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南部低山丘陵农林土地利用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640
颗粒名称: 三、东南部低山丘陵农林土地利用区
分类号: F301.24
页数: 4
页码: 248-2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东南部低山丘陵农林土地的利用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土地利用 农村用地

内容

(一)一般概况
  本区坐落于长春市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低山丘陵一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榆树县的于家、青顶、十四户、光明、谢家、向阳、土桥、黑林乡。第二部分包括九台市的三台、莽卡、胡家、卢家、二道沟、加工河、波泥河、放牛沟、西营城、土们岭、沐石河、其塔木、六台等乡(镇)和双阳县全部乡镇,共37个乡(镇)。本区总土地面积为494958.15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4%。
  本区农村人口98.8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3.4%,农村劳动力41.4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力25.3%,农村人均占有耕地0.28公顷,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0.67公顷。
  本区地貌为低山丘陵,系大黑山山脉一部分,其中低山主要分布于双阳县南部及九台市东南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400米,坡度多在20°—30°之间。丘陵主要分布于九台市东北部,双阳县南部及北部低山外围,海拔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差200米以内,坡度15°—25°之间。
  本区生物资源和地下非金属矿藏资源都比较丰富,农业开发较晚,是长春市土地利用潜力较大的地区。
  (二)土地利用特点
  本区土壤有机质层浅薄,砾石多,保水保肥性能较差,适于发展林业生产。但耕地比重仍然较大,占本区土地面积的56.4%,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0.6%。林地占本区面积的24%,占全市林地面积的60.3%。土地利用结构如下表:
  1.本区土质条件较好。土壤主要是白浆土、暗棕壤、水稻土,在山间盆地分布着肥力较高的黑土、草甸土,还有少量的砂土和泥炭土。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台地、河谷平原和河流两岸,土质肥沃,适于粮食生产。山坡耕地虽耕层薄,砂砾多,保水保肥性能差,但也可以种植粮食和其它经济作物,因此,本区也是长春市主要农作区。
  2.适宜林木和野生经济植物生长。目前,长春市用材林基本上都分布在这里,山楂、秋梨、葡萄等果树发展都有一定基础,野生经济植物开发利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因此,该区是长春市林、果、药主要生产基地。
  3.草山草坡面积大,野生饲料多,放牧条件较好,农副产品比较丰富,发展牛羊等食草动物和养鹿业、养蜂业有一定的基础。
  4.水资源比较丰富。有大中型水库9座,还有很多小水库、小塘坝,小坑塘,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扩大水稻生产,也是长春市渔业生产的主要产区。
  5.非金属矿藏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膨润土、珍珠岩、沸石和建筑砂石料等,长春市采矿业基本上都分布在本区内。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本区水土保持有边治边流,逐年扩大的趋势,耕层土壤越来越薄,有的造成垄底裸露,以至无法耕种。
  2.自然资源利用不够。一些野生经济资源年复一年,自生自灭,白白浪费在山上。另外一些经济资源则遭到竭泽而渔掠夺式的采集。
  3.林木和果木发展速度较慢。现在仍有部分荒山秃岭没有造林,已建起来的果树基地,品种单一,面积小,还没有形成一项大规模产业,这种状况同山区的资源、劳力和市场需求比较都是不相适应的。
  (四)土地利用方向和措施
  今后土地利用方向,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积极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做到农林结合,农牧结合,充分利用林业资源,野生经济资源,非金属矿藏资源和大量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乡镇企业,逐步建立起各种综合性的产业群。
  1.改善生产条件,改进栽培技术。本区宜垦耕地少,不适于农业利用的土壤应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角度逐步还林还牧。对坡度较缓,土层较厚、侵蚀不太严重,障碍因素较少的现有耕地,特别是沟川甸地应从改善生产条件,改进栽培技术方面着手,在提高粮食单产上下功夫,克服那种到处开垦,广种薄收的粗放耕作习惯。要因土种植,把有水源条件,能种植水稻的沟川地尽量开辟为水田。抓好肥料,增加农肥数量,提高农肥质量,加大化肥用量,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要抓改土,重点是控制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和冷浆地的排水增温。要实行精耕细作,特别在播种和田间管理上要加细,做到苗全苗壮,丰产丰收。
  2.发展林业,靠山致富。根据本区土地特点,粮食生产潜力不大,而林果和多种经营却有广阔发展前途。改变片面强调粮食生产,追求粮食产量,不断毁林开荒的做法。对本区的土地利用,首先应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发展方向,走靠山治富的路子。
  3.封山育林,加强水土保持。本区山多林稀,原始植被多已砍光,植被多为天然次生林和榛柴等灌木林和少数人工林。有的山地为疏林地甚至是无林无草,岩石裸露的荒山,土壤侵蚀比较严重。因此,在这里封山育林,育草是恢复植被,保持水土的根本方法,也是解决农村能源、饲料,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封山要和育林密切结合,对天然生长幼树林地,应加强扶育管理。疏林地要进行人工补栽补种,并有计划地逐年营造人工片林,随造随封,增加森林覆盖率。对严重侵蚀区,除封山育林生物措施外,还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如修蓄水池、截水沟、谷坊、鱼鱗坑等,以拦截荒山荒坡径流,更好地控制侵蚀,加快恢复植被。严重沟蚀区要封沟育林,兴修沟头防护和各种形式谷坊,造林种草,防止冲沟扩大。
  4.加快山区林业建设,全面落实党的林业政策,巩固和完善林业承包责任制。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合理安排林种结构,加快改造低产低质林。要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一齐发展,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要退耕还林。实行果树上山,栽培特种经济林,如山楂、海棠、人参和其它药材等,广开副业门路,既可保持水土,合理利用土地,又可活跃经济,开辟山村致富之路。
  5.充分利用丰富地下矿藏,发展一批骨干企业。注意综合利用,统一规划,按市场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增加经济收入,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开发利用其它资源积累资金。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书记述的是1936-1990年长春市土地管理史上第一部志书,为土地管理部门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本志书的出版,有利于提高全市土地管理干部的历史素养,丰富土地管理专业知识,增强土地管理的责任感,为搞好全市土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它有益当代,惠及子孙,意义深远.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