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部台地平原农业土地利用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639
颗粒名称: 二、中部台地平原农业土地利用区
分类号: F301.24
页数: 4
页码: 245-2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中部台地平原农业土地的利用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土地利用 农村用地

内容

(一)一般概况
  本区范围是长春市中部河谷平原和西部高台地区。包括德惠县全部,农安县的农安、合隆、靠山、开安、鲍家、高家店、城郊、滨河、前岗、华家、新刘家、青山口、黄鱼圈、新农、万金塔、小城子,榆树县的保寿、秀水、大于、福安、刘家、前进、先锋、恩育、双井、城发、李合、青山、新庄、怀家、育民、红星、八号、大岗、武龙、太安、新立、延河、五棵树、闵家、大坡、榆树、大岭、泗河、弓棚、环城,九台市的鸡鸣山、纪家、朝阳、兴隆、庆阳、苇子沟、上河湾、饮马河、九郊、卡伦、九台、营城、龙家堡、城子街等84个乡(镇)。本区总土地面积1112395.37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54.1%。全区农村人口230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4.5%。农村劳动力89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53.7%。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0.88公顷。
  本区地貌为台地,海拔多在200~250米之间,地形平坦开阔,但呈波状起伏,坡度多在5度以下。
  本区交通方便,铁路、公路发达,农业技术力量较强,农副产品丰富,集市贸易兴旺,具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
  (二)土地利用特点
  本区土地面积最大,耕地最多。耕地占本区土地面积的70.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3%。土地垦殖率达到70.2%,比全市土地垦殖率高出4.5%。土地利用结构表如下:
  1.本区土质肥沃,耕地为黑土、黑钙土、草甸土、冲积土和水稻土,理化性质好,适种性广,保水保肥能力强,适于发展粮食作物和甜菜、葵花、薯类和蔬菜瓜果的生长,是长春市主要的农作区。粮豆总产量占全市总产74.5%,商品率为67.5%。
  2.饲草饲料比较丰富,家庭饲养业比较发达,大牲畜、猪、羊、家禽等占全市比重都在60%以上,其中大牲畜为64.9%,猪为69.5%,羊为90.4%,禽为61.2%。不难看出,本区畜牧业是在种植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农区畜牧业的特征。
  3.林业建设发展很快,主要是人工农田防护林、护堤林、护路林等林带和零星小片林。树种以杨树为主,兼有柳、榆、槐等。“三北”防护林第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完成,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到目前该区基本上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已经发挥了林带的防护作用。
  4.水资源比较丰富,区内有松花江、饮马河、拉林河、卡岔河、伊通河等主要河流,有大中型水库9座,水面面积占全市水面面积的77.4%。地表水资源量约为7.14亿立方米,占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的53.8%。地下水极丰富区、丰富区、比较丰富区也都分布在本区内。因此,本区是长春市水稻和水产品的主要产区,其中水稻总产占全市水稻总产的78.1%,鱼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62.1%。
  5.地势开阔,地形平坦,坡度小,耕地集中连片,适于机械化耕作,耕作机械化水平较高,1990年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141台,小型拖拉机18217台,农业机械总动力97万千瓦。1990年平均每公顷施用化肥0.51吨。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生产不稳,粮食单产水平比较低。本区对自然灾害敏感,洪涝内涝,低温冷害是限制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影响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
  2.商品养殖业发展不快。本区畜禽养殖业还没有摆脱传统养殖业经营方式,饲养条件差,管理水平不高。牲畜仍然以养殖役畜为主,肉、蛋、奶、毛、皮等商品率都比较低。
  3.水面利用不够。本区水面广,水资源比其他地区丰富。目前,除少数水面种殖芡实、菱角、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和人工养鱼外,多数可利用水面没有很好利用起来。已利用的水面经济效益也不明显。
  4.水利工程不配套,影响灌溉效益。本区水利灌溉工程的实际灌溉面积仅是设计灌溉面积的26.4%。五大电灌站中除松沐电灌站效益较好外,其他四大电灌站效益都很差。
  5.农村能源短缺。本区是长春市粮食主要产区,几乎没有薪炭林,农民烧柴主要靠玉米秸杆,影响秸杆还田和牛羊等食草动物的发展。
  (四)土地利用方向和措施
  本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土质肥沃,今后仍然以生产粮食为主,兼顾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生产,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搞好农田防护林建设。
  1.深耕细作,发挥土壤生产潜力。本区土壤黑土层较厚,绝大部分在30厘米以上,养分含量及贮量较高。深耕是充分发挥土壤优势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的主要措施。采用深翻的办法加深耕层,要与轮作结合起来,逐年加深耕层,以保证熟化的耕层不被破坏。在深耕的基础上,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强栽培管理,实行科学种田,是发挥本区生产潜力的重要措施。
  2.科学施肥,提高经济效益。本区土壤自然肥力很高,但施肥仍是夺取高产的最重要的一项增产手段。首先是有机肥料,还要进一步加大用量,提高质量。应采取沤制绿肥,秸杆造肥,施用草炭和逐步推行秸杆还田等多种途径和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提高地力。特别是科学施用化肥,要注意提高经济效益。总的来看,化肥用量还应进一步提高。要进行土地深耕,加大农肥化肥用量,达到熟化土壤的目的。化肥用量比例要适当,就全市看,土壤普遍缺氮缺磷。但就本区看,缺氮仍是第一位的,特别是近几年磷肥已曾大量施用的地块,更要注意氮肥的施用,氮磷有效成分比例一般应保持在3—4:1范围为宜。目前土壤缺钾的迹象已日益明显,特别是连年大量施用氮磷化肥的水旱田地块和甜菜、薯类、烟草等喜钾作物,应随着化肥施用水平的提高,注意钾肥的施用。
  3.搞好农田防护林建设。要按“三北”防护林规划要求,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三北”防护林第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及早开展更新树种和更新林带等方面实验研究,保证持续稳定地发挥防护效益,改善农业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服务。
  4.防洪治涝是保证稳产的关键所在。在防洪上,应继续维修江河沿岸防洪堤,提高防洪标准,加固堤防,阻拦洪水危害。在治涝上,应继续完善排水站、渠各项排涝工程,尤其抓好工程配套,充分发挥现有骨干工程效益。努力提高工程标准,搞好台田条田建设,提高排水效果,降低地下水位,根除内涝危害。
  实现灌排工程配套,是发展本区农业生产的基本任务之一。完善灌排系统必须做到土地平整,农田成方,大小输水提水设备配套。实现灌渠和排水沟分设,达到灌排方便,才能为科学用水,调整土壤环境创造条件。逐步建成单排单灌的方条田,实现稳产高产。排水工程应根据大雨不涝、少雨丰收的要求,设计干、支、斗、毛各级渠道,做到工程配套,排水畅通。
  5.综合开发利用河谷土地资源。本区地域广阔,河流纵横,有许多河谷有待进一步开发。今后要统一规划,有计划的吸引各部门和农民手中的资金开发各种产业,继续发展饲料、淀粉、粉丝、榨油、酿造、豆制品,以及利用稻草、玉米叶织草袋、草绳和工艺品,开发食品、毛皮、果胶、矿泉水等一批新的产业。把一些大型河谷逐步建成稻米、鲜鱼、畜禽、果树,木材等商品经济区。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书记述的是1936-1990年长春市土地管理史上第一部志书,为土地管理部门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本志书的出版,有利于提高全市土地管理干部的历史素养,丰富土地管理专业知识,增强土地管理的责任感,为搞好全市土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它有益当代,惠及子孙,意义深远.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