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技术培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蔬菜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527
颗粒名称: 第八章 技术培训
分类号: F326.13
页数: 8
页码: 204-211
摘要: 本章记述了长春市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正规教育、专业技术讲座、普及教育等。
关键词: 技术培训 蔬菜生产 长春市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和各区为了不断发展蔬菜生产,提高生产率,适应城市人口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组织社、队(乡、村)建立专业技术培训机构,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壮大专业技术队伍,发展科学种菜。经过40年的努力,到1988年,长春市区共有各级蔬菜技术推广站10个,并以蔬菜技术推广站为轴心,建立起市、区、乡、村4级科技网络。从1985年开始建立科技示范户,到1988年发展到340户。有大、中专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78名,比1965年增长1.23倍。研究开发科技项目20余项,比1965年增长1倍。学习推广应用科技项目27项,比1965年增长8倍。普及科技项目150项,比1965年增长3.29倍。蔬菜每公顷平均单产量28586公斤,生产率增长2.03倍。
  第一节 正规教育
  一、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吉林农业大学、沈阳农学院、河北农学院、江苏农学院等院校为长春市输送了32名专业技术人材,其中吉林农业大学27名,占总数的84.3%。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经过科学实践和艰苦工作,都被晋升为农艺师,其中高级2名、中级23名,成为推广科技种菜、发展蔬菜生产的中坚。
  二、长春市农业学校
  1958年,为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长春市教育局在兴隆山兴办一所长春市农业学校(相当高中),内设园艺班,学制为2年。每届从社会招收园艺班学员40~50人,毕业后统一分配。该校1961年交给市农林水利局管理,1979年改归市农业局管理。1958年至1988年间,该校园艺班毕业生达900余人,除一部分升学外,多数分配到市、县、区、乡担任技术员、见习技术员和其它技术性工作。
  三、二道河子区园艺技术初等学校
  1960年,二道河子区委筹集30万元资金,兴办二道河子区园艺技术学校(相当于中等专业学校),培训专业技术干部。同时,招收农村知识青年和社会初中毕业生,实行定向教育。学制2年,毕业后统一分配到蔬菜生产单位,担任技术性生产或管理工作。先后共办三届,第一届36人,第二届140人,第三届(会计班)46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办。1969年转为普通中学(63中)。
  四、输送学员参加正规教育学习班
  1976年,省蔬菜研究所办了1届蔬菜专业大专班,招收各市、县、区蔬菜生产大队中具有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及有实际生产经验的干部和菜农。长春市区每个大队保送2~3名学员,并按日劳动分值记平均劳动工分。学制2年,毕业后哪来哪去。长春市区输送学员百余名。此外,1983年后还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参加电大、函大学习。
  五、夜校、广播学校
  1982年、郊区政府兴办中央农业广播学校郊区分校,组织干部、农民按时收听。到1988年参加学习的干部、农民达15000余人,为提高干部、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1983年,以区、公社为单位兴办农民夜校。长春市郊区工农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和郊区园艺学会组织技术人员编写了《蔬菜栽培》一书,作为农民夜校的读本。参加夜校学习的干部、菜农达2000余人。
  第二节 专业技术讲座
  专业技术讲座是培训蔬菜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形式。每年,根据市政府制定的技术开发、推广工作实施方案,有计划的开展专项和单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专业技术讲座。
  一、科学技术讲座
  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科研单位提供的科研技术新成果,利用农闲季节举办专项科技讲座。请吉大、农大、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农艺师向各级行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干部、生产骨干传授新科技理论技术知识。同时,实行先讲座,后实验,再推广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科技知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得见,摸得着,易学易懂。
