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传入与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42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传入与分布
分类号: B976.1
页数: 16
页码: 107-122
摘要: 本节记述长春市天主教传入与分布。其中包括了法国传教士开创天主教堂、分布。
关键词: 长春市 天主教 分布

内容

一、法国传教士开创天主教堂
  天主教亦称“天主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以区别基督教新教。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派,与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的三大派别。
  “天主”一词,是明末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取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
  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境内形成,4世纪奉为帝国国教,逐渐分化为东西两派,东派以希腊语地区为主,西派以拉丁语地区为主。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前后,罗马主教逐渐成为整个西派教会的领袖,并逐渐形成教皇体制。
  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称公教,即天主教。16世纪时,公教内部又发生分化,脱离公教的新宗派,自称新教即基督教。宗教改革运动以后,公教在欧洲部分国家中丧失统治地位,主要分布于意、法、比、西、葡、匈、波、美以及拉丁美洲各国。
  明万历十年(1582)天主教在我国东南沿海省登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天主教传入中国北京,第一位传教士是意大利的利玛窦。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政府谕令天主教不准留居内地,雍正二年(1724)谕令中国禁传天主教,没收各地天主教产。
  道光二十年(1840)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法国乘中国战败之际,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强迫中国签订《黄埔条约》,该约第22款规定,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建造教堂、医院、学校、坟地,如果中国人将法国教堂、坟地“触犯毁坏”,中国“地方官照例严拘重惩”。根据这个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承担了保护法国教堂和传教士的义务。1844年11月11日,迫使清政府同意天主教开禁(中国未公开宣布)。1846年2月8日,迫使清政府正式公开公布开禁令,同时将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发还给教徒。自此以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原则,同样享受这一特权。不久基督教也开禁了。各国传教士随着商品、鸦片,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略中国的一支重要别动队。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六年(1856)6月27日,法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法天津条约》,该约第13款规定,法国“入内地传教之人,地方官务必厚待保护”。咸丰十年(1860)10月25日,法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中法续增条约》(即《中法北京条约》),该约第6款规定,凡妨碍法国传教士活动的人,必须“予以应得处分”。