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种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蔬菜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50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种植
分类号: F326.13
页数: 34
页码: 71-104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的蔬菜种植,分为露地和保护地两种生产方式。不同的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季节又采取垄播、畦作、沟栽、地膜覆盖等不同的种植方法。
关键词: 种植 蔬菜 长春市

内容

长春市的蔬菜种植,分为露地和保护地两种生产方式。不同的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季节又采取垄播、畦作、沟栽、地膜覆盖等不同的种植方法。
  一、育苗
  育苗,对地处北方长春市的蔬菜生产早熟、延长生育期、提高单产十分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实行温床、冷床两种育苗方法,一家一户分散育苗。设施也较简陋,苗床大部分利用秫秸、柳条和砖砌成,建筑在小菜园或宅旁园田地上。苗床规格一般长5~10米、宽1.4~1.6米,采用玻璃或纸糊窗扇覆盖,防寒覆盖物均为草帘子。
  合作化初期,实行小范围的集体育苗,各生产社队普遍建立自给自足的育苗基地,设施条件大部分改用玻璃窗扇,并推行温床、冷床联合育苗,初步形成规模化。到1958年,温室发展到24627平方米,温床55050平方米,比1953年分别增长1.6倍和2.3倍。培育各种菜苗6000万株,种植面积1300公顷,比1953年的340公顷增长2.8倍。
  人民公社化后,由队统一育苗。近郊蔬菜队的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采用温室播种,温床分苗。中远郊区社实行温床播种,冷床分苗。温室面积1963年比1953年增加13倍,温床、冷床面积增加近10倍。
  1963年,按农林水利局“夏菜育苗增加营养物资,扩大秧苗面积,培养壮苗”的要求,扩大苗床面积。育苗土方茄果类苗6×6厘米,瓜果类苗9×9厘米,甘蓝8×8厘米。
  1964年3月,推广营养土方育苗法。优点是定植后基本不缓苗,早熟5~7天,增产20%。到1965年,推广面积占育苗总量70%,基本实现了育苗营养土方化。
  营养土方育苗的营养土制作方法:
  营养土方配方种类较多。大体有以草炭土为主、马粪土为主和陈炉灰为主,掺进其它肥料土等5种。
  制作方法分2种。一是以草炭、马粪土为主的配方,结构疏松,保水力强,利用和泥法制成的土方含水量均匀,土温一致,秧苗生长齐,起苗破损率也少。二是以陈炉灰、田土为主的配方,结构细密、保水力差,采用不和泥法制成的土方含水量小,土温比和泥的高,缓苗快。
  营养土方所用的材料,在混合配制前,必须用0.7×0.7厘米或1.0×1.0厘米筛孔过筛,再按比例混合均匀装床、浇水,制成8×8~6×6厘米的立方体,用秫秸棒或扎眼器在土方中央处插成1.5~2厘米深的小穴,以待播种或栽苗。
  营养土方育苗主要技术环节是:
  提高土方土温。尤其是温床土方育苗,由于土方含水量大,苗期土温普遍低于一般育苗法土温2~3℃。因此,温床内必须要铺些酿热物,以提高土温。茄果类土方育苗,可先在温室内进行,待缓苗后再移到温床里。
  黄瓜、角瓜、豆角采用催芽直播法。种子胚根伸长0.5~1厘米时播入土方穴中覆土2厘米;茄果类、甘蓝类采用移苗法,秧苗有1~2片叶时移入土方,不伤根,缓苗快,成活率高。
  掌握适时浇水和浇水量。一般在定植前2~3天忌浇水,以利起苗和运输。旱大垄地块,在定植前2~3天浇1次透水,起湿土方定植。
