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蔬菜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50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自然灾害
分类号: S42
页数: 9
页码: 104-112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蔬菜生产的自然灾害主要是霜冻、大风、洪(内)涝、干旱和冰雹及病虫害。
关键词: 自然灾害 蔬菜 长春市

内容

长春市蔬菜生产的自然灾害主要是霜冻、大风、洪(内)涝、干旱和冰雹及病虫害。
  一、霜冻
  长春市初霜期一般在9月中旬,终霜期在5月中旬,无霜期平均为135天。4~5月份出现严重的倒春寒或春寒天气,影响根子菜和夏菜定植苗的生长。40年来露地蔬菜生产出现过7次较大霜冻。1956年5月23日,气温—3℃,地表温度达一5℃,夏菜定植的秧苗冻死5000多万株,折合面积1200公顷。经过补栽抢救尚有829公项无苗可栽,损失惨重。
  1986年5月10日夜间降温,地表最低温度一7℃,露地夏菜和小拱棚中的黄瓜、角瓜、西红柿苗在揭棚锻炼过程中遭到冻害。全市7个蔬菜乡,冻死夏菜苗500万株,折合面积119公顷。
  1987年4月21~23日,夜间连续最低气温一8℃,大棚黄瓜及温床黄瓜、角瓜苗遭受严重冻害。全市冻死大棚黄瓜苗71万株,折合面积15.2公顷,占全市大棚黄瓜6.2%。
  二、大风
  长春市处于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的松辽平原,经常出现西南大风,有时也有东北风。大风对春季蔬菜生产影响很大,危害也严重。每年刮大风日数4、5月份最多,有20次左右,占全年大风次数的60%以上。一次大风一般维持3天左右,故有“风三、风三、一刮三天”之说。风灾损失严重的年份有1974、1976、1977、1983年,其中,1976年5月24日刮了一场大风,平均风速达15.3~17.5米/秒,维持时间10个多小时,全市刮坏蔬菜大棚三分之一,夏菜秧苗损坏760万株。
  1983年4月17日刮了一场大风,从凌晨一直刮到午夜以后,瞬间风力达到11级,给蔬菜大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全市刮坏大棚182个,面积为15.2公顷,其中倒塌和全坏的大棚100个;刮坏育苗小棚115个,面积1.6公顷;温室前脸塑料刮坏50栋,面积2公顷。奋进公社奋进大队刮坏30个大棚,其中21棚韭菜减产5万公斤。
  三、冰雹
  长春市冰雹主要出现在4~10月间,冰雹出现最多的是在5~6月份。其中,5月份平均出现2.8次、6月份2.5次。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9月份一般也易出现。长春市冰雹主要有两条线。一条由土门岭入境到和平良种场,另一条从怀德入境经西新、幸福到净月乡。
  1976年5月28日在奋进公社城西大队周围降了一场冰雹,最大的有鸡蛋黄大,夏菜秧苗受到了严重灾害,受灾面积76公顷。茄子植株打成茬,黄瓜茎打断,减产150万公斤。
  1979年9月下旬在净月、幸福两个公社降了一场冰雹,冰雹密度大,秋白菜500公顷受灾,减产500万公斤。
  1983年5月28日19时,城西、奋进两公社遭受一场雹灾,延时3分钟。这次冰雹来势之猛,破坏力之大是多年罕见。最大冰雹直径有鸡蛋大,小的豆粒大,落地20~30分钟才融化,受灾面积252公顷,成灾面积180公顷,温室玻璃被打碎8000片,大棚膜被打坏38栋。
  四、洪(内)涝
  长春市洪涝多发生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40年来有13年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水灾,而对蔬菜生产影响严重的有4年。其中,1966年7月下旬连续降暴雨,伊通河、新开河溢水,淹没两岸蔬菜田,有1000多公顷绝收。1984年8月上旬降两场暴雨,降雨量达200毫米以上,菜田积水,内涝成灾,长春市7个蔬菜乡菜田成灾面积达2200公顷,其中,秋菜640公顷,减产3000万公斤。夏菜1560公顷基本绝收,减产近2000万公斤,占9月份夏菜供应量的三分之一。特别是晚夏菜主产区之一的西新乡,保8、9月份供应的晚夏菜播种面积671公顷,涝后仅剩下307公顷。
  1985年,长春市从6月21日到8月25日,共计66天中有44天降雨。其中,降雨量40毫米以上的有7天,降雨量70毫米以上的有3天,日降雨最多的为93毫米,汛期累计降雨量达600毫米。伊通河、新开河、无名河溢水,淹没两岸菜田,泡倒民房,出现了一场40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洪涝灾害。晚夏菜绝收面积1723公顷,占夏菜面积的42.8%,减产2886万公斤。秋白菜绝收面积1169公顷,减产5900万公斤,倒塌民房1861间。
