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移旗就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569
颗粒名称: 二、移旗就垦
分类号: F301.24
页数: 3
页码: 50-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朝时期长春境内的旗人迁入落户垦荒种地。
关键词: 长春市 土地资源 土地开发

内容

据民间传说,今九台市东半部的旗地开发较早。地处松花江西岸的莽卡满族自治乡莽卡屯,在清顺治年间,先后有满洲正白旗佟、杨、石三姓大户前来安居开发土地。乾隆年间,又有汉军旗人韩姓也迁入落户垦荒种地。这些早期迁入的户族,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增加,逐渐地建成了很多村庄。如由他们建立的莽卡、塔库、石屯、舍岭、东哈什蚂等屯,一直沿续至今未变村名。后人称这些早期来此斩草开荒种地的户族为“四大家”,亦称“四大户族”。这“四大家”,经当地群众回忆和据有关资料记载,实为开发莽卡一带疆土的先人。时至今日,居住在莽卡满族自治乡各屯的佟、杨、石、韩“四大户族”的后裔仍属多数。这“四大户族”开发的土地,属于一般旗地范围。
  旗地开发较早的地方,还有今九台市所辖的5个回族聚居的村屯,即胡家回族自治乡的蜂蜜营、红石、宝山和其塔木镇的山前槐、卢家乡齐家村的前央。这5个较大的回民聚居的村屯,均系清康熙年间由关内迁入,垦荒种地,相继形成的村落。其中蜂蜜营村,在土地未开发前,曾是一个放养蜜蜂,盛产蜂蜜的自然场地。后来,清朝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在这里建立了蜂蜜场,生产贡蜜。
  有关蜂蜜营村的土地开发情况,据《九台文史资料》记载,这里的回族居民最早是康熙年间由四川迁来的。但究竟如何迁来,说法不一。其中就有段、唐、尤、邵、丁等姓回族将领从驻地四川迁到九台蜂蜜营一带安家落户,并形成回族聚居的村落。段、唐等两大姓的后裔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一直从事农业劳动。尤姓居于附近的尤家屯,其他家族不知去向。
  段姓后裔段德有保存至今的一份完好的清朝官府书札,为我们真实地了解蜂蜜营开发土地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考证资料。现将其书札全文抄录如下:
  兵部为钦奉
  上谕事,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奉
  上谕马承荫差来赉奏,段应龙发往起程之时,预先奏闻,应给札赏赉,着交兵部,钦此。查据马承先供内,既称段应龙原系伪游击,相应授以游击札,付户部,取缎二匹赏给可也等因。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九日绿头牌启奏,本日奉旨,依议段应龙着急速前去,钦此。合札该办,钦遵施行,须至此札付者。
  右札付游击段应龙准此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九日给札付
  至康熙中叶以后,清王朝在当时隶属伯都讷副都统辖区的今榆树县西北部,陆续设立了驻防八旗,按旗围拨土地,也开发出相当数量的旗地。其中有八旗公地39472垧,八旗官牧地5236垧,驿站官兵随缺地17599垧,驿站官兵津贴地7517垧。今双阳县城作为盛京(今沈阳市)通往吉林的官道驿站(即苏瓦延站),其附近也有小规模的旗地开发。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书记述的是1936-1990年长春市土地管理史上第一部志书,为土地管理部门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本志书的出版,有利于提高全市土地管理干部的历史素养,丰富土地管理专业知识,增强土地管理的责任感,为搞好全市土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它有益当代,惠及子孙,意义深远.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