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图书馆
长春图书馆
机构用户
长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天主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图书
唯一号:
070120020220004422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天主教
分类号:
B976.1
页数:
47
页码:
106-152
摘要:
本章记述早期在长春地方传播天主教,主要是罗马教廷巴黎外方传教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法国为传播天主教,对华曾发动过侵略战争,打败中国后,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的种种特权。
关键词:
长春市
天主教
宗教
内容
早期在长春地方传播天主教,主要是罗马教廷巴黎外方传教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法国为传播天主教,对华曾发动过侵略战争,打败中国后,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的种种特权。正是在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罗马教廷所派遣的天主教传教人员,源源不断地涌向中国东北地区。道光二十年(1840)在今农安县小八家子村,开创了第一座天主教堂,58年后的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当时的长春府城东四道街,开创第二座天主教堂。这两座教堂为罗马教廷在吉林省和长春地方的城镇乡村,向纵深发展天主教,扩大它的势力和影响奠定了基础。到1951年12月驱逐西方传教人员出境为止的110余年间,在长春地方曾有法国、加拿大、瑞士、比利时等14国约122名传教人员,进行天主教的传播活动,高潮时创立教堂和附设机构40余处,出身于小八家子村的信徒被祝圣神甫者30名。在城镇和农村“租买”土地约7800余亩。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为日本帝国的殖民地后,罗马教廷敕令吉林教区法国主教高德惠,公开地与日本帝国合作,支持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公开地反华反共,反对东北民众反满抗日的爱国斗争。日本帝国投降后,他们继续坚持仇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立场,反对、阻挠和破坏中国天主教的改革运动。1951年12月,在广大爱国教徒的强烈要求下,吉林省人民政府驱逐以高德惠为首的全部外籍传教人员出境,至此,结束了罗马教廷统治长春地方天主教的历史。1951年12月,成立长春市天主教爱国委员会,发表了《宣言》,坚持“自治、自养、自传”原则,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天主教崭新的发展道路。今长春市有3座天主教堂,信徒约万人左右。
第一节 传入与分布
一、法国传教士开创天主教堂
天主教亦称“天主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以区别基督教新教。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派,与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的三大派别。
“天主”一词,是明末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取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
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境内形成,4世纪奉为帝国国教,逐渐分化为东西两派,东派以希腊语地区为主,西派以拉丁语地区为主。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前后,罗马主教逐渐成为整个西派教会的领袖,并逐渐形成教皇体制。
1054年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称正教,即东正教;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称公教,即天主教。16世纪时,公教内部又发生分化,脱离公教的新宗派,自称新教即基督教。宗教改革运动以后,公教在欧洲部分国家中丧失统治地位,主要分布于意、法、比、西、葡、匈、波、美以及拉丁美洲各国。
明万历十年(1582)天主教在我国东南沿海省登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天主教传入中国北京,第一位传教士是意大利的利玛窦。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政府谕令天主教不准留居内地,雍正二年(1724)谕令中国禁传天主教,没收各地天主教产。
道光二十年(1840)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法国乘中国战败之际,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强迫中国签订《黄埔条约》,该约第22款规定,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建造教堂、医院、学校、坟地,如果中国人将法国教堂、坟地“触犯毁坏”,中国“地方官照例严拘重惩”。根据这个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承担了保护法国教堂和传教士的义务。1844年11月11日,迫使清政府同意天主教开禁(中国未公开宣布)。1846年2月8日,迫使清政府正式公开公布开禁令,同时将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发还给教徒。自此以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原则,同样享受这一特权。不久基督教也开禁了。各国传教士随着商品、鸦片,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略中国的一支重要别动队。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六年(1856)6月27日,法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法天津条约》,该约第13款规定,法国“入内地传教之人,地方官务必厚待保护”。咸丰十年(1860)10月25日,法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中法续增条约》(即《中法北京条约》),该约第6款规定,凡妨碍法国传教士活动的人,必须“予以应得处分”。在谈判中,充当翻译的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将条约译成汉文时,擅自增加了下述内容:“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这些不平等条约所规定各款,使得西方宗教和传教士们在中国的活动,有了条约的保护,他们迈出五口岸向中国腹地蔓延。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罗马教皇开创中国北京教区,东北地区隶属之。道光十八年(1838)8月14日,罗马教皇额我略第十六世创设中国满蒙教区,与北京教区分离,是年12月11日,委法国方神甫(圣名厄玛呶,1830年到四川传教)为教区首任主教。满蒙教区立委于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接管①(巴黎外方传教会:天主教的一个传教会,1653年由法国人巴吕和郎柏尔两主教发起,1663年在巴黎建立修道院。会员不发修会誓愿,但有会规,过共同生活,终身为传教服务。规定35岁以下的神职人员可申请入会,在传教区工作三年以上始得为正式会员。1683年传入中国。),基金由罗马教廷和巴黎外方传教会负责。道光二十年(1840年8月28日)内蒙古地方从满蒙教区中分离出去,独立成内蒙古教区(1883年12月内蒙古教区一分为三,即东蒙古、中蒙古、西南蒙古教区。1924年东蒙古教区更名热河教区),东北地方称满洲教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5月10日)满洲教区一分为二,分别成立南满教区和北满教区。南满教区(1924年12月3日更名奉天教区)主教法国神甫纪隆。北满教区首任主教法国神甫蓝禄业。中国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前夕,两教区有教堂93所,其中分布在南满教区49所,北满教区内44所(内中吉林将军境内占30所)。
长春地方的天主教,是法国传教士传入开创的。长春市有天主教活动始于清代长春建治不久的嘉庆年间,地点在长春厅恒裕乡小八家子屯。嘉庆二十三年(1818)直隶(今河北省)地方流民中天主教信徒陈启福等5户,落居今农安县小八家子屯,他们将天主教的信仰和活动带到住居地,由于没有教堂①(教堂:亦称礼拜堂,天主教举行宗教仪式的建筑物,源于希腊文,意为“主的居所”。从4世纪开始建筑教堂。),他们便在陈家“主日”,此乃长春地方中国人举行天主教宗教活动的滥觞。
道光二十年(1840)春,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满蒙教区首任主教方神甫,视察所谓“东北社会风情”,察看传教条件。他发现了小八家子屯陈启福及其主日活动,遂于是年给予经济资助,购买一块地基,修盖起几间草房,做为简易天主教堂。这是清代亦是中国历史上,长春行政区域内正式诞生的第一座天主教堂,此乃长春地方中国天主教信徒接受巴黎外方传教会津贴办教的嚆矢。
道光二十四年(1844)满洲教区派法国袁神甫,出任小八家子天主教堂本堂神甫,开创了法国传教士直接主持中国天主教堂,出任本堂神甫的历史。从此以后,小八家子天主教堂成为法国传播天主教、培养中国天主教神职人员最重要的基地。相继在小八家子村创办圣母圣心国籍贞女会(1858)、小拉丁修院、要理学房等。小八家子村名,在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史上,开始占有显赫的地位。
长春市区内的天主教堂开创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晚于小八家子教堂58年。长春天主教堂是按小八家子教堂模式,由法国神甫建立起来的,法国神甫沙如理出任本堂神甫。从此,在法国传教士们主持下,揭开了在长春市区传教的历史篇章。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夏,中国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西方传教士创立的教堂成为重要的打击对象。这场斗争波及到长春地方后,长春知府派兵烧毁了小八家子教堂,义和团众捣毁了双阳沿河屯教堂、苏瓦延街教堂等,总计烧毁教堂和信徒房舍151间,杀死双阳地方天主教中国信徒6人。但是,这场斗争刚一勃动,天主教北满教区的传教士们,就在主教蓝禄业率领下,乘火车离开了中国,未能遭到直接触及。这场激烈的斗争,虽然发泄了中国贫苦民众对西方宗教侵略的仇恨和必要的反抗,反映了普通民众对某些“吃洋教”者(俗称“二毛子”),倚仗西方宗教权势,横行乡里的不满情绪,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样的斗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更不能遏制天主教的传播与发展。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西方殖民者迫使清朝政府“庚子赔款”,东北地方当局亦被迫实行地方性赔款(见附录,本书第267页)。1901年至1902年间,以蓝禄业主教为首的传教士们,全部卷土重来,继续传播天主教。各被破坏的教堂,用中国政府赔款复建、扩建,其中仅小八家子教堂历经7年施工,耗银5万两,建成了哥特式双峰近代化大教堂,成为一座东北地区建在农村的最雄伟、壮观,设备完整的天主教堂。
有清一代,法国传教士们,在长春地方创立教堂、神罗修院、仁慈堂等22处,约占解放前天主教吉林教区堂口总数的64.7%。
1912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20年间,东北地区局势动荡,但天主教的传播和活动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呈发展的趋势,在原基础上又增加了5处堂口。在这个历史时期,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在东北地方传教活动中,出现了两个动态。其一,1924年12月3日,天主教北满教区进行调整,改设吉林教区,辖长春县、农安县、双阳县、榆树县、德惠县、尚未设县的下九台等处各堂口。吉林教区主教座堂吉林城,财政处驻长春天主教堂。吉林教区有法国传教士16人左右。此后,长春城与吉林城并列,长春上升为吉林教区天主教活动中心之一。其二,吉林教区出现了一个重要人物即法国神甫高德惠。1920年12月16日,高德惠被任命为主教,暂充吉林教区副主教。1921年5月29日,在长春举行祝圣礼。1923年2月,任吉林教区第二任主教。从此,吉林教区在高德惠主持下,逐渐地公开地走上了反华反共的道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沦为日本帝国的殖民地。十四年间,天主教公所又增加7处,如长春二道河子教堂(1935),长春八里堡天主教分所(1944),长春万宝山天主教公所(1932),“新京”中央大神学修院(1940)等。尤为明显的是,吉林教区在高德惠主持下,活动领域超出了宗教范畴,活动的反华性增添了新内容,主动地向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靠拢,协调天主教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伪满洲帝国政府的关系。高德惠主教明白地表示,拥护日本帝国侵略中国的政策,公开地运用宗教工具,反对中国共产党,反对东北民众反满抗日斗争。
