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73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社团
分类号: I2-2
页数: 7
页码: 16-22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文学社团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文学 团体 长春市

内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沦陷期间,长春有“满洲文艺家协会”等6个文学社团,多是按伪满政府《艺文指导要纲》的要求,为推行殖民地文学而成立的。解放战争时期,东北作家联盟一度在长春成立,之后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先后有3个文学团体诞生,但由于没有经费,因而未能开展活动。长春解放后,先后有6个文学团体在长春建立,为繁荣和发展长春的文学创作,做出了贡献。
  一、解放前社团
  (一)诗歌刊行会
  1939年创建于长春。主要成员有古丁、辛嘉、小松、疑迟、外文等。此团体最初是以《明明》为代表的集团,后发展为《艺文志》派。在文学创作上主张“写与印”,并为此创办了“诗歌丛刊”。
  (二)文丛刊行会
  由山丁等于1939年在长春组建的文学团体。主要成员除山丁外,有吴瑛、梅娘、金音、冷歌、杨叶、弓文才、戈禾等。该会从1939年至1940年期间,先后出版《文艺丛刊》四辑,收有吴瑛的短篇小说集《两极》、山丁的《山风》、梅娘的《第二代》、秋萤的《去故集》等。
  (三)满洲文话会
  1937年6月30日在大连成立。以大连一部分文化人为中心,逐步发展到全东北。1939年将总部迁来长春。主要活动是,发行《满洲文话会通讯》,编辑《满洲文艺年鉴》,组织“满洲文话会演”。该会在长春、奉天(沈阳)、大连、哈尔滨、北平、天津、上海和日本东京等地皆有散在的会员。会员总数达350人。由各支部所属会员中选出支部委员,每月在各地举办座谈或恳谈会、文艺讲演会、文化映画会、文艺晚会、广播放送会等。1940年11月,满洲文话会“由专门化改为普通化之综合文化团体”。
  (四)满洲文艺家协会
  1941年7月27日,在长春由伪满国务院弘报处处长主持建立。委员长为山田清三郎。委员有古丁、吴郎、爵青、大内隆雄、穆儒丐等。该会是“体察政府发表之《艺文指导要纲》观念而设立的在满洲文艺家(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之基础的组织,是政府公认之团体”,和“满洲美术家协会”、“满洲剧团协会”、“满洲乐团协会”、“满洲舞蹈家协会”、“满洲书道家协会”等各文艺团体一起组成“满洲艺文联盟”。成立的目的是,“组织在满洲的文艺家”,“以建国精神为基调”,“以移植于这一国土上的日本艺文为经”,推行殖民地文学。
  1943年5月,协会进行改组,新设审查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大东亚联络部和计划部。审查第二部部长为大内隆雄,副部长为古丁、爵青、山丁、吴郎、安犀。大东亚联络部部长为古丁,副部长为吴郎、小松、石军、王秋萤。计划部长为贡川清,副部长为爵青、小松。
  (五)满洲艺文联盟
  1941年8月25日在长春成立。成立的同时解散了“满洲文话会”本部。在此之前,“满洲文话会”与弘报处达成协议,决定文话会各地支部独立为地方文话会。
  满洲艺文联盟成立的目的是,以《艺文指导要纲》为宗旨,负责各文艺协
  会和各地文话会的联络事宜。协助整顿各协会,促其活动。为此,艺文联盟事务局内设有各地文话会的联络机关,并发行《艺文通讯》、《艺文年鉴》。
  (六)社团法人满洲艺文协会
  1944年11月27日在长春成立。成立的同时宣布将“满洲艺文联盟”解散。伪满当局宣称,这是“为了建立战时文艺体制”。该组织由日本人甘粕正彦①(注:①当时,甘粕正彦为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理事长。)充任会长。会员有125名。构成团体有:
  “艺文志事务所”:1939年6月在长春成立。设在“长春满日文化协会”楼内。成员有古丁、小松、少虬、辛嘉、爵青、辛实、外文、疑迟、共鸣。
  “满洲放送文艺协进会”:1939年12月成立。会址在大同大街(今斯大林大街)“满洲电话社放送部”。
  “诗季社”:出刊《诗季》,1940年创刊。山丁、杨叶、戈禾任主编。
  “满洲歌人协会”:1942年4月成立。
  “柳絮俳句会”:1941年10月成立。不定期印发《柳絮丛书》。
  “东亚川柳联盟”:1939年5月成立。
  (七)东北作家联盟
  1945年10月在长春成立。以古丁为首,成员有刘迟(疑迟)、爵青、田兵等。联盟成立后,召开会议讨论今后工作进行等问题时,拟定了文艺普及运动的具体工作计划:创办街头小说墙报;创办街头诗壁报;制作街头歌谣;创办以时事作中心的壁报《天下事》。通过开展这些工作,力求提高一般群众文化水平,为开展大众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努力。还计划利用旧剧的形式,充实新的内容。并努力收集民间歌谣、曲调,制作新的作品,彻底发展大众文艺。
  同年10月19日,联盟与中苏友好协会、东北电影公司、东北剧人联盟等单位联合在长春市中苏人民会馆(今长春人民艺术剧场)举行纪念鲁迅先生逝世9周年大会,各单位代表均在会上作了报告。古丁报告的题目是《跟鲁迅学习》。
  (八)长春文艺协会
