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曲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74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曲目
分类号:
J826
页数:
11
页码:
249-259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清代至1988年长春市曲种的情况。
关键词:
曲目
曲艺
长春市
内容
清代末期到东北沦陷期间,长春市及所辖各县(区)城乡演出的各曲种绝大多数为传统曲目。其中有些成为本地著名艺人的代表书目。有的经过艺人加入自己的体会和演出中即兴创作或据史书以及社会考察的兼容并蓄,形成了独有的曲目。此外,还有少数根据时事编写的新作。在长春城乡流行的传统曲目有:《封神榜》、《列国》、《前后七国》、《西汉》、《马潜龙走国》、《大隋唐》、《响马传》、《薛家将》、《薛刚反唐》、《三下南唐》、《飞龙传》、《杨家将》、《千金全德》、《盗马金枪》、《呼家将》、《呼杨合兵》、《包公案》、《大五义》、《小五义》、《曹家将》、《水浒》、《水浒拾遗》、《精忠说岳》、《洪武剑侠图》、《大红袍》、《大八义》、《中八义》、《蒸骨三验》、《童林传》、《三侠剑》、《施公案》、《刘公案》、《雍正剑侠图》、《清宫秘史》、《儿女英雄传》、《少五虎》等中长篇和短篇曲目《韩信算卦》、《孟姜女》、《华容道》、《关黄对刀》、《韩湘子讨封》、《朱买臣休妻》、《王二姐思夫》、《张郎休妻》、《灯下劝夫》、《大西厢》、《蓝桥》、《黛玉葬花》、《大改行》、《大相面》、《歪讲百家姓》、《打灯虎》等。表现时事的短篇有:《国事痛》、《大烟叹》、《层层见喜》、《指日高升》。
1945年日本投降后和解放战争时期,榆树等地曲艺艺人创作不少配合政治斗争、宣传群众的新曲目。如顾馨山创作的《蒋介石十大罪状》、《警惕地主反把》等,在榆树城乡多次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文艺工作者和专业文工团把曲艺当作短小灵活的宣传工具,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洋片、快板、鼓词、山东快书等经常演出或在报刊上发表。其中有不少在吉林省文艺会演中获奖。有的还成为当时在全国流行的优秀曲目。如张岱、刘中等创作的山东快书《捉舌头》,快板《模范油工朱益美》;王起涛创作的鼓词《蔡润卿创造大汽门》;张先程创作并演唱的大鼓《特等劳模张传有》;高尚武、刘金障创作的相声《新气象》等。曲艺艺人在书曲茶社演出的表现古代生活的传统书目,也经过整理,剔除书中的封建迷信糟粕和表演上不健康的东西。有些被视为内容反动的书目《三侠剑》和内容荒诞有迷信色彩的书目《蒸骨三验》、《雍正剑侠图》等,艺人自动或经书曲协会停止演出。评书演员张青山演出了经过认真整理的传统书目《武松打虎》等。50年代中期开始,更创作了大量现代曲目。长春市曲艺团编演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兵临城下》、《冀东烽火》、《野火春风斗古城》、《夺印》、《红旗谱》、《烈火金钢》、《林海雪原》、《新儿女英雄传》、《铁道游击队》、《红岩》、《五把钥匙》等中长篇书目,在各曲艺社普遍演出的同时,还到工厂、农村、矿山演出。短篇说唱新作为数更多,如相声《我爱农村》、《饭店标兵》、《学比赶帮》、《一丝不苟》、《全家练兵》、《搬家》,评词《力拔千吨》、《警钟响起》,西河大鼓《凤凰换上新翅膀》、《大寨之路》、《红心向党》,单弦《三十晚上》,数来宝《大寨精神小乡人》等皆成为颇受欢迎的曲目。吉林省广播曲艺团在为大庆工人演出过程中,集体创作的《石油英雄赞歌》,包括单弦联唱、京韵大鼓、山东快书、武坠子、快板书、吉林琴书、相声等多种曲艺形式,内容连贯集中,形式多样灵活,构成了十分壮观的大型专题曲艺联唱。九台县文工团创作演出的数来宝《两幅连环画》、快板群《毛主席语录板》、快板剧《全家练兵》;双阳县文工团创作演出的快板书《大老刘喂牛》、东北大鼓《让车》等,都热情地反映了农村现实生活,获得了好评。农安县新创建的黄龙曲也编演过现代书目《队长进城》。同时,经杜林(丁乙)、陈咏芙等整理,由固桐晟演出的《西门豹治邺》、《范进中举》、《泥打西太后》、《提萦救父》等,是当时整理书目的优秀之作。
