林、张松年、何良荣。1976年1月在全国舞蹈调演中,被评为优秀节目。
  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节目还有:长春市歌舞团演出的舞剧《珍宝岛》(编舞翟子侠、黄习文、于国华),舞蹈《爸爸送我去边疆》(编导金作镛、呼和格日勒)、《申请入党》(编导金作镛、呼和格日勒)、《宣誓》(编导金作镛、刘富英、王振亮)。吉林省歌舞团演出的抗日歌曲组舞《大刀进行曲》(编导刘文华等)、舞蹈《中柬友谊万岁》(编导刘文华)、《纺织女工》(编导张松年、姚祟林)、《女钻工》(编导崔瑞紫、陈尚中)、《飞雪擒谍》(编舞何良荣)、《喜庆丰收》(编导陈香兰、张松年)、《战斗的友谊》(编导姚祟林、陈香兰)、《白山邮路》(编导于莉)、《绣韶山》(编导莽双英、何良荣)等。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春市的舞蹈创作呈现了新的繁荣。其中,优秀的作品有:三人舞《节日的金钱》,陈香兰编舞,吉林省歌舞剧院演出。舞蹈通过三个朝鲜族小姑娘变着花样舞灯打金钱,反映人民群众欢庆节日的喜悦,气氛热烈、火爆、民族色彩鲜明,表演者王晓燕、吉佰灵、李红。在1980年全省歌曲、舞蹈创作评奖活动中,获创作一等奖;同年8月,参加全国“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舞蹈比赛,获创作二等奖。
  三人舞《猎人与金丝鸟》,呼和格日勒、金作镛编舞。1981年吉林省歌舞剧院演出,表演者侯森等。这是一个以蒙古族民间舞为基调的情节舞,着力运用蒙古族的民间舞蹈语汇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成功地刻画了蛇的险恶和鸟的真诚的性格特色。在1982年全省青年演员会演中,获演出一等奖、创作二等奖。侯森获“优秀青年演员”称号。
  群舞《春意正浓》,陈香兰编舞。1982年吉林省歌舞剧院演出。舞蹈以朝鲜族舞蹈形式,通过青年男女在春风杨柳中幸福嬉戏的场景,反映了80年代青年人无忧无虑的生活。作者在表现柳枝的摇摆、柳絮的飘浮时,借鉴了姊妹艺术,发展了朝鲜舞的扭动腰肢、比肩、漫步等动作,令人耳目一新。双人舞《牧鹿》,编导张玉玫、刘文华,1982年吉林省歌舞剧院演出。演员张红梅饰小鹿,动作清晰流畅,舞姿准确细致。富有明确而多变的表现力,惟妙惟肖。在参加1982年全省中、青年演员汇演中,获“优秀青年演员”称号。
  这一时期,吉林省歌舞剧院编演的主要节目还有:《草原的春天》、《为了母亲的微笑》、《宝石姑娘》、《唱支山歌给党听》、《飞绢传球》、《福到满家》等。其中,由崔善玉编导的《勇士的欢乐》,获1985年长白山文艺奖二等奖。
  二、传入的音乐舞蹈作品
  (一)声乐
  清朝末年,古曲《满江红》以及《渔翁乐》、《苏武牧羊》等民间歌曲,曾在各地传唱。1911年辛亥革命后,提倡民主与共和,各地废私塾,建公学,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儿童歌舞曲和学堂乐歌随之传入。如:黎锦辉的《月明之夜》、《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等,在各中、小学校中普遍传唱。
  1931年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为维护其反动统治的政治需要,强行推广一批宣扬“日满亲善”及军国主义思想的日本歌曲,如:《日本国歌》、《大海行》、《军舰进行曲》、《爱马进行曲》、《爱国进行曲》、《纪元二千六百年纪念歌》等。当时,在东北的日本人还创作一些美化伪满洲国和污蔑中国人民的反动歌曲,如:《王道赞歌》、《协和行进曲》、《满洲姑娘》等。这一时期,随着上海等地电影公司摄制的影片的输入,有部分主题歌和插曲在长春市及各县也流传开来,如;《天伦歌》(钟石根词、黄自曲)、《夜半歌声》(田汉词、冼星海曲)、《天涯歌女》(田汉词、贺绿汀曲)、《秋水伊人》(贺绿汀词曲)、《四季歌》(田汉词、贺绿汀曲)、《蔷薇处处开》(陈歌辛曲)、《渔光曲》(安娥词、任光曲)等。这部分歌曲,很受城市职员和青少年的喜爱,广为传唱。其中,有些情调较低沉或思想内容不健康的歌曲,如:《何日君再来》、《桃花江》等,也在青年中流传。此期间,在一些高等学校和进步的知识分子阶层中,还秘密地传唱着抗日歌曲《长城谣》、《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日本侵略者的统治,向往光明的爱国热情。
  解放战争时期,在被国民党政府统治的长春市及部分县城,除传入《青天白日满地红》等歌曲外,还传入一批抗战时期在国统区流传的抗战歌曲,如:《五月的鲜花》(阎肃词曲)、《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游击队员之歌》(贺绿汀词曲)、《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洗星海曲)、《打回老家去》(安娥词、任光曲),以及聂耳的《大路歌》等。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长春大学,还秘密地或是半公开地传唱着《你是灯塔》、《解放区的天》。反映了广大进步师生拥护中国共产党和对解放区的向往。此外,还有旨在揭露旧社会的黑暗,控诉人世间的不平的歌曲《人力车夫之歌》、《逃荒小调》,以及外国歌曲《老黑奴》等。
