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地利用构成和利用水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636
颗粒名称: 二、土地利用构成和利用水平
分类号: F301.24
页数: 6
页码: 235-2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利用水平。
关键词: 长春市 土地利用 农村用地

内容

(一)土地利用现状构成
  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详查汇总,获得长春市总土地面积和8个一级分类面积。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出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总土地面积与一级分类面积构成比例是:耕地占65.8%,园地占0.2%,林地占9.6%,牧草地占2.4%,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占8%,交通用地占2.4%,水域占7.5%,未利用土地占4.1%。各县(市)土地利用一级分类面积构成情况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土地利用结构基本合理,它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符合农业自然资源条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农、林、牧、渔结构不需要做重大的调整。耕地所占比重较大,是发展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反映了商品粮基地的特点。(2)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少,仅占总土地面积的4%,说明垦荒的潜力不大。但仍有宜农荒草地和沼泽地45766.6公顷,可以垦为耕地。(3)园地用地不多,仅占总土地面积0.17%。从当地市场需要和农村经济发展看,今后应适当扩大果园建设,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长春市自1979年至1988年两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7年间各类用地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些地类变化反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7年间用地结构变化情况是:呈现出增长趋势的地类有耕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耕地增加39566.7公顷,增长3%。林地增加6273.7公顷,增长3.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37827.62公顷,增长1.9%。呈现出下降趋势的地类有园地、牧草地、水域用地。园地减少2790.45公顷,下降43.9%。牧草地减少76957.15公顷,下降60.5%。水域减少30497.37公顷,下降16.4%。其他地类由于两次调查技术规程要求不同,故没有可比性。
  (三)土地利用水平
  1.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面积与总土地面积之比为土地利用率。长春市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7项利用面积为197098.58公顷,土地利用率为96%。土地利用率分布情况如下表:
  从表中看出,长春市各县(市)区土地利用比较平衡,差异不大,其中榆树县土地利用率最高达98.1%,九台市最小也达94.5%,仅相差3.6%。
  2.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率是指耕地面积与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长春市耕地面积1353817公顷,与总土地面积2057119.13公顷比较,垦殖率为65.81%,是全省最高的一个地区,比省平均垦殖率高41个百分点。土地垦殖率分布情况如下表:
  从表中看出,土地垦殖率最高的德惠县为73.15%,除4个城区外,最低是双阳县为57.76%。土地垦殖率与地形、地貌有关,平原地区土地垦殖率高些,低山丘陵则低些。
  3.土地农业利用率
  土地农业利用率是耕地与园地面积之和与总土地面积之比,即土地农业利用率。长春市耕地与园地总面积为1357379.02公顷,与总土地面积2057119.13公顷之比,土地农业利用率为66%。该比例符合优先保证农业用地的原则。土地农业利用率分布情况如下表:
  4.土地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是农业总产值与总土地面积之比。长春市1990年农业总产值为472419万元,土地生产率为2296元/公顷。土地生产率分布情况如下表:
  从表中看出,长春市土地生产率除城市和郊区外,榆树县最高,为2643.7元/公顷;九台市最低为1722元/公顷。最低与最高比较相差921.7元/公顷。
  (四)土地人均占有量
  长春市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种类齐全,特别是耕地数量多,土质肥沃。但是由于人口岁岁增加,城乡国民经济建设占用大量耕地,致使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1987年长春市土地管理局建立后,加强了土地地政统一管理,刹住了滥占耕地的歪风,控制了耕地减少的势头。各类土地人均占有量席次表如下: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书记述的是1936-1990年长春市土地管理史上第一部志书,为土地管理部门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本志书的出版,有利于提高全市土地管理干部的历史素养,丰富土地管理专业知识,增强土地管理的责任感,为搞好全市土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它有益当代,惠及子孙,意义深远.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