“文化大革命”中,长春市曲艺表演团体瘫痪。在由吉林省革命委员会举办的省、市文化系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中,曲艺演员有时也奉命为配合一些中心工作,特别是当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中央会议的召开和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等,创作演出一些宣传性的短篇曲目,但均为一时之需,未能保留。也有些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定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语言文字颇有艺术技巧,并紧密配合政治宣传的曲目,被推崇和推广而轰动一时,如二人转调坐唱《处处有亲人》、农安以黄龙曲编演的歌颂农村赤脚医生的《雪夜冬梅》和据《智取威虎山》片断改编的《智斩栾平》等。在林彪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先后粉碎时,长春市专业曲艺演员和业余演员创作了一批欢呼胜利、揭露林彪与“四人帮”丑恶面目的曲目广为上演,以蔡培生创作的相声《“创业”好》和《爬坡》最为突出,具有全国影响。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长春市曲艺演出的繁荣,又创作演出了一批新曲目,整理改编了传统书目。有长春市曲艺团李颖创作、陈丽君演出的现代长篇西河说唱《少帅传奇》、《马占山演义》,评书《蒸骨三验》、《三探聚宝楼》;杨香瑞整理演出的《锁五龙》、《少五虎》;吉林省曲艺团阚泽良整理演出的单弦《鞭打芦花》;王云华演出的武坠子新书目《卖药》、《夺机枪》;张云霞的吉林琴书新段子《第三次约会》;叶茂昌的快板书《十六条光棍》;王瑞兰的单弦新曲目《雷锋精神在幼和园》、《还是祖国好》、《新岸》、《闯红灯》以及武福星的相声《随礼》等,都是优秀之作。各县民间艺人也有不少新创作的曲目,如双阳县曲艺协会会员编演的新书目《白河鬼影》、《山妹回来了》、《武林风尘记》等。
一、传统曲目
《前后齐国》也叫《前后七国》或《七国演义》,长篇传统曲目。陈长祥经常在长春演出,是陈家本门的传家书目。后经陈长祥、齐玉兰以“对口西河大鼓”形式反复演出不断加工,每说一遍都进行调整、改进和丰富,已成为他俩平生珍爱并注人心血的代表书目。本书带有浓厚的神怪内容和色彩,包括“孙膑下山”、“孙庞斗智”、“乐毅伐齐”、“斗武当圣人”、“牛拐闯秦营”、“三教主夜设平灵会”、“孙膑归山”等主要曲目。
《西门豹治邺》评词。《列国》中的一段,1957年由固桐晟演讲,丁乙记录。连载在《说演弹唱》创刊号至第6期,分5回讲完。全书近2万字,独立成章。从西门豹打虎和经异人指点以糟朽带子练就一身刚柔兼备高超武技开始,讲述他协助乐羊子攻下中山,为魏文侯建立丰功伟绩,并以恩威并施、御繁以简的手段,慑服了响马逃犯,将中山治理得井邑肃然、奸盗不起,受到魏文侯的褒奖。最后又从调查民情入手,用智谋惩治了害人的巫婆、豪强、椽吏,戳穿了“河伯娶妇”的骗人伎俩。从而使邺郡人民受到教育,随西门豹治水患、兴水利,得以安居乐业。
《大隋唐》亦称《隋唐》或《隋唐演义》,长篇传统曲目。评书、大鼓都有演出,“书道子”繁多,内容大同小异。在长春主要由西河大鼓演员经常演出。本世纪30年代著名西河大鼓演员王香桂就以本书两次在长春演出数年。久占长春的西河大鼓演员王瑞兰所说的《大隋唐》独具一格,是得自北京评书名家潘成立的“书道子”,加上西河大鼓曲调发展而成。这部《大隋唐》以“英雄谱”、“朋友论”自诩,与别家有许多不同之处。如“贾家楼群雄结拜”一段,别人说的多是36友,本书则为“46友滴血淋盆”,而且这46人姓名念起来琅琅上口,形成十分生动的一段“贯口”。全书可连说5个月。