1933年11月,伪满洲国协和会中央本部的松川平八郎(日)到小八家子天主教堂,与法国神甫廉德清合作正式成立小八家子伪满洲帝国协和会小八家子分会,将小八家子教堂推上了所谓“日满一德一心”的轨道。自1934年4月以后,以伪协和会中央本部事务局次长阪谷希一(日)为代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伪满洲国政府高级官吏,多次“访问”小八家子教堂,向廉神甫授勋、赠枪,授小八家子村为伪满洲国灌输所谓“建国精神”的“模范村”称号。
1934年2月,吉林教区主教高德惠拜见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驻伪满洲国全权大使菱刈隆。3月20日,罗马教皇函委高德惠为罗马教廷驻伪满洲国“宗座代表”,代表部设在长春天主教堂,代表梵蒂冈与伪满洲国办理交涉事宜。1934年梵蒂冈与伪满洲国“建交”之后,高德惠主教代表东北地区天主教各教区,发布所谓《天主公教会发表书》,正式宣布东北地区的各教区,脱离中国教区而独立。1934年3月1日,当溥仪登上伪皇帝位时,发布所谓《吉林教区主教通令》,要求教民“要为皇帝及长官们祈祷并感谢其恩惠”。要求教民在3月1日、2日、3日的三天弥撒中,必须念“皇帝诵”、“官府诵”。
1936年6月13日,高德惠到沈阳,主持伪满洲国“天主教主教团”会议,会后发表《公告》,所谓“承认满洲国”,要求各地教堂、教民:“凡有违反满洲国之言行者,力求避免,竭力爱国。依此表示对天主虔诚,祈祷皇帝万寿无疆,国泰民安,圣教及教民康泰。”1937年1月16日,罗马教皇庇护十一世,为表示与伪满洲国的“亲善”关系,特分别向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国务院总务厅次长冈隆一郎(日)等11人,分别授一等、二等、三等勋章。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进攻侵略中国。8月24日,伪民生部召开“宗教文化关系者时局恳谈会”,高德惠发表《共产主义是天主教的敌人,必须严防与杜绝共祸》的反动演说。8月27日,吉林教区发出《训令》,公开地煽动各地教堂和信徒反对共产党。在《满洲天主公教》月刊上,发表高德惠的“日满要一德一心打倒共产党”的《排共标语》11条。伪满洲国政府为答谢罗马教廷1937年的授勋,于1937年12月22日,赠予教廷各大员勋章,其中有教务总理巴斯理枢机主教、传信部大臣彼翁弟枢机主教、吉林教区主教高德惠,吉林教区副主教沙晴浦等6人。1939年3月4日,罗马教皇正式委托高德惠主教,对“满洲国行使宗座代表交涉全权”。1945年8月,日本帝国投降和伪满洲国覆亡,日伪各宗教团体全部解体。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天主教并未得到“光复”。它仍在高德惠为代表的梵蒂冈教皇的把持下,以反华反共为活动的宗旨。1946年12月,梵蒂冈派黎培里为驻华公使,与蒋介石政府勾结,反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48年罗马教皇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私人代表泰勒,签订秘密协定,以反苏反人民民主国家为纲领,指使天主教界人士,向美国提供情报,训练情报人员。1947年至1950年间,先后向全世界各天主教会发出命令,禁止教徒参加共产党或同情共产党;禁止阅读或发行支持共产主义理论的书刊杂志。1949年7月13日,发布开除一切共产党人教籍的命令。1950年3月17日,罗马教皇庇护十二世,向全世界天主教徒发表诏书,要求各国天主教徒,无条件拥护美国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利用天主教报纸宣传美国的政策。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到长春解放前的三年间,长春虽一度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但由于新民主主义理论、思想及中共各项民主政策的宣传,使广大城乡民众政治觉悟有所提高,对天主教活动中的那种反共反人民的内容有所认识和警惕。此外,解放前的三年间,战争比较频繁,因此,天主教并未得到发展,既有的教堂、信徒数有所减少,农村的教堂大多自动停止了活动或解散。分布在农村的教堂土地,在土地改革中,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约7680余亩)。吉林教区的长春市天主教上层人士中的一部分,被高德惠蒙蔽,公开地或秘密地卷入了反共反人民政权的政治活动。
1946年秋,天主教南京教区主教于斌,在长春创立吉林天主教文化协进会①(于斌:黑龙江省海伦县人,约1922年入吉林城东关神罗修院读神哲学,1924年保送罗马教廷传信部大学留学,1928年晋司铎,1933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回国,1936年委为南京教区主教,1946年为南京教区总主教,1969年立为台湾第二任红衣主教,1978年死于梵蒂冈。),这是一个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共组织。该会成立之前,于斌曾派李恩凯(又名李绍铎,救济总署负责人)、拜泉县县长丁慕南②(丁慕南:国民党政府委任丁慕南“接收”拜泉县任县长,但拜泉县是解放区,无法到任,滞留长春任第二中学校长兼益华小学校长。)、“接收”长春烟厂的刘荣第等人,携带美金一千元,从重庆到长春,与教区主教高德惠商议,策划成立“天主教文化协进会”。确定的任务:把天主教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团结起来,当力量扩大的时候成立政党,在政党成立之前加强社会活动;“在宗教方面广扬教会,在政治上反对共产党”。高德惠同意于斌的策划,法国神甫纪怀德等十余人同意参加。于斌完成在长春的任务后去吉林市,会晤国民党政府的吉林省长梁华盛,3天后返回南京。长春“天主教文化协进会”名誉理事长高德惠,理事长丁慕南。会址设在益华小学。解放前夕,于斌逃往台湾。1951年“文化协进会”被取缔。
1950年夏,高德惠在长春成立天主教“圣母军”,这是一个反共组织。“圣母军”又名“圣母御侍团”。成立于1921年9月,总部设在爱尔兰的杜柏林,是国际性的法西斯组织。中国天主教内部的“圣母军”,成立于1948年。1950年5月16日,梵蒂冈驻中华民国公使黎培里①(黎培里:摩洛哥人,1946年12月来华。在华期间掩护外国间谍进行特务活动;策划组织反革命的秘密团体圣母军;煽动天主教徒反对人民政府。1951年9月1日,被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驱逐出境。),指派天津“圣母军”华北分会秘书肖永新(女),到长春与吉林教区主教高德惠会晤,当天,在长春天主教堂秘密召集两名中国神甫及20余名中国信徒开会,肖永新(化名姓白)在会上宣讲,她说:“今天许多人被魔鬼夺去了灵魂,我们大家要拯救这些灵魂。”她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在长春成立“圣母军”的要求和具体做法。由于是秘密组织,所以对外不称“圣母军”,称“圣母慈爱祈祷会”,下设两个支会,每个支会有指导神甫、会长、副会长、会计。会员分会员和辅助会员两类。会员每周至少秘密集会一次,辅助会员不参加集会。会员每天念一遍圣母经或念一遍圣母祈祷会专诵。
长春天主教“圣母军”总首领高德惠,下辖两个支会。第一个支会又名东团,设在长春东四道街天主教堂内,1950年夏季成立,全称“圣母慈爱祈祷会进教之佑”。第二个支会又名西团,设在长春西三道街仁慈堂内,1950年夏季成立,全称“圣母慈爱祈祷会罪人之托”。两个支会皆指定了指导神甫、会长、副会长、书记、会计等人选,皆发展了会员。
按照《圣母军手册》规定,“圣母军”每周至少秘密集会一次,集会时间、地点、内容等,不得外人与闻,尤其不能被政府知道,“快聚快散”。为避人耳目,集会时可点燃花烛和摆上圣母像,摆上“军旗”。会员向会长报告本周的活动,刚成立时主要报告发展会员的情况。每个会员要自愿献款做经费。
“圣母军”成立之初,两个支会有会员十几名,经过两个多月的发展达30余名。1950年6月后因爆发朝鲜战争,形势紧张,高德惠决定取消秘密集会,采取会员秘密直接向会长报告的方法。主要活动有:散布谣言;威胁和反对爱国神甫、教徒参加宗教革新活动;组织反共反政府游行(未遂);搜集各种情报等等。在两个支会之外,还组织一个特别支会(亦称特别支团),梁±焕为指导神甫,主要任务是在政府机关学校中发展成员(已在长春市税务局、第二中学中发展了会员),搜集苏联运送军火过境、市医院收容伤员的国籍等等情报。
1951年8月下旬,长春市公安局结束审理天主教神甫美国间谍梁士焕案件①(梁士焕:1917年生,朝鲜平安北道义州郡人,1938年毕业于元山神学校,入东京公教学校。1938年到吉林教区,1942年毕业于长春中央大神学修院,1944年祝圣司铎。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委任美国第四舰队间谍组长,1948年随国民党第六十军到长春,长春解放后逃往关内,后来以卖“估衣”为掩护,往来于中国、朝鲜,从事间谍活动。1949年8月15日被捕,判处死刑,后改无期徒刑。1958年病死于狱中。)、长春天主教仁慈堂残害中国儿童案。12月6日,发布《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关于宣布“圣母军”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的布告》。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在布告中指出,“圣母军”系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反人民的国际性秘密的反动组织。在长春的“圣母军”系帝国主义分子高德惠,奉美帝国主义走狗黎培里之命所组成的。该帝国主义分子高德惠于伪满时,即勾结日、德、意法西斯分子及大汉奸等,帮凶日冠,蹂躏人民,维护其血腥统治,蒋匪盘踞长春时,复在美帝国主义蒋介石匪帮特务走狗于斌指使下,成立特务外围组织“天主教文化协进会”,进行反人民活动。长春解放后,更网罗反革命分子为骨干,以宗教做掩护,秘密组织“圣母军”,经常散发反动文件,制造谣言,挑拨人民群众与人民政府间的团结,破坏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事实证明,该反动秘密组织“圣母军”绝非一般宗教团体,实系美帝国主义操纵下的秘密反人民的反动组织。为保障人民利益,维持社会秩序,特布告如下:(一)自布告日起,宣布“圣母军”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其所属各级组织应立即解散,禁止一切活动。(二)所有参加“圣母军”的“职员”(包括会长、秘书长、会计等),“会员”,自12月6日起,限7天内向本局进行登记,交出反动组织和反动文件,政府则予宽大处理。倘逾期抗不登记者,即依法严惩不贷。(三)办理登记手续地点,指定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安局。
梵蒂冈教皇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态度,激起了中国天主教信徒们的反对,1950年11月30日,四川省广元县天主教神甫王良佐等五百余人发表了《广元天主教自立革新运动宣言》,1951年1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欢迎天主教人士的爱国运动》社论。是年2月中旬,高德惠公开破坏中国天主教的三自革新运动,诬蔑中国的三自革新运动是“自消、自灭、自垮”的一场“教难”,要求教徒们必要时“殉教”。威胁中国神甫:“谁要倡行三自革新,就要被公教绝罚和开除。”长春市天主教信徒846人召开大会,揭发和控诉黎培里、高德惠等人反华、反共、反中国天主教三自革新运动的罪行。12月9日,再次召开3500余人参加的控诉声讨大会,发表声明,正式成立长春市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1951年12月18日,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安局传讯天主教吉林教区主教高德惠,神甫纪怀德、皮实秋、柏林等人。该四人供认如下事实。
高德惠:法国籍,1907年8月到中国东北地区,历任天主教吉林教区副主教、主教、“罗马教廷驻满洲帝国宗座代表”。东北沦陷期间,高德惠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伪满洲国政府相勾结,利用天主教为工具,破坏中国人民反满抗日活动。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通过天主教“新京”中央大神学修院教务长雷弘道,与美国驻长春领事馆取得联络,搜集我国情报,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在天主教堂内藏匿和保护国民党政府军统局东北特别技术组中尉组长、长春警备司令部督察行动组刘世培等人。组织非法组织“圣母军”。破坏爱国神甫和教徒的三自革新运动,迫害中国神甫和修女(其具体罪行全文载《长春新报》1951年12月11日第三版)。
纪怀德:法国神甫,1913年6月到吉林教区,1934年到长春任助理传教士。在东北沦陷期间,担任天主教《公教月刊》监理、“罗马教廷驻满洲帝国代表部”的秘书官。他在《公教月刊》上,发表大量的赞扬日本侵略,反对中国人民反满抗日的文章。1946年美蒋特务于斌到长春,纪怀德协助于斌成立特务外围组织“天主教文化协进会”,为该会头目李恩凯竞选伪国大代表。
