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标测算的技术依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662
颗粒名称: 二、指标测算的技术依据
分类号: F301.2
页数: 2
页码: 325-326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长春市指标测算的技术依据情况包括制约建设用地可供量指标的确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测算等。
关键词: 长春市 技术 依据

内容

(一)制约建设用地可供量指标的确定
  1.人口高峰年人口总量预测,选择了离散型人口递推模型,利用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分别让育龄妇女按照给定的生育胎数(即1.5胎、1.6胎、1.7胎、1.8胎)进行了人口的预控预测。经过微机运算,得出了不同生育水平下的1983年至2030年历年人口总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预测结果分析,用1.7胎方案的人口预测规模来推算对耕地的需求较为适宜。1.7胎人口预测结果:从1983年到1989年6年间人口平均增长率(包括机械增长)为13‰,高峰年为2030年,总人口753.9万人。33年平均自然增长率5.36‰。
  2.粮食社会总需求预算,是以粮食分配初次去向来分析人口高峰年社会总需求的。原因是统计资料比较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粮食初次分配包括3个部分,一是农业自留粮,即农业人口的口粮、种子粮和农民家庭畜禽饲料粮;二是国家征购粮,即国家通过平价和议价收购的粮食;三是市场贸易粮,即粮食总产量扣除农业自留和国家征购后的剩余部分。预测方法是回归预测,其结果是:到人口高峰年,全社会粮食总需求量636.5万吨。其中农业用量236.5万吨,占总需求的37.16%;国家征购粮320万吨,占总需求的50.27%;市场贸易粮80万吨,占总需求的12.500。粮食商品率可达到60%以上。
  3.粮食平均单产预测,是用建国以来40年实际单产统计资料及统计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的比重进行了调整换算,并用1981年土地利用现状概查耕地面积,分别按农业生产丰、平、欠年进行了单产的自身回归预测。预测结果认为,取中值亩产412公斤的水平较为符合长春粮食发展趋势,恰好是丰年与欠年单产的平均水平。这个单产按1950年至1986年亩产平均递增率2.7%推算,2000年以前就可以实现。
  4.必保耕地数量的确定,是用社会粮食总需求量,除以预测的412公斤平均亩产,得用于粮食生产的必保耕地数量为1547万亩。用于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的必保耕地数量为229万亩(数字来源于长春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两者相加必保耕地总量为1776万亩,为1989年末现有耕地1883万亩的94.3%。
  5.建设用地最大可供给量,在2000年以前,除林业用地外,其他各类土地变化不大。长春市“三北”防护林带第二期工程还需20万亩左右的耕地,在此期间开发耕地可达20万亩,二者相抵持平。未来农业内部用地结构调整不大,用地不会太多。平衡结果,长春市在33年内可用于农业与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最大可供量为196.5万亩,年均使用量最大限量为3.22万亩。按照全省用地平衡需要及用地计划留有充分余地,中期计划年用地量控制在最大可供量的60%以内,即年占用量不超过1.9万亩。
  (二)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测算
  1.国家建设用地计划测算,根据1981~1990年调查统计资料分析认为:在保证重点建设用地前提下,对一般非重点项目从严控制,该项用地计划年用地量安排可在4500~6000亩的范围内。重点项目用地多于“七五”用地,一般性项目少于“七五”用地量。
  2.乡(镇)村集体企业建设用地计划量测算,是根据长春市乡企局提供的资料分析,认为“七五”期间用地较多的砖瓦厂数量已达到饱和状态,今后不会再增加,新增其他项目用地可以利用原关停并转的旧企业厂址。因此该项用地指标仍按“七五”平均水平安排,年用地量控制在1000亩左右。
  3.农村个人建房用地计划量测算,是利用长春市统计局农村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以及人口预测资料分析测算的。分析认为“八五”期间长春市农村个人建房年用地控制在5000~7000亩之间为宜。比“七五”期间年平均用地减少17%,其中,耕地可控制在4000~5000亩之间。每百户农民新占地建房比例控制在1.2~1.5户之间。
  4.对农业建设用地计划量测算,采用对农业综合发展规划中有关农业建设项目进行分析的方法,结合典型调查,匡算“八五”期间用地数量。“八五”期间要重点改造中低产田,农业建设用地要比过去多一些。主要是25片大型涝区,350万亩低洼易涝地治理工程占地和开发近100万亩水田的新修灌渠和堤防占地。据典型乡镇调查推算,“八五”期间需占用农业建设用地2万亩,占“八五”期间中低产田改造400万亩面积的千分之五。至于农村道路占地,未来新增用地量不大,极少数比较闭塞和偏远的农村需新铺设农村道路。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书记述的是1936-1990年长春市土地管理史上第一部志书,为土地管理部门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本志书的出版,有利于提高全市土地管理干部的历史素养,丰富土地管理专业知识,增强土地管理的责任感,为搞好全市土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它有益当代,惠及子孙,意义深远.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