在谈判中,充当翻译的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将条约译成汉文时,擅自增加了下述内容:“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这些不平等条约所规定各款,使得西方宗教和传教士们在中国的活动,有了条约的保护,他们迈出五口岸向中国腹地蔓延。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罗马教皇开创中国北京教区,东北地区隶属之。道光十八年(1838)8月14日,罗马教皇额我略第十六世创设中国满蒙教区,与北京教区分离,是年12月11日,委法国方神甫(圣名厄玛呶,1830年到四川传教)为教区首任主教。满蒙教区立委于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接管①(巴黎外方传教会:天主教的一个传教会,1653年由法国人巴吕和郎柏尔两主教发起,1663年在巴黎建立修道院。会员不发修会誓愿,但有会规,过共同生活,终身为传教服务。规定35岁以下的神职人员可申请入会,在传教区工作三年以上始得为正式会员。1683年传入中国。),基金由罗马教廷和巴黎外方传教会负责。道光二十年(1840年8月28日)内蒙古地方从满蒙教区中分离出去,独立成内蒙古教区(1883年12月内蒙古教区一分为三,即东蒙古、中蒙古、西南蒙古教区。1924年东蒙古教区更名热河教区),东北地方称满洲教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5月10日)满洲教区一分为二,分别成立南满教区和北满教区。南满教区(1924年12月3日更名奉天教区)主教法国神甫纪隆。北满教区首任主教法国神甫蓝禄业。中国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前夕,两教区有教堂93所,其中分布在南满教区49所,北满教区内44所(内中吉林将军境内占30所)。
  长春地方的天主教,是法国传教士传入开创的。长春市有天主教活动始于清代长春建治不久的嘉庆年间,地点在长春厅恒裕乡小八家子屯。嘉庆二十三年(1818)直隶(今河北省)地方流民中天主教信徒陈启福等5户,落居今农安县小八家子屯,他们将天主教的信仰和活动带到住居地,由于没有教堂①(教堂:亦称礼拜堂,天主教举行宗教仪式的建筑物,源于希腊文,意为“主的居所”。从4世纪开始建筑教堂。),他们便在陈家“主日”,此乃长春地方中国人举行天主教宗教活动的滥觞。
  道光二十年(1840)春,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满蒙教区首任主教方神甫,视察所谓“东北社会风情”,察看传教条件。他发现了小八家子屯陈启福及其主日活动,遂于是年给予经济资助,购买一块地基,修盖起几间草房,做为简易天主教堂。这是清代亦是中国历史上,长春行政区域内正式诞生的第一座天主教堂,此乃长春地方中国天主教信徒接受巴黎外方传教会津贴办教的嚆矢。
  道光二十四年(1844)满洲教区派法国袁神甫,出任小八家子天主教堂本堂神甫,开创了法国传教士直接主持中国天主教堂,出任本堂神甫的历史。从此以后,小八家子天主教堂成为法国传播天主教、培养中国天主教神职人员最重要的基地。相继在小八家子村创办圣母圣心国籍贞女会(1858)、小拉丁修院、要理学房等。小八家子村名,在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史上,开始占有显赫的地位。
  长春市区内的天主教堂开创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晚于小八家子教堂58年。长春天主教堂是按小八家子教堂模式,由法国神甫建立起来的,法国神甫沙如理出任本堂神甫。从此,在法国传教士们主持下,揭开了在长春市区传教的历史篇章。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夏,中国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西方传教士创立的教堂成为重要的打击对象。这场斗争波及到长春地方后,长春知府派兵烧毁了小八家子教堂,义和团众捣毁了双阳沿河屯教堂、苏瓦延街教堂等,总计烧毁教堂和信徒房舍151间,杀死双阳地方天主教中国信徒6人。但是,这场斗争刚一勃动,天主教北满教区的传教士们,就在主教蓝禄业率领下,乘火车离开了中国,未能遭到直接触及。