皮实秋:法国神甫,1934年9月到吉林教区。1948年2月到长春天主教堂,是非法组织“圣母军”的组织策划者之一。
柏林:法国神甫,1927年11月到吉林教区小八家子教堂,曾任长春天主教堂本堂神甫。是非法组织“圣母军”组织策划者之一。破坏中国天主教信徒参加抗美援朝和参加宗教三自革新运动。
在传讯时,高德惠等人对所犯各项罪行,供认不讳,每次传讯都在笔录上签字。1951年12月8日,长春市天主教信徒召开大会,发表《坚决实行天主教三自革新运动,要求政府法办高德惠等帝国主义分子》声明,在声明书上签名者3698人,其中有神甫丁鹿樵、孟广仁、王维民、李金河、吕隐声、曹鸿文、齐文等7人,修女丁淑德等24人。
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安局于1951的12月21日下午四时,正式下令驱逐高德惠、纪怀德、皮实秋、柏林等人出中国国境。该4人表示服从判决,随即押离住所乘火车出长春境。《长春新报》于1951年12月26日,刊发了公安局传讯的消息和三幅照片,发表了“驱逐高德惠等帝国主义分子”的评论文章。吉林教区主教高德惠被驱逐出境,标志着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在长春市传播天主教活动的结束。中国神甫丁杰被选为长春天主教堂本堂神甫①(神甫:正式品位称司铎(司祭),教徒们认为神甫是教会内有神权的人,是他们灵魂上的父母,所以无条件听从神甫。神甫管理所属教徒,进行传教活动。神甫均系男性,永世不可结婚。通称神职人员。神甫(神父)为其尊称。),从此,长春市天主教开始踏上独立自主,由中国人自治、自养、自传的道路。
1959年按国家行政区划划分教区,重新建立吉林教区,主教座堂在吉林市天主教堂内,统辖吉林省境内各市县天主教堂。1959年5月,中国神甫王维民被教会自选自圣为第一任正权主教。从此,彻底结束了罗马教廷统治吉林教区60余年的历史。吉林教区1982年主教刘殿墀,1985年主教李雪松。吉林教区神甫7人,修女20余人。
二、分布
长春市区:清嘉庆五年(1800)置长春厅于新立城,道光五年(1825)迁到宽城子即今南关区一带,仍称长春厅。光绪十五年(1889)撤厅升长春府。1913年改制称长春县。东北沦陷后,市街划设伪新京特别市,为伪满洲国“首都”,仍存长春县。从1898年创立长春天主教堂起,到1951年驱逐法国神甫出境为止的50余年间,长春市区曾有如下教堂和机构:东四道街天主教堂、二道河子分堂、八里堡分所、“新京”中央大神学修院、圣方济各传教修女会、仁慈堂、益华小学、吉林教区财政处、罗马教廷驻“满洲帝国代表部”等。
农安县:清光绪十五年(1889)置县。在建县前的49年即道光二十年(1840),在小八家子屯创立天主教堂,早于长春天主教堂58年。在小八家子屯相继建立小拉丁修院、圣母圣心国籍贞女会母院、要理学房、育婴堂、孤老院。此外,在农安镇、王户窝堡、伏龙泉等地各建教堂1处。
榆树县:榆树县最初地名孤榆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县。在榆树镇和弓棚子村两地各建教堂1处。
德惠县:清宣统二年(1910)置县,当时县衙设在大房身镇。在大房身、大青嘴、万宝山、靠山屯等四地各建教堂1处。
双阳县:清宣统二年(1910)置县。建县前以苏瓦延驿站为中心的苏瓦延街,商业繁盛又是通往盛京的大驿道必经之处,在其附近创建沿河屯教堂,晚于小八家子教堂37年,早于长春东四道街教堂21年。此外在苏瓦延街有教堂1处。
九台市:1932年建县,早在建县前的1920年在今火车站附近建教堂1处。
1935年统计,长春地方传教人员36名,信徒4321人。1936年传教人员49人,信徒7866人(其中男性3776人,女性4090人)。1938年信徒8154人,其中市区和长春县6393人。
1939年伪《满洲帝国天主公教教务年鉴》统计,信徒8361人,其中长春市区1308人,占市区人口总数的0.39%。长春县5365人,占县人口总数的1.14%。农安县995人,占县人口总数0.34%。榆树县417人,占县人口总数0.07%。九台县107人,占县人口总数0.03%。双阳县106人,占县人口总数0.04%。德惠县63人,占县人口总数0.02%。
1951年3月,按照中央人民政府发布的《接受外国津贴及外资经营之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登记条例》,各教堂向长春市人民政府登记,在长春市区内的教堂与机关共6个单位辖26个活动团体,有外籍主教1人,外籍神甫4人,外籍修女4人(其中会母1人)。中国籍神甫4人,中国修女35人,信徒751人。教会工作人员16人,外籍医生1人,少年学生308人,残疾老人53人,孤儿13人。
从1840年法国神甫满蒙教区方主教踏上农安县小八家子屯起,到1951年吉林教区法籍神甫高德惠主教被驱逐出境止,前后历经110余年,在这个不算太长的岁月里,进进出出长春地方的外国传教士和与传教有关的外籍人员,大约来自14国,共122人。能录其姓名的法国88人,其中,加拿大10人,波兰8人,意大利、德国、瑞士、苏格兰、荷兰、俄国等国各2人,澳大利亚、匈牙利、瑞典、比利时等国各1人(见附录,本书第277页)。
“文化大革命”期间,天主教活动停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了天主教活动。据1980年统计,长春市区及五县,神甫3人,修生1人,修女20人,信徒农安县4000余人、市区约5000余人。1988年长春市天主教堂对外开放,本堂神甫张翰民。恢复活动的教堂还有农安县小八家子教堂,本堂神甫丁汝勤。王户窝堡教堂,由丁汝勤神甫兼顾。1990年分布在各教堂的神甫2人,修女6人,在长春天主教堂养老修女23人。
第二节 教 堂
一、长春天主教堂
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系北满教区财政处经理兼吉林本堂神甫法国人沙如理创建。地址在今南关区东四道街8号①(王维民:《长春天主教堂》、《我的宗教生涯》,《长春文史资料》,1990年第三辑。)。
19世纪末,法国神甫沙如理,受罗马教廷传信部巴黎外方传教会派遣,深入吉林地方传教。光绪二十一年(1895)沙如理委托中国信徒白云樵,购买东四道街一块地基,建造五间平砖房做简易教堂,1898年工程竣工,沙如理首任本堂神甫。光绪二十九年(1903)用庚子地方赔款,增建神甫楼,1904年竣工。在教堂正门两侧竖立一对虎头牌,左牌书:“教堂重地禁止喧哗”,右牌书:“倘敢故违定行究办!”旁边还立着木棍,上书:“打死勿论!”1912年创建教会小学,1905年前后教堂发生火灾,1917年重建神甫办公楼和收发室,神甫办公楼成为当时长春县城内最高层建筑物。1931年建德列萨(沙)大堂(即德乐沙大经堂),1932年竣工,10月正式使用。长春市天主教堂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地面至檐上高7.89米,檐口至正脊顶部高13米,衔接教堂的尖顶钟楼,通高31米,钟楼悬三口铜铸大钟,钟身镌刻“献给新京德列沙堂”八字,最重者550公斤,系巴黎外方传教会会长光主教和施德神甫赠献。
教堂中门,方向正北,两侧各设与中门相隔的一门,是教徒进出教堂的通门。教堂后部开有两座便门。教堂前部两侧建筑,在外部是两个八角形的耳房,各外露四个角。耳房里面则与教堂相通。教堂后部的建筑亦各向两侧突出3米,形成三个等次的宽度,前部两个八角耳房跨度为21米,中部为14米,底部为22米,长度为33米。整个建筑中间细两头粗,恰似亚铃形。教堂内部雕工精细、富丽堂皇。正中祭坛上供奉德乐萨圣女神像。右面突出部祭坛上供奉耶稣圣像,左面突出部祭坛上供奉玛丽亚圣母神像。大殿内高大敞亮,同时可容纳千人礼拜。神甫楼位于大教堂西侧,1904年落成,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2400平方米。其建筑特点是:在外面看是二层楼,实际上是三层楼,即从檐口至正脊夹有一层阁楼。神甫楼是神甫的办公、生活楼,现吉林省天主教爱国会、长春市天主教爱国会的办公机构也设在这里。楼内还设有天主教会的神学学习班。教堂前面大门两侧,各建有数十间临街青砖瓦房。这些房舍除留两间做传达室外,其余均已成为民宅。教堂东侧曾为教会的益华小学校。神甫楼的北面还有一座小教堂(光绪年间建),为大教堂建成之前的礼拜堂,因年久失修,已近损坏。
东北沦陷期间,罗马教廷驻“满洲帝国代表部”设在神甫楼内。长春天主教堂自创立之日起,至1988年的90年间,历任14名本堂神甫,其中11任是法国神甫。解放前的1930年至1931年间,中国神甫康凯轩一度出任本堂神甫。1950年以后本堂神甫始由中国人担任。
1951年实行“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方针,长春天主教开始脱离外国教会的控制,成为中国教徒自办的教堂。1951年信徒752人(解放前1251人),其出身和职业情况:工人142人,农民3人,公教人员10人,医师1人,商人94人,学生99人,家庭妇女162人,房主10人,无业者45人,儿童186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的钟楼尖顶被拆毁,玻璃和圣像被砸碎,做了新华书店的仓库,宗教活动被迫停止。1979年11月22日,教堂遭火灾,三口大钟坠地毁坏。
1979年12月,恢复宗教活动,以后由政府拨款,全面修复了神甫楼等建筑物,1985年修复被烧毁的教堂。今信徒约5000余人。
长春天主教堂早在1951年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对外开放单位。1979年中共吉林省委员会发布〈79〉19号文件,批准长春天主教堂列为省级对外开放单位。长春市天主教爱国会和长春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均设在长春市天主教堂院内。
天主教堂曾经下设三个分堂。
长春二道河子分堂:创立于1935年,地址在东盛三条。租赁砖瓦房(民居式)四间,信徒百余人,每到主日时①(主日:星期日进教堂过宗教生活。),由本堂派神甫送弥撒②(弥撒:天主教基本宗教仪式的一种,表示从头回忆耶稣的受难作风。主教神甫每天都要做弥撒,教徒在平日望弥撒有功,不望有罪。),曾有法国神甫柏林、“新京”中央大神学修院法国神甫牧梦渔、中国神甫王维民(1947年以后),前往分堂送弥撒。1945年分堂搬迁到和顺八条13号处,房十二间,上屋七间做经堂,下屋五间,其中二间给看房工人居住,其余部分出租。解放后,本堂无力经营,停办分堂,房舍全部出租。
长春八里堡分所:创立于1944年,初址在八里堡乾安路。当时八里堡一带信徒约二百多人,到市区本堂过宗教生活路途较远,经柏林、王维民两神甫提议,高德惠主教允许③(主教:一个教区的最高宗教领袖,直接受罗马教皇领导和总主教的监督,多为教皇选定和调派,一般从神甫中选任提升。主教均系男性,终身不得成婚。),信徒捐资,以中国吕隐声神甫名义购置七间房子。1948年长春解放前夕,看守房子的陆、李两名修女,撤退回本堂,宗教活动停止,房舍被群众拆除。
长春万宝山公所:创立于1932年,初址在万宝山镇内。法国神甫柏林在万宝山镇购房两栋,一栋是临街的砖瓦房三间,一栋是东南角的草房五间。教徒约50余人,有孟、马两名修女。解放初停止了宗教活动。
长春市天主教堂本堂区(1898—1988)神甫名录④(本堂区:是天主教基层组织,教区以下以天主堂为中心,划分若干个本堂区,每一个本堂区设一名本堂神甫(或称主任司铎)。本堂神甫受教区主教领导,负责本堂区一切教务活动。)
1898年法国沙如理(1905年病故)。1905年法国孟克理(1910年病故)。1908年法国施德(1923年回国)。1921年法国耿心清(1924年回国)。1923年法国何林(1931年病故)。1928年法国牛守仁。1930年中国康凯轩(1948年病故)。1932年法国柏林。1937年法国贝尔德。1939年法国郗圣畴(1942年病故)。1942年法国柏林。1946年法国纪怀德。1950年中国丁杰。1979年12月曹鸿文,1986年至今张翰民。
东北沦陷期间,长春地方朝鮮族(含朝鲜人)的天主教信徒由朝鲜神甫金善永负责(住长春天主教堂内)。
二、农安县小八家子教堂
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①(吉林教区主编的《小八家子小史》(1937年版)写,方主教于1840年到小八家子屯建堂;刘明廉(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教务长)的文章《法国传教士在小八家子村》中写,方主教1841年在该屯建堂。存疑。),地址在今农安县合隆镇小八家子村,距镇政府驻地西8公里。东北沦陷期间的1937年,小八家子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1880余人。
道光十九年(1839)罗马教皇额我略第十六世决定,在中国境内设4名京外主教,其中满蒙教区首任主教是法国方神甫。方神甫在1840年“视察”中国东北各地天主教情况,发现小八家子屯有几户天主教信徒,他在小八家子屯住20余天,给信徒们施行圣事,又出资购买一块地基,盖了几间土房,给当地天主教信徒做宗教活动场所。1844年4月20日,法国袁神甫被委小八家子教堂本堂首任神甫。1845年正式将小八家子天主教堂列入满洲教区。咸丰八年(1858)法国包神甫在小八家子创设圣母圣心国籍贞女会母院、要理学房。天主教信徒由五户增加到八、九十户,又增建砖瓦房六间,作为瞻礼诵经的场所。同治五年(1866)经包、杜两位神甫主持,第二次扩建教堂,历经两年施工,建筑起一座大教堂,面积约900平方米,圆拱、单峰,峰高25米,峰尖呈圆球形,球上立木质十字架。教堂内部设三个祭坛,供立体圣像三尊。教堂有钟楼,上悬一口大钟。大教堂建成后,原六间瓦房让给修女院修女居住。光绪十九年(1893)教徒增加到百余户。光绪二十六年(1900)小八家子教堂被焚。光绪二十七年(1901)法国神甫古若瑟任本堂神甫。光绪二十八年(1902)利用中国庚子地方赔款,第三次扩建教堂,历时七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新教堂落成,所落成的大教堂,是一座仿罗马哥特式双峰尖拱型建筑。峰高30米,峰顶各竖含金十字架一枚。建筑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南北长60米,东西宽40米)。教堂正面东西两端筑有钟楼各一座,安装三鼎大钟,钟声远传10里左右,教堂拱形大门上,刻“钦命大法国天主堂”8个大字。堂内正中设主祭坛一座,东西耳房各设祭坛,堂内供立体圣像八尊。教堂北侧庭院里,建有数排前廊式砖瓦结构房舍,东西配房多幢,是神职人员进行教务活动的场所。围绕教堂大院四周,筑有3米多高的青砖围墙。教堂占地面积约6垧。1932年在教堂门前大道中央竖十字架,系庆祝廉德清神甫晋铎银庆纪念物。