  定植。营养土方苗定植要深浅适度,过深土凉,延长缓苗期;过浅土方露出地面,土方易被晒干变硬,不利根系发育。土方定植后覆土2厘米厚为宜,浇1次透水,有利土方内根系迅速向外生长。
  为扩大营养土方的应用,长春市城区积极扩大温室、小拱棚温床建设,并采用塑料薄膜代替玻璃。1977年,温室面积比1970年增加1.15倍,小棚面积增加12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力推行科学种菜,采用大方、大苗新技术。黄瓜苗营养土方面积扩大到10×10厘米,茄子、辣椒、西红柿、甘蓝、花椰菜等品种苗营养土方面积8×8厘米。
  为不断扩大大方大苗的育苗面积,大力发展温室面积,到1988年已达763200平方米,比1977年增加2.1倍。温室育苗面积563200平方米,小拱棚、温床面积456060平方米。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角瓜、花椰菜等品种实现了大方大苗。
  蔬菜土地承包到户后,以乡蔬菜良种场为基础,并吸收夏菜基地的光明、上台子、奋进、西长青、四季青、双丰6个村,建立起11处蔬菜育苗中心,推广了电热线、地铺、育苗盘和无土育苗技术。由市主管部门下达任务给各乡村统一组织育苗,供应承包户。
  育苗中心受到承包户的欢迎。长春市到1988年建成49处育苗中心,实际育成苗7009万株,占全市总需苗数32%。
  蔬菜育苗的主要技术措施:
  1.育苗前的准备工作:床土是由田土和腐熟的马粪、草炭、堆肥等有机质混合而成。有机质和田土比为5:5或6:4;移植床采用营养土方配方。
  在播种或移植前半个月左右,温室加温化地,草苫子昼揭夜盖。有条件的地方应用电热线。
  2.恒温浸种:又称温汤浸种。先将种子放在盆里,用凉水将种湿润,再倒温水,不断搅拌,水温保持50~60℃经10~15分钟。如果水温下降,可用70℃水徐徐加入,保持恒温。处理后将种子放在20~30℃的温水浸种,浸泡时间以蔬菜种类不同而异。
  3.催芽:对浸泡的种子用清水洗3~4次,剔出秕籽后进行催芽。催芽温度与出芽时间见表46。
  4.播种:播种要根据蔬菜品种的日历苗龄要求确定播种期。
  播种量:播量大小,与种子大小和出苗率有关。播种过密,易造成苗子徒长和床土发生龟裂,幼苗根受害;过稀浪费育苗面积。
  播种方法:甘蓝和茄果类种子撒播;黄瓜、角瓜种子发芽后直接播于营养土方穴中,覆土1厘米。大棚黄瓜,种子出芽后直播于育苗箱中,当长到两瓣一心时移入营养土方穴中。播种后的温度管理。
  外温在2℃以上,温床苗开始放风;温室苗,室温达25℃以上可放风。阴雨天、光线弱的天气,也要放风排湿气。
  苗期浇水选晴天,在上午10时进行。
  5.移苗与倒苗:移苗和倒苗的目的是扩大幼苗的营养面积,合理利用育苗面积,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同时,又进行了选苗,淘汰劣苗、病苗。辣椒、茄子、西红柿的幼苗长出1~1.5片叶,黄瓜苗两瓣时移入土方。黄瓜苗3片叶时要倒一次土方。温室倒苗时注意大小苗的前后方位,以利于整齐生长。
  6.移苗后的管理:移苗后有3~5天缓苗期,室温、床温要保持20~25℃,以利缓苗。缓苗后,要降室温、床温,以防苗子徒长。
  定植前7天,要开始秧苗锻炼,使幼苗适应露地自然环境。
  二、露地种植
  露地种植分为春菜种植、夏菜种植和秋菜种植。
  1.春菜种植
  春菜种植,采用畦作直播(沟播、散播、催芽播)。主要品种有菠菜、小白菜、芹菜、水萝卜、香菜、油菜、生菜、韭菜、小葱等。播种期从4月上旬开始,个别品种3月份播种,越冬春菜在秋季播种。5月上旬开始收获,延续到6月下旬,个别品种延至7月份。
  50年代,春播小白菜实行密沟间收栽培,收获期延后1个月,增加了早夏菜的供应。
  60年代,小白菜推行简易覆盖栽培,用草帘子覆盖漫子白菜畦面,早晨揭开,晚上盖上,覆盖20天,苗出50%时撤去覆盖物,5月上旬收获,比传统畦作收获期提前10天。根菠菜推广播种埋头菠菜,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大地封冻前沟播,每公顷施肥5万公斤,翌年春季出苗后浇3~4次水,5月中旬收获,产量2.5~3万公斤,比春菠菜早收获5~7天。