这场激烈的斗争,虽然发泄了中国贫苦民众对西方宗教侵略的仇恨和必要的反抗,反映了普通民众对某些“吃洋教”者(俗称“二毛子”),倚仗西方宗教权势,横行乡里的不满情绪,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样的斗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更不能遏制天主教的传播与发展。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西方殖民者迫使清朝政府“庚子赔款”,东北地方当局亦被迫实行地方性赔款(见附录,本书第267页)。1901年至1902年间,以蓝禄业主教为首的传教士们,全部卷土重来,继续传播天主教。各被破坏的教堂,用中国政府赔款复建、扩建,其中仅小八家子教堂历经7年施工,耗银5万两,建成了哥特式双峰近代化大教堂,成为一座东北地区建在农村的最雄伟、壮观,设备完整的天主教堂。
  有清一代,法国传教士们,在长春地方创立教堂、神罗修院、仁慈堂等22处,约占解放前天主教吉林教区堂口总数的64.7%。
  1912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20年间,东北地区局势动荡,但天主教的传播和活动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呈发展的趋势,在原基础上又增加了5处堂口。在这个历史时期,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在东北地方传教活动中,出现了两个动态。其一,1924年12月3日,天主教北满教区进行调整,改设吉林教区,辖长春县、农安县、双阳县、榆树县、德惠县、尚未设县的下九台等处各堂口。吉林教区主教座堂吉林城,财政处驻长春天主教堂。吉林教区有法国传教士16人左右。此后,长春城与吉林城并列,长春上升为吉林教区天主教活动中心之一。其二,吉林教区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即法国神甫高德惠。1920年12月16日,高德惠被任命为主教,暂充吉林教区副主教。1921年5月29日,在长春举行祝圣礼。1923年2月,任吉林教区第二任主教。从此,吉林教区在高德惠主持下,逐渐地公开地走上了反华反共的道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沦为日本帝国的殖民地。十四年间,天主教公所又增加7处,如长春二道河子教堂(1935),长春八里堡天主教分所(1944),长春万宝山天主教公所(1932),“新京”中央大神学修院(1940)等。尤为明显的是,吉林教区在高德惠主持下,活动领域超出了宗教范畴,活动的反华性增添了新内容,主动地向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靠拢,协调天主教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伪满洲帝国政府的关系。高德惠主教明白地表示,拥护日本帝国侵略中国的政策,公开地运用宗教工具,反对中国共产党,反对东北民众反满抗日斗争。
  1933年11月,伪满洲国协和会中央本部的松川平八郎(日)到小八家子天主教堂,与法国神甫廉德清合作正式成立小八家子伪满洲帝国协和会小八家子分会,将小八家子教堂推上了所谓“日满一德一心”的轨道。自1934年4月以后,以伪协和会中央本部事务局次长阪谷希一(日)为代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伪满洲国政府高级官吏,多次“访问”小八家子教堂,向廉神甫授勋、赠枪,授小八家子村为伪满洲国灌输所谓“建国精神”的“模范村”称号。
  1934年2月,吉林教区主教高德惠拜见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驻伪满洲国全权大使菱刈隆。3月20日,罗马教皇函委高德惠为罗马教廷驻伪满洲国“宗座代表”,代表部设在长春天主教堂,代表梵蒂冈与伪满洲国办理交涉事宜。1934年梵蒂冈与伪满洲国“建交”之后,高德惠主教代表东北地区天主教各教区,发布所谓《天主公教会发表书》,正式宣布东北地区的各教区,脱离中国教区而独立。1934年3月1日,当溥仪登上伪皇帝位时,发布所谓《吉林教区主教通令》,要求教民“要为皇帝及长官们祈祷并感谢其恩惠”。要求教民在3月1日、2日、3日的三天弥撒中,必须念“皇帝诵”、“官府诵”。