  1946年冬,在长春青年剧场(今红旗电影院)成立。总干事为郁其文(铁汉)。姚远、李长高、高明阁等30余人参加了该会。由于无经费,未能开展活动。
  (九)长春文艺建设协会
  1947年年底,在长春成立。杨仲欣是发起人,并当选为理事长。姚远为常务理事。李光月(李蟾)、徐翰逢等参加了协会。由于没有经费,未能开展活动。
  (十)吉林省文笔人协会
  1948年6月由吉林省教育厅厅长王焕宾发起,在长春成立。该会宗旨是集合一些人开展文艺创作并出版纯文艺刊物。章程里的“戡乱救国”字样,由于与会作家反对而被抹掉。理事长为王光狄。李光月、姚远等参加了该会。也是因为没有经费,未能开展活动。
  二、新中国社团
  (一)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
  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原长春分会)是吉林省各民族作家、业余作家自愿结合的群众性的专业团体,于1957年4月在长春成立。成立会上通过了《章程》,选出理事17名。剧作家王震之当选为主席。1958年9月、1962年5月先后召开第二次、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亚马、董速分别当选为主席。1980年1月,在长春召开第三次(实际是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宗旨是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精神,纠正“左”的错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解放艺术思想,繁荣新时期的文学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会修改了分会《章程》,中国作家协会长春分会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选举理事会理事71名,常务理事22名,公木当选为分会主席。第四次(实际是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85年5月在长春召开,着重讨论了作家的责任感和创作自由问题,响应中央领导同志“大鼓劲、大团结、大繁荣”的号召,开创吉林省文学事业的大活跃、大竞赛、大提高的新局面。大会修改了分会《章程》,选举由45名理事组成的新的理事会,董速、杨公骥、蒋锡金、纪叶为名誉主席。公木为分会主席。万忆萱、王肯、芦萍、张笑天、胡昭、鄂华为副主席。会后成立了书记处及下属四个委员会:青年文学工作委员会,儿童文学工作委员会,民族文学工作委员会,文学评论委员会。
  经中共吉林省委决定,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于1984年春从吉林省文联分出,单独建制。省委还批准成立了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该院于1985年9月开学,第一期50名经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录取的学员进入学院学习。
  作协吉林分会在团结新老作家,培养文学新人,保护作家权益,组织和鼓励作家学习,深入生活,勤奋创作,探索创新,提高艺文质量,活跃文学批评,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分会作家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长篇小说就出版了39部,中篇小说241部,诗歌35部。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杂文、短诗、评论、电影文学和戏剧文学作品难以计数。从1978年到1985年的7年间,分会作家在全国性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少年儿童文学、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活动中,有26篇作品获奖。到1985年年底,分会共有会员409名(包括总会会员57名),专业作家11名。
  分会机关设办公室、创作联络部、创作研究室、《作家》和《小说与故事》编辑部、《诗人》编辑部。《作家》文学月刊(原名《长春》文学月刊)是分会的机关刊物,创刊于1956年10月。
  (二)长春市诗歌联谊会
  长春市诗歌联谊会,是长春市文联领导下的文学团体,1951年1月14日成立。任务是:在市文联领导下,联系专业、业余诗歌创作人员,开展多种多样活动,繁荣长春市的诗歌创作。蒋锡金为主席,白拓方为副主席。穆木天、丁耶、杨建中、林辰、王恩显、刘子贵、朱和义为执行委员。联谊会编辑的诗画选《红花朵朵向阳开》,1951年由新华书店东北总店出版发行。该会于1954年6月召开长春市第二次文代会时解体。
  (三)长春作家协会