  1986年7月中下旬连续降暴雨,秋菜绝收面积1511公顷。其中,秋白菜669公顷,大葱400公顷,萝卜217公顷,其它225公顷,损失3920万公斤,价值257.8万元。其中,秋白菜3240万公斤,价值129万元;大葱470万公斤,价值112万元。保八、九月份供应的晚夏菜面积绝收2973公顷。其中,茄子647公顷,黄瓜533公顷,辣椒264公顷,西红柿465公顷,豆角366公顷,半夏甘蓝238公顷,其它为460公顷。晚夏菜共减产2500万公斤,减值500万元左右。
  五、干旱
  分为春旱、夏旱两种。
  春旱。指4~5月份蔬菜播种、秧苗定植期间,由于降雨量小、西南风多、气温回升快、土壤水份不足而导致干旱。1984年,由于冬旱,1985年春从4月8日至5月19日一直未下透雨,气候干燥,土壤严重失墒,干旱到垄底,干土层达20厘米,出现了严重的春旱。直播夏菜2400公顷,出苗率仅40%。其中,直播茄子、西红柿、辣椒计340公顷大部份“坑种”(土壤长期干燥、种子不出芽),豆角1157公顷,出苗仅50%。
  伏旱。一般每年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伏天高温,作物生长旺盛,又是秋白菜的幼苗时期,此时少雨高温会严重影响秋白菜幼苗生长,造成秋白菜大幅度减产。40年来,伏旱造成秋白菜大幅度减产的年份有1958年、1980年两年。其中,1980年苗期降雨量小于60毫米,播种后10天未降雨,苗期病毒病大流行,全市秋白菜平均发病率22.8%,是30年来危害程度最大的1年,成灾面积1500公顷,减产6成以上的有1000公顷,减产2至3成的有500公顷,减产5000万公斤。
  六、病虫害
  长春市蔬菜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常发生的病虫害有60余种。其中主要的病害有30多种见表79,虫害有20余种(见表80),危害严重的有“五虫五病”。
  病虫害虽对蔬菜生产危害很大,但由于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不断加大防治措施,改进栽培技术,更新、使用新农药,基本控制了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除1958年、1980年由于伏旱降雨量偏少、秋白菜出现霜毒病、白斑病、软腐病、病毒病(称为四病合并症)造成大量减产外,其它年份基本没有出现大面积灾情。
  解放初期在蔬菜一家一户的自由种植期间,由于科学不尽发达,菜农经济条件差,对病虫害的防治重视不够,基本上不采取预防措施。病虫害发生后,采取简单的人工捕捉或用烟梗浸水喷浇作物,防治效果极低。
  农村实现合作化以后,有组织有领导地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50年代到60年代初,开始应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森锌”防治病害,用“666粉”、“DDT”、“鱼藤精粉”防治虫害,用“信石制毒谷”防治地下害虫,辅以秋翻、挖蛹、摘卵块、捕杀幼虫、摘病叶等措施。
  6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敌百虫”、“敌敌畏”、“乐果”、“退菌特”以及“多菌灵”、“乙磷铝”、“瑞毒霉”、“甲基托布津”、“氧化乐果”、“双效灵”、“马拉硫磷”等农药防治病虫害。这些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有一定成效,但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病虫产生抗药能力,防效降低,成本上升,且又使有毒农药残留量逐年增加,杀伤有益昆虫,破坏生态平衡,危及人民身体健康。
  1978年后,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普遍预防、重点防治的办法。普遍预防的办法是:推广、应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禁用“666粉”、“DDT”、“味丹”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引进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宽城区奋进公社农科站试用“颗粒体病毒”防治甘蓝夜盗虫;朝阳区城西公社农科站和南关区幸福公社农科站分别进行用“苏云金杆菌”、“青虫菌6号”防虫试验;二道河子区英俊公社农科站进行了大棚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等。同时,长春市农牧局总结了英俊公社英俊大队王宝良创新的大棚黄瓜发病中期采用高温灭菌法,控制了黄瓜霜霉病的蔓延。上述科学新技术在全市推广、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1985年,长春市城区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333公顷,1986年发展到1000公顷,1988年增加到2000公顷。4年累计,“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6014公顷,提供无农药污染蔬菜28220万公斤,增产1500万公斤,菜农增加收入450万元。