  1936年6月13日,高德惠到沈阳,主持伪满洲国“天主教主教团”会议,会后发表《公告》,所谓“承认满洲国”,要求各地教堂、教民:“凡有违反满洲国之言行者,力求避免,竭力爱国。依此表示对天主虔诚,祈祷皇帝万寿无疆,国泰民安,圣教及教民康泰。”1937年1月16日,罗马教皇庇护十一世,为表示与伪满洲国的“亲善”关系,特分别向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国务院总务厅次长冈隆一郎(日)等11人,分别授一等、二等、三等勋章。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进攻侵略中国。8月24日,伪民生部召开“宗教文化关系者时局恳谈会”,高德惠发表《共产主义是天主教的敌人,必须严防与杜绝共祸》的反动演说。8月27日,吉林教区发出《训令》,公开地煽动各地教堂和信徒反对共产党。在《满洲天主公教》月刊上,发表高德惠的“日满要一德一心打倒共产党”的《排共标语》11条。伪满洲国政府为答谢罗马教廷1937年的授勋,于1937年12月22日,赠予教廷各大员勋章,其中有教务总理巴斯理枢机主教、传信部大臣彼翁弟枢机主教、吉林教区主教高德惠,吉林教区副主教沙晴浦等6人。1939年3月4日,罗马教皇正式委托高德惠主教,对“满洲国行使宗座代表交涉全权”。1945年8月,日本帝国投降和伪满洲国覆亡,日伪各宗教团体全部解体。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天主教并未得到“光复”。它仍在高德惠为代表的梵蒂冈教皇的把持下,以反华反共为活动的宗旨。1946年12月,梵蒂冈派黎培里为驻华公使,与蒋介石政府勾结,反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48年罗马教皇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私人代表泰勒,签订秘密协定,以反苏反人民民主国家为纲领,指使天主教界人士,向美国提供情报,训练情报人员。1947年至1950年间,先后向全世界各天主教会发出命令,禁止教徒参加共产党或同情共产党;禁止阅读或发行支持共产主义理论的书刊杂志。1949年7月13日,发布开除一切共产党人教籍的命令。1950年3月17日,罗马教皇庇护十二世,向全世界天主教徒发表诏书,要求各国天主教徒,无条件拥护美国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利用天主教报纸宣传美国的政策。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到长春解放前的三年间,长春虽一度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但由于新民主主义理论、思想及中共各项民主政策的宣传,使广大城乡民众政治觉悟有所提高,对天主教活动中的那种反共反人民的内容有所认识和警惕。此外,解放前的三年间,战争比较频繁,因此,天主教并未得到发展,既有的教堂、信徒数有所减少,农村的教堂大多自动停止了活动或解散。分布在农村的教堂土地,在土地改革中,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约7680余亩)。吉林教区的长春市天主教上层人士中的一部分,被高德惠蒙蔽,公开地或秘密地卷入了反共反人民政权的政治活动。
  1946年秋,天主教南京教区主教于斌,在长春创立吉林天主教文化协进会①(于斌:黑龙江省海伦县人,约1922年入吉林城东关神罗修院读神哲学,1924年保送罗马教廷传信部大学留学,1928年晋司铎,1933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回国,1936年委为南京教区主教,1946年为南京教区总主教,1969年立为台湾第二任红衣主教,1978年死于梵蒂冈。),这是一个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共组织。该会成立之前,于斌曾派李恩凯(又名李绍铎,救济总署负责人)、拜泉县县长丁慕南②(丁慕南:国民党政府委任丁慕南“接收”拜泉县任县长,但拜泉县是解放区,无法到任,滞留长春任第二中学校长兼益华小学校长。)、“接收”长春烟厂的刘荣第等人,携带美金一千元,从重庆到长春,与教区主教高德惠商议,策划成立“天主教文化协进会”。确定的任务:把天主教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团结起来,当力量扩大的时候成立政党,在政党成立之前加强社会活动;“在宗教方面广扬教会,在政治上反对共产党”。高德惠同意于斌的策划,法国神甫纪怀德等十余人同意参加。于斌完成在长春的任务后去吉林市,会晤国民党政府的吉林省长梁华盛,3天后返回南京。长春“天主教文化协进会”名誉理事长高德惠,理事长丁慕南。会址设在益华小学。解放前夕,于斌逃往台湾。1951年“文化协进会”被取缔。