《杨家将》西河大鼓传统长篇曲目。书曲艺人经常演出,流传甚广,说者众多,“金呼家,银杨家”之说,指的就是《呼家将》和《杨家将》两部长篇。内容大同小异,细节却各有千秋。久在长春作艺的西河大鼓演员黄起斌的《杨家将》得自评书名家毛奔,并进行许多加工,有所发挥,从“三下南唐”说起,包括赵匡胤出世的《飞龙传》到王兰英、杨五郎、杨六郎“二打天门阵”止,连说一年。陈长祥与齐玉兰演出的《杨家将》,经他俩几十年的演出实践,苦心经营,形成了自具特色的对口西河大鼓长篇曲目。集中了陈、齐原来两个不同门户书道子的精华,陆续删减“折腰”的情节,发展新的情节,使全书结构严谨,丝丝入扣,曲折动人,令听众“拔不出耳朵”。从“潘杨讼”开始,包括“设牤牛阵”,“破天门阵”、“被困柳州”、“西歧搬兵”、“洪羊洞”等主要情节。可连说3个月。
《三探聚宝楼》长篇评书。1988年李颖据传统评书《大八义》整理、改编。故事情节曲折、紧张、生动,而且十分完整。叙述北宋末年徽宗皇帝以封赏“进宝状元”为名,在全国征集搜敛奇珍异宝。书生金翰文携祖传“七星珠”进京献宝,不料为铁岭侯马雕所获,侠士宋世恭等八弟兄涉嫌盗窃宝物而裹挟进此案,他们为伸张正义铤而走险,与以马雕为首的恶势力展开了一场殊死斗争,历经“四人国舅府”、“三探聚宝楼”,终于取得胜利,使宝物完壁归赵。表演者:陈丽君。全书75段,约50万字,同年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
《精忠说岳》,亦称《说岳》,长篇传统曲目。是书曲艺人经常演出,颇受观众喜爱的书目,成为不少艺人的拿手活。久在长春的东北大鼓演员孙桐枝代表书目《说岳》,“书道子”得自师叔乔庆贵,又经他在演出实践中不断加工,与众不同。从“泥马渡康王”起书往回说,包括“空碗奉母”、“卧牛山”、“岳飞进京”、“河北三战”、“岳飞挂帅”、“取太湖”、“康郎山”、“洞庭湖”、“大战牛头山”、“五堂会审”、“风波亭”等关目。细节颇为丰富。有一次他说本书时,只是“枪挑小梁王”一段书,一直挑了13天,小梁王还没被挑死,听众称为“孙大段”。《精忠说岳》也是西河大鼓演员王瑞兰的“看家”书目之一。她从岳飞身世说起,到风波亭岳家父子蒙难止,可连说5个月。1955年夏,王瑞兰在营口二合轩茶社(又叫杨罗锅茶馆)说这部书时,容纳200多人的茶社,每天提前一两个小时告满,还要在窗外加几张茶桌。
《水浒拾遗》评书传统长篇书目。内容取自《水浒后传》,有张青山的诸多创造。从打渔杀家开书,书中人物绰号都从《山海经》中选出,经整理先在东北沦陷期间的《盛京时报》和《大同报》上连载,后又出版单行本。连同其整理出版的《洪武剑侠图》,都是评书艺人最早成书发行的长篇说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张青山还在长春说过这部书。
《蒸骨三验》评书传统长篇书目。金庆岚于东北沧陷期间曾在长春演出和由“新京”电台播放。系明朝四大奇案。其后由陈长祥多年演出,内容有所丰富。1985年,由陈长祥演讲,经李颖、王志整理,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陈长祥的演讲已去掉原来传统书目中的侠义武打部分,集中于三次蒸骨的公案故事。并对主要情节“蒸骨验尸”作了较大修改。剔除原书中的迷信色彩和违反科学的内容,强调反贪倡廉,通过明察暗访为民昭雪沉冤的主题。
《清宫秘史》清代历史长篇评书。固桐晟于1928年根据《清史稿》全书,加入从亲友处访听到的清代各朝更迭、宫闱轶闻秘事、满族官民礼仪习、俗、各种传说掌故和向前清官吏士绅、文人学者探求、学习得到的清朝官员奏折、大员政论、名家传记、多种杂说。其后,又亲自回到北京遍游京师故宫内苑、访查文物古迹,丰富到书中。并对《清史稿》所载天文、地理、食货、礼乐、艺文、舆服、职官、疆臣、后妃、诸王年表、列传等均细为考核,遂成详细演讲清宫十三朝更迭全部历史,评论清代各朝成败兴亡和描述清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文人学者到满族平民社会生活的巨篇说部。包括可以独立成为长篇说部的《九龙祚》、《富贵图》、《高宗巡幸记》、《奇侠传》、《林则徐》、《西太后秘史》等。全书除清代各朝更迭政治斗争外,对宫闱生活、满汉八旗、礼宾仪仗、奏折判词和旗人习俗等都有详细描述,在讲史中不时引入并述及来龙去脉和多方考证,有“杂学”之称。固桐晟从本世纪30年代起就在营口、沈阳、天津等处以演说《清官秘史》著名。60年代,长春文化主管部门曾派员专门记录本书,记录稿于“文化大革命”中失落,只有经整理发表的《泥打西太后》仅存。