  在解放区,从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至1946年7月,榆树、九台、德惠等县均建立了民主政权,为配合发动群众,斗争汉奸恶霸和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等中心任务,传入了《十四年血债要清算》、《反对内战》、《宁死也不让人把你来侵害》、《一支枪五个手榴弹》等群众歌曲。1946年7月至1947年5月,是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发展人民战争的阶段。这时期,在榆树县和其他县的部分农村,传唱的主要歌曲有:《分土地》、《妇女放哨歌》、《打老蒋》、《想起八路军和共产党》、《总动员》、《翻身小唱》等。反映剿匪内容的有《东山上的豺狼》、《我骑马挎枪打豺狼》,反映参军参战的歌曲有《参军花儿朵朵红》、《担架队员之歌》等。此期间,从延安等老解放区派来的大批干部,传入了从陕甘宁边区带来的《东方红》、《胜利鼓舞》、《保卫黄河》、《二月里来》、《解放区小唱》、《大生产》、《南泥湾》等。驻防在吉北地区的三五九旅传唱的有《说打就打》、《咱们比比看》、《人人立功劳》、《反对内战》等。战斗在吉北地区一纵队传唱的有《吃菜要吃白菜心》、《攻打四平》、《自卫战大胜利》、《东北四千万同胞》等。驻防在榆树一带的六纵队传唱的有:《民主联军战歌》、《我为谁扛起枪》、《我们是人民的战土》、《谁养活谁》、《擦枪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刀进行曲》、《绣金匾》等。这批歌曲,对刚刚获得解放的人民群众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性质,起到了极好的宣传教育作用。从1947年5月直至1948年10月长春解放,东北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这一时期,从当时的东北局所在地黑龙江省传入了大批为配合东北及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群众歌曲,如:《将革命进行到底》、《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们是革命青年》、《东北民主青年进行曲》、《我们是人民的战士》、《运动战,歼灭战》、《钢铁部队进行曲》、《攻大城》、《惩办战争罪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毛泽东旗帜下胜利前进》、《团结就是力量》等。这一时期,还传入了一部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苏联革命歌曲,如《国际歌》、《工人之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穿过海洋,穿过波浪》、《祖国进行曲》、《共青团员之歌》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60年代中期,传入的声乐作品以歌颂中国共产党和领袖毛泽东,歌颂祖国的建设成就,以及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紧密配合各项中心任务的群众歌曲为主,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唱毛泽东》、《我们走在大路上》、《唱支山歌给党听》、《手拿枪,心向党》、《歌唱祖国》、《我是一个兵》、《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我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社会主义好》、《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我爱我的祖国》、《北京颂歌》、《伟大的北京》;反映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歌曲,流传较广的有:《我骑着马儿过草原》、《克拉玛依之歌》、《谁不说俺家乡好》、《歌唱农村新面貌》、《我为祖国献石油》、《丰收之歌》、《阿佤人民唱新歌》、《叫我们怎么不歌唱》、《唱得幸福落满坡》、《马儿呀,你慢些走》、《拖拉机开进苗山寨》等。反映人民解放军斗争生活和乐观情绪的主要歌曲有:《真是乐死人》、《打靶归来》、《有两个小伙一般高》等。配合各项政治运动传入的主要歌曲有: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周巍峙曲)、《抗美援朝进行曲》(李伟词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瞿希贤曲),以及由张鲁创作的《慰问志愿军小唱》、《王大妈要和平》等。配合“三反”、“五反”运动传入的有:李劫夫创作的化妆表演歌曲《说理会》,以及《十恨奸商》等。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传入的主要歌曲有:《镇压反革命》(袁水拍词、马可曲)、《撒开天罗地网》(野夫词、费克曲)等。为少年儿童所喜爱的少儿歌曲有:《我爱北京天安门》、《红领巾之歌》、《红星歌》、《中国少年先锋队歌》、《夏令营之歌》、《我们快乐的歌唱》、《火车向着韶山跑》、《我们是春天的鲜花》等。