1844年满洲教区在小八家子村设立拉丁修院,1915年将修院并入吉林城东关神罗修院,拉丁修院的房舍,交给女修院使用。是年,法国胡神甫任本堂神甫。此时有信徒男1100人,女1007人。教堂附设的要理学房,有学生男105人,女115人。此外,小八家子村天主教信徒还组织了“祈祷会”、“圣衣会”、“玫瑰会”等团体,各会皆有正副会长。
1947年冬,在土地改革中,部分修女回家,部分修女转往长春天主教堂,当时神甫是法国胡德馨,信徒2250人。1948年胡神甫回国。1950年中国神甫曹鸿文主持教堂。土地改革中,将教堂占有的土地约1500亩,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
“文化大革命”期间,当地村民拆毁教堂,生产队在教堂院内建房两栋十四间。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合隆镇房产管理所拨款两万元,退还残存的砖瓦木料,吉林省宗教事务处拨款4万元,村小学退还瓦房十四间(教堂支付8000元)。1985年重建教堂,1986年工程竣工,建筑面积790平方米,单峰式教堂,峰高25米。内设主祭坛一座,两侧各设副祭坛。神甫宅三间60平方米,修女房小八间200平方米。教堂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1986年正式恢复宗教活动。1987年信徒2223人,约占农安县天主教信徒总数的47.5%。
小八家子天主教堂本堂神甫(主任司铎)名录(1844—1988)①(参考吕隐声:《小八家子教会及其它》,《长春文史资料》1990年第三辑。)
1844年4月,法国神甫袁管理教务3年(1850年去黑龙江),法国神甫李教读拉丁文(1846年去朝鲜)。1846年冬,法国神甫黄辅助袁神甫管理教务(1856年去松树嘴子)。1847年冬,法国郭神甫任本堂7年,1854年调往日本,赴任途经岔沟病故。法国神甫林任本堂3年。1856年袁神甫第二次任本堂3年。1858年法国神甫包任本堂14年,法国神甫杜辅助教务,1872年包神甫调往营口,代理满洲教区主教,是年,杜神甫任本堂。1879年杜神甫升任满洲教区主教(1887年病故于营口),法国神甫贡出任本堂3年。1881年包神甫第二次任本堂3年,法国神甫卜辅助教务。1886年包神甫升任满洲教区副主教(1887年在巴彦县病故),调法国神甫马任本堂3年,翌年调法国神甫薄辅助教务(1890年病故任内)。1890年比利时籍神甫沙任本堂8年。1898年法国神甫古若瑟出任本堂9年。1906年法国神甫施德任本堂2年,古神甫专司小拉丁修院事务。1908年古神甫调往吉林城,施神甫调往巴彦县,比利时籍神甫沙第二次任本堂5年。1913年沙神甫在任内病故,法国神甫花任本堂2年。1914年花神甫回国,法国神甫胡任本堂4年。1919年胡神甫调往吉林城,法国耿心青神甫任本堂2年。1921年耿神甫调往长春,法国神甫何林任本堂2年。1923年法国神甫安任本堂1年。1924年法国神甫鲍任本堂1年。1925年先是法国神甫艾,后换耿心青第二次任本堂3年。1927年法国神甫廉德清任本堂15年(1945年回国),法国神甫狄陶民辅助教务(1929年调往吉林城),1929年调法国神甫柏林辅助教务(1931年他调),1931年调中国神甫王安当辅助教务半年,又调中国神甫李辅助教务3个月(1943年病故于吉林城),1932年调中国神甫张德田辅助教务(1940年去哈尔滨)。1939年3月中国神甫吕隐声任副本堂。1941年法国神甫胡德馨任本堂,1947年初中国神甫丁鹿樵任本堂。1947年5月农安县解放至1949年间,宗教活动停顿,无本堂神甫。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堂主权回到中国人手中,本堂神甫曹鸿文。1952年至1983年间无本堂神甫。1984年吕隐声。1988年丁汝勤。
病故于小八家子教堂任上,葬于小八家子墓地者名录(墓地在大堂东侧):法国德神甫,1885年5月9日病故,年30岁;法国薄神甫,1890年6月23日病故,年38岁;法国鲍神甫,1897年7月18日病故,年42岁;比利时籍沙神甫,1913年9月27日病故,年52岁;中国神甫白云霖,1934年1月4日病故,年68岁。
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认为,天主教在小八家子村的兴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840年至1859年为“创立期”,1860年至1907年为“发展期”,1908年至1931年为“复兴期”。
道光十九年(1839)罗马教皇额我略第十六世决定,在中国北京之外添设4名主教,分管直隶、山东、蒙古、东北等四地方天主教事务。其中新设满蒙教区,主教府设在朝阳地区的松树嘴子教堂,首任主教法国方神甫。道光二十年(1840)方神甫巡视东北地区盖平的阳关、辽阳的沙岭、铁岭等地,进入长春厅境内,发现小八家子屯有天主教信徒,便暂时停下来,给信徒“价买一段地基,做为临时建经堂住宅之用”。1844年3月20日,法国袁神甫首任小八家子本堂神甫。1845年划小八家子教堂归满洲教区管辖,小八家子教堂正式成为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一座中国农村教堂,成为满洲教区在吉林境内传播天主教的第一个落脚点。是年,法国李甫和一位朝鲜六品修士,教授3名学生学习拉丁文,遂创立小拉丁修院。1846年冬,法国黄神甫到小八家子学习中国语言,兼辅助袁神甫一切事务。是年,李神甫和六品修士离开小八家子村去朝鲜(1853年皆死于朝鲜),由黄神甫接职教授拉丁文,学童8人(后来其中夏、白、丁、钱四位圣成神甫)。1847年冬,法国郭神甫任本堂神甫,1850年袁神甫去黑龙江地区巡视,此时,信徒发展到500余人。1854年罗马教廷调郭神甫去日本管理教务,但途经岔沟地方病故。是年,法国林神甫接任本堂,任职三年,“名学超越,处治有方,故教友日增月盛”。1856年将拉丁修院迁往朝阳的松树嘴子,黄神甫随往。1858年法国包、袁两神甫,在小八家子村创立圣母圣心国籍贞女会(即女修道院),设立男女要理学房(即公教道理学校)、育婴堂、孤老院。修建瓦房六间做经堂。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根据不平等条约规定,西方宗教到中国内地传播,又享受了许多新的特权,“司铎信辈闻之,喜不自禁”,巴黎外方传教会认为,小八家子的传教活动进入了“发展期”。
1864年方主教派法国杜神甫到小八家子,帮助包神甫办理教务。同治五年(1860)在包、杜两神甫主持下,大兴土木、建筑大堂,两年告竣,大堂钟楼,上悬大钟一口。法国传教士们对这鼎大钟赞曰:“叮〓云外送,朝夕耳中鸣,风飘千点碎,云破一声缝,吉林全省实从来所未有。”大堂建成后旧房六间让与修女居住。包神甫任本堂神甫十四年间,在四家子、莲花山、大青山、五道泉子、双城堡、贾家坨子、大岭等处,发展信徒,设立公所。1872年包神甫去营口,代行教区主教权,帮办满洲教务。杜神甫任本堂神甫。1878年4月方主教病逝,1879年杜神甫被公举为满洲教区主教,在营口堂行祝圣礼,小八家村会长和信徒数人,赴营口庆贺,公献青骡2匹。是年,法国贡神甫任小八家子本堂神甫。重设拉丁小修院,学生10余人,中国神甫夏五(圣名达末盎)教授拉丁文,成绩好者考入辽阳沙岭拉丁修院。光绪八年(1881)包神甫第二次到小八家子任本堂神甫,法国卜神甫辅之。1886年满洲教区杜主教在营口因病不能理事,公举包神甫升副主教,离小八家子教堂赴营口行祝圣礼。法国马瑞神甫任小八家子本堂神甫,是年冬,包主教到小八家子巡视,1887年正月去黑龙江省巴彦县查办教务,3月8日晨病逝巴彦。小八家子教堂电请营口杜主教,欲迎回包主教尸身,覆电允准。卜神甫同会长赴巴彦领遗体,巴彦法国祁神甫及信徒不舍,未能领回。翌年春,簿神甫率信徒30余人再去巴彦,迎回主教遗体,抬行800里陆路,安葬于圣堂祭台前。1887年12月,杜主教病逝于营口。1888年公举巴彦县法国祁神甫为教区主教,祁主教于1889年5月病逝。是年,公举纪隆神甫为主教,常驻奉天城,光绪十七年(1890年)夏季大旱,薄神甫中暑病逝于小八家子村。比利时人沙神甫出任本堂神甫。1896年禀准主教,将小拉丁修院迁往长春城,教授拉丁文的中国神甫白玉阶,率领学童移居长春,同时兼理长春教务(是时长春有教友公所但无神甫)。光绪二十三年(1897)纪隆主教巡视东北地区教务,认为“三省教务殷繁,地面辽阔,一位主教难以胜任”。1898年5月10日,奏准罗马教皇,中国东北地方划分南满、北满两个教区。南满教区主教纪隆,管理奉天地区教务;北满教区管理吉林、黑龙江两地区教务,是年12月19日,在小八家子教堂为蓝禄业主教举行祝圣礼。①(祝圣:一种宗教仪式,由司祭(主教、神甫)按照特定仪式,诵念规定经文,可使人或物“圣化”,以奉献上帝、教会所用。如为人授予神职(或称圣职),所行按手礼,或按规定程式为新建礼堂或新启用的圣杯、祭服等举行礼仪等,皆称为祝圣。)参加祝圣典礼的法国神甫15人,即纪、蓝、桑、郎、孟、古、沙、彭、柏、束、林、戴、德、路、荣等神甫;中国神甫5人即任奥斯定、张伯多禄、白良、李貌礼尊、李若望等神甫。主礼者纪隆主教。是时,“小八家子会长教友等,接至烧锅店镇(距村25公里),旗罗伞扇,车水马龙,一时鞭炮齐鸣,途为之塞”。随纪主教由奉天来的古若瑟神甫,宣读了教皇的“谕旨”。北满教区主教府驻吉林城,财政处驻长春府城,沙如理神甫经理财政处,古若瑟神甫任小八家子本堂神甫。是年,小拉丁修院从长春迁回小八家子村,由五品修士丁安当(中国人,1871年生)教授拉丁文。光绪二十六年(1900)东北地区爆发义和团运动,小八家子天主教堂被焚毁,法国传教士们全部逃亡俄国。1901年俄国侵略军占领吉林全境。古神甫返回教堂,迎请一营俄国军队驻扎小八家子,保护教堂。1902年古若瑟神甫用吉林地方当局的赔款,复建教堂,施工7年。施工期间,凭官府签发的伐木执照,在17名中国把头指挥下,在永吉、桦甸等地方,采伐上等原木数百立方米运回,同时动员信徒捐款献工。教堂内的祭器直接从法国寄来,罗马教廷发出“特惠”,将耶稣十字架的木头取下一小块,装在银盒子里寄到小八家子村,镶在祭台的圣石里。教皇利奥十三世赐予曹尚卿(献款二千元,捐献大户)“宗徒遐福”奖状。法国传教士们说,新建的大堂有钟楼两座,“双峰并立,高入云霄,周围饰以花玻璃之窗牑,彩砖瓦之檐牙,美仑美奂,该处无有比拟者”。以后又修筑拉丁修院和修院经堂,圣堂的更衣房座。1906年古神甫专任教授拉丁修院学生,由法国施德神甫任本堂神甫。小八家子传教进入了“复兴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小八家子教堂工程完竣。当工程完竣教堂启用之际,北满教区主教蓝禄业偕同数位司铎到小八家子教堂,举行祝圣大堂礼仪及落成修院典礼。事后,调古若瑟神甫去吉林城,担当主任神甫及主持大修院事务,派施德神甫去巴彦县任本堂神甫。比利时沙神甫第二次出任本堂神甫。沙神甫于1913年9月7日病逝任内。1913年法国花神甫任本堂神甫,法国耿、廉两神甫专任拉丁修院事务。1914年因爆发欧战花神甫回国,法国胡神甫代理小八家子和农安等处教务。1915年小拉丁修院迁往吉林城东关,所遗的经堂和房舍,移交给女修道院使用。1919年古神甫调往吉林城管理神罗修院,法国耿神甫回到本堂管理教务。1921年耿神甫调往长春管理教区财政,法国神甫何林出任本堂神甫,创立女子私塾1所。1924年法国神甫包隆任本堂神甫,为了“维持治安”,命信徒兴筑围壕,构筑炮台。1925年耿神甫回堂,第二次出任本堂神甫。1927年法国廉德清神甫任本堂神甫,由于“教友为数甚多,并有不在本村住者”,调法国狄神甫辅助。1929年狄神甫调往吉林神罗修院任教授,由柏林神甫辅助。1931年柏林神甫他调,中国神甫王安当辅助,1932年中国神甫李辅助,1932年夏,中国神甫张德田辅助。
东北地区沦陷后,1933年伪满洲国政府收缴村民枪械,但同意本堂神甫廉德清的要求,留下50余杆步枪给教堂,将1辆载重汽车改装成铁甲车,驻伪新京特别市的日本宪兵司令部发给一个铁牌,上书:“小八家子村专用铁甲车”。东北沦陷期间,教堂拥有的土地大部分出租。1934年4月,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厅次长兼协和会中央事务局次长阪谷希一(日)、宫内府礼官张格、国务总理郑孝胥之子郑禹等一行,访问小八家子村和教堂。是年,伪满洲国政府颁给廉德清神甫金质功勋纪念章1枚,小八家子村被命名“模范村”、“王道乐土”农村典型。1935年1月20日,日本退役中将安藤记三郎,率伪满洲国八个部的次长(皆是日本人)30余人,参观小八家子村。1939年伪满洲国协和会中央本部和“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今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片《小八家子》,日语版,二本,386米,由日本人高原富士郎编导,杉浦要摄影。复制拷贝送往意大利放映。
小八家子教堂天主教信徒,1936年2277人,1938年2170人,1939年2206人,1940年2248人,贞女3人。1940年8月,高德惠主教在小八家子教堂举行“圣钟礼”,其中一口钟是升天会分省长SolliFR神甫所献,另两口是保神甫和施神甫所献。此三口大钟是三位神甫访问吉林教区的纪念物。
1941年法国神甫胡德馨出任小八家子教堂神甫,任职到1947年农安县解放。
1886年至1983年的90余年间,法国传教士们共培养和输送到各地的天主教神职人员中,出身于小八家子村者两百余人,其中祝圣神甫者30人,占当时吉林教区神职人员总数的55%左右,吉林教区赞小八家子村为“圣地”。这些祝圣为神甫的人士,分布在中国各地天主教堂,其中有7人在国外任职,名录(1886—1983)如下①(刘明廉:《法国传教士在小八家子村》、《长春文史资料》,1984年第八辑)。
丁安泰(1836)②(括号内数字系该神甫的生年。),字静山,圣名安德肋,1886年由法国主教吕在营口为其晋铎,1891年病故。
李万珍(1870),字席儒,圣名若望,1898年由法国主教纪隆在沈阳为其晋铎,1900年7月2日义和团运动时死于奉天小南关天主教堂内。