《武数“同仁堂”》是以数来宝为主要形式的对口相声,也可看作是数来宝的段子,系北京莲花落老艺人关得俊(外号“赛活驴”)的拿手段,极具特点。演员张振铎与刘震英在长期演出实践中,反复加工,成为他俩的拿手曲目。其他演员极少演出。所唱药铺与众不同,中药名也比一般的多。全段从相声对口讲说数来宝的特点、技巧开始,谈到走大街进小巷的武数,然后引入“唱八家”,就以数来宝的形式由打铁的、卖鞋的、剃头的唱到豆腐店;再唱到北京前门大栅栏的老字号药店同仁堂;然后再从药王爷孙思邈唱到药店中的中药;最后由一位演员一口气唱出七八十个中药名,还有幽默风趣的情节贯串,很见功夫。
二、现代曲目
《特等劳模张传有》短篇大鼓曲目。1949年张先程在长春市文工团创作并编曲和演唱。内容是歌唱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张传有检查煤气发生炉为国家节约巨额资金的先进事迹。作者曾亲自深入到工厂搜集资料,感受生产实际,还对所写的人物和工厂领导、工会负责人等进行采访,然后采用传统大鼓形式进行编写。又据西河大鼓唱腔音乐参照“梅花调”和二人转调编成三个曲调进行演唱。并多次到本地曲艺社向大鼓艺人学习打铁片、打鼓、行腔吐字等表演方法和伴奏技巧。演出后有一定影响。他在1949年《长春文教》第2期上发表了《演唱大鼓〈特等劳模张传有〉的创作经过》文章,介绍创作经验。
《捉舌头》山东快书曲目。1953年张岱、刘中随长春市文工团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期间,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在朝鲜创作并演出。内容是叙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侦察员阎志刚和赵玉山,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冒着种种危险,深入敌人心脏,机智灵活地抓来侵朝美军、侦察出敌情而使部队顺利攻下敌占山峰的战斗故事。细致刻画了志愿军侦察员的英雄形象,和美军俘虏的种种丑态,语言幽默生动,在紧张的情节中颇有风趣。由刘中在朝鲜首演,受到广大志愿军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很快在各地流传。在1953年10月5日《长春新报》上全文刊载。
《饭店标兵》对口相声。1959年张振铎创作。歌颂了长春饭店先进服务员、省市劳动模范、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第一个五年计划劳动模范。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的潘志奎按不同口味给顾客上菜饭,让顾客满意,还想方设法处处替顾客着想,既省钱又吃得好、吃得饱、吃得舒服,等等。首演者:张振铎、刘震英。发表在《说演弹唱》1960年1月号。
《队长进城》黄龙曲曲目。1959年农安县黄龙戏剧团创作演出。内容写某生产队长和小老板赶着大车进城为公社办事;小老板要下馆子用公款好好吃一顿,队长却坚持吃家中带来的大饼子和咸菜。歌颂了队长勤俭办社一心为公的精神。曾随黄龙戏剧团为长春市群英会做献礼演出。首演者:孙秀琴。
《我爱农村》相声。蔡培生于1960年创作。以风趣幽默的手法,表现广大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扎根农村,赞美了知识青年对农村的热爱和歌颂了农村的新面貌。由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和全国各地交换并广播,反映热烈。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地专业曲艺团体和业余演员纷纷演出。先后编入春风文艺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和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的相声集中。