  这一时期,随着外省和外国歌舞团体来长春市演出和北京、上海以及外省电影的放映,又相继传入一批歌剧选段、电影主题歌和插曲,以及外国歌曲。其中,在广大群众中普遍流传的歌曲有:歌剧《小二黑结婚》中的《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刘胡兰》中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数九寒天下大雪》,《星星之火》中的《革命人永远是年青》,《洪湖赤卫队》中的《洪湖水,浪打浪》、《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电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娘子军连歌》,《铁道游击队》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印度电影插曲《拉兹之歌》,苏联歌曲《小路》、《莫斯科一北京》、《莫斯科郊外的小河旁》、《红梅花开》,朝鲜歌曲《金日成将军之歌》,以及东欧国家的《玛利诺之歌》等。
  “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除传入一些“语录歌”外,主要是歌颂毛泽东的歌曲。如《大海航行靠舵手》、《贫下中农热爱毛主席》、《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省传入的声乐作品在题材、体裁、风格、样式等方面较前大为丰富。其中,最受群众欢迎并广为流传的歌曲有: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海军生话的《军港之夜》(马金星词、刘诗召曲),反映人民解放军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反映祖国人民怀念台湾亲人的《大海一样的深情》,以及《我爱你,中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均屡唱不衰。这一时期,通过电影、电视的放映,又传入一批优秀的影视片插曲。如:故事影片《甜蜜的事业》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故事影片《海外赤子》插曲《生活是这样美好》,电视风光片《哈尔滨的夏天》插曲《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太阳岛上》,电视剧《有一个青年》插曲《青春啊,青春》,电影《青年万岁》插曲《青春》,以及《请到天涯海角来》和《外婆的澎湖湾》、《红河谷》、《童年》等台湾校园歌曲,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并广为传唱。此期间,长春市同外国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传入本市的外国歌曲,特别是美国的和日本的歌曲,也逐年增加。如: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哆来眯》、《雪绒花》,歌曲《铃儿响叮〓》、《祝你生日快乐》。日本歌曲《四季》、《北国之春》、《拉网小调》、《木曾节》、《红蜻蜓》等。
  (二)器乐
  器乐作品分中国民族器乐曲和西洋管弦乐两大类。最早传入长春的器乐作品是民族、民间器乐曲。清代至民国年间,长春、农安、九台、德惠、双阳、榆树等地的鼓乐班,经常演奏的乐曲,大致分为唢呐曲和笙管曲两种。另有“咔戏曲牌”和“秧歌曲牌”。唢呐曲是以琐呐为主奏乐器的乐曲。包括汉吹曲、大牌子曲、杂曲等。主要曲目有:汉吹曲《钟鼓令》、《笙鼓令》、《将军令》、《骂玉郎》、《讴天歌》;《大朝阳歌》、《白云歌》、《尼姑下山》、《游山》、《夸山》、《攀山》、《推山》、《大新花》、《海棠花》、《小梅花》、《西城大梁州》、《南洋宾》、《赶龙舟》、《绣红灯》、《逛城》、《吊孝》等。大牌子曲有:《雁儿落》、《一枝花》、《哪吒令》、《闹天宫》、《公主令》、《乌龙过江》、《降龙柱》、《月儿高》、《太子游阴》、《占堂花》等。杂曲有:《八条龙》、《清官调》、《卖绸子》、《梅河吟》、《老〓韵》、《放鸭》等。笙管曲有:《四上牌》、《挂金锁》、《行曲》、《对口赛》、《快三枪》等。共计多达数百首。