  1950年夏,高德惠在长春成立天主教“圣母军”,这是一个反共组织。“圣母军”又名“圣母御侍团”。成立于1921年9月,总部设在爱尔兰的杜柏林,是国际性的法西斯组织。中国天主教内部的“圣母军”,成立于1948年。1950年5月16日,梵蒂冈驻中华民国公使黎培里①(黎培里:摩洛哥人,1946年12月来华。在华期间掩护外国间谍进行特务活动;策划组织反革命的秘密团体圣母军;煽动天主教徒反对人民政府。1951年9月1日,被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驱逐出境。),指派天津“圣母军”华北分会秘书肖永新(女),到长春与吉林教区主教高德惠会晤,当天,在长春天主教堂秘密召集两名中国神甫及20余名中国信徒开会,肖永新(化名姓白)在会上宣讲,她说:“今天许多人被魔鬼夺去了灵魂,我们大家要拯救这些灵魂。”她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在长春成立“圣母军”的要求和具体做法。由于是秘密组织,所以对外不称“圣母军”,称“圣母慈爱祈祷会”,下设两个支会,每个支会有指导神甫、会长、副会长、会计。会员分会员和辅助会员两类。会员每周至少秘密集会一次,辅助会员不参加集会。会员每天念一遍圣母经或念一遍圣母祈祷会专诵。
  长春天主教“圣母军”总首领高德惠,下辖两个支会。第一个支会又名东团,设在长春东四道街天主教堂内,1950年夏季成立,全称“圣母慈爱祈祷会进教之佑”。第二个支会又名西团,设在长春西三道街仁慈堂内,1950年夏季成立,全称“圣母慈爱祈祷会罪人之托”。两个支会皆指定了指导神甫、会长、副会长、书记、会计等人选,皆发展了会员。
  按照《圣母军手册》规定,“圣母军”每周至少秘密集会一次,集会时间、地点、内容等,不得外人与闻,尤其不能被政府知道,“快聚快散”。为避人耳目,集会时可点燃花烛和摆上圣母像,摆上“军旗”。会员向会长报告本周的活动,刚成立时主要报告发展会员的情况。每个会员要自愿献款做经费。
  “圣母军”成立之初,两个支会有会员十几名,经过两个多月的发展达30余名。1950年6月后因爆发朝鲜战争,形势紧张,高德惠决定取消秘密集会,采取会员秘密直接向会长报告的方法。主要活动有:散布谣言;威胁和反对爱国神甫、教徒参加宗教革新活动;组织反共反政府游行(未遂);搜集各种情报等等。在两个支会之外,还组织一个特别支会(亦称特别支团),梁±焕为指导神甫,主要任务是在政府机关学校中发展成员(已在长春市税务局、第二中学中发展了会员),搜集苏联运送军火过境、市医院收容伤员的国籍等等情报。
  1951年8月下旬,长春市公安局结束审理天主教神甫美国间谍梁士焕案件①(梁士焕:1917年生,朝鲜平安北道义州郡人,1938年毕业于元山神学校,入东京公教学校。1938年到吉林教区,1942年毕业于长春中央大神学修院,1944年祝圣司铎。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委任美国第四舰队间谍组长,1948年随国民党第六十军到长春,长春解放后逃往关内,后来以卖“估衣”为掩护,往来于中国、朝鲜,从事间谍活动。1949年8月15日被捕,判处死刑,后改无期徒刑。1958年病死于狱中。)、长春天主教仁慈堂残害中国儿童案。12月6日,发布《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关于宣布“圣母军”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的布告》。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在布告中指出,“圣母军”系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反人民的国际性秘密的反动组织。在长春的“圣母军”系帝国主义分子高德惠,奉美帝国主义走狗黎培里之命所组成的。该帝国主义分子高德惠于伪满时,即勾结日、德、意法西斯分子及大汉奸等,帮凶日冠,蹂躏人民,维护其血腥统治,蒋匪盘踞长春时,复在美帝国主义蒋介石匪帮特务走狗于斌指使下,成立特务外围组织“天主教文化协进会”,进行反人民活动。长春解放后,更网罗反革命分子为骨干,以宗教做掩护,秘密组织“圣母军”,经常散发反动文件,制造谣言,挑拨人民群众与人民政府间的团结,破坏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事实证明,该反动秘密组织“圣母军”绝非一般宗教团体,实系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秘密反人民的反动组织。为保障人民利益,维持社会秩序,特布告如下:(一)自布告日起,宣布“圣母军”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其所属各级组织应立即解散,禁止一切活动。(二)所有参加“圣母军”的“职员”(包括会长、秘书长、会计等),“会员”,自12月6日起,限7天内向本局进行登记,交出反动组织和反动文件,政府则予宽大处理。倘逾期抗不登记者,即依法严惩不贷。(三)办理登记手续地点,指定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安局。