  70年代,水利条件好的中、远郊社队,推行大垄双行直播水萝卜栽培,4月中旬播种,每公顷播种12.5~17.5公斤,施肥3万公斤,出苗后间2次苗,浇透水,6月上旬收获,产量2~2.5万公斤。
  1980年,开始利用大棚旧膜和地膜短期平铺覆盖小白菜、菠菜、韭菜,促进直播春菜早出苗,根子菜早返青。4月上旬覆盖10~12天,再平铺到其它地块,揭膜后浇水,每亩追施硝酸铵25~30公斤,收获期提前5~7天,增产20%左右。
  1980年开始,推行了早甘蓝、角瓜地膜沟栽。分别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收获,比传统种植提前7~10天。
  1988年,长春市城区春菜地膜覆盖面积发展到2383亩。其中:英俊乡706亩,奋进乡891亩,幸福乡275亩,净月乡378亩,城西乡45亩。
  2.夏菜种植
  夏季菜栽培,采用垄作、畦作,育苗秧栽和埯播。垄作种植的品种有茄子、辣椒、西红柿、窝瓜、插葱、豆角、晚甘蓝、伏马铃薯。畦作栽培的品种有芹菜、元葱、黄瓜等。播种期从2月上旬开始,4、5月份进入高潮,晚夏菜品种6月份播种。6月中旬开始收获,7月份进入旺季,晚夏菜8、9月份收获。
  50年代,茄果类、甘蓝类育苗大部分采用温床播种,冷床分苗。瓜类是温床下芽,划沟点播,定植前3~4天采用割坨晒坨后起苗定植。角瓜、旱黄瓜、晚西红柿、晚茄子为旱大垄直播。水黄瓜实行纸龙覆盖栽培,比露地种植早收获10天。角瓜实行草帽扣苗栽培法:用稻草拧成直径24~30厘米、高30厘米的草帽子覆盖、角瓜露地定植后,晚上盖上,白天揭开,覆盖15天左右,比一般露地种植早收获15天,增产25%左右。
  1963年,采用塑料薄膜小棚覆盖黄瓜。黄瓜定植后,每隔50~60厘米插一根竹皮或笤条,制成弓型架,架高50厘米,上覆薄膜,覆盖期间埯浇水或浇小水。6月上旬室外温度达到18~20℃时撤去薄膜,浇次水,插架栽培,比一般露地栽培早定植15天,早收获15天,增产30%以上。其防寒保温能力为2.0~2.4℃。
  1964年,推广营养土方育苗法。它比一般育苗定植后缓苗快,早熟,增产20%。到1966年市城区采用营养土方育苗率占育苗总数的70%。
  1979年,在近郊区推广辣椒大垄双行(18厘米单株)拐子苗或一畦栽两行(33厘米双株)的密植催秧种植方法。比一般种植每公顷增加3万株苗,促进发棵,提早插墒在高温季节来临前封垄,还有遮阳、降低土温、有利根系生长发育、防病、防落花落果的效果。光明、上台子两村实行这种栽培方法增产3倍。西长青村推行塑料薄膜小拱棚栽培辣椒,增产3.5倍。中远郊改旱大垄种植辣椒为辣椒、玉米(6:2)间种带豆角,增产32%。早甘蓝推行一畦3行株距24~27厘米,增产25%。西红柿、黄瓜、晚豆角实行高架栽培,倒茬后复种豆角,作到一架两用,实现了“三上架”,增产60%。到1988年,“三上架”栽培面积增加1倍。
  1980年,全市开始推行蔬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分为沟栽地膜覆盖、小棚地膜覆盖和平铺地膜覆盖3种方法。早西红柿、早甘蓝、早黄瓜、角瓜实行沟栽地膜覆盖,膜下定植。早甘蓝4月10~14日定植,西红柿、黄瓜5月10日定植。秧苗与地膜有个空间的保温层,有防寒、保温1~3℃的效能,防止早春冻害,早熟高产,5月下旬或6月上旬收获。早甘蓝沟栽分垄面双行沟栽和垄面两侧双行沟栽。垄行双面沟栽,在60厘米垄台两边各开一沟,土往外掀,形成三台二沟,行距20厘米,株距30厘米,顺垄向覆盖,亩保苗6500株;垄沟两侧双行沟栽在垄内侧按行距20厘米、株距30厘米定植,形成二台一沟,顺垄向铺膜。为防止沟栽膜下定植的秧苗烤坏,双德乡长青村用一根秫秸顺垄向插成小拱再覆地膜,缓苗后在苗眼处地膜割“一”字口通风,促进秧苗生长和早熟。辣椒、角瓜采用小棚覆盖栽培,用8号铁线做拱架,高25~30厘米,辣椒在1.1米宽畦双行栽培,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亩保苗9500株。角瓜实行90厘米大垄栽培,株距40厘米,亩保苗1670株。外温10℃以上时,将小棚头揭开通风,15℃时揭小棚两边通风,覆盖20天左右。晚夏菜采取平铺地膜覆盖。机械铺膜的地块铺后栽苗,苗要栽深一点,防止后期倒伏。人工铺膜的地块先栽苗后铺膜。8月份追施第二次肥,或使用0.2~0.3%磷酸二氢钾或多元复合肥400~800倍液,进行根外追肥。