  东北沦陷期间,广东音乐传入长春市。30年代末期成立的“新京”薰风音乐会是演奏广东音乐的主要音乐团体,经常演奏的曲目有:《行乐词》、《高山流水》、《走马英雄》、《欢乐歌》、《三六板》、《鹧鸪飞》、《平湖秋月》、《鼓山风》、《落花天》、《雨洒鲜花》、《忘忧草》、《野马跳溪》、《鸟投林》、《雨打芭蕉》、《三潭印月》、《步步高》、《昭君怨》、《双声恨》、《小桃红》、《五连环》、《礁石鸣琴》、《满园春色》、《解语花》、《双凤朝阳》、《彩云追月》、《西湖春晓》、《青梅竹马》、《杨翠喜》、《柳浪闻莺》、《上海行》、《孔雀开屏》等五、六十首。同时,还演奏过江南丝竹乐《梅花三弄》、《娘娘庙》等。“满洲国乐社”也是演奏广东音乐的团体之一,同时还演奏过昆曲《邯郸梦》、《堆花》、《咏花》等曲目。
  这一时期,西洋管弦乐开始传入长春。以“新京音乐院”交响乐团为核心的音乐团体演奏的曲目,一类是欧洲古典乐派、浪漫派的名曲。另一类是日本人的作品。经常演奏的欧洲作品有:海顿的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奇迹》、《敦伦》;莫扎特的交响曲《丘比特》、《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第三)、《命运》交响曲(第五)、《田园》交响曲(第六)、《费德里奥》序曲;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悲怆》交响曲(第六)、《胡桃夹子》组曲、《曼费莱德》交响曲、《戴冠(加冕)式》进行曲;韦柏的《自由射手》序曲;威尔弟的《西西里的晚祷》;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仲夏夜之梦》序曲;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狂欢节》、《斯拉夫》舞曲;比才的《卡门》序曲、《阿莱城姑娘》组曲;李斯特的《匈牙利》进行曲、《匈牙利》狂想曲;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苏培的《轻骑兵》序曲、《诗人与农夫》等。日本的作品多数是来自日本的炫耀“武运长久”、“圣战必胜”之类的鼓吹军国主义的曲目,或宣传“日满协和”、“王道乐土”、“大东亚共荣圈”等奴化中国人民的曲目。如:《满洲大行进曲》,吹捧与美化日本关东军的交响曲《剑》。管弦小品《大陆之歌》、《新京特产》、《满洲的印象》,组曲《牡丹江》、《娘娘庙会》,掩盖日本开拓团(移民)霸占中国农民土地的交响曲《开拓》,粉饰太平的《五谷增产》、《森林绿洲》,以及鼓吹“大东亚共荣”的《东洋组曲》、《朝鲜幻想》、《满洲之希望》、《满洲之祭》等。这时期,伪宫内府乐队除演奏过上述部分作品外,还演奏莫扎特的《魔笛》序曲、《唐璜》序曲,威柏的《奥柏龙》序曲,瓦格纳的《唐霍塞》序曲,约翰•施特劳斯的一些圆舞曲,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鲍罗汀的《中亚细亚草原》,莫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是以从外省传入的民族器乐曲为主,也有少量西洋器乐曲。专业音乐团体经常演奏,并为观众所欢迎的传入民族器乐曲目有: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瑶族舞曲》、《喜洋洋》、《花好月圆》、《翻身的日子》、《金蛇狂舞》、《丰收锣鼓》等。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庆丰收》、《战台风》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狼牙山五壮士》、《彝族舞曲》、《草原小姐妹》(协奏曲)、《送我一支玫瑰花》等。二胡独奏曲《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曲》、《赛马》、《湘江乐》、《江河水》、《战马奔腾》、《新婚别》、《秦腔主题随想曲》、《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二泉映月》、《听松》等。板胡独奏曲《秦腔牌子曲》、《大起板》、《欢乐的日子》、《赶路》等。竹笛独奏曲《扬鞭催马送粮忙》、《牧民新歌》、《荫中鸟》、《卖菜》、《今昔》、《油田的早晨》、《欢乐的节日》等。外省传入的西洋器乐曲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合奏曲《春节序曲》、《〈白毛女〉序曲》、《〈沙家浜〉交响曲》,钢琴曲《花鼓》、《黄河》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新春乐》、《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丰收渔歌》、《黎家代表上北京》、《思乡曲》、《牧歌》等。大提琴曲《欢乐的节日》、《萨丽哈最听党的话》、《节日的天山》、《浪漫曲》等。