  1986年,推广、应用生物农药“BT”乳剂、“青虫菌6号”、“颗粒体病毒”防治甘蓝夜盗虫、菜青虫、小菜蛾,防效率85%。1988年推广、应用面积1800公顷。
  大棚生产黄瓜的面积占大棚总面积的95%。由于多年重茬,土壤病害逐年增加。1984年开始,研究、试验成功黄瓜嫁接法,防治了根部病害,增强了耐低温能力,防效100%。1985年,黄瓜“黑星病”通过外地购入的种子传入长春,采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在苗期喷洒预防,并禁止外购种子。在栽培上,采用铺地膜、隔畦间作、改善棚内气候、控制棚内湿度在85%以下,预防霜霉病的发病。
  推广、应用“无公害”农药和采用预防措施后,有效地清除了过去使用有毒化学农药的残留物,保护了有益昆虫。1987年对20个生产黄瓜的大棚抽样检测,“666”、“敌百虫”农药的残留量分别为0.0027毫克/公斤和0.0038毫克/公斤,比国家允许标准0.2毫克/公斤和0.1—0.2毫克/公斤低。
  1988年10月,对80个秋白菜生产点检测,过去使用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残留量比国家允许标准也有大量下降,有益昆虫的生存量每平方米由过去的0.5只增至1.5只,增加2倍。
  对“五虫五病”采取重点防治。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虫害,主要有“乐果”、“溴氰菊脂”、“除虫精粉”、“敌百虫”等。在搞好预测、掌握虫情后,治小、治早,将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选用“DT”、“DTM”、“多菌灵”、“双效灵”、“百菌清”、“代森锰锌”、“杀毒矾”等农药防治霜霉病、角斑病、叶霉病。
  对几种主要蔬菜病虫害的防治。
  秋白菜用“BT乳剂”、“青虫菌6号”或菊脂类农药2000~5000倍液喷洒作物,防治夜盗虫、小菜蛾;用“青虫菌6号”300~500倍或50倍白僵菌液喷洒,防治地蛆;用0.04%的“除虫精粉”1.5~2公斤或1~1.3斤2.5%的“敌百虫”喷粉,防治幼苗“跳甲虫”;用40%的“乐果乳剂”800~1000液、25%的“溴氰菊脂乳油”800倍液、“杀灭菊脂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采用抗病品种、丰产播期25±3、苗期用浇水降温的办法防治秋白菜病毒病;用40%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的“百菌清”600倍液喷洒作物,防治霜霉病;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白斑病。
  黄瓜 用40%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500倍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0倍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液喷雾,防治霜霉病;用500倍30%的DT杀菌剂500倍液、农用链霉素200ppm喷雾,防治细菌性角斑病。
  辣椒 用农用链霉素200ppm或30%的DT菌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斑点病;用500倍70%的代森锌干粉液、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的多菌灵6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水浇地块采用“1尺双株”又叫密植催秧法,旱大垄采用辣椒、玉米间作法防治病毒病。
  西红柿 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500~600倍液、75%的百菌清600倍液喷雾防治叶霉病;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用600~800倍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液喷雾,防治早疫病。
  对苗期病虫害的防治,采用“五代合剂”上铺下盖的办法防治猝倒病;用1公斤麦麸、豆饼或玉米碴用锅炒出香味,兑上敌百虫或40%的乐果乳油10克,加20~30倍水做成毒饵,撒在苗床沿边诱杀蝼蛄;直播幼苗,发现有猝倒病时,采取移苗的办法防止蔓延。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蔬菜志

《长春市志 蔬菜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稳定市场,安定人民生活的角度,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40多年来长春市蔬菜产销发展的历程,再现了历史上许多珍贵的资料,包括生产经验、供应方法,其中包括了产销体制、生产、市场、购销、价格、储存加工、计划管理、技术培训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