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553
颗粒名称: 六、气候
分类号: P468
页数: 3
页码: 24-26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长春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6℃,年极端最高气温38.0℃,年极端最低气温—39.0℃。年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5—9月降水量为全年降水量的85%。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61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59%。
关键词: 长春市 气候 气温

内容

长春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6℃,年极端最高气温38.0℃,年极端最低气温—39.0℃。年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5—9月降水量为全年降水量的85%。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61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59%。
  长春的地理位置,地形结构与大气环流相配合,决定了长春的气候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一)四季分明,长短不一。四季分明,长短不一是长春气候的首要特征。春季(4月~5月)短暂,干燥多大风;夏季(6月—8月)较长,温热多雨,但炎热天气不多;秋季(9月—10月)较短,晴天居多,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11月—3月)漫长而寒冷。
  (二)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季。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季是长春市气候又一特征。长春地处欧亚大陆,盛行东亚季风。随季风转换,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和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构成冬季季风。受其影响,气候寒冷而干燥。一月平均气温—17.2℃,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持续期长达5个月。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进西伸,副热带海洋气团北进,构成夏季季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北上,峰及峰面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沛而集中。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8%。雨热同季,有效降水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三)气候的大陆性强,气候年较差大。气候的大陆性强,表现为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这是因为冬季长期在蒙古高压控制下,经常受冷空气和寒潮的侵袭,致使气温偏低。夏季受来自低纬度海洋的夏季季风的影响,则气温偏高。
  (四)气候东西过渡,热量和水分适中。长春处于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过渡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即处于东部山地湿润气候向西部半干旱气候过渡带,总体上属于半湿润气候,全市7—10℃积温由中东部的2800℃向西递增为3000℃。无霜期也由东部的135天向西递增至157天。年降水量则由东部的600毫米向西递减为400毫米。
  气候的过渡性使长春光照充足,热量条件优于东部,而水分条件又优于西部。热量和水分条件适中,光热水等基本气候条件好,完全能够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据统计,长春太阳辐射强度年总量为117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全年为2614小时,春、夏、秋三季,每日平均太阳实照时数为7—8小时,适合水稻、玉米、大豆、高粱、向日葵等作物的发育。光照充足,潜力很大。全市≥0℃的积温平均有3200多度,≥10℃的积温平均有2869度。作物幼穗分化、抽穗、开花、授粉、灌浆等生殖器官形成期6、7、8月份的温度,都在20℃—30℃之间。除个别冷害年的个别时段外,都处于发育温度的最适范围内。热量充足,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作物生长期气温日差较大,平均可达11.5℃,对作物产量的形成和提高产品质量都极为有利。长春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35天,各类作物出苗到成熟日数平均125—130天,除低温冷害年外,对作物不构成威胁。全市降水量年平均为571.1毫米,是北方旱作农业稳产的雨量适宜指标。降雨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7%,水、热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春播后第一场透雨在4—5月份的机率可达83%。总的看,长春市光、热、水资源对各种主要农作物生育期保证率都比较高。
  长春灾害性天气主要是低温冷害和洪涝、内涝。低温冷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物在生育期内因温度低,热量不足而使生育期推迟,霜前不能成熟的延迟性冷害;一种是作物对温度敏感的发育期中遇到低温,使小穗开花,授粉不良,结实率低,从而导致减产的障碍性冷害。
  洪涝、内涝主要在沿江河地区,春涝、夏涝和秋涝出现频率为61%。洪水冲毁农田,淹没庄稼,使低洼地过水积水,影响作物生长,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并伴随水土流失。全市有33.3万公顷涝洼地受害,占耕地总面积24.6%。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土地志

《长春市志 土地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志书记述的是1936-1990年长春市土地管理史上第一部志书,为土地管理部门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本志书的出版,有利于提高全市土地管理干部的历史素养,丰富土地管理专业知识,增强土地管理的责任感,为搞好全市土地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它有益当代,惠及子孙,意义深远.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