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资源潜力与开发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692
颗粒名称: 一、农业资源潜力与开发研究
分类号: F323.2
页数: 4
页码: 388-391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长春市农业资源潜力与开发研究情况包括挖掘耕地资源潜力,大力发展种植业,增加粮、油、糖,挖掘饲料资源潜力,发展养畜养禽,增产肉、蛋、奶,挖掘水面资源潜力,发展淡水养鱼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开发研究 长春市

内容

课题根据长春的实际,提出农业资源潜力所在,开发的重点是粮、油、糖、肉、蛋、奶、鱼七项产品,并对农业资源开发目标、投资概算及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开发农业土地资源的主要措施。指出:长春农业资源的潜力是多方面的,有的尚未利用,有的利用不足,有的利用还不尽合理。研究的目的就是挖掘农业资源的潜力,把资源的潜力变成现实生产力。研究认为,农业资源潜力在于:
  (一)挖掘耕地资源潜力,大力发展种植业,增加粮、油、糖
  挖掘增产粮食的潜力主要是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产水平和开垦宜耕荒地,即包括向深度开发和广度开发两个方面。
  就向深度开发来说,全市有中低产地块,亩产在200公斤以下、平均亩产175公斤,通过综合治理,使中产地块达到1988年全市平均亩产水平,每亩增加65公斤,可增加总产50万吨。如果使低产地块达到中产地块水平,每亩增加125公斤,可增加粮食55万吨。二者相加,每年共可增粮食105万吨。实践证明,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中低产田的单产,增加总产是办得到的。198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522.5万吨,平均亩产365公斤。其中双阳县平均亩产为467公斤,比全市平均亩产多102公斤,高出27.8%。从双阳县的农业资源条件看,除光热水条件稍好于其他县(市)外,土壤条件是属于中下等。这个县六十年代平均亩产在85公斤上下徘徊。1983年以来,他们加强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增加投入,亩产迅速上升,成为全市平均亩产最高的县。双阳县的增产经验证明,只要在改造中低产田上下工夫,挖掘耕地潜力,全市达到双阳县的增产水平是能够做到的。
  就向广度开发来说,全市虽然耕地后备资源短缺,但在沿江河地带仍有成片荒地和零星地块25.3万亩,可以垦为耕地,种植粮食。据土地管理部门提供,近三年来,每年平均开垦2.3万亩。因此到2000年开垦25万亩耕地也是办得到的。按每亩生产400公斤粮食计算,每年可增加粮食10万吨。
  长春市发展油料(葵花)、糖料(甜菜)的条件好,潜力大,可以根据地方工业和国家计划需要扩大种植面积。首先是气候条件好,夏季日照时间长,秋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全市耕地土壤都适合葵花、甜菜的生长发育。特别是西北部有些轻盐碱耕地334.5万亩,对于种植耐盐碱的葵花、甜菜非常适宜,经济效益比种粮食作物高2—3倍,可以利用这些轻盐碱耕地发展油料、糖料。根据目前地方工业和国家需要,稳定80—90万亩种植面积,每年可向国家提供5万吨油料和40万吨糖料。
  (二)挖掘饲料资源潜力,发展养畜养禽,增产肉、蛋、奶
  长春市草场资源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东端的农安县,有150亩以上的连片草地88万亩。这些草地属轻盐碱性,适于进行围栏封育、草地深松和人工种草等改良措施。据估算,每年可产草35万吨,可以集中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其他各县(市)和郊区草场资源分布零散,多集中在沿江河和丘陵、荒山等零星地块上,也有利于就地放牧发展草食牲畜。
  玉米秸是草食牲畜的优良粗饲料。全市每年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60%以上,玉米秸产量约为325万吨,而现在用作饲料的仅为15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4.6%。如果把利用率提高5%,搞青贮或半干青贮饲料,相当于增加干草贮备50万吨。同时全市有水田134.4万亩,分布在松花江、饮马河、卡岔河等流域,可以利用丰富的稻草资源,用碱化、氨化等方法处理作饲料,大力饲养役肉兼用牛。随着水田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可以逐步把役肉兼用牛转化为商品肉牛。
  长春市不仅粗饲料极其丰富,精饲料也可以满足养畜养禽的需要。近几年,全市每年除上交合同内定购议购和“三留”(口粮、种子、饲料)用粮外,尚有100万吨玉米可作饲料用粮。今后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将为本市肉、蛋、奶生产提供更多的精饲料。
  饲料加工能力的潜力也很大。全市现有精饲料加工厂135处,每年生产数量不足20万吨,仅为单班年设计能力41万吨的二分之一,为双班年设计能力的82万吨的四分之一。今后可以根据畜禽业发展的需要增加饲料加工量。
  全市畜禽的品种资源丰富,现有本地品种、引进品种、培育品种104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组织、有目的地引进了一些肉用牛、瘦肉型猪、高产蛋鸡和肉用型鸡等畜禽良种。但目前优良品种的改良面很小,仅占17%左右,如果扩大改良面,这些畜禽品种将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繁殖性能和畜禽产品产量等方面,显示出更大潜力。
  (三)挖掘水面资源潜力,发展淡水养鱼业
  长春市淡水鱼类有效生长期较短,年约150天左右,但在有效的生长期内,某些条件相对较为优越。一是温度适宜,最高温度不超过鱼类生长最适温度的高限,在生长期内,不会因温度不适影响鱼类生长。二是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时间长,水体氧气充足,鱼类活动力强,摄食量增加,生长迅速。三是降水量集中,生长期内水量充沛,既可保证养鱼用水,又可改善水域环境,促进鱼类生长。四是境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水体含有机质及营养盐类亦较丰富。水域水生植物繁茂,浮游生物量高,底栖动物量大,多属富营养型和中营养型,适于多种经济鱼类生长繁殖。因此,只要走高产精养道路,进行科学饲养,在较短的生长时间内,创最好的鱼类生长环境,就能够充分发挥水体生产力的优势,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市养鱼实行国营、集体、个体相结合,大、中、小水面相结合的方针,逐步变粗养为精养,鲜鱼产量逐年提高。1988年全市鲜鱼产量为6069吨,比1985年4992吨增长21%,平均亩产18.4公斤,其中湖泊平均亩产28.1公斤,水库6.8公斤,池塘58.8公斤,精养鱼塘73公斤,稻田26.5公斤。
  进入80年代以后,长春市稻田养鱼和小水面精养鱼塘,个体养鱼户迅速兴起。由于小水面养鱼投资少,技术容易掌握,便于管理,因此出现许多精养高产典型。1988年池塘精养最高亩产达到547.2公斤。这类精养高产典型说明,全市大力发展池塘精养、网箱养鱼和稻田养鱼是大有可为的。特别是长春市粮食充足,鱼类饲料能量转化率高,发展淡水养鱼不仅饲料有保证,而且也为粮食转化开辟了理想的途径。
  长春市农业资源开发总的思路是:大力挖掘水土资源和饲料资源的潜力,积极发展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种植业为基础的农区畜禽业,靠政策稳定,靠科技进步,靠增加投入,加快农村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粮、油、糖、肉、蛋、奶、鱼等商品持续、稳定增长,为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求服务,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提出农业资源开发的主要措施是大力抓好中低产田的治理改造,巩固和提高现有生产基地建设水平,积极筹措开发基金,加快农业科技普及和技术推广,并对这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书记述的是1936-1990年长春市土地管理史上第一部志书,为土地管理部门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本志书的出版,有利于提高全市土地管理干部的历史素养,丰富土地管理专业知识,增强土地管理的责任感,为搞好全市土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它有益当代,惠及子孙,意义深远.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