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蔬菜志》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50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生产环境
分类号: F326.13
页数: 4
页码: 25-28
摘要: 本节记述了长春市蔬菜生产环境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地貌、气候、水系、人口与耕地等。
关键词: 生产环境 蔬菜 长春市

内容

一、地貌
  长春市地处吉林省中部,位于吉东低山丘陵与吉林省中部台地平原的过渡地带。西部和中部的大片土地为波状台地平原,东部、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丘陵,海拔一般在300米左右。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渐低,最高山峰为双阳县山河乡老道洞山,海拔711米。最低处为榆树县大岗乡拉林河谷的马家窝棚一带,海拔仅为140米。境内低山丘陵均为长白山系的大黑山和吉林哈达岭山脉的余脉。土壤以黑土和草甸土为主,呈中性反应,只有西部地区呈微碱性反映。由于地形平坦,特别是平原地区保水保肥,土质松软肥沃,雨热同季,有得天独厚的种植粮食和蔬菜的自然优势。
  二、气候
  长春市属中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升温快,干燥多大风;夏季温热,降雨集中;秋季少雨,降温快;冬季晴燥寒冷,积雪时间长。
  日照
  长春市太阳辐射年总量平均值1170千卡/厘米2。日照时数平均2578.5小时,日照率60%,有40%的白天有云雾蔽日。由于太阳高度角及昼夜长短变化,月际辐射量、辐射时数和辐射率各不相同。
  全年日照时数,春、夏、秋3季最多,每日平均实照时数为7~8小时,适合短日照蔬菜品种的生长和发育。
  气温
  长春市气温四季分明,气温变化较大。全年平均气温为4.6℃,1~7月份气温变化呈递增趋势,8~12月份呈递减趋势。7月份为最高月份,平均气温为23℃,1月份为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17.2℃。6~9月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51年7月9日,温度为38℃。12月~2月份极端最低温度出现在1970年1月4日,温度为零下39℃。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分别在5月3日和9月24日,平均为151天。初、终霜期一般出现在9月中旬和5月中旬,无霜期只有135天左右。
  风
  长春市各年平均风速大体在4.3米/秒。春季风天次数多,4~5月份风力最大,持续时间长,有时达到8级以上。
  全年起大风月份一般从4月份开始,至5月末止。8级以上大风一年有10次左右,风向多为西南风或偏西风,对蔬菜生产特别是露地栽培影响很大,危害也严重。
  雨
  长春市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是多雨季节,冬季受大陆季风影响,降雨量偏少。4~5月份平均降雨量68.8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2%;6~7月份平均降雨量257.9毫米,占38%;8~9月份平均降雨量为179.8毫米,占32%。4~9月份平均降雨量为506.5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9%,其中7月份降雨量最大,平均为152.2毫米。
  雪
  长春市初雪一般在10月10日左右,终雪一般在下一年的4月下旬。年平均降雪量为46毫米左右。冻土层1.7米左右。初结冻期在10月下旬,解冻期在下一年的4月上旬。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长春市的蔬菜露地生产期仅有4、5、6、7、8、9月份,大部分菜田属单季、单茬产区。长达半年之久的冬、春蔬菜供应,除靠秋储和温室生产一部分外,还借助于南菜北运来解决。区域内做不到常年自给。
  三、水系
  长春市主要有第二松花江、饮马河和拉林河、伊通河4大河流。伊通河、无名河、新开河从长春市区穿过。此外,还有波罗泡子、敖宝吐泡子、元宝泡子等内陆湖泊以及大中型水库19座,小型水库149处。全市水域面积1858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12%。
  四、人口与耕地
  长春市管辖德惠、农安、九台、双阳、榆树等5个县(市)和朝阳、南关、宽城、二道河子等4个城区及郊区。
  长春市1988年总人口6119286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15933公顷。
  长春市区1988年总人口2016814人,其中郊区265483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5200公顷,其中,长春市城区菜田播种总面积14211公顷。
  长春市城区有种植蔬菜的专业乡7个,68个村。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蔬菜志

《长春市志 蔬菜志》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稳定市场,安定人民生活的角度,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40多年来长春市蔬菜产销发展的历程,再现了历史上许多珍贵的资料,包括生产经验、供应方法,其中包括了产销体制、生产、市场、购销、价格、储存加工、计划管理、技术培训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