《野火春风斗古城》长篇西河大鼓。1960—1963年,王博、于荫中、陈长祥、刘桐玺、齐玉兰等根据李英儒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全书120回,约120万字。先集体研究决定,将这部小说改编成能说能唱又可供阅读的长篇曲艺新书,以两三个月时间写出书道子后,由陈长祥、齐玉兰以对口西河大鼓形式在长春新民胡同公益曲艺社演出,经王博记下演员全部即兴唱词,于荫中再据记录进行二度创作,前后三年两次修改成为定稿。虽因故未能出版,但其书90%之唱词由德惠县文化馆复写若干册,有一册存吉林省曲艺家协会。改编本不仅每段书均有开场诗和比较完整动人的唱段,还丰富了不少历史掌故、民风民俗等书外书。特别是增加了杨晓冬进城前的大段故事,十分动人,也为全书生色不少。演出此书的还有陈丽君、黄兰英、王桂楼、李艳琴等。1965年,于荫中还在德惠县文化馆举办的德惠县曲艺艺人学习班上向数十名大鼓艺人进行传授,反映强烈。一时成为长春市曲艺团和德惠县民间艺人的热书底活。
《冀东烽火》长篇鼓书。于荫中于1961年,根据京剧《节振国》改编。主要表现民族英雄节振国领导唐山煤矿工人的抗日斗争故事。在原京剧内容的基础上,又根据革命故事与回忆录等增加了“敌人火烧潘家峪”、“节振国活捉李洛紫”和吕正操在冀东抗日斗争的故事。连演1个月,演出时能容240多人的四海茶社场场满座。首演者:于金鹏。
《正气歌》单弦短段。1963年由于荫中编词,侯佩伍设计曲牌。写烈士王若飞在狱中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发表于《说演弹唱》,由吉林省广播曲艺团单弦演员阚泽良表演,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经常播放,并同全国各地广播电台交换。
《夺印》中篇西河大鼓。于荫中1963年据同名戏曲剧本改编。全书分14回说唱,曾在《长春日报》连载。表演者:陈丽君、杨香瑞等。除在长春市内茶社演出外,还在农安、德惠等地农村演出数十场。
《大寨之路》中篇鼓书。1963年于荫中根据同名通讯改编,共7段。内容为叙述大寨的带头人带领乡亲苦战穷山恶水的事迹。主要唱词曾在《长春日报》发表。表演者:陈丽君。当时正值全国人民学大寨的热潮,演出反映热烈,曾参加省、市调演。
《地下烽火》长篇鼓书。于荫中于1964年据当时鞍山市市长李维民的革命回忆录改编。内容表现1931年前后,李维民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在哈尔滨市对日伪斗争的故事。并插入了刘少奇、赵尚志、赵一曼等人的斗争事迹。由长春市曲艺团东北大鼓演员孙桐枝、西河大鼓演员陈丽君分别在市内各茶社演出。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兵临城下》长篇西河大鼓。1964年,于荫中据小说《高粱红了》、陶铸的回忆录《四打四平》和白刃的话剧剧本《兵临城下》等改编而成。全书讲述解放战争中著名辽沈战役之前的主要战事。回目有“摩天岭大战”、“九退十进大华山”、“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四打四平”、“围困长春”、“塔山阻击”等。由于表现东北现实生活,海报一出,听众甚为踊跃,原只讲《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演出两个月,观众还要接着往下听,只好又续上了“四打四平”和“围困长春”,直到人民解放军打开了伪皇宫、曾泽生率部起义、郑洞国从银行大楼走出来归降,才告终结。由西河大鼓演员白桂芬演出。
《学比赶帮》相声。1964年蔡培生创作。参加1964年4月“在长艺术表演团体现代剧目观摩演出”,表演者:武福星、蔡培生。是一段数来宝形式的对口相声,内容歌颂吉林省农业战线上的十面红旗,在省内各地演出受到欢迎。同年,在《长春日报》农村版全文发表。
《力拔千吨》评词短段。1964年李颖根据一篇报导改编。编写过程中,曾去沈阳铁路局长春分局机务段短期深入生活,并访问了劳动模范田维荣。本书讲述了长铁机务段优秀火车司机在一次超速行驶中,以高超的行车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克服了坡道起车的困难,安全正点完成运输任务的真实故事。表演者:李颖,曾参加1964年4月“在长艺术表演团体现代剧目观摩演出”,发表于同年《长春日报》。上海《故事会小丛书》也于同年转载。
