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部湖群平原农牧土地利用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638
颗粒名称: 一、西部湖群平原农牧土地利用区
分类号: F301.24
页数: 4
页码: 241-2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西部湖群平原农牧土地的利用情况。
关键词: 长春市 土地利用 农村用地

内容

(一)一般情况
  本区范围是长春市西部湖群平原区。包括农安县的杨树林、哈拉海、柴岗站、榛柴岗、永安、三盛玉、万顺、伏龙泉、巴吉垒、三宝、新阳、黄金、龙王、烧锅、三岗15个乡镇。总土地面积296099公顷,占全市总土地面积14.4%。全区农村人口48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11.3%。农村劳动力18.2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11%。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1.13公顷。
  本区有波罗泡子、敖宝图泡子等几个规模较大的湖泊,水深多不足2米,周围发育有平坦的湖积冲积平原。黄金乡和太平池水库周围的平原,也由湖积冲积而成,地势低洼。本区西北的高阶地上有低缓的沙丘覆盖,多属固定或半固定沙丘,个别地方为平缓沙地,处于沙化的初级阶段,地面风蚀风积均较明显。
  本区交通比较方便,有公路通往各乡(镇)村,农牧业较为发达,是一个具有一定潜力的农牧经济开发区。
  (二)土地利用特点
  本区地处风沙干旱地区,耕地占本区面积的69.5%,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0%。在总土地面积中,除耕地外,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土地三项占总土地面积的17.2%。土地利用结构如下表:
  1.土壤以薄层黑钙土、黑钙土型砂土为主,还有草甸土砂土、盐碱土和沼泽土。保水保肥性能差,种植粮豆单产低,但适合种植甜菜、葵花、亚麻、马铃薯、红薯等经济作物,是全市糖料、油料、薯类、麻类的主要产区。
  2.本区虽然土质较差,但耕地较多,为206022.76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0%。特别是阳光充足,居全市各区的第一位。热量条件也比较好,历年平均气温为4.6~8.4℃,历年≥10℃积温为2900℃,是全市各区积温最高的区。由于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投入不断增加,科学种田水平逐步提高,粮豆生产水平也年年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粮豆总产猛增。1990年粮豆总产比1988年翻了一番,占全市粮豆总产的15.3%。因此,本区也是长春市粮豆生产主要产区之一。
  3.气候干旱,靠近半干旱的白城地区。全年降雨比全市平均降雨量少50~80毫米。为了保证粮食和经济作物丰收,建国后,加强了农田防护林建设,使本区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改善,但没有彻底好转,特别是春旱严重,有“十年九旱”之说。每年春播都要抢墒播种,或坐水种、催芽种,以保证苗全苗壮。除春旱之外,还有18%的年份,发生伏旱,影响作物开花授粉,群众称为“掐脖旱”。还有32%的年份发生秋旱,影响作物籽粒灌浆而减产。
  4.本区雨水少,但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比较丰富,全区电机井的平均单井每小时出水30~50吨,特别是北部杨树林、哈拉海一带,单井每小时最高达100吨。南部的新阳乡单井出水最少,每小时也有10吨。目前,本区地下水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其中电机井870眼,己配套664眼。还有水库塘坝6座、电灌站5处,为解决春播用水和小麦水浇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5.本区除耕地外,还有牧草地21315.05公顷,占全市牧草地42.3%。其中人工改良草场285.8公顷,占13.7%,发展牧业生产有较好的资源优势。有林地10092.9公顷,占全市林地5.1%;有湖泡,水库等水面17486.2公顷,占全市水面11.3%。林地、牧草地和水面的人均面积是全市各土地利用区中最多的一个。广大农民利用当地土地资源的优势,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编织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发展多种经营,是本区农村经济的一大特点,其多种经营的种类、规模、效益和收入都比其他地方好一些。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耕地土壤瘠薄。本区盐碱土、砂土面积比较大,黑土层比较薄,有的不够一犁土,有的土层含70%的风积砂,腐殖质含量少,仅为1%左右,保水保肥性能差。盐碱地含盐含碱量大。其中严重的不能生长作物,较轻的也抓不住苗,缺苗断条,抑制作物的生长。湖泡、水库周围耕地低洼地较多,土壤肥力低,透水性差。由于排水不良,遇涝减产严重。建国后虽然进行了初步治理,但还没有达到彻底排涝的标准,致使土壤湿度大,地温低,不保苗,禾苗生长发育慢,影响作物收成。
  2.春旱灾害严重。本区春季干旱多风,大风持续时间长,风力大,有时刮走表土、肥料和种子,造成毁地复种。由于风大,使土壤水分蒸发快,造成土壤失墒,给春播和保苗带来严重威胁。
  3.水土流失严重。本区林业主要是农田防护林,片林较少,过牧又使牧草地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逐渐变坏。加上本区西北部高台地上受雨水切割比较严重,台地向低平岗地过渡地带片蚀加剧,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因此,本区除风蚀外,水蚀也是土地利用中的严重问题。
  4.本区农业经济比较粗放,农业生产仍有广种薄收现象,粮食单产水平还比较低。春耕作业比较粗放;各种作物缺苗断条普遍存在;农家有机肥少,化肥不足;中耕除草不细、不及时,这些都影响作物单产的提高。
  (四)土地利用方向和措施
  本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农副产品多,牧草地和泡塘水库面积大,粮食生产、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潜力大,发展农村经济具有广阔的前景。
  1.充分利用牧草地面积大,农副产品饲料多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要加强牧草地的保护和管理,严禁开荒和随意挖坑取土。搞好牧草地人工改良,提高产草量。还要把丰富的农副产品加工副产物利用起来。据调查,一吨葵花籽就有1.9吨副产物饲料,一吨甜菜就有1.5吨副产物饲料。马铃薯产量大,加工后有淀粉渣、粉浆等副产物,可以利用大量副产物和饲草发展牛、羊、奶牛、奶山羊等草食牲畜和猪、鸡、鸭、鹅等家禽,还可发展养兔、养蜂等养殖业。搞好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为农业提供数量多、质量好的有机肥,为社会提供肉类、蛋类、奶类、毛皮、羽毛、蜂蜜、淀粉等商品。
  2.抗旱治涝,双管齐下。要搞好水利建设,解决因排水不畅造成内涝问题,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栽培技术中,要立足于防旱保墒,抗旱夺丰收。要大力挖掘水库、湖泊、泡塘养鱼潜力,做到有捕有放,以精养为主,迅速提高渔业产量。要充分利用湖泡水库沿岸以及沼泽地带,栽植芦苇,养殖喜水家禽,种植水生饲草。有生长条件的地方要扩大水田面积,种植水稻,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积极发展林业,控制水土流失。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和薪炭林,依靠林业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把风蚀和水蚀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大力发展井灌,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发展旱田水浇,建立高产稳产农田。采取适当的耕作技术,防风抗旱,蓄水保墒保全苗、夺高产。依靠发展薪炭林解决一部分农村烧柴问题,把农作物秸棵节省下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
  4.有计划地逐步扩大绿肥面积,在部分耕地上,实行草田轮作,粮草间套作,养畜积肥,沤绿肥,以肥肥田。实行因土施肥、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要增加投入,加强农田管理,努力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书记述的是1936-1990年长春市土地管理史上第一部志书,为土地管理部门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本志书的出版,有利于提高全市土地管理干部的历史素养,丰富土地管理专业知识,增强土地管理的责任感,为搞好全市土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它有益当代,惠及子孙,意义深远.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