  这种讲座形式,不定期举行。1960年至1988年共举办9次。讲授了“蔬菜营养土方育苗”、“测土施肥”、“杂交育种方法”、“辣椒密植催秧法”、“秋白菜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大棚栽培配套技术”、“太阳能热交换”等专题,为推广、应用上述技术,培训骨干2000余名。
  二、应用技术讲座
  结合生产季节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内容,开展应用技术讲座。请有经验的农艺师、技术干部向生产骨干传授育苗前的种子浸泡催芽、土方配制、苗期、苗龄、施肥、浇水、温度管理;定植前的定植时间、定植方法、定植后的管理;露地播种最佳播种期、施肥、浇水、播种的管理;温室、大棚的栽培管理;病虫害的防治、农药配比、使用方法、施用部位和间种、套种、复种以及辣椒、茄子、西红柿等主要品种的配套应用技术等。对涉及面广,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和常见、易发病虫害,集中办班讲座。对涉及面小,个别地块发生的个别问题,以各级技术推广站为主,采取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内分散讲座。对临时发生的个别技术问题,随时随地解决,形式灵活多样。
  这种讲座形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就开始采用。1949年至1952年,由民政局下设的农科站每年组织一次,集中生产骨干到市政府会议室听课。1953年至1956年,农科站的技术干部分别下到农业生产区分头传授;1957年至1982年,由市农业局和郊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1983年以后,由市蔬菜产销办公室举办。每年举办1~2期,每期5~10天不等。分散、临时学习班随时举办。每期参加学习的人数由50~60人发展到100人~200人,最后达400多人。高峰年期达到500人以上。受教育率也逐年提高,由1949年的10%左右提高到1988年的45%左右。
  第三节 普及教育
  一、普及技术学习班
  普及技术学习班主要对一般技术干部、菜农进行技术普及教育,实行市、区、乡、村4级办班,各负其责:
  市办师资班。结合农时季节和生产需要,请教授、园艺师上专业技术课,培训各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干部。每年举办1次,1次培训60~70人,学期1周左右。
  区办骨干班。由经过培训的各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干部担任教师讲课,培训生产、技术骨干。每年举办1次,1次培训200~300人,学期4~5天。
  乡、村办农民学习班。由生产、技术骨干担任“小先生”,结合生产实际解讲应用技术要领。每年举办1次,1次培训100~200人,学期3~4天。
  通过上述形式,每年普及教育人数达4000~5000人次。
  二、经验交流学习班
  组织各级领导干部、科技人员、技术干部、生产骨干学习外地蔬菜栽培技术,总结长春市区开发应用新技术、新良种以及稳产高产的经验,并通过学习班的形式推广。这种形式的学习班,因时、因季、因生产需要的不同,不定期举办。
  1960年至1988年间,参观、学习、推广外地蔬菜栽培技术和稳产高产经验20余项。总结推广长春市区蔬菜栽培技术和稳产高产经验150余项。
  三、工作会议及学习班
  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工作总结、部署大会,在总结蔬菜产销形势、丰产经验,歉收教训暨部署来年工作任务中,着重总结、推广应用科学栽培技术的成果和根据下一年的天气予测信息提出推广应用新技术、防治病虫害的任务。会后,各区、乡、村分别组办学习班5~10天,层层落实会议要求,并制定丰产措施。
  这种学习班涉及的内容还包括生产计划、市场信息、经济效益,联系实际紧密,针对性强,应用技术落实的具体。参加学习的有各级领导干部、技术干部、生产骨干和广大菜农,范围广、人数多,效果明显。
  经过40年的技术培训,专业技术队伍逐年扩大。到1988年末,长春市区共有大、中专学历的技术人员78人,此外,1980年按市科委的部署,对菜农进行了评定技术职称。评出蔬菜总技师、技师和技术员近百名,扩大了菜农技术队伍。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蔬菜志

《长春市志 蔬菜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稳定市场,安定人民生活的角度,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40多年来长春市蔬菜产销发展的历程,再现了历史上许多珍贵的资料,包括生产经验、供应方法,其中包括了产销体制、生产、市场、购销、价格、储存加工、计划管理、技术培训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