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地自然类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55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土地自然类型
分类号: P942.34
页数: 7
页码: 28-34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土地是一种包括人类影响在内的由生物、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水文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自然资源。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概括为不同类型即为土地的自然类型。它反映土地的自然要素组成及特征,是土地不易变化的属性,亦称稳定特征。
关键词: 长春市 土地 自然类型

内容

土地是一种包括人类影响在内的由生物、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水文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自然资源。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概括为不同类型即为土地的自然类型。它反映土地的自然要素组成及特征,是土地不易变化的属性,亦称稳定特征。
  一、土地自然类型的组合要素
  (一)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
  长春开发较快,这里的原生植被基本上荡然无存。而制约原生植物分布界限的环境条件却相对稳定。根据环境条件划分土地自然类型比较客观,可为合理地利用土地提供依据。
  长春地处东部山地向西部平原的过渡带。东部有一部分属吉林哈达岭、大黑山山脉,还有一部分属舒兰——伊通地堑,这两部分都是湿润的针阔混交林暗棕壤地带的西部边缘,属森林生态环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立地条件。目前这里生长着柞、桦、杨、榆等次生林和落叶松、樟子松等人工林,还有灌木、杂草。舒兰——伊通地堑,目前已开垦为旱田、水田的生态环境。
  中部为温带半湿润的森林草原黑土地带。包括双阳县西北部、长春市郊区、农安县东部、九台市、榆树县等地。在自然状态下,为森林草原生态环境,目前大部分已开垦为耕地。在台地的沟谷地,可见到榆树、杨树沟谷林、台地顶面和斜坡为旱田。水源较好的河谷平地为水田和菜田。
  西部为温带半湿润的草甸草原黑钙土地带,它包括长春市郊区的西北部,农安县南部、德惠县西部、榆树县西部的一小部分。该区只局部保持草甸草原的环境,大部分垦为旱田生态环境,也有小部分水田生态环境。草甸草原黑钙土地带中有一部分砂地,如农安县的哈拉海、杨树林。砂地是西部砂地的边缘,位于半湿润地区的东部,年降水量500毫米,大部分形成壤中水,适于深根植物生长,栽培杨树、樟子松易活。该区还有少部分的盐土、碱土,一部分垦为草地,重碱地多为荒地,生产力低。长春地域内多样的生物生存环境,形成了其林、草、田俱全的生物种群,为长春类型多样的土地资源提供了形成基础。
  (二)参差分布的岩石地形复合体
  岩石地形复合体即地质与地貌的综合。长春分布最广的有黄土状亚粘土、河相冲积物、河湖相亚砂土、亚粘土,还有残积的花岗岩、石灰岩、玄武岩和砂砾岩。岩性影响岩石的风化程度、风化物和土壤的性质。花岗岩易风化,由它构成的山地多为低缓的山、丘;石灰岩难风化,由它构成的山地多呈陡峭的低山、丘陵。一般花岗岩常有较厚的风化壳,而石灰岩风化壳薄。岩性不同形成土壤不同,进而影响植物的种群分布不同。
  地貌地方性分异,主要表现在地形相对高度的变化上,其次是坡度的变化。两种因素制约着地貌的分异。长春的地貌类型主要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地、河谷平地、沟谷地、低平地和低洼地。
  低山主要分布于东部和东南部,绝对高度为500——800米,相对高度为300——400米,一般坡度为10—30度。都是上升的剥蚀区,母质多为残积物,其上发育的土壤为暗棕壤。
  丘陵分布于东部和东南部低山的外围,海拔一般小于500米,相对高度50—200米,一般坡度为10—30度。丘陵地也是一种残积物。岩石多为花岗岩、石灰岩、砂砾岩,发育的土壤主要有暗棕壤和石质土。丘陵地植被破坏严重,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冲沟发育。
  台地包括山前的冲积洪积台地,中部波状台地和西部的高台地。主要分布于大黑山脉以西,哈大铁路线两侧。形态上可分为梁状台地和波状台地。海拔高度为200—300米,相对高度为20—40米。坡度一般为3—5度,起伏较大的为5—10度。台地的物质组成为砂砾岩、黄土状亚粘土。台地上发育的土壤为白浆土、黑土和黑钙土。台地土壤普遍受到面蚀,局部地带黄土、红土裸露地表,台坎地段多见切沟、冲沟发育。
  河谷平地分布在第二松花江及其支流饮马河、伊通河等河流的沿江平原地带。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的疏松沉积物,多为亚粘土、亚砂土。地貌类型为河漫滩、一级阶地。土壤主要是草甸土、冲积土和水稻土等。河谷平地地势低,地下水位较高,一般无侵蚀。