白云霖(1866),字雨亭,圣名达尼老,1902年由法国主教蓝禄业在吉林城为其晋铎,1934年1月病故。
丁丙南(丁安泰之孙),1915年蓝禄业在吉林城为其晋铎。
丁树丁(1887),圣名方济各,1915年由蓝禄业在吉林城为其晋铎,1966年逝世于扶余县苏家窝堡。
张方济(1887),字伯铎,圣名方济各,1916年由蓝禄业在吉林城为其晋铎。
孟广仁(1889),字静山,圣名若翰,1917年由蓝禄业在吉林城为其晋铎,1982年逝世于长春。
贾广居(1889),字秉初,圣名若望。1917年由蓝禄业在吉林城为其晋铎。
丁化南(1882),字午樵,丁安泰之孙,圣名安德肋,1926年由法国主教高德惠在吉林城神罗修院为其晋铎,1948年病逝。
张田(1897),字问耕,圣名恩利格,1927年由高德惠在吉林城为其晋铎。
李春深(1899),字雨浓,名天爵,圣名伯多禄,1927年由高德惠在吉林城为其晋铎。
夏魁钟(1900),字溪午,圣名若瑟,1929年由高德惠在吉林城为其晋铎。
丁凯泰(1866),字子静,圣名多默,1904年由蓝禄业在吉林城为其晋铎。
丁凤翥(1871),字来仪,丁安泰之第三子,圣名安当,1906年由蓝禄业在吉林城为其晋铎。
康万亿(1876),字凯轩,圣名依拉略,1906年由蓝禄业在吉林城为其晋铎。1948年病逝。
张玉堂(1871),字鸣琴,圣名雅各伯,1909年由蓝禄业在吉林城为其晋铎。1916年逝世。
白云樵(1878),安松波,圣名若望,1911年由蓝禄业在吉林城为其晋铎。
白云霄(1878),字九天,圣名安德肋,1911年由蓝禄业在吉林城为其晋铎。
夏魁一(1887),字允中,圣名若翰,1915年由蓝禄业在吉林城为其晋铎,1966年病逝于扶余县苏家窝堡。
刘焕章(1886),字卓吾,圣名类思,1915年由蓝禄业在吉林城为其晋铎,1948年病逝于长春。
丁梦南(1904),字鹿樵,圣名依西多禄,1932年4月17日,由高德惠在吉林城为其晋铎。1992年病故。
丁志善(1904),圣名保禄,1932年由高德惠在吉林城为其晋铎。1979年病故于长春。
曹鸿文(1912),圣名罗格,1940年由吉林教区副主教惠化民,在小八家子为其晋铎。1986年病逝。
王维民(1914),圣名玛豆,1944年由高德惠在“新京”中央大神学修院为其晋铎。1959年5月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沈阳教区主教皮漱石,在长春祝圣为吉林教区主教。1982年辞去主教职。
刘殿墀(1912),圣名罗格,1942年由高德惠在伪新京特别市为其晋铎。1982年10月10日,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济南教区主教宗怀德,在吉林市祝圣为吉林教区主教。1985年病逝。
李春塘(1908),字雪松,圣名若望,1936年由高德惠在吉林城为其晋铎。1985年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宗怀德,在吉林市祝圣为吉林教区主教。
陈至圣(1916),圣名若瑟,1944年由高德惠在“新京”中央大神学修院为其晋铎。1979年逝世于吉林。
曹世逊(1931),圣名斯德望,1953年在马来西亚槟榔屿晋铎,后出任马来西亚教区副主教,1978年病故于吉隆坡。
丁树仁(1921),圣名若瑟,1953年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晋铎。
张翰民(1924),圣名达马索,1983年由吉林教区刘殿墀主教在吉林市晋铎。
小八家子村“丁圣家”:小八家子村丁清俊家五代19口人中,祝圣晋铎者4人,修女10人。1924年罗马教皇庇护十一世,赐予“宗徒遐福”奖状,当时在天主教界被誉赞“丁圣家”。丁家原姓于,于明理在清朝盛京将军府充任幕僚,满洲镶白旗。清道光十五年(1835)举家迁居小八家子屯务农,改汉姓丁。到1936年时繁衍五代19口,其中男性9人,祝圣晋铎4人,即丁安泰1886年晋铎,丁安泰的第三子丁凤翥1906年晋铎,丁安泰之长孙丁化南1926年晋铎,次孙丁丙南1915年晋铎。五代中女性10人皆是修女。
小八家子村现状:1986年小八家子村隶属于农安县合隆镇,南距长春市北郊15公里,北距农安县城50公里,东距合隆镇政府驻地8公里。农安县全境,明清之际属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领地,清乾隆朝初,招民开发,嘉庆二十三年(1818)流民齐云、黄珍、陈启福、阵启龙、魏元吉、张海明、平太、姜耐(爱)恩等八户落居,形成聚落,按住户的数目定称地名小八家子屯,前五户是天主教信徒,但何时在何地入教无从查起。五户信徒在陈启福家主日。1840年满蒙教区方主教施资购买房基地,修建简易经堂,小八家子天主教堂正式诞生。
据1986年调查,小八家子村耕地8213亩,自留地579亩。村办和个人开办的砖厂、修建工程队、农机具修配厂、童装厂、标牌厂、服装店等,还有运输、养鱼、养鸡、养猪等专业户。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兼办企业的自然村。全村504户2364人,其中天主教信徒489户2298人,占全村人口的96.4%,是吉林省天主教徒集中村。教徒中年龄在20岁以下者占23.2%,20岁至30岁者占31%。1983年粮食产量是历史上最好的收成,全村出售粮食收入达23万余元。1985村办企业收入较好,人均收入440元,高于全镇人均收入水平(420元)。村的社会治安情况较好,1984年和1985年,全村约有三分之二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村被评为“精神文明村”。
三、农安县新刘家教堂
创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旧名王户(胡)窝堡教堂。地址在农安县新刘家乡政府所在地刘家村王户窝堡屯,距县城西南25公里。初建时,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有教堂、神甫宅、要理学房和餐室等。由法国杜神甫兼管,1936年由法国神甫时民泽兼管。信徒1936年1025人,修女2人,贞女2人。1938年999人,1939年1025人,1940年1043人,贞女2人。1948年神甫时民泽回国,1950年中国神甫吕隐声负责教堂事务。
解放战争时期,教堂被新刘家村小学和乡卫生院占用。由于房舍年久失修,后又长期无人居住,1964年不得不拆除。1989年落实宗教政策,各级政府和长春市天主教堂共拨款12万元,信徒又捐献一部分,建成一座新教堂,占地面积336平方米,建筑面积140平方米,房舍七间,单峰,钟楼高27.5米,屋脊高12米。钟楼底坐两层,二楼可容纳百人礼拜(1990年正式使用)。今有信徒2170人,约占全乡人口总数的8.2%,负责人王殿文,修女2人,由小八家子天主教堂神甫送弥撒。
四、教堂自养企业
1985年3月,长春市天主教爱国会创办自养企业——长春市新大贸易商行,地址在天主教堂院内。市爱国会副主任王维民为商行理事会理事长,经理盛百川。盛百川是原长春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常委、市科文公司副经理。新大贸易商行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教会给商行总投资30万元。商行有职工21名,其中聘请退休人员4人,联营职工7人,安排待业青年9人(其中信徒子女3人)调入职工1人。商行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商行章程》及福利待遇规定、劳动制度、财会制度等。
商行于1985年3月15日开始营业,到该年11月30日,销售额73.1万元,获毛利5.7万余元,实现纯利润3.3万元,到1985年12月止,商行与长春市第二食品厂,签订了汽水代批发合同,与辽源、梅河口、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通榆、九站、辽宁省大洼等县市的造纸厂,建立了业务联系,与通顺副食、扑克厂等单位,签订了联营、联销协议,与市百货公司签订了房屋、人员联营协议,使商行在货源、人员等方面的困难,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保证了商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商行1980年至1988年间,销售额689.9万余元,净获利37.2万余元,免税额13.7万余元。
第三节 不复存在的机构
一、前吉林教区
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士们进入中国东北地区传播天主教,所设立的传教区多次进行调整,长春地方天主教各堂口,曾经隶属满蒙、满洲、北满、吉林等教区。
满蒙教区: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8月)创立,主教府初设在朝阳地方的松树嘴子。12月11日委法国方神甫为首任主教。隶属于巴黎外方传教会。
满洲教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8月28日)新设满洲教区,内蒙古地方辟设内蒙古教区。满洲教区主教府设在庄河地方的岔沟,方神甫为第一任主教。1845年法国宝神甫被任命为副主教(1846年被杀)。1872年由法国包神甫代权(结束于1881年)。1878年4月29日,方主教病故,1879年法国杜神甫被任命为教区第二任主教,主教府移到营口。1886年法国包神甫被任命为副主教,1887年3月,包副主教病故于巴彦。杜主教于1887年12月在营口病故。1888年法国祁神甫被任命为教区第三任主教,1889年5月病故于营口。1890年法国神甫纪隆被任命为教区第四任主教,1892年主教府移到奉天(今沈阳)小南关天主教堂。
北满教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5月10日),满洲教区分解为两个教区,盛京将军管辖境为南满教区,主教府在奉天城,主教纪隆;吉林和黑龙江两位将军辖境为北满教区,主教府设在吉林城,首任主教法国神甫蓝禄业。蓝禄业1850年生,圣名伯多禄,1873年晋铎,是年进入中国东北地区传教。1897年12月19日,祝圣于小八家子天主教堂,任命为北满教区副主教。在小八家子参加祝圣礼的中外神甫20人,由纪隆主教主礼。其中法国神甫有彭、柏、束、林、戴、德、桑、郎、孟、古、沙、路、荣、纪、蓝等15名,中国神甫有张伯多禄、任奥斯定、白良、李貌礼尊、李若望等5名。创建北满教区时蓝禄业升任教区主教。教区副主教法国神甫孟克理。1910年孟神甫病故,法国神甫古若瑟被任命为副主教。1923年2月17日,蓝禄业主教病故于吉林城。
吉林教区:1924年12月3日,调整北满教区教务管辖范围,新辟设吉林教区。吉林教区管辖吉林省14县、滨江省11县、北安省7县、三江省3县、通化省1县、郭尔罗斯前旗及长春(1933年后指伪新京特别市)、哈尔滨、吉林等3市①(上述省市县名及行政区域,是1936年伪满洲国10省的行政区划。教区所辖的省、各省所辖县数,以后有变动,从略。)。巴黎外方传教会经理吉林教区。
吉林教区主教府、总务处,均设在吉林城小东门里天主教堂内。财政处设在长春东四道街天主教堂内,“新京”中央大神学修院、圣方济各传教修女会、仁慈堂、晓钟小学等设在长春,圣母圣心国籍贞女会母院、要理学房均设在小八家子村。天主教堂有长春、农安、九台、榆树、双阳、农安小八家子、农安王户窝堡、农安伏龙泉、德惠靠山屯、德惠大青嘴、榆树弓棚子、双阳沿河屯等12处,在今吉林省区划外还有23座堂口。
法国神甫高德惠被任命为吉林教区主教。高德惠1884年4月21日生,圣名奥斯定,1907年7月7日,在法国里昂晋铎,8月到中国东北地区传教。1920年12月16日被任命为主教,暂充北满教区副主教。1921年5月29日,在长春东四道街天主教堂为其行祝圣礼,主礼者为闵主教。1923年2月17日,被任命为北满教区正权主教。1936年法国神甫沙晴浦,为教区代权曾一度兼教区财政经理。1939年7月11日,法国神甫惠化民被任命为教区副主教。
吉林教区财政处经理,最初是教区副主教法国神甫孟克理兼理(1910年病故于哈尔滨),接任者法国神甫施德。1923年2月是法国神甫耿心青,旋由法国神甫何林代理。1928年是法国神甫牛守仁。1930年是法国神甫沙晴浦。1936年是法国神甫郗圣畴。1946年至1951年间,是法国神甫纪怀德。
1936年5月,吉林教区全体法国神甫在主教高德惠率领下,到伪新京特别市天主教堂“避静”②(避静:凡神职人员和信徒,在可能条件下,每年都要抽出一定时间避静,分别由神甫或主教领导进行。避静期间,须在室内专事祈祷听道,默想自己的错误,进行省察和告诲,不得做其他事情。),这些神甫是高德惠、惠化民、沙晴浦、廉德清、胡德馨、桑、罗人、包隆、安德、皮实秋、郭振铎、达系、狄陶民、纪怀德、蓝海、牛守仁、柏林、劳朗、汤纯理、时民泽、何林等21人。
1938年12月28日至29日,东北地区天主教11个教区15名主教、副主教,聚会伪新京特别市(其所议内容不详)。他们是奉天教区卫主教(法国),抚顺教区林化东主教(美国),四平街教区石俊声主教(加拿大),林东教区蓝主教(加拿大),齐齐哈尔教区胡于普主教(瑞士),延吉教区白化东主教(德国),佳木斯教区辛主教(德国),热河教区叶步司主教(比利时),吉林教区高德惠主教,赤峰教区赵庆化主教(中国),哈尔滨主教职位庞怀德主教(波兰)等(另4位姓名与国籍不详)。
据1936年统计,吉林教区主教1名,外国籍神甫29名,中国籍神甫33名,外国籍修女30名,中国籍修女151名,传道士男85名、女49名。教会堂口33个,公所67个,容400人以上的圣堂16个,容400人以下的圣堂71个,传教士居住处36个。“新京”中央大神学修院修生12人,小神修院修生66人,教会中学学生139人,教会小学学生1271人,两类学校教师49人,圣书学校学生3006人。病院1所,病床19张,就诊者年累计208人。施医院6所,就诊者年累计24881人。育婴堂8所,婴孩94人。养老院3所,就养老人119人。中国信徒27669人,外国籍信徒2950人。①(伪《满洲帝国天主公教教务年鉴》(1936年),第80—82页。)
1936年长春地方,外国籍传道者9人,中国籍者8人。修女外国籍者8人,中国籍者76人。信徒8109人。1939年伪《民生年鉴》统计,长春地方天主教堂23所,传教人员38名,信徒7377人。