  地膜覆盖种植的品种,都具有促进早熟,延长生育期,增产增值的作用。早夏菜可提前5~7天收获,增产20~40%;辣椒、角瓜可早熟10天,产值成倍增长;晚夏菜延长结果期,增加8、9月份淡季供应。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覆盖面积逐年扩大。1983年地膜覆盖栽培面积为771公顷,其中夏菜地膜面积为573公顷。1988年发展到1962公顷,其中夏菜地膜面积为863公顷,比1983年增长50.6%。,沟栽覆盖面积215公顷、小棚覆盖面积72公顷,平铺覆盖面积1675公顷。
  蔬菜地膜栽培开发技术,1988年被吉林省科委评为科技成果四等奖。被吉林省园艺学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3.秋菜种植
  秋菜种植采取垄作、畦作。垄栽品种主要有秋白菜、大萝卜、大葱、胡萝卜。畦作品种主要有雪里蕻、香菜、瓦菠菜等。播种期从6月上旬开始,7月份进入高潮,9月份至10月中旬开始收获。
  50年代,秋白菜、萝卜、大葱、胡萝卜、苤蓝为旱大垄晒茬地种植。6月中旬以后垄作,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收获,秋白菜每公顷产量4万公斤左右,其它品种1.5~2万公斤。
  70年代,菜田水浇地面积扩大,秋白菜水浇地占50%。同时又引进河北唐山市白帮河头、青帮河头优良品种,每公顷产量6万公斤左右,比传统种植品种增产20%。大葱引进山东海洋葱,增产25%。开发秋油菜栽培,10月上旬收获,每公顷产2.5~3万公斤。
  1980年后,进一步开发秋菜种植,改良品种。秋白菜推广“吉研一号”、“吉研二号”,搭配“九白一号”等优良品种。倒茬晚的地块种植生育期70~75天的长春快菜、沈阳快菜。根据本地气候条件、优良品种的适应能力,经过实践摸索确定丰产播种期为7月25日前后3天,简称25±3。水浇地24~26日播种完,旱大垄22~24日播种完。采取苗期浇水,降低土温,防止病害,取得了高产效果。1981年,每公顷产量6.15万公斤,一、二等菜占76%。1984年,大萝卜推广抗病能力较强的“红丰一号”、“王兆红”、“露八分”3个优良品种,丰产播种期为7月13~15日,垄作,株距30厘米,每公顷施农家肥50000公斤、氨水500公斤,适时浇水,平均每公顷产量20000公斤以上,比磨盘萝卜增产30%。大葱推广“海洋葱”良种,丰产播种期6月10~15日,大垄栽植,南北垄两侧栽培,东西垄北侧种植,深度20~25厘米,株距5厘米,培土5~6厘米(培3次土),追肥2次,每公顷产量3万公斤,比传统品种增产33%。
  4.蔬菜栽培模式
  为充分利用播种面积最大限度的增加种植,在无霜期内根据作物发育成熟期,采取3茬轮作交替栽培方法。
  三、温室生产
  长春市蔬菜的温室生产,主要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随着科学种菜技术的普及和在科学种菜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开发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解放初期,蔬菜生产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状态,多数菜农在自家园田地或就近地块用土墙和毛头纸窗扇筑成土窖式温室,个别的用玻璃窗扇和红砖砌成。主要为春夏菜培育秧苗。在育苗空隙时间种植少量蒜苗和叶类蔬菜,生产期限短,产量极少,只是作为一个调剂品种供应市场。