  平地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的哈大铁路线以西,成土母质为黄土状亚粘土、亚粘土和亚砂土。地下水距地表深度为3—5米,仅影响土壤的底土发育。
  低平地主要分布于长春的西部。地下水距地表1—3米,影响土壤的发育,但地表终年无积水。
  低洼地大部分分布于湖滨地或滨河地带。地下水距地表小于1米,地表有季节性积水,土壤为水成土或半水成土。
  沙地分布于现代河床附近,面积小,沿第二松花江两岸有分布。地面组成物质为细沙、中沙和粗沙,地形均为固定沙丘。
  复杂的岩石种类和多样的地貌形态,构成异质的岩石地形复合体,在境内参差分布,总的趋势是东南部为剥蚀上升区,西北部为下降沉积区,两区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同时也为土地类型的分异提供了诊断指标。
  (三)温带大陆东西过渡的气候条件
  气候是土地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地分类的重要依据。
  长春处于从湿润向半湿润,从有林向无林的过渡带,各项气候指标均具过渡性。年日照时数:长春市以东小于2600小时,以西大于2800小时,长春市为2600—2800小时。年总辐射量:长春市以东小于115千卡/年·平方厘米,以西大于120千卡/年·平方厘米,长春市为115—120千卡/年·平方厘米。≥10℃积温:长春市以东小于2700℃,以西大于2900℃,长春市除榆树稍低外,均在2700—2900℃之间。年降水量:长春市以东大于650毫米,为湿润地区,以西小于500毫米,为半湿润地区,长春市在500—650毫米之间。干燥度:长春市以东干燥度小于1.0,为湿润的森林地区,以西大于1.1,为半湿润的草甸地区,长春市干燥度在1.0—1.1之间,为半湿润的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地区。径流深:长春市以东平均径流深大于125毫米,以西小于25毫米,长春市在125~25毫米之间。
  各种气候要素的过渡性特征制约着长春市气候的总特征:≥10℃积温2700—2900℃,且夏季日照长,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年降水量500—650毫米,且4—9月的降水占全年的70—80%,雨热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干燥指数为1.0的等值线呈东北一西南向,在长春地区中部通过。东部干燥指数小于1.0,水分略有盈余;西部干燥指数大于1.0,水分略有不足。所以长春市不会有大旱大涝,这是全世界温带环境中最好的气候条件。
  (四)比较肥沃的森林草原系列的土壤
  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土地肥力强弱的重要因子。由于土壤肥力与植物生长关系密切,它能够满足并调节植物所需的热量,水分、养分和空气,与气候肥力一起制约着植物品种的分布范围和地段,因此,在土地类型的划分中土壤类型也是重要的指标。
  长春中部从东北向西南纵贯着著名的黑土地带。黑土地带干燥度为1.0,表明蒸发力与降水量大致相等。≥10℃积温在2800℃—2900℃,水热条件是全省最优的。黑土是一种肥沃的土壤,它的腐殖质层厚,各种养分含量较高,总贮量丰富,水分条件和物理性状良好,土壤酸碱度适宜,供肥能力强,适种作物广,是全市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土壤。土壤既无钙化现象也无盐渍化现象,灰化现象也不明显,是长春土壤的一大优势,分布于京哈铁路两侧的平原上。河谷平原分布的是草甸黑土、草甸土,也是对农业有利的土壤。
  长春西部的另一类土壤为黑钙土。它与黑土的重要区别是:所分布区干燥度大于1.0,降水量略有不足,成土母质多为黄土状亚砂土。黑钙土的主要特征是有一定的石灰反应,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养分也略低于黑土。长春黑钙土是仅次于黑土的一种肥沃的土壤。此外长春还有暗棕壤、砂土的分布。
  二、土地自然类型构成与分布
  根据长春市土地类型的组合要素的空间分异,可将土地划分为11个一级自然类型、36个二级自然类型。一级分类以土类和地表形态命名,突出反映由大地形差别而造成的土地自然环境的大区域分异,同时反映物质组成和分布规律。二级分类以地方气候环境、土壤状况和地形命名,主要反映地面高差、物质成因、地方气候差异等土地自然环境的特点。长春土地自然类型构成与分布情况如下:
  (一)暗棕壤低山
  长春的暗棕壤低山面积为15294公顷,占长春土地总面积的0.76%。主要分布在长春东南部,其中九台市面积最大,为8843公顷,其次双阳县,为6451公顷。
  根据气候状况和岩石性质,暗棕壤低山分为五种类型:温冷的暗棕壤石灰岩低山、温凉的暗棕壤石灰岩低山、温和的暗棕壤石灰岩低山和温凉的暗棕壤花岗岩低山及温和的暗棕壤花岗岩低山。其面积分别占长春土地面积的0.12%、0.24%、0.12%、0.15%和0.13%。
  (二)暗棕壤丘陵
  长春的暗棕壤丘陵面积为150928公顷,占长春土地面积的7.41%。其中双阳县面积最大,为73355公顷,其次九台市为65208公顷,长春郊区为12365公顷。
  暗棕壤丘陵分温和的暗棕壤石灰岩丘陵、温和的暗棕壤花岗岩丘陵和温和的暗棕壤玄武岩丘陵等三种类型。分别占长春土地面积的2.06%、5.29%、0.06%。