  梵蒂冈教皇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激起了中国天主教信徒们的反对,1950年11月30日,四川省广元县天主教神甫王良佐等五百余人发表了《广元天主教自立革新运动宣言》,1951年1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欢迎天主教人士的爱国运动》社论。是年2月中旬,高德惠公开破坏中国天主教的三自革新运动,诬蔑中国的三自革新运动是“自消、自灭、自垮”的一场“教难”,要求教徒们必要时“殉教”。威胁中国神甫:“谁要倡行三自革新,就要被公教绝罚和开除。”长春市天主教信徒846人召开大会,揭发和控诉黎培里、高德惠等人反华、反共、反中国天主教三自革新运动的罪行。12月9日,再次召开3500余人参加的控诉声讨大会,发表声明,正式成立长春市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1951年12月18日,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安局传讯天主教吉林教区主教高德惠,神甫纪怀德、皮实秋、柏林等人。该四人供认如下事实。
  高德惠:法国籍,1907年8月到中国东北地区,历任天主教吉林教区副主教、主教、“罗马教廷驻满洲帝国宗座代表”。东北沦陷期间,高德惠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伪满洲国政府相勾结,利用天主教为工具,破坏中国人民反满抗日活动。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通过天主教“新京”中央大神学修院教务长雷弘道,与美国驻长春领事馆取得联络,搜集我国情报,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在天主教堂内藏匿和保护国民党政府军统局东北特别技术组中尉组长、长春警备司令部督察行动组刘世培等人。组织非法组织“圣母军”。破坏爱国神甫和教徒的三自革新运动,迫害中国神甫和修女(其具体罪行全文载《长春新报》1951年12月11日第三版)。
  纪怀德:法国神甫,1913年6月到吉林教区,1934年到长春任助理传教士。在东北沦陷期间,担任天主教《公教月刊》监理、“罗马教廷驻满洲帝国代表部”的秘书官。他在《公教月刊》上,发表大量的赞扬日本侵略,反对中国人民反满抗日的文章。1946年美蒋特务于斌到长春,纪怀德协助于斌成立特务外围组织“天主教文化协进会”,为该会头目李恩凯竞选伪国大代表。
  皮实秋:法国神甫,1934年9月到吉林教区。1948年2月到长春天主教堂,是非法组织“圣母军”的组织策划者之一。
  柏林:法国神甫,1927年11月到吉林教区小八家子教堂,曾任长春天主教堂本堂神甫。是非法组织“圣母军”组织策划者之一。破坏中国天主教信徒参加抗美援朝和参加宗教三自革新运动。
  在传讯时,高德惠等人对所犯各项罪行,供认不讳,每次传讯都在笔录上签字。1951年12月8日,长春市天主教信徒召开大会,发表《坚决实行天主教三自革新运动,要求政府法办高德惠等帝国主义分子》声明,在声明书上签名者3698人,其中有神甫丁鹿樵、孟广仁、王维民、李金河、吕隐声、曹鸿文、齐文等7人,修女丁淑德等24人。
  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安局于1951的12月21日下午四时,正式下令驱逐高德惠、纪怀德、皮实秋、柏林等人出中国国境。该4人表示服从判决,随即押离住所乘火车出长春境。《长春新报》于1951年12月26日,刊发了公安局传讯的消息和三幅照片,发表了“驱逐高德惠等帝国主义分子”的评论文章。吉林教区主教高德惠被驱逐出境,标志着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在长春市传播天主教活动的结束。中国神甫丁杰被选为长春天主教堂本堂神甫①(神甫:正式品位称司铎(司祭),教徒们认为神甫是教会内有神权的人,是他们灵魂上的父母,所以无条件听从神甫。神甫管理所属教徒,进行传教活动。神甫均系男性,永世不可结婚。通称神职人员。神甫(神父)为其尊称。),从此,长春市天主教开始踏上独立自主,由中国人自治、自养、自传的道路。