  农村实现合作化以后,生产方式由分散转为集体种植,温室生产也实行了集体化。在宏伟、红星、四季青、小谭家、红旗等合作社兴建了一批温室,总面积达17311平方米。温室的结构也由土窖式改为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玻璃窗扇的“一面坡式”温室。一般长度为30米,宽6~7米,高2米左右,与地面形成30度角。室内中部偏北设火道用火炉加温。与土窖式温室相比有种植面积大、透光性好、保温性强、管理方便的优点。
  一面坡式温室的生产范围:冬季生产芹菜、韭菜、蒜苗、芽葱等叶类菜;早春培育春、夏菜秧苗。1956年温室面积14700平方米,生产叶类菜32万公斤,其中蒜苗14.5万公斤,芽葱11万公斤、小白菜6.5万公斤,成为冬季供应市场的主要鲜菜。
  1958年,对“一面坡式”温室进行改进。在南面倾斜面的下端设一立窗,高度一般为50厘米,最高的120厘米,最低的30厘米,室内长度30~50米,宽7~8米,高2~2.8米,立窗与地面角度为65~90度。称“立窗式”温室。
  “立窗式”较“一面坡式”温室有操作方便、春季室温高的优点,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1959年温室面积发展到72575平方米,产菜125万公斤。与1956年相比分别增长3.2倍和2.9倍。
  “立窗式”温室存在着冬季室温低造价高的缺点。1960年推广了北京市“改良式”温室,室内高度2~2.5米,长度25~50米,宽6~8米,天窗角度21~24度(见图4)。
  “改良式”温室与“一面坡式”、“立窗式”温室比较具有温度稳定、分布均匀、透光率好、土地利用率高的优点。
  1959年至1979年间,随着温室结构的逐步改进及市场需求量的扩大,温室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种植的品种增加了。过去个别温室生产少量黄瓜,1960年后有了大幅度增加,但由于黄瓜生育期需要温度较高,温室种植黄瓜消耗燃料多,成本过高,入不抵出,1963年后又大量减少,只作为保证特需的品种种植。1970年温室生产引进西红柿获得成功。但由于受能源问题的影响,一直到1979年温室种植西红柿的面积只发展到2880平方米,年产量达5万公斤。
  为了增加冬季鲜菜生产和节省燃料,1972年宏伟、英俊、奋进、四季青等大队建成了一批简易的“干打垒”低温温室,利用太阳能生产。随着科学种菜技术的推广,温室种植方法也有进一步改进。蒜苗栽培,小马芽(又称马芽蒜)由过去大部分整头栽改为分两瓣、小瓣栽,并采取先浸泡、挖老根再栽培的方法,11月至翌年2月间栽培,25~30天后收获,每平方米产量为20—25公斤,比整头栽增产30%。芹菜栽培,空心品种由直播改为育苗栽种和栽老根,定植120天后收获,每平方米产量5~8公斤,增产20~40%。韭菜种植,站秧、二马蔺品种由过去移栽老根改为当年直播就地生产,每平方米产量3公斤,增产20%。黄瓜种植,长春密刺品种实行浸种、催芽、育苗、栽秧的方法,12月中旬育苗,翌年2月上旬定植,30天后收获。单株产2~2.5公斤,每平方米产量7.5~10公斤。西红柿种植苹果青、沈粉1号品种,实行浸种、催芽、育苗、栽秧的方法。11月中旬育苗,翌年1月下旬定植,5月上旬收获,每平方米产量5公斤。
  为进一步发展温室生产,1987年4月,主管蔬菜产销的李春芳副市长组织城区副区长赴辽宁、白城等地,学习“日光温室”种植经验,组织科技人员总结长春市温室生产的经验教训,经过研究筛选,设计出适合本地区的3种温室结构模式,建造一批节能温室。
  “节能温室”与改良温室比,在栽培果菜类品种的整个生育期间,除定植前后临时加温30天左右外,主要靠日光能生长,节省大量煤炭,降低生产成本。黄瓜3月下旬就可收获,比塑料大棚种植的黄瓜提前一个月收获,且又延后2个月。
  为了保证“节能温室”的温度,加强保温措施,减少热量向外传导,前屋面用4层以上牛皮纸被和草苫覆盖;空心室的“节能温室”在2月份设天幕,并在前屋面外处挖40厘米宽,50厘米深的小沟,填入马粪和杂草覆盖(成为防寒沟),每年更换一次,定植前后设临时升火点加温30天左右,并扣小棚,保持室内较高温度,保证果菜苗正常生长发育。