  长春作家协会于1980年2月6日成立,是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长春市务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群众性的专业团体。在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坚持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团结、组织全市专业和业余作家进行创作,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它的任务是:鼓励专业和业余作家深入生活,努力学习,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提倡题材多样化和各种艺术风格、流派的自由竞争,不断提高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水平,组织和推动文学评论和研究活动,提倡和鼓励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保障批评和反批评的权利,促进社会主义文学的健康发展,积极培养文学创作的新生力量,努力发展和壮大长春市的社会主义文学队伍。
  1980年长春作家协会发展的第一批会员有62名,到1988年已发展到286名。这些会员工作在各条战线,分别从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文学评论、民间文学、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电视文学的创作,已在国家及省、市级各种刊物上发表各类作品万余篇。为培养文学人才,壮大文学创作队伍,长春作家协会与《春风》文学月刊社联合举办了《春风》函授青年文学讲习所。自1982年至1987年期间共办7期,报名参加学习的12万余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解放军指战员近万名。讲习所聘请驻长春各大专院校文科教授、讲师及专业作家、编辑、诗人、文艺理论家等千余人次任讲习所教师,为学员批改小说、散文、诗歌、特写等习作30余万篇,编发《函授教材》64期。经过学习,许多学员的作品在国家和省、市级各种刊物上发表。
  长春作家协会成立后,主编了机关刊物《创作与学习》,共办10期,发表文化艺术理论文章、创作体会、文学信息、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作品千余件。其中有95%的作者为本会所培养。
  长春作家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蒋锡金为主席。侯树槐、张玉琦、徐吉征、程质彬为副主席。任命董辅文为副秘书长。理事会理事有:于本红、方作新、王忠志、孔宪岚、冯国和、孙维新、刘翘、朱云、齐兆麟、杜保平、杨子忱、张人和、张智、张少武、张玉琦、侯树槐、徐吉征、郭恩泽、韩汝诚、袁庆望、傅子奎、蒋锡金、魏今翼。1984年11月董辅文调出,傅子奎任副秘书长。1986年7月傅子奎任秘书长。1987年2月14日,经长春作家协会第9次理事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由张少武、何鹰、韩汝诚、程质彬、傅子奎、王忠志、蒋锡金等7人组成。
  长春作家协会经费来源:国家拨给正常业务费;本会举办的事业收入;会员会费。
  (四)长白山诗社
  1983年9月21日,吉林省及长春市的一部分古体诗词爱好者在长春市群众艺术馆举行隆重的诗会。会间成立了长白山诗社。推选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强晓初为诗社名誉社长。公木为社长。钟英、丁池、关守身为副社长。文中俊为秘书长。刘敬之为名誉理事。林克胜、易洪斌、孙超、郭石山等为理事。1988年夏,公木辞去社长职务。经理事会决定由钟英任社长。
  诗社成立后,出版了《长白山诗词》。试刊4期后,经中共吉林省委批准转为正式季刊,于1985年6月创刊。及至1988年共出12期。在诗社的影响下,德惠、农安、九台、榆树、四平、辉南等地都先后成立了类似的诗社,并相应地出版了刊物。到1988年年底,有江涛的《涛声集》、《续涛声集》,强晓初的《心声集》,泉声(吕树坤)、田子馥的《耦耕集》,公木的《旧体诗词选》先后问世。
  诗社开始时由长春市群众艺术馆代管。1985年4月转由长春市戏剧创作室代管。1986年起,归吉林省文化厅管辖。1987年起由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接管。经费主要靠吉林省人民政府拨给。
  (五)长春市杂文学会
  长春市杂文学会,于1986年8月经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批准成立。属于学术性群众团体。其业务主管部门为长春日报社。宗旨是培养杂文作者,繁荣杂文创作,研究杂文理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主要任务是组织会员开展学术讨论和作品分析,举办写作业务讲座,出版有关杂文丛书和杂文刊物等。
  学会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50周年,1986年10月1日召开了杂文研讨会。与会者认真研究鲁迅杂文艺术的同时,也探讨了当代杂文的写作规律。1987年6月至本年年底,举办了“鼎新杯”杂文征文,收到近百件作品,发表了30余篇,并汇集成《鼎新集》出版。
  学会由杨继笑任会长。潘芜、李云章、丁冰为副会长。沙金城为秘书长。会员38人。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长春市志 文化艺术志》

出版者:长春出版社

本志上下年限为1881至1988年,从机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群众文化等方面记述了长春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