  (三)白浆土台地
  长春的白浆土台地面积为87774公顷,占长春土地面积的4.31%。其中榆树县面积最大,为62012公顷,双阳县17203公顷,九台市7054公顷,长春郊区1505公顷。
  白浆土台地分为温凉的白浆土高台地和温和的白浆土台地两种类型,分别占长春土地面积的1.25%、3.06%。
  (四)黑土台地
  黑土台地是长春的主要土地类型,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生产力最高。长春黑土台地面积为572952公顷,占长春土地面积的28.13%,其中长春郊区最多,占郊区土地面积的53.07%,其次是榆树县占40.4%,九台市占37.0%,德惠县占25.70%,双阳县占24.70%,农安县占8.22%。
  根据气候状况和地形条件,黑土台地分为六种类型:温和的黑土高台地、温和的白浆化黑土高台地、温暖的黑土台地、温暖的黑土山前台地、温暖的黑土波状台地、温暖的黑土切割台地。其面积分别占长春土地面积的4.91%、0.18%、6.45%、3.32%、12.72%、0.55%。
  (五)黑钙土台地
  长春的黑钙土台地面积仅次于黑土台地,为268813公顷,占长春土地面积的13.2%,以农安县为最多,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0.46%,其次为德惠县,占15.05%,九台市占0.98%,榆树县仅占0.1%。
  黑钙土台地分温暖的淋溶黑钙土高台地、温暖的淋溶黑钙土切割高台地、温暖的黑钙土台地和温暖的黑钙土切割台地等四种类型,分别占长春土地面积的0.62%、0.34%、12.16%、0.08%。
  (六)草甸黑土平地
  长春的草甸黑土平地面积较少,只有120909公顷,仅占长春土地面积的5.93%,但分布比较广泛,除双阳和长春郊区外,其他各县都有大小面积不等的草甸黑土平地,其中农安县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1.26%,榆树县占11.7%,德惠县占1.72%,九台市占0.12%。
  草甸黑土平地分温暖的草甸黑土平地和温和的草甸黑土平地两种类型,分别占长春土地面积的2.82%和3.11%。
  (七)草甸土低平地
  长春的草甸土低平地面积为202233公顷,占长春土地面积的9.93%。其中德惠县面积最大,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3.04%,其次为农安县,占15.28%,榆树县和九台市不多,分别占5.6%和3.29%。
  长春的草甸土低平地分三种类型:温暖的草甸土低平地,占长春土地面积的4.46%;温暖的盐化草甸土低平地,占4.10%;温暖的碱化草甸土低平地,占1.37%。
  (八)潜育草甸土低洼地
  该类型面积较小,为54639公顷,占长春土地面积的2.69%。九台市较多,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36%,榆树县占3.1%,农安县占3.05%,德惠县占2.78%。
  潜育草甸土低洼地分三种类型:温暖的潜育草甸土低洼地,占长春土地面积的0.61%;温暖的冲积土低洼地,占1.87%;温暖的盐化草甸土低洼地,占0.21%。
  (九)沙地
  沙地面积为41131公顷,占长春土地面积的2.02%,是长春面积最小的土地自然类型。农安县最多,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18%,其次是德惠县,占1.47%,榆树县占0.6%,九台市占0.17%。
  沙地分三种类型:温暖的黑土型沙地,温暖的黑钙土型沙地和温暖的河淤沙地。分别占长春土地面积的0.09%、1.57%和0.36%。
  (十)河谷低平地
  该类型的面积为344276公顷,占长春土地面积的16.90%。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在各县(市)土地面积中占有一定比重,其中长春郊区最多,占24.6%,其次为德惠县占23.08%,九台市占18.35%,榆树县占17.0%,双阳县占14.11%,农安县占10.52%。
  河谷低平地分为温和的河谷低平地和温暖的河谷低平地两种类型,分别占长春土地面积的10.69%和6.21%。
  (十一)沟谷地
  沟谷地面积为152621公顷,占长春土地面积的7.49%。分布广泛,双阳县占13.07%,九台市占11.31%,榆树县占8.3%,郊区占7.4%,德惠县占6.51%,农安县占2.82%。
  沟谷地分三种类型:温凉的沟谷地,占长春土地面积的1.24%;温和的沟谷地,占5.28%;温暖的沟谷地,占0.98%。
  长春土地自然类型分布情况见《长春市土地自然类型面积汇总表》。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书记述的是1936-1990年长春市土地管理史上第一部志书,为土地管理部门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本志书的出版,有利于提高全市土地管理干部的历史素养,丰富土地管理专业知识,增强土地管理的责任感,为搞好全市土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它有益当代,惠及子孙,意义深远.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