  “节能温室”的推广,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种菜的发展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开发应用。
  温室蔬菜栽培品种和栽培方式,随着保护地面积的增加不断发展。
  春茬黄瓜种植长春密刺,12月下旬至下年1月上旬播种,幼苗长出1片真叶时移入8×8—10×10厘米营养土方中,2月10~20日定植,株行距为60×24厘米,3月中下旬收获,亩产6000~7500公斤。春茬黄瓜定植前,室内土壤化冻3~4厘米时抡种1茬油菜或小白菜,亩产1500~2000公斤。黄瓜定植后,在黄瓜苗间或畦埂一侧套种1茬油菜或小白菜。苗龄30~35天。春茬黄瓜收获后,整地种植秋黄瓜。秋黄瓜种植津研4、5号,8月上旬催芽直播,每畦双行,每埯3~4粒种,株距24~30厘米,苗出齐后中耕,培土成垄,50天后收获,延至11月上旬。秋芹菜种植津南实心芹菜。6月上旬在露地播种、育苗,7月下旬移入“节能温室”定植,每畦4行,株距10厘米,每穴栽3~4株。9月上旬开始扣膜覆盖,保持温度15~20℃,11月上旬开始劈叶收获,翌年2月结束,生育期间劈叶收获4~5次。
  1983年后蔬菜生产体制改革,除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保持一部分大、中型温室外,承包户修建了一部分小型温室种植黄瓜。但由于长春地区冬季严寒,温室生产主要用于育苗和间种一部分耐寒生育期短的小叶菜,产量也很低,冬季基本处于闲置。推广、应用“节能温室”后,解决了温室能源,投入产出比有利可得,“节能温室”广泛用于蔬菜生产,一般温室仍用于育苗,温室生产利用率只占41.9~65.3%。
  四、大棚生产
  大棚生产蔬菜是推广科学种菜的新创举,发源于长春市第一个建造50m2平顶大棚的二道河子区英俊公社福利大队。
  1964年,为开展科学种菜推广先进枝术,市农林畜牧局组建了蔬菜科技推广小组,由罗桓(市蔬菜科)主持,陈炎昌(市蔬菜科)、钱旭同(省蔬菜研究所)、刘长钧(二道河子区技术推广站)、王保良(新晨农场)等为成员,在福利大队等地建立了示范试验点,重点进行塑料薄膜覆盖夏菜、土方育苗等示范推广工作。1964年在英俊大队三队,采用小棚扣了一亩韭菜、黄瓜,比露地早熟了10天,增产20%。1965年在三队覆盖了3亩地黄瓜,在温室队改建了一栋塑料薄膜温室,早熟、丰产,效果可观。市科技推广小组塑料覆盖的实践为长春大棚的首创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大棚形成创造了必备条件和良好基础,为大棚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1966年3月,二道河子区英俊公社福利大队徐广海、刘贵学、谢广彦、李真、王苗发等在总结塑料小棚生产蔬菜经验的基础上,建造了第一个用秫秸为骨架的50平方米塑料平顶大棚,种植黄瓜获得丰收。1967年又建了2个竹木结构90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种植黄瓜,4月中旬定植,比露地提前定植35天,5月1日开始收获,比露地早熟50天。核每公顷产量7.5万公斤,最高达15万公斤,比露地种植增产1倍。大棚生产蔬菜早定植、高产量的实践,受到广大菜农的欢迎,得到市委的重视并大力推广。到1971年,长春市区建造了300多栋竹木结构的塑料大棚,种植黄瓜、西红柿、辣椒、韭菜、芹菜、香菜等10多个品种,每公顷产量7.4万公斤,比露地生产收获期提前30~50天。福利大队第二生产队的4个大棚(每个500平方米)中,1号棚黄瓜产量6792公斤,2号棚6815公斤,3号棚6802公斤,4号棚8597公斤。核每公顷产量14.5万公斤,比露地增产90%,早熟50天。第六生产队1个500平方米的大棚种植西红柿,4月下旬定植,6月中旬收获,公顷产量5.2万公斤,比露地种植增产30%。同时,在西红柿定植前抢种一茬小白菜,收获1000公斤。大棚种植韭菜930平方米,3月中旬扣棚,4月下旬收获第一刀945公斤,5月中旬收获第二刀1700公斤,核公顷产量28440公斤,比露地生产早熟20天。