1940年统计,吉林教区主教2名,外国籍神甫36名,中国籍神甫33名,外国籍修女24名,中国籍修女36名,中国籍贞女113名,布道员男33名、女42名。教会堂口37个,公所62个,容400人以上的圣堂16个,容400人以下的圣堂93个,大神修院修生9人,小神修院修生50人,教会中学2所学生176人,教会小学12所学生1071人,两类学校教师90人,道理讲习所87处,学生2624人。病院1所,病床22张,就诊者年累计471人。施医院1所,就诊者年累计98746人。育婴堂3所,婴孩45人。养老院2所,就养老人80人,中国籍信徒29043人,外国籍信徒2671人。
1940年长春地方,外国籍传道者16名,中国籍传道者4名。外国籍修女10名,中国籍修女107名,望修6名,保守9名。教会小学1所学生106人,施医院1所就诊者年累计20276人。仁慈学院学生72人,育婴堂婴孩32人,养老院就养老人44人,大神修院大修生52人。中国籍信徒8361人(是1939年信徒人数)。
吉林教区总堂,1950年得到美国援助1107.5万元(东北币,下同),1950年得到法国援助2951.7万元。1951年得到法国援助1585.3万元。1950年房租收入1030.8万元。存款情况,1950年在长春存款1977.33万元,上海存款1439.43万元,天津存款4022美元,沈阳存款1497美元。
吉林教区总堂1951年向长春市政府登记,辖堂口82个,其中长春市区2个、五县19个。神甫8人,其中法国籍3人,韩国籍1人,中国籍4人。主教法国籍1人,中国籍信徒478人。
二、罗马教廷驻伪满代表部
中国东北三省沦陷为日本帝国殖民地后,东北地区天主教划分11个教区。1934年教皇庇护十一世以罗马教廷名义承认伪满洲国,3月20日,罗马宗座敕令吉林教区主教高德惠,为“驻满罗马教皇代表”,在伪新京特别市东四道街天主教堂院内设立代表部①(罗马教廷:天主教罗马教皇和梵蒂冈城国的朝廷。从古代罗马主教府发展而来,20世纪初,庇护十世于1908年始将教廷正式定型化。教廷的首脑为拥有立法、司法、行政全权的教皇。下设由其亲自主持做为咨询机构的枢机团,辅佐处理政教重大事务。教廷主要机关有国务院、文书局、财政局、三种法庭、11个圣部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罗马教廷支持意、德、日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承认伪满洲国等等。梵蒂冈:以教皇为君主的政教合一的城国,全称“梵蒂冈城国”,政权机构名“罗马教廷”。位于罗马城西北梵蒂冈高地东坡,面积0.44平方公里,四周有高墙与罗马城分离。1929年与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签订《拉特立条约》,始获意大利承认其主权属于教皇。)。高德惠虽是吉林教区主教,但他被委托为罗马教皇的代理人,被授权统辖伪满洲国境内的各个教区。代表部人员如下:罗马教皇代表高德惠,参议法国神甫沙晴浦,顾问法国神甫姚泽东,秘书法国神甫纪怀德,秘书兼通译日本人太原已代治(伪满洲国治安部警务司官吏)。1937年调整代表部成员和职务,变动者姚泽东改任参事官,太原已代治改任外交官,录用日本神甫田口芳五郎为顾问,1939年3月4日,罗马教皇授予高德惠“对于满洲全国行使宗座代表交涉全权”。1940年在伪新京特别市东光路302号即圣若瑟教堂设代表部分馆,委参事官姚泽东神甫主持分馆,襄助高德惠办理与伪满洲国的有关交涉事务。
三、教堂
农安镇教堂:创建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地址在城内西街路南,创立人法国神甫时民泽,负责人中国夏魁一。头层院西南隅砖房正堂六楹,东首砖平房五间为贞女宅,东配房五楹为储藏室,后院东正房五楹为神甫宅,西正房五楹为教堂。院内附设男女义塾各1处,男学生15人、女学生20人,教师周济川,信徒1940年567人,贞女2人。解放前夕,教堂负责人刘焕章,信徒426人。1948年刘病逝后教堂无负责人。
农安县伏龙泉教堂:创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创立人法国神甫时民泽。1929年信徒80人,其中女性49人。1942年法国神甫汤纯理主持教堂扩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17平方米,神甫宅三间,要理学房四间,食堂、仓库五间。1940年信徒257人,贞女2人。1947年至1950年间,教堂被兴隆村小学和村政府使用。1951年至1953年间,教堂被伏龙泉镇配种站使用。“文化大革命”期间,钟楼被破坏,1967年至1978年间,教堂建筑物相继全部拆除,改建新房做学校,宗教活动停顿。
德惠县靠山屯教堂:创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立者中国人郝永才等。1924年法国神甫沙晴浦,1928年中国神甫龚沛之,1929年信徒93人,其中女性41人。1936年负责人法国神甫沙晴浦,1939年负责人邱凤鸣、郭振声。1940年负责人刘焕波,信徒246人,贞女4人。
德惠大房身教堂:1932年8月,法国人劳朗由吉林教区到当时的县城(今大房身)传教,在南街租赁民房,创立教堂。1936年4月,教堂并入大青嘴教堂(县公署于1936年4月迁往张家湾今德惠镇)。
德惠县大青嘴教堂:创立于1935年4月,先是大房身教堂分堂,1936年4月,大房身教堂并入,信徒70余人。
榆树县弓棚子教堂:创立年不详。1921年3月27日,教堂执事李廷臣,将教堂房产卖给镇公议会,瓦正房九间,土平房四间,土正房九间,草厢房十二间,水井一眼,土围墙,门楼和院内门窗等共作价11万吊。
九台镇教堂:创建于1920年,创立人法国神甫蓝禄业。地址在九台镇铁道北西侧,今县政府招待所处。初建时是民房,1930年经法国神甫高德惠主持改建。首任本堂神甫中国人田玉田,1940年信徒146人,驻会修女有刘、贾两人。田神甫逝世后由法国神甫纪怀德继任本堂神甫。解放前夕信徒261人。1946年纪怀德去长春,教堂停止活动,教堂因无人管理,县政府接管改为他用,另有住宅两栋(现招待所大门东)亦被房产管理部门接管。
苏瓦延(双阳镇)教堂:在今双阳县城内南街。初建年代不详,1907年用庚子赔款重建。本堂神甫孙立堂,传教士宋振声。教堂内附设男子小学1处,教堂房舍二十八间,信徒210人。1915年信徒男153人、女119人。1917年教堂房屋十七间,信徒2408人(含农村信徒,下同)。1918年信徒男1415人、女987人。1929年8月统计,双阳镇教堂改称分堂,总堂设在伊通县伊通镇,神甫孟月汉,修女2人,信徒男56人、女42人,1930年信徒179人。1935年神甫2人,信徒130人,1936年信徒97人。1943年神甫1人,圣莹地1处,修女2人,贞女1人,信徒1048人,解放初停止了宗教活动。
双阳县沿河屯教堂:创立于光绪三年(1877),中国人刘永宽创立,地址在今双阳县双阳河乡梨树村贾家桥屯(创立时地名沿河屯),系农村简易教堂,草房五间,1900年被义和团烧毁。
榆树镇教堂:1936年教堂负责人中国神甫丁志善。1940年神甫张德田,贞女8人,信徒247人。1948年解放前夕教堂无人负责。
四、神罗修院
小八家子拉丁修院:创立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地址在农安县小八家子屯,原名小八家子拉丁修院,法国李神甫创办,请一位朝鲜籍六品修士教授3名幼童学习拉丁文①(神品:天主教神品分七品,一、二、三、四品谓小品,是神品预备阶段。五、六、七品谓大品,领受七品后即正式晋升神甫。修士:指已领神品准备晋升神甫的大修生,一般要经过小修院,中修院,大修院,约12年时间,学习天主教经典,神哲学、拉丁文等,毕业后经两名神甫举荐,主教允许,晋升神甫,修士不结婚。)。创立之初的宗旨是培养信徒们的幼童,学习拉丁文,六年制。以后由于交通不便,房舍不足等原因,1856年迁往辽阳地方的沙岭(一说迁往朝阳地方的松树嘴子)。1878年在小八家子村重设小拉丁修院,1896年迁往长春城,1898年迁回小八家子村,1915年迁往吉林城东关(今昌邑区),易名吉林神罗修院,1946年解散。
中央大神学修院:1940年4月10日正式开院,地址在伪新京特别市东光路302号,今长春市南关区平阳街曙光路中医院址,早在1935年高德惠主教要求法国大司铎索里奈,在伪新京特别市设立“中央集团神学大修院”,巴黎外方传教会同意。9月21日,以法国里昂圣母升天会分省名义签字认定。1935年11月18日,升天会的第一批神甫到达伪新京特别市。1938年5月10日,开始建筑施工(工程设计是德国人),1939年12月5日竣工。在竣工前夕的1939年11月16日,东北地区各教区主教集会吉林教区主教府,审议升天会提出的大神学修院规程草案和管理法案。1940年4月10日,正式举行开学典礼,修生52名,按年级分,哲学一年生26人,哲学二年生13人;神学一年生13人。修生来源按教区分,赤峰教区11人,抚顺教区7人,热河教区8人,吉林教区7人,林东教区1人,奉天教区10人,四平街教区6人,齐齐哈尔教区2人。1940年7月14日,高德惠主教为8名修生举行“授剪发礼”,其中6名属于吉林教区,2名分属热河和赤峰教区。1943年末至1944年初,首批修生8人分别接受六品礼和祝圣神甫礼。中国籍修生被祝圣为神甫者4人,即农安小八家子的王维民,四平齐家窝堡的齐光,黑龙江省海北镇的李金河和陈至圣。神修院的主要课程,包括教义神学、伦理神学、辩护学、《圣经》、法典、教父学等,所使用的课本和授课语言皆是拉丁文。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停课。
中央大神学修院教职员们是法国圣母升天会修士,院长由圣母升天会会长黄吉裳兼;教务长由圣母升天会副会长雷弘道兼;哲学教授麦双岐;伦理神学教授牧梦渔、龙在天;圣经宗教音乐教授善尔庶;教义神学教授路正义(1945年病故长春)、巴郎;财政经理卜仁域。这些修士1947年乘美国飞机回国。
要理学房①(要理:天主教基本道理的简明概括。信奉天主教的人所应当接受、信仰的“真理”;所应当执行和应尽的义务;为做一个标准的信徒达到一定目的所应采用的有效方法。):创办于清咸丰八年(1858),又名道理学校、男女公教道理学校。地址在农安小八家子屯,由法国包神甫创办。办学宗旨,招收信徒子女(幼童),教授天主教经言礼仪。由当地圣母圣心国籍贞女会母院的修女授课。1932年学童185人,其中女童102人。1947年解散。
五、圣母圣心国籍贞女会母院
圣母圣心国籍贞女会母院②(圣母圣心会:天主教传教修会,以圣母圣心为“主保”(主要保护者),故名。),是培养中国籍修女的机构。创立于清咸丰八年七月十四日(1858年8月12日),地址在农安小八家子屯。经法国包、袁两位神甫提议,经巴黎外方传教会满洲教区主教批准成立,函索一册巴黎圣母圣心女修院的会规,由修士丁安德肋(即丁安泰)译成中文,移做贞女会母院的公规,要求修女们永远遵守③(天主教和东正教中离家进修会的女教徒称修女。从事祈祷或传教等工作。罗马教廷要求修女誓守“三绝誓愿”。即神贫愿(绝财,不置财产)、贞洁愿(绝色,不嫁)、听命愿(绝意,不持私意,唯修会之命是从)。又按方式或期限不同,分为与众公开发愿和个人默念发愿,以及终身愿和非终身愿。)。创立之际,小八家子屯孀妇赵郭氏奉献1块荒地,做为母院的养赡产业,春耕、秋收、割柴、纺织等均由修女自己劳动。最初,贞女有赵郭氏女儿等11人,会母丁依撒伯尔、副会母丁德加辣。1915年小八家子小拉丁修院迁往吉林城,所遗房舍归贞女会母院使用。贞女会母院分两院④(贞女:发“贞洁愿”,是望修院的修女,预备三年后入成修院。),一为成修院,一为望修院。成修院的修女都是正式入院者,必须终身克欲,操守贞德。望修院的贞女,系有志守贞的望修女,自备膳费预备三年,再入成修院。成修院修女被分遣到各地天主教堂,教授公教儿童经言道理、普通儿童常识。1913年在巴彦县设立分院1处,母院派副会母丁德加辣前往负责分院事务。1920年巴彦分院迁往呼兰县。
1935年贞女会母院成修者21人,望修者7人,保守者27人。1940年成修者76人,望修者6人,保守者9人。从1858年创院起至1947年解散止,80余年间累计入院者140余人,其中出身于小八家子屯者70余人。1947年农安县解放,修女中一部分回家或投亲靠友,一部分转往长春中央大神学修院或长春天主教堂。
圣母圣心国籍贞女会母院,会母(皆中国籍)名录(1858—1947):1858年赵维沙尔(孀妇即赵郭氏),1877年丁依沙伯尔,1879年贾加达利纳,1884年丁玛达肋纳,1885年丁达西辣,1887年李玛利亚,1889年康非肋未纳,1893年丁如里亚,1895年赵亚加达,1896年丁勿稣辣,1897年陈和肋纳,1898年康玛罗德亚,1925年丁德加辣,1932丁格肋达,1936年丁玛第德,1947年丁貌纳,1951年王格隆巴。
六、圣方济各传教修女会和仁慈堂
圣方济各传教修女会①(圣方济各传教修女会:是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1209年意大利人方及格经教皇批准创立,会士间互称小兄弟,故又名小兄弟会,提倡过安贫节欲苦行生活,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创立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1月6日),地址在长春西三道街。隶属于罗马方济各女修道总院,主要活动是管理仁慈堂各项事物。首任会母法国赫肋纳裴利比纳,接任者瑞士路道尔。
创立之初有外国修女5人,其中法国2人,波兰、德国、匈牙利三国各1人。1912年修女7人,其中法国2人,波兰、德、俄、匈牙利、加拿大等五国各1人。1917年修女10人,其中法、波兰、加拿大三国各2人,德、意大利、俄、中等四国各1人,1922年修女11人,即在原10名修女基数上增加1名中国修女。1924年修女12人,其中法国3人,加拿大2人,中国4人,意大利、德、荷兰等三国各1人。1930年修女24人,其中法国、波兰各3人,俄国2人,荷兰、英、意大利、加拿大、瑞士等国各1人,中国11人。1936年至1940年间,修女10人贞女7人,其中外国籍者10人,中国籍者7人。名录如下①(姓名前标▲号者是贞女。):▲董敬修(荷兰)、▲那西撒(波兰)、▲德馨(法国)、▲安者仁(苏格兰)、▲韩乃娥(苏格兰)、▲斋丽纳(俄)、方日中(法)、历贤(加拿大)、谢主恩(波兰)、米珠(波兰)。中国人冯秀芝、白月清、宋元慈、张行素、刘淑范、吴敏清、▲李相福 (朝鲜)。1951年向长春市人民政府登记,会母路道尔,修女共10人,其中外国籍3人。1951年随着外国传教士离境而宣告解散。