《大老刘喂牛》快板书。1965年,翟祯于下乡演出中,根据农村真人真事编写并演出。叙述双阳县东风公社流沙子生产队饲养员大老刘为集体精心喂牛的事迹。文字朴实流畅,情节生动感人,下乡演出很受欢迎。参加1965年10月长春地区戏剧观摩演出时受到好评。
《大寨精神小乡人》数来宝。长春市曲艺团1965年集体创作,蔡培生执笔。描写榆树县小乡生产队好带头人齐殿云,带领全队社员学习大寨改变了小乡生产队落后面貌的故事。演唱结束时以对口词形式,表演灵活,又很有气氛。表演者;蔡培生、王祥林、武福星。曾参加1965年10月长春地区戏剧观摩演出会,受到好评。
《雪夜冬梅》黄龙曲曲目。1972年农安县文工团创作演出,当时称农安新曲,是恢复黄龙曲试验后的新作。内容叙述农村赤脚医生红梅雪夜出诊,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表演形式为一人领唱,三人伴唱;领唱者一手击鼓,一手握手玉子;伴唱各持一副手玉子,随着内容加入一些身段、造型和舞蹈陪衬。表演者:贾士仁、桑宏伟、高玉玲、姜廷之。
《智斩栾平》黄龙曲曲目。1972年农安县文工团创作演出。内容取材于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部分情节。歌颂了孤胆英雄杨子荣机智勇敢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首演者:雷霆。
《一丝不苟》相声。蔡培生于1972年当工人时创作。以大庆优秀工人代表周占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细作风的主人翁态度为引线,塑造了“我师傅”的典型形象,表现了老工人对待质量一丝不苟和徒弟(我)身上出现的一连串笑话。由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刊载在1973年1月号《长春演唱》上。曾荣获1972年7月举办的长春群众业余文艺作品节目调演大会创作表演一等奖。
《处处有亲人》二人转调坐唱。1975年,王发、朱亚南作词,那炳晨、李业奇编曲。家住四川的赵大娘,带着部队需要的菜籽和四川辣椒,到乌兰浩特部队去看儿子赵志国。不料坐错火车到了呼和浩特,在丢失信和焦急寻找地址的情况下,工人大老郭让大娘到自家住下;一家人亲热照顾,一连三天,犬老郭到处打听,没有“一一九九”部队,大娘要回家,大老郭只好向当地军分区作了报告;李参谋回去在一夜间,问遍内蒙古驻军,没有这个番号。他面对地图,忽然想到,赵志国所在部队可能不在内蒙古,马上用电话接通了吉林省的乌兰浩特,找到了一一九九部队。第二天,李参谋和大老郭一家人欢送赵大娘登上了去乌兰浩特的火车,在火车上又受到了亲如家人的照顾,生动地歌颂了“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处处有亲人,事事暖心窝!”这个坐唱,最初由吉林驻军战士业余演出队创作并演出,后经吉林省吉剧团作曲那炳晨再次在唱腔上加工,由吉林省吉剧团演出后,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后,更有轰动效应,一时间在全国城乡广为传唱。特别是在火车客车上更成了每次列车必播的节目。1976年5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在《工农兵演唱》中结集出版。
《沂蒙颂》二人转调坐唱。1975年,王肯、籍华、焦村方根据现代舞剧《沂蒙颂》移植编词,由那炳晨、李凌元编曲。吉林省吉剧团首演,由乔克吉导演,参加1975年在北京举行的“部分省、自治区文艺调演”。1976年5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工农兵演唱》结集印行。
《“创业”好》相声。蔡培生于1976年创作。以辛辣的讽刺深刻揭露了江青蓄意诋毁表现大庆工人的优秀影片《创业》,反对毛主席的文艺政策和恶毒攻击周总理的丑恶嘴脸。并热情讴歌了影片《创业》表现大庆工人顶天立地精神的巨大成功和赞颂了影片编导者对江青的斗争。演出及在电台播放后,反映极其强烈,成为声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犀利武器。刊载于1977年1月16日《长春日报》上。
《爬坡》相声。蔡培生于1977年创作。有力地揭露了“四人帮”在吉林省的代理人残害革命干部的罪行,把他们的荒谬言论和丑恶行径暴露无遗,让观众在大笑中声讨他们的罪行。