  市农林畜牧局派牛厉生、姜得水、赵蕴华等同志总结了英俊公社福利、英俊大队,奋进公社上台子、奋进大队大棚生产蔬菜的经验,编写了《蔬菜塑料大棚栽培技术》一书,介绍了塑料大棚的建造结构、栽培技术,1972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75年,全国在长春召开《蔬菜塑料大棚科研生产协作会议》充分肯定了长春首创蔬菜塑料大棚的成果,认为这是蔬菜生产上的一场革命,长春市为全国科研和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决定在全国推广。于是,大棚生产蔬菜的经验在全市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大棚覆盖面积越来越大,由每个竹木大棚500平方米扩大到1000平方米,后来最大的达到3000~5000平方米。1975年,长春市城区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棚有7个。这些大棚,由于覆盖面积过大,不得不加高大棚的高度,造成大棚空间大,保温、排湿能力弱,产量下降。同时,也由于竹木结构大棚经受不住大风、大雪的袭击,年年维修,费用大。1981年,农林畜牧局又组织科技人员进一步总结大棚生产蔬菜的经验教训,研究确认钢架大棚建造结构的最佳标准。其规格:长45~60米,宽12~13米,高2.4~3米,肩高1.1~1.3米,面积为660~1000平方米。使大棚生产蔬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1988年,大棚生产为市场提供春菜1512万公斤,满足了淡季和节日需要。
  60年代蔬菜大棚都是春天扣膜夏天撤膜,冬季晾冻,没有保温设施。因此,春扣棚内土温、夜温低,影响作物正常生育。1970年10月,英俊公社福利大队建造一栋越冬棚,采取冬季覆盖,棚内早春冻土层仅为76厘米,比露地浅78厘米;3月20日棚内冻土层化通,比春扣棚早50天;土壤温度3月下旬稳定通过10℃,比春扣棚早27天,解决了早春大棚定植的土温问题。但棚内夜间气温仍长时间的处于10℃以下,影响作物生育。之后,又采取了空心棚挂天幕、小棚覆盖、增设暖风炉和棚外围裙子加地膜覆盖等措施,抗御外温一12℃,比单层覆盖提高6℃。使果菜类的定植期4月16日改为分期定植:越冬棚加多层覆盖,于3月下旬至4月5日定植;春扣棚加覆盖,4月5日至10日定植;单扣棚4月16日定植。形成了3期定植。其前期产量、产值与春扣棚相比,越冬棚挂天幕、扣小棚增产2倍,增值6倍;春扣棚挂天幕、扣小棚增产1.6倍,增值5倍;春扣棚加小棚增产44%,增值50%。
  到1988年,长春市城区推广越冬大棚面积达到765亩,占全市大棚总数的19.8%。多层覆盖面积为2700亩,占大棚总面积的69.8%。
  1984年开始,在大棚蔬菜生产中,开发、推广、应用科学种植的配套新技术和改进栽培方法:
  黄瓜嫁接。1984年,长春市同省农业厅共同开发黄瓜嫁接苗示范和推广工作。试验、推行用黑籽南瓜、南钻1号为砧木与长春密剌作接穗的嫁接新技术,防止大棚土传病害的防效率100%,耐低温、高产,平均增产36.2%,增值39.9%,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988年,被长春市科委评为开发二等奖。由市蔬菜副食局同吉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联合录成录像带发行全国。
  高畦滴灌栽培。1987年在畦宽1.2米、高15~20厘米、畦面70厘米的西红柿畦内铺设两行滴灌管,生育期滴灌浇水,降低棚内湿度,长期保持68~70%,提高土温1~2℃,促进作物早熟、高产。同时应用15~20ppm的2.4—D溶液和25~30ppm的番茄灵溶液喷花,防止落花、落果。