  从外国传入的器乐作品,以18、19世纪的古典和浪漫派作品为主。如:贝多芬的第三、第六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第五、第六交响曲、《天鹅湖》组曲选曲;施特劳斯的歌剧《蝙蝠》序曲、《蓝色多瑙河》;比才的《卡门》序曲;孟德尔松的《希伯拉底》序曲等。独奏曲以提琴和钢琴为多,如: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萨拉萨蒂曲)、《茨冈》、《D大调协奏曲》(贝多芬曲),以及《哈巴涅拉》(圣桑曲)和小品《梦幻曲》及《小夜曲》等。钢琴独奏曲有《月光》(贝多芬曲)、《革命练习曲》(肖邦曲)。《四季》(柴可夫斯基曲)、《华丽圆舞曲》(肖邦曲)等。大提琴曲有《天鹅》(圣桑曲)、《梦幻曲》(舒曼曲)、《C大调协奏曲》(海顿曲)等。此外,还有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长笛协奏曲,以及李斯特的《天方夜谭》等。这些作品除长影乐团、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等有条件演奏外,未能普及。
  (三)舞蹈
  外省和外国的舞蹈作品传入到长春市,并成为长春市歌舞团和其他舞蹈表演团体的保留节目,主要是借外省和外国文艺团体来长交流演出或访问演出之机,直接学习的。也有的是派出编导人员和演员赴北京和外省专程学习的。从50年代开始,从外省传入的作品,以民族风格浓郁、地方特色鲜明的节目为多。如:吉林省歌舞剧团学演的主要节目有:《瞧情郎》、《采茶扑蝶》、《大茶山》、《胖嫂回娘家》、《春江花月夜》、《花儿与少年》、《三月三》、《半边裙子》等。长春市歌舞团学演的《剑舞》、《铃舞》、《东郭先生》、《洗衣歌》等。1955年,还向苏联小白桦树舞蹈团学习了《土豆舞》、《达王舞》、《卡尔达斯》、《小白桦》等舞蹈节目。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吉林省歌舞剧院歌舞团学演了《弓舞》、《草帽舞》、《珊湖舞》、《蛇舞》等,以及朝鲜舞蹈《布谷鸟与少女》、日本舞蹈《八木小调》、印度舞蹈《拍球舞》、罗马尼亚舞蹈《恰尔达斯舞》等。1962年以后,还相继从北京和外省文艺团体学演了一些舞剧,吉林省歌舞剧院向中国歌剧舞剧院学演了舞剧《宝莲灯》,向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学演了《湘江北去》,向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学演了《狼牙山五壮士》,向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学演了《伟大的战士雷锋》等。
  20世纪70年代,吉林省歌舞团学演的主要舞蹈节目有:《迎春战鼓》、《不爱红装爱武装》、《雪山上的好门巴》,斯里兰卡的《罐舞》等。这一时期,传入的主要舞剧有:省歌舞团从国务院文化组召开的“样板戏学习班”上学演的大型舞剧《红色娘子军》,长春市歌舞团向上海芭蕾舞剧团学演的大型舞剧《白毛女》。其后,省歌舞团和长春市歌舞团又向中央芭蕾舞剧团分别学演了中型舞剧《沂蒙颂》。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长春市歌舞团于1977年还向上海歌舞剧院学演了周恩来总理生前关怀过的七场民族舞剧《小刀会》。
  进入20世纪80年代,传入的舞蹈作品有所增多,题材、风格更加多样。主要作品有:《再见吧,妈妈》、《追鱼》、《金山战鼓》、《无声的歌》、《小罗卜头》、《猪八戒背媳妇》、《草帽歌》、《刑场上的婚礼》,以及《大篷车》(印度舞)、《斗牛》(西班牙舞)、《拉网小调》(日本舞)、《牙买加舞》、《尼伯尔王国舞》、《盂兰盆舞》(日本舞)等。

附注

(注:①新中国成立后,改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注:①吕殿元,即吕天。建国后曾任吉林市公安局局长,现已离休。)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出版者:长春出版社

本志上下年限为1881至1988年,从机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群众文化等方面记述了长春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雷振邦
相关人物
尚德义
相关人物
包桂芳
相关人物
张藜
相关人物
赵国良
相关人物
赵登山
相关人物
张式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满江红》
相关作品
《志士之歌》
相关作品
《恢复会》会歌
相关作品
《互相照耀》
相关作品
《老司机》
相关作品
《王二姐思夫》
相关作品
《要彩礼》
相关作品
《摔灯碗》
相关作品
《一群美国兵》
相关作品
《红领巾之歌》
相关作品
《小雪橇》
相关作品
《昨夜的雨》
相关作品
《园丁颂》
相关作品
《牛铃》
相关作品
《听松》
相关作品
《文成公主》
相关作品
《蓝桥》
相关作品
《河南梆子腔》
相关作品
《跑火池》
相关作品
《我爱这一行》
相关作品
《铁树开花》
相关作品
《刘胡兰》
相关作品
《战鼓催春》
相关作品
《春意正浓》
相关作品
《牧鹿》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