《中秋更想咱总理》二人转调坐唱。王桔创作于1977年。以招待所厨房老师傅和几位服务员,在周总理逝世后,深情地回忆1964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周总理来到长春,晚上11点到招待所,大家正准备为周总理端饭,周总理问有没有粥,当要给周总理马上去熬粥时,周总理怕麻烦厨房,而让“把剩饭用热水烫烫”当粥吃。第二天是中秋节,周总理却没有吃月饼,喝了一碗高粱米粥。当服务员问周总理“为啥要喝高粱米粥”时,周总理回答说:“东北的工人、农民不是也吃高粱米嘛,我怎么就不能吃呀?”,歌颂了周总理与人民同甘共苦的伟大精神。演出时,由6名女演员手拿玉子板演唱,合唱作为叙事和抒情;又以甲、乙、丙、丁分饰老师傅、服务员小尹、小张和小刘;进入人物回忆当时的情节与对话,活泼生动。首演者:长春市郊区文工团。该坐唱十分感人,演出时,观众都被周总理的精神感动得潸然泪下。刊载于1977年3月《吉林日报》,并由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
《少帅传奇》长篇西河说唱故事。1983年李颖根据李政、赵云声同名话剧改编。改编中又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向原作者李政了解素材,予以丰富。以评书讲述为主,在叙事和书中人物抒情时编写了唱段,以西河大鼓曲调演唱。该书描述在“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军炸死以后,少帅张学良以国家统一大业为重,坚决抵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威胁利诱,与杨宇霆等作了斗争,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毅然易帜,服从中华民国政府统一领导,击败了日本军国主义分裂满蒙的阴谋。全书17讲。首演者:陈丽君。本书在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和吉林电视台播讲后,受到各地听众欢迎,反映十分强烈。
《马占山演义》长篇说唱故事。1985年李颖根据庞振的同名连载小说改编。改编过程中又参考了历史纪实文学《马占山》及有关史料,充实并丰富了内容。该书共21讲。首演者:陈丽君。该书由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播放,农村听众反映更为强烈。几年中多次播出。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出版者:长春出版社
本志上下年限为1881至1988年,从机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群众文化等方面记述了长春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前后齐国》
相关作品
《西门豹治邺》
相关作品
《大隋唐》
相关作品
《杨家将》
相关作品
《三探聚宝楼》
相关作品
《精忠说岳》
相关作品
《水浒拾遗》
相关作品
《蒸骨三验》
相关作品
《清宫秘史》
相关作品
《武数“同仁堂”》
相关作品
《特等劳模张传有》
相关作品
《捉舌头》
相关作品
《饭店标兵》
相关作品
《队长进城》
相关作品
《我爱农村》
相关作品
《野火春风斗古城》
相关作品
《冀东烽火》
相关作品
《正气歌》
相关作品
《夺印》
相关作品
《大寨之路》
相关作品
《地下烽火》
相关作品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相关作品
《学比赶帮》
相关作品
《力拔千吨》
相关作品
《大老刘喂牛》
相关作品
《大寨精神小乡人》
相关作品
《雪夜冬梅》
相关作品
《智斩栾平》
相关作品
《一丝不苟》
相关作品
《处处有亲人》
相关作品
《沂蒙颂》
相关作品
《“创业”好》
相关作品
《爬坡》
相关作品
《中秋更想咱总理》
相关作品
《少帅传奇》
相关作品
《马占山演义》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