  应用“太阳能地中热交换器”。1987年英俊村和吉林工业大学共同研制成“太阳能地中热交换器”,在大棚生产中应用。棚内温度高时,把热量抽入地下储存,温度低时,可将地下储存的热量放入棚内。地温比越冬棚高2~6℃,棚温高2~8℃,有效地降低棚内湿度,抑制病害。早春作物提前10天定植,晚秋作物延后10天,每亩地增值1000元。
  补充CO2。1987年,大棚生产采用补充CO2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1000平方米的大棚内用碳酸氢氨4公斤,浓硫酸1公斤,用少量水湿润,分装在6个塑料桶内,通过化学的反应放出CO2气体,使棚内CO2的含量由300PPM增到1000~1500PPM,提高了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强抗病能力,增产10%。
  高架换头栽培。1988年,南关区幸福乡农科站在乡良种场实验成功大棚种植西红柿高架换头栽培新技术。在西红柿主杆留下3穗果,成熟收获后剪掉主杆,促使侧杆生育,选留一支作为新的主杆二次结果,解决了夏季气温高,西红柿育苗易发病害,影响秋茬种植的问题,作到一茬二植。
  复种。早春主茬作物定植前,先生产一茬小叶菜,也叫“棚前茬”。黄瓜、西红柿定植前抢种一茬生育期短的小油菜、小白菜、茼蒿、生菜、水萝卜。比露地栽培收获期提前30~40天,亩产1500~2000公斤。
  间种。大棚生产实行高矮棵蔬菜合理搭配种植。间种的品种主要有西红柿、辣椒间种豆角和香菜,3月中、下旬种植,5月中旬收获。黄瓜间种茼蒿,3月中旬种植,4月下旬收获。黄瓜间种青蒜苗,3月中旬定植,5月上旬收获。黄瓜间种西红柿,采用隔畦间作,即一畦黄瓜、一畦西红柿,4月上旬定植,6月上旬收获。
  套种。充分利用畦埂、畦头及棚柱套种一茬蔬菜。套种的主要品种有韭菜畦埂套种莴笋,3月中旬播种,第一刀韭菜收获后于4月下旬定植莴笋,6月上旬收获。韭菜畦埂套种西红柿、辣椒,1月上中旬播种,第一刀韭菜收获后于4月下旬定植,6月中旬收获。棚内沿边地方种角瓜,3月20日播种育苗,4月20日定植,6月上旬收获。利用竹木棚支柱栽种豆角,4月中旬种植,6月中旬收获。
  在全面推广大棚复种、间种、套种的基础上,1986年又开发推广了奋进乡上台子村“春茬前抢一茬、春一茬、间套一茬、秋一茬”,4种4收(个别品种5种5收)的经验。
  随着大棚生产新技术的应用和栽培方法的改进,大棚生产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高,有效地促进了大棚生产的发展。到1988年,长春市城区大棚面积发到258公顷,比1971年增长8.6倍。主栽品种以黄瓜为主发展到西红柿和辣椒,其比例为黄瓜78.2%,西红柿16.1%,辣椒5.7%。复种指数达到1.99,上市量2158万公斤,单产比1966年增长了67.3%。
  长春市城区从1966年开发大棚生产蔬菜以来,经过研制、创新,推广应用各种科学新技术和改进栽培方法,积累了较完整的配套技术。1989年5月,国家农业部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全国各地48名蔬菜专家来长,检查和验收长春市大棚蔬菜配套生产技术,共同认定:“长春不愧为大棚发源地,配套技术全国领先,应在全国推广。”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蔬菜志

《长春市志 蔬菜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稳定市场,安定人民生活的角度,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40多年来长春市蔬菜产销发展的历程,再现了历史上许多珍贵的资料,包括生产经验、供应方法,其中包括了产销体制、生产、市场、购销、价格、储存加工、计划管理、技术培训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