  1959年按国家行政区划划分教区,重新建立吉林教区,主教座堂在吉林市天主教堂内,统辖吉林省境内各市县天主教堂。1959年5月,中国神甫王维民被教会自选自圣为第一任正权主教。从此,彻底结束了罗马教廷统治吉林教区60余年的历史。吉林教区1982年主教刘殿墀,1985年主教李雪松。吉林教区神甫7人,修女20余人。
  二、分布
  长春市区:清嘉庆五年(1800)置长春厅于新立城,道光五年(1825)迁到宽城子即今南关区一带,仍称长春厅。光绪十五年(1889)撤厅升长春府。1913年改制称长春县。东北沦陷后,市街划设伪新京特别市,为伪满洲国“首都”,仍存长春县。从1898年创立长春天主教堂起,到1951年驱逐法国神甫出境为止的50余年间,长春市区曾有如下教堂和机构:东四道街天主教堂、二道河子分堂、八里堡分所、“新京”中央大神学修院、圣方济各传教修女会、仁慈堂、益华小学、吉林教区财政处、罗马教廷驻“满洲帝国代表部”等。
  农安县:清光绪十五年(1889)置县。在建县前的49年即道光二十年(1840),在小八家子屯创立天主教堂,早于长春天主教堂58年。在小八家子屯相继建立小拉丁修院、圣母圣心国籍贞女会母院、要理学房、育婴堂、孤老院。此外,在农安镇、王户窝堡、伏龙泉等地各建教堂1处。
  榆树县:榆树县最初地名孤榆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县。在榆树镇和弓棚子村两地各建教堂1处。
  德惠县:清宣统二年(1910)置县,当时县衙设在大房身镇。在大房身、大青嘴、万宝山、靠山屯等四地各建教堂1处。
  双阳县:清宣统二年(1910)置县。建县前以苏瓦延驿站为中心的苏瓦延街,商业繁盛又是通往盛京的大驿道必经之处,在其附近创建沿河屯教堂,晚于小八家子教堂37年,早于长春东四道街教堂21年。此外在苏瓦延街有教堂1处。
  九台市:1932年建县,早在建县前的1920年在今火车站附近建教堂1处。
  1935年统计,长春地方传教人员36名,信徒4321人。1936年传教人员49人,信徒7866人(其中男性3776人,女性4090人)。1938年信徒8154人,其中市区和长春县6393人。
  1939年伪《满洲帝国天主公教教务年鉴》统计,信徒8361人,其中长春市区1308人,占市区人口总数的0.39%。长春县5365人,占县人口总数的1.14%。农安县995人,占县人口总数0.34%。榆树县417人,占县人口总数0.07%。九台县107人,占县人口总数0.03%。双阳县106人,占县人口总数0.04%。德惠县63人,占县人口总数0.02%。
  1951年3月,按照中央人民政府发布的《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登记条例》,各教堂向长春市人民政府登记,在长春市区内的教堂与机关共6个单位辖26个活动团体,有外籍主教1人,外籍神甫4人,外籍修女4人(其中会母1人)。中国籍神甫4人,中国修女35人,信徒751人。教会工作人员16人,外籍医生1人,少年学生308人,残疾老人53人,孤儿13人。
  从1840年法国神甫满蒙教区方主教踏上农安县小八家子屯起,到1951年吉林教区法籍神甫高德惠主教被驱逐出境止,前后历经110余年,在这个不算太长的岁月里,进进出出长春地方的外国传教士和与传教有关的外籍人员,大约来自14国,共122人。能录其姓名的法国88人,其中,加拿大10人,波兰8人,意大利、德国、瑞士、苏格兰、荷兰、俄国等国各2人,澳大利亚、匈牙利、瑞典、比利时等国各1人(见附录,本书第277页)。
  “文化大革命”期间,天主教活动停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了天主教活动。据1980年统计,长春市区及五县,神甫3人,修生1人,修女20人,信徒农安县4000余人、市区约5000余人。1988年长春市天主教堂对外开放,本堂神甫张翰民。恢复活动的教堂还有农安县小八家子教堂,本堂神甫丁汝勤。王户窝堡教堂,由丁汝勤神甫兼顾。1990年分布在各教堂的神甫2人,修女6人,在长春天主教堂养老修女23人。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志的宗教志,宗教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