仁慈堂:法国修女巴尔巴拉受命于罗马方济各会女修道总院派遣,清宣统二年(1910年12月10日)创立于长春西三道街二段33号处,今长春市第二无线电厂院内。该组织不属于吉林教区,直接受驻上海的总院、北京分院领导,经费由总院筹措,但与天主教活动关系密切。1940年建筑一栋两层楼房,面积240平方米。办公楼内有小圣堂一座,供修女、孤儿、残疾老人和附近天主教信徒主日用,但没有住堂神甫,每日早晨和礼拜日,由长春天主教堂神甫送弥撒。1944年至1949年间,由法国神甫柏林、中国神甫王维民,前去送弥撒。
东北沦陷期间,堂长路道尔在伪新京特别市救济慈善事业奖励大会上,获得特等奖励和勋章。1945年“八·一五”光复之际,一些日伪汉奸及其家眷,曾跑进仁慈堂躲藏。1946年仁慈堂曾附设音乐学校,招收40余名学生,大多是国民党政府官吏子女。宋美龄“视察”长春时,曾参观过仁慈堂。
仁慈堂堂长名录(1910—1951):1910年法国修女巴尔巴拉(1911年回国),1912年加拿大修女劳楞斯(1916年病故),1917年加拿大修女阿玛布辣(1922年回国),1922年加拿大修女日辣(1923年回国),1924年法国修女玛蒂(1929年回国),1930年瑞士修女路道尔(1951年驱逐出境),1951年中国修女白月清。白月清是农安县小八家子村人,1890年生,1919年入修,1920年到长春。
仁慈堂二道河子分堂:创立于1935年,地址在二道河子区和顺三条,1945年迁移到和顺八条。三间简易房,无仁慈事业,仅是为了方便这一带天主教徒的宗教活动,长春天主教堂派神甫送弥撒。“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改为民宅。
仁慈学院:1915年创办,初称英文女子学校,到1922年间仅有7名左右的补习生(小学班)。1925年增设中学部,易名仁慈女学院,地址在仁慈堂院内。东北地区沦陷后,易名仁慈堂私立伪新京特别市英语钢琴班,负责人路道尔。1933年增设高中班,8个班。1936年更名仁慈英语专科学校,1938年有学生55人,1939年更名私立伪新京特别市仁慈学院,学生84人,1940年学生72人。1936年至1945年间,9个班。教师是外国籍修女(俄国、英国、波兰各1人),学生多为外国籍子女,以日俄两国人占多数。学生学习内容主要是弹钢琴、英语,以适应将来从事宗教职业需要。1945年“八·一五”光复停办,1915年至1945年间,累计学生500余人,其中毕业生135人。
施医院:1910年创立,在仁慈堂院内。加拿大籍修女路西延利福为医生,中国修女辅助,解放前夕累计就诊者约1.6万人次。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更名仁慈医院。1951年登记,全称仁慈诊疗所,中国医生1人,加拿大医生1人,杂务3人。
育婴堂:亦称孤儿院、孤儿收容所,创办于1911年,在仁慈堂院内。主要是收容抚养孤儿、弃儿。将收容的婴儿抚养到初级小学毕业,男孩成长到可以独立生活时,推荐到社会寻找职业。女孩到16岁以后代为择偶出堂。据1951年吉林教区人士写的资料,该堂1911年至1951年的40年间,收容孤儿累计498人,其中经抚养已结婚成家者156人,占儿童总数的31.3%,出堂者约200人占40.1%,在堂死亡者134人占26.9%,1951年在堂者8人。
养老院:创办于1911年,在仁慈堂院内。主要是收容、抚养年老残疾无依靠者,到解放前夕累计收容924人,平均年龄65岁,1951年登记仍在住院的老者53人。
施医药房:与施医院同时创立,在仁慈堂院内。主要是对吸毒者、戒毒者施药,帮助这些人禁毒、戒毒。日平均接待患者80人左右。外国看护妇1人,中国修女1人。
仁慈堂于1951年3月向长春市人民政府登记,据载,在堂长之下有总务、诊疗、安老、修道等事务,皆由修女负责。修女分三等,一等有选举权,二等是副理,三等专事杂务。全堂有修女7人,其中总务2人,管理1人,医士2人,护士1人,奶牛管理员1人(意大利籍)。1951年8月27日,长春市人民政府接管仁慈堂,房舍十六栋,转交给长春市救济分会生产教养院,原仁慈堂人员均做了适当安排。今五十六间瓦房因年久失修已拆除,小楼尚存。
长春仁慈堂获得外国津贴情况:1910年至1914年间,慈善事业津贴每年平均得8000法郎,5年合计4万法郎;1919年至1941年间(1942年开始中断),慈善事业津贴每年平均得8000法郎,23年合计18.4万法郎;1911年至1946年间,事业补助每年平均1200现洋,36年合计4.32万现洋;1947年事业补助2万元国民党政府流通券;1948年事业补助15万元流通券;1948年5月,在天津捐募得9100万元法币;1948年6月天津捐募得8840万元法币;1949年至1950年间,天津仁慈堂补贴900万元东北币;1950年天津仁慈堂补贴1010万元东北币(用于购买公债券);1951年得法国津贴182万元东北币;年房租收入516万元东北币。
仁慈堂在其存在的期间,虽然做了一些慈善事业,在信徒中和长春民众中有一些影响,但一般信徒和普通民众对仁慈堂内部情况,所知甚少或完全无所知之。长春解放以后,仁慈堂中内部一些黑暗事情开始公揭于世。1951年8月28日,《长春新报》报道:“本市天主教仁慈堂残害孤儿400多名,政府根据群众意见加以接管”。这条消息说,长春市人民政府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检举与控告,经调查发现长春仁慈堂,以“慈善”为名,在天主教帝国主义分子直接指挥下,残害中国儿童,根据人民群众和残留在“堂”内不堪虐待的孤儿、寡老们的要求,于8月27日下午二时,派员将该堂正式接管。是日,该报发表不署名文章,题名《把四百多名中国儿童变成白骨,这就是帝国主义给我们的“仁慈”》,比较详细地揭发仁慈堂残害中国儿童的罪行。该报还发表了《社评》,题名《向帝国主义分子算帐》。1951年11月28日,仁慈堂前堂长路道尔、修女路西延利福(加拿大)、安日拉卡沙雷(意大利)等3人,被中国政府从天津驱逐出境。
七、教会学校
长春益华小学:创办于1912年11月,法国神甫施德创办,仅招男童。地址在长春东三道街,在天主教堂之东,与教堂仅一墙之隔。东北沦陷期间,1934年易名晓钟国民优级学校,1939年后仅招女生。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复称益华小学。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3月1日,更名东三道街私立小学,1951年7月22日,学校董事会决定移交给人民政府,政府接管后改为公立,易名东三小学,当时在校学生322人,教师6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易校名春临小学,后与其他学校合并,扩建校舍,成为今长春市一○一中学。
益华小学系天主教会小学,教师多半是天主教信徒,学生亦大多是信徒子女,1922年教师3人,学生70人。学生最多时400余人。课程设置,除普通学校必修课外,每周都有一节宗教课。外地来读的信徒子女,住在教会宿舍。1950年得外国津贴1105.7万元东北币,收学杂费278.3万元东北币。1951年3月向政府登记,校长1人,教员7人,杂工1人,校董事会5人,在校学生308人。
益华小学自1912年创办伊始,由法国神甫担任校长。中国人担任校长者李景龙、何其文(1916)、白云樵神甫(1920)、郭佩石神甫(1923)、孟广仁神甫(1928)、丁鹿樵神甫(1929)、张振世(1939)、丁慕南(1945)、赵之光(1950—1951)等。益华小学教师都是天主教信徒,开设英语,教学质量在当时的长春颇有名望。
长春益华小学分校:设在西三道街仁慈堂院内,由法国神甫沙晴浦主持,专收信徒的女孩,在院内住宿,但学生不多。“八·一五”光复后解散。
第四节友好往来
“文化大革命”前,长春天主教堂接待过来访的玻利维亚歌舞团,越南天主教神甫访问团,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
1978年接待了意大利籍华人赵云昆神甫和美国籍华人赵云侠神甫。赵云昆(已故)系吉林省怀德县(今公主岭市)赵家围子屯人,来访时是罗马教廷传信部对华广播部主任。赵云侠系赵云昆之弟,来访时是美国纽约大学神学教授,兄弟两人到吉林省探亲,在长春会见了丁杰、曹鸿文、孟广仁等神甫。
美国籍华人孙凯(又名孙瑞芳)系吉林省农安县小八家子村人,今美国华盛顿美津大学副教授。1979年4月,应邀到东北师范大学讲学,借机访问了长春天主教堂。
1980年以后,到长春市参观访问和探亲的国外天主教人士,越来越多,共接待来自美国、日本、英格兰、法国、奥地利、新加坡、德国、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家人士80余人次。其中,有新加坡华侨丁树仁,系吉林省农安县小八家子村人,新加坡天主教神甫(已故),曾寄给天主教堂600元外汇券。还有德国籍华人齐罗格神甫,新加坡籍华人庞忍神甫,马来西亚籍华人天主教副主教庞希勤神甫,法国华侨卫青心神甫(原国民党政府驻巴黎外交使团成员)等。此外,还接待过意大利新闻代表团。
1987年11月,我国台湾徐文慧女士携女儿(美籍华人)参观长春天主教堂。徐女士于1947年曾在长春天主教堂由本堂神甫柏林主持,举行圣婚配,解放前夕去了台湾省。此次故地访旧感慨万千。她问:“这里的圣经和以前一样吗?”还说:“在台湾听说你们的圣经都被修改了!”教堂负责人告诉她,不仅圣经没有改动,宗教仪式、教义、教规都按圣训办,还举行了圣母出巡仪式。临别时,她特意购买了《圣经》和圣像。
在接待国外人士和我国台湾省人士中,长春市天主教爱国会和教堂的各位神甫,积极宣传了新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宣传了我国和长春市的大好形势,同时亦了解国外宗教动态等情况,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在接待中注意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抵制外国宗教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对外关系的方针政策。
第五节宗教团体
一、长春市天主教爱国委员会
第一届委员会:1951年12月9日,在市工人文化宫召开信徒首次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内容:控诉帝国主义分子把持天主教,反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等罪行。在大会上发言的有长春天主教堂神甫、修女和一般信徒,还有登记的“圣母军”成员、受害的家属等。到会的代表们,一致呼吁尽早成立天主教三自革新委员会,长春市天主教彻底实行“自治、自养、自传”的方针。
大会发出两份通电:《向毛主席致敬电》、《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及朝鲜人民军致敬电》。发表了《长春市天主教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成立宣言》。
大会选举产生了长春市天主教三自革新委员会,委员21名。主任邱世学(市煤气厂厂长)、副主任丁鹿樵神甫,秘书长杜秋萍(机关干部)。1953年7月,根据中央有关指示精神,调整委员会人选,调整出委员7人,补充新委员11人。调整后的委员会委员25人。
第二届委员会:1954年7月10日至11日,召开了长春市第二次天主教信徒代表大会,正式代表81人(实际到会76人),列席代表19人。副主任委员丁鹿樵神甫作《三年来的工作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主任委员邱世学作《提案解答报告》,孟广仁、王维民两神甫分别就生产自养、爱国爱教问题发表讲话。大会讨论通过了《章程》、《决议》,选举26人组成的第二届委员会,主任邱世学,副主任丁鹿樵,秘书长于沛川。大会决议将长春市天主教三自革新委员会改名长春市天主教爱国委员会①(中国天主教爱国委员会成立于1957年,会址设在北京。是天主教界爱国爱教的群众团体。)。
第三届委员会:1960年2月9日至25日,召开了第三次信徒代表大会,会议代表84人。这次会议主要内容,讨论中国天主教与梵蒂冈关系问题。闭幕后,组成工作组前往小八家子村传达会议精神20天,291名教徒参加学习。
第四届委员会:1962年9月10日至11日,召开了第四次信徒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的第四届长春市天主教爱国委员会,由39名委员组成。常务委员15名,主任丁鹿樵,副主任王维民、刘溪午,秘书长宿玉亭。
委员:丁杰、丁淑清、丁广森、马淑洁、王德善、孟广智、孟景华、张淑赞、张清雅、张谢氏、范春光、侯景林、隋曲氏、陆芳芬、潘王氏、潘刘氏、吕隐声、吕永声、宋 清、何金陵、戴文华、王保芬、赵雅志、张福、▲丁长青、▲王桂英、▲王淑贤、▲刘明廉、▲朱锦堂、▲齐万财、▲阎礼科、▲初化民、▲杜刘氏、▲孟广仁、▲顾天录、▲丁鹿樵、▲王维民、▲刘溪午、▲宿玉亭②(带▲号者为常务委员,下同。)。
第五届委员会: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本届信徒代表大会停开,委员会瘫痪。
第六届委员会:1981年5月15日至16日,召开第六次信徒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爱国委员会,主任丁鹿樵,副主任王维民、张翰民、张泽馨,秘书长刘文启。
委员21名,常务委员13名:▲丁鹿樵、▲王维民、▲张翰民、▲张泽馨、▲刘文启、▲丁广学、▲刘明廉、▲吕隐声、▲初化民、▲曹鸿文、▲杜刘氏(女)、▲孟景华(女)、▲康明智(女)、齐万才、吕永生、初国良、马淑洁(女)、张清雅(女)、陆芳芬(女)、孟广仁、杨庆兰(女)
1981年6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天主教主教团负责人杨高坚《斥罗马教廷干涉我国教会主权》的声明以后,在长春天主教、基督教中引起很大反响,两教爱国会于1981年6月19日分别召开了座谈会,愤怒谴责罗马教廷粗暴干涉中国教会主权的行径。长春市天主教主要负责人发表谈话如下:
丁鹿樵(市天主教爱国会主任、天主教神甫)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马教廷就一直敌视中国共产党,经常干涉中国内政,从历史上看,每个不平等条约中都明文规定各国传教人员有到中国传教的特权。其目的就是瓜分中国,控制中国。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站起来了,教会也独立自主了,凡是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和广大天主教神长教友,再不能容忍梵蒂冈对中国天主教主权的粗暴干涉。罗马教廷控制天主教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的声明是正义的,说出了长春市神长教友的心声。我本人对梵蒂冈干涉中国事务的抗议声明,表示完全拥护和支持。”
王维民(市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天主教吉林教区主教)说:“我坚决支持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就罗马教廷私自委任邓以明为‘广东省大主教’发表的声明。我国解放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战胜了各种干扰和困难,特别是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工农业生产等都取得了巨大成绩。我国在世界上的威信一天比一天高。朋友遍天下。但是,梵蒂冈却仇视我国,极力反对中国共产党,反对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与中国人民为敌,妄图颠覆中国。我们广大神长教友有志气、有能力自办教会,决不容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和破坏,我们要牢记历史,看清形势,提高警惕,绝不能上当。”
吕隐声(市天主教爱国会委员、天主教神甫)说:“粉碎林彪、江青反党集团后,党的宗教政策又回来了,宗教生活恢复了,广大神长教友都感到十分高兴。我们应当搞好安定团结,同心同德和全国人民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什么梵蒂冈不承认中国300万教友,而承认台湾30万教友,其目的就是仇视新中国,反对我们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罗马教廷任命邓以明为‘广东省大主教’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所以,我对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的声明,表示支持和拥护。”
曹鸿文(市天主教爱国会常委、天主教神甫)说:“任何国家圣主教都和国家商量,因为这是政治问题。梵蒂冈从教会插手,对中国进行干涉和破坏,这是一次警钟,我要擦亮眼睛,不信梵蒂冈的阴谋诡计。如若背叛祖国,人民不容许,教会也不容许。”
张泽馨(市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长建三公司技术员)说;“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很突然,也很气愤,事情发生在新中国建国后三十年,不是一般的事情,这是对中国教会的粗暴干涉。我完全拥护对此问题的抗议声明。我们要坚决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摆脱外国势力对中国天主教的控制,办好自己的教会。”
第七届委员会:1983年10月13日至15日,召开了第七次天主教信徒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31人。大会的主要任务:听取和审议爱国会第六届常委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和制定今后的工作任务,传达中国天主教两会委员(扩大)会议精神,选举第七届委员会,讨论通过代表大会决议。大会的指导思想:(一)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好形势和爱国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宗教政策和爱国守法教育;调动天主教界为实现祖国统一和参加四化建设的积极性。(二)建立和健全爱国组织,充实和加强领导力量,发挥爱国组织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宗教工作的作用。(三)培养和提高爱国骨干队伍素质。(四)听取对落实宗教政策的意见。
丁鹿樵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自第六届代表大会闭幕以来,开展了如下工作:(一)协助政府落实党的各项宗教政策;(二)深入开展宗教政策和爱国守法教育;(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四)协助教会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五)开展与国外天主教界人士的友好往来。10月15日,分别通过了《长春市天主教爱国会章程》、《长春市天主教爱国公约》、《会议决议》,选举产生了第七届长春市天主教爱国委员会。
委员26人,常务委员11人:▲丁广学、丁文光、▲丁鹿樵、马秀云(女)、▲王维民、▲刘伟、▲刘文启、刘亚珍(女)、齐万才、齐淑文(女)、吕永声、▲吕隐声、初化民、▲初秀兰(女)、李生君、相庆兰(女)、▲孟景华(女)、陈德福、张超(女)、▲张泽馨、张清亚(女)、张桂兰(女)、张德明、▲张翰民、康明志、▲曹鸿文。主任丁鹿樵、副主任王维民、张翰民、张泽馨,秘书长刘文启。
1985年12月5日,第七届委员会收到丁鹿樵由于年龄和健康的原因《请求不再担任长春市天主教爱国会主任的申请书》。1985年12月13日大会通过《同意丁鹿樵不再担任市天主教爱国会主任职务的决定》。《决定》指出:丁鹿樵主任在30余年的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地做工作。对长春市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事业,对宣传和落实党的各项宗教政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他带领全市广大天主教友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在爱国爱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丁鹿樵主任多年来做爱国会的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爱国会今后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建议市天主教爱国会第八届代表会议,聘请丁鹿樵担任长春市天主教爱国会名誉主任,指导和协助爱国会工作,并保证其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不变。
第八届委员会:1985年12月10日至13日,召开了第八次信徒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39人,其中特邀代表2人。王维民致开幕词。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听取和审议爱国会第七届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和制定今后的工作任务;修改爱国会章程和爱国公约;传达省天主教第四届代表会议精神;表彰神长教友在四化建设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先进典型;总结教会在发展自养事业,减轻政府经济负担方面所做的工作;选举长春市天主教爱国会第八届委员会;通过本届代表会议决议。
丁鹿樵作《长春市天主教爱国会两年来的工作总结及今后的工作意见》报告。报告中总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协助政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促进宗教活动正常化;(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广大神职人员和教友的爱国主义觉悟;(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开展国际友好往来;(四)发展教会的自养事业,减轻政府经济负担;(五)团结全市广大神长教友,为实现祖国四化多做贡献。报告中指出,“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春市新华书店占用烧毁的圣堂,已于1984年3月由省财政拨款20万元,进行修复。目前正在施工,今年圣诞节即可使用。市爱国会与市新华书店之间的房租纠纷,经过南关区人民法院判决,市新华书店所欠教会房租4.5341万元,已由银行转到爱国会。市中医院欠教会房租23万元,已归还教会13万元。余欠签订协议,分别于1986年、1987年还清。南关区人民武装部所欠房租10万元,已归还教会5万元,余欠签订协议,两年内还清,市一〇一中学陈欠房租4500万元已全部归还。
大会通过了《长春市天主教爱国会章程》、《长春市天主教爱国公约》(见附录,本书第260、261页)。大会讨论了第七届委员会的建议后决定,聘请丁鹿樵担任第八届委员会的名誉主任。丁鹿樵接受了大会的决定。
长春市天主教第八次代表大会决议认为: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文件精神是今后爱国会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学习理论要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把学习变成广大神长教友为四化做贡献的巨大精神动力。爱国爱教,首先要爱国,要把两者统一于国家利益这个大局,每个神长教友首先要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爱国会今后的基本任务仍然是:“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协助党和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帮助神长教友不断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觉悟;代表教会的合法权益,组织正常的宗教活动,办好教务;在宪法和法律的允许范围内主动地开展有益的工作,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下,发展与国际天主教界人士友好往来。坚决反对国外敌对宗教势力的渗透和企图重新控制我国天主教的阴谋。”
第八届委员会组成:名誉主任丁鹿樵。主任王维民,副主任张翰民、张泽馨,秘书长刘兴汉,副秘书长刘伟。常务委员13人,委员29人:▲丁广学、▲丁文光、丁月明(女)、▲丁鹿樵、马秀云(女)、▲王维民、白幻、▲白连峰、▲刘伟、▲刘兴汉、刘亚珍(女)、齐万才、齐淑文(女)、吕永声、▲吕隐声、李生君、初化民、▲初秀兰(女)、杨庆兰(女)、▲孟景华(女)、张超(女)、张清亚(女)、▲张翰民、张桂兰(女)、▲张泽馨、张德明、赵国龙、▲曹鸿文、穆春江。
二、长春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
中国天主教界根据1980年中国天主教全国代表会议决议,成立了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属于全国性教务机构,会址设在北京。其活动宗旨:“以圣经为依据,继承发扬耶稣基督创立教会和宗徒传教的传统精神,宣传耶稣福音,推进荣主救灵事业,引导神长教友,恪守天主诫命,坚持独立自主和民主管理的原则,商讨并决定重大教务问题,办好中国天主教会。”吉林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
长春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1986年12月2日,正式组成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5人,不设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翰民,副主任委员王维民、刘兴汉,秘书长刘兴汉(兼),副秘书长刘伟。委员有丁广学、丁文光、马秀云(女)、王维民、白幻、白连峰、刘伟、刘兴汉、齐万才、吕隐声、初秀兰(女)、孟景华、张翰民、张泽馨、赵国龙。
第一届委员会通过了《长春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章程》(见附录,本书第261页)。
长春市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1987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市天主教爱国委员会委员与会。会议讨论了1985年4月起草的《长春市天主教外事接待工作暂行规定》、《长春市天主教教务管理暂行规定》、《长春市天主教各堂区堂务工作暂行规定》等三个文件,一致决议,通过施行。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少数民族志·宗教志下卷》
出版者:吉林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长春市志的宗教志,宗教包括宗教工作机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人物、